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水

字数:1656

沘水出庐江灊县西南霍山东北①,

灊者,山、水名也②。《开山图》③,灊山围绕大山为霍山。郭景纯曰④:灊水出焉,县即其称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⑤,吴因楚丧,围灊是也。《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淠水又东北迳博安县⑥,泄水出焉⑦。

【注释】

①沘(bǐ)水:即淠水。今安徽中部之淠河。发源于安徽霍山县,北流经霍邱在正阳关附近入淮河。灊(qián)县: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东汉改为潜县。霍山: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天柱山。

②山:即灊山。水:即灊水。亦作潜水。即今安徽潜山市之潜水。

③《开山图》:书名。《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文选》李《注》引作《遁甲开山图》。”所记皆天下名山及洪古帝王发迹之处。

④郭景纯:即郭璞,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曾注《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⑤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

⑥博安县:三国魏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西。

⑦泄水:相当于今安徽霍邱东之东汲河。

【译文】

沘水

沘水发源于庐江郡灊县西南的霍山东北,

灊是山名和水名。据《开山图》,灊山围绕的大山是霍山。郭景纯说:灊水发源于此,县也按水命名。《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吴国乘楚国有丧事而包围了灊。《地理志》说:沘水发源于沘山,而不说霍山。沘字也有写作淠字的。淠水又往东北流经博安县,泄水发源于这里。

东北过六县东①,

淠水东北,右会蹹鼓川水②。水出东南蹹鼓川,西北流,左注淠水。

【注释】

①六县: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北十里城北乡。西汉为六安国治。东汉改为六安侯国,属庐江郡。三国魏改为六安县,为庐江郡治。

②蹹(tà)鼓川水:当在今安徽六安东南。

【译文】

淠水往东北流过六县东边,

淠水往东北流,在右边汇合了蹹鼓川水。此水发源于东南方的蹹鼓川,往西北流,在左边注入淠水。

淠水又西北迳马亨城西①,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②。县,故皋陶国也③。夏禹封其少子④,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⑤,即皋陶冢也。楚人谓冢为琴矣。汉高帝元年⑥,别为衡山国⑦,五年属淮南⑧;文帝十六年⑨,复为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⑩,别为六安国⑪。王莽之安风也。《汉书》所谓以舒屠六⑫。晋太康三年⑬,庐江郡治。

【注释】

①马亨城:当作马亭城。即今安徽六安北六十里淠河东岸的马头镇。

②六(lù)安县故城:在今安徽六安北十里城北乡。

③皋陶国:即六国。夏至春秋时诸侯国。为皋陶之后,偃姓。皋陶,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④少子:这里指皋陶的小儿子。

⑤公琴:即皋陶冢。在今安徽六安东北。

⑥汉高帝元年:前206年。

⑦衡山国:楚汉之际,项羽以秦衡山郡置国,都邾(今湖北黄冈黄州区西北),以境内包有衡山(今安徽霍山)周围地区而得名。汉初为郡,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复为国。

⑧五年: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淮南:即淮南国。西汉高祖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置。治所在六县(今安徽六安北十里城北乡)。

⑨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文帝,西汉文帝刘桓。

⑩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西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前122—前117)。

⑪六安国: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分九江郡置。治所在六县(今安徽六安北十里北城乡)。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庐江郡。

⑫以舒屠六:以舒人屠杀六人。事见《汉书·高帝纪》:“(高祖五年冬)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舒,在今安徽舒城。

⑬太康三年:282年。太康,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

【译文】

淠水又往西北流经马亭城西边,又往西北流经六安县老城西边。六安县就是旧时的皋陶国。夏禹把这地方封给他的小儿子,料理对他的祭祀。现在陂塘中有一座大墓,民间相传叫公琴的,就是皋陶墓。楚人称坟墓为琴。汉高帝元年,把六安划出来立为衡山国,五年改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又恢复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立为六安国。就是王莽的安风。《汉书》中说的以舒人屠杀六人,六即指六安。晋太康三年,这里是庐江郡的治所。

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①。又北迳五门亭西②,西北流迳安丰县故城西③。《晋书地道记》④,安丰郡之属县也⑤,俗名之曰安城矣。又北会濡水⑥,乱流西北注也。

【注释】

①芍(què)陂:又名龙泉陂。在今安徽寿县南。

②五门亭:《水经注疏》熊会贞按:“芍陂有五门,吐纳川流。此亭取以为名。在今寿州(今安徽寿县)西南。”

③安丰县:东晋末置,南朝宋为安丰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霍邱西南二十里。

④《晋书地道记》:书名。又称《晋地道志》《晋地道记》。东晋王隐撰。今存清人辑本。

⑤安丰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分庐江郡置,属豫州。治所在安风县(今安徽霍邱西南二十里)。

⑥濡水:《水经注疏》:“泄水亦谓之濡水。”泄水,相当于今安徽霍邱东之东汲河。

【译文】

淠水又往西北流,分为两条,芍陂就由此分出。又往北流经五门亭西边,往西北流经安丰县老城西边。查考《晋书地道记》,安丰县是安丰郡的属县,俗称安城。又往北流,汇合了濡水,然后乱流向西北奔去。

北入于淮。

水之决会谓之沘口也①。

【注释】

①沘口:《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今淠河北流,迳霍山县(今安徽霍山县),又东北迳六安州(今安徽六安),又西北至霍邱县(今安徽霍邱)东北入淮,俗谓之溜子口。”

【译文】

淠水往北注入淮水。

沘水与淮水汇合的地方,叫沘口。


决水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