蕲水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①,
山,即蕲柳也②。水首受希水枝津③,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④,故以此蛮为五水蛮⑤。五水,谓巴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⑥,蕲水其一焉。蛮左凭居⑦,阻藉山川⑧,世为抄暴⑨。宋世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伐蛮夷⑩,即五水蛮也。
【注释】
①蕲(qí)水:即今湖北蕲春西南之蕲河。源出蕲春东北四流山,西南流,至蕲口入江。蕲春县:西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蕲春西南蕲水东岸土门。
②蕲柳:一作蕲山。《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一统志》,蕲山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北六十里,蕲水发源于此。”
③希水: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南之浠水。枝津:支流。
④蛮中:古代蛮人居住之地。
⑤五水蛮:东晋南朝时居住在长江的五条支流巴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蕲水等流域的少数民族,被称为“五水蛮”。
⑥巴水:在今湖北东北部,为长江支流。源出湖北罗田北,西南流为黄冈和浠水县界河,南流入长江。赤亭水:即今湖北东部长江北岸支流举水。西归水:即今湖北东北部之倒水。
⑦蛮左:蛮夷。凭居:犹言盘踞。
⑧阻藉山川:凭借山川为险阻。
⑨抄暴:掠夺侵害。
⑩沈庆之:字弘先。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勇敢有谋略。屡次出击汉沔群蛮,平定朝中内乱。西阳:即西阳郡。东晋改西阳国置。治所在西阳县(今湖北黄冈东)。
【译文】
蕲水
蕲水发源于江夏郡蕲春县的北山,
北山也就是蕲柳山。蕲水上游承接希水的支流,往西南流经蕲山,从蛮中流出,所以把这个地区的蛮族称为五水蛮。五水指的是巴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蕲水也是其中之一。蛮族恶徒恃着他们居处山川的险阻,世世代代干着抢劫的勾当。宋时沈庆之在西阳一带讨伐蛮夷,就是这五水蛮。
南过其县西,
晋改为蕲阳县①,县徙江洲,置大阳戍②。后齐齐昌郡移治于此也③。
【注释】
①蕲阳县:东晋孝武帝改蕲春县置,属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蕲春西北六里罗州城。
②大阳戍:在今湖北蕲春西南蕲水东岸。
③后齐:即北齐。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又称后齐。齐昌郡:南齐置,属郢州。治所在齐昌县(今湖北蕲春西北六里罗州城)。
【译文】
蕲水往南流过县西,
晋时改蕲春县为蕲阳县,把县治迁到江洲,并设置大阳戍。后来齐时齐昌郡的郡治也迁到这里。
又南至蕲口①,南入于江。
蕲水南对蕲阳洲②,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洲上有蕲阳县徙。
【注释】
①蕲口:一名蕲阳口。在今湖北蕲春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
②蕲阳洲:一名石穴洲。在今湖北蕲春西南蕲州镇西北沙洲。东晋改蕲春县为蕲阳县,徙县治此。
【译文】
蕲水又往南流到蕲口,往南注入江水。
蕲水南对蕲阳洲,流入大江,汇流处叫蕲口。洲上有迁过来的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