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水

字数:1270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①,东南过蓼亭②,又东过章乡南③。

荆山在景山东百余里新城沶乡县界④。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

【注释】

①漳水:即今湖北中部之漳河。源出湖北南漳西南,东南流至当阳东南与沮水合,在江陵以南注于长江。临沮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远安西北。以临沮水为名。东汉改为临沮侯国,后复为临沮县。荆山:在今湖北南漳西。

②蓼(liǎo)亭:《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亭当在今荆门州(今湖北荆门)西北。”

③章乡:一作漳乡。在今湖北当阳东北漳水北岸。

④景山:亦名雁山。在今湖北保康西南。新城:即新城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改房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沶(shì)乡县:一作祁乡县。三国魏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西蛮河旁长坪镇附近。

【译文】

漳水

漳水发源于临沮县东边的荆山,往东南流过蓼亭,又往东流过章乡南边。

荆山在景山东边百余里新城郡沶乡县边界上。虽然群峰竞相高举,但荆山却独出众峰之上。

漳水东南流,又屈西南,迳编县南①,县旧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阳城②,移治许茂故城③。城南临漳水。

【注释】

①编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西北。东晋隆安中移治今当阳东北漳水东岸。

②高阳城:在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三国吴置兴山县治此。

③许茂故城:在今湖北南漳。

【译文】

漳水往东南流,又折向西南,流经编县城南,城在旧县城东北一百四十里。西南有高阳城,后来把治所迁移到许茂旧城。城南濒临漳水。

又南历临沮县之章乡南。昔关羽保麦城①,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②。

【注释】

①保:依凭,凭借。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四十四里两河镇东北麦城村。相传为楚昭王所建。

②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南)人。三国时吴将。虽为人粗猛,但治军严肃。

【译文】

漳水又往南流经临沮县章乡南边。从前关羽为保麦城,诈降而逃,潘璋就在这里杀了他。

漳水又南迳当阳县①,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②,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

【注释】

①当阳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西南。东晋移治今湖北当阳。

②王仲宣:即王粲。引文出自其《登楼赋》。

【译文】

漳水又往南流经当阳县,又往南流经麦城东边。王仲宣在东南角登楼,面对漳水作赋,写道:傍着澄清的漳水水口,凭依弯曲的沮水长洲。

漳水又南,洈水注之①。《山海经》曰:洈水出东北宜诸之山②,南流注于漳水。

【注释】

①洈(wéi)水:即湖北松滋、公安二县南之洈河。

②宜诸之山:当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译文】

漳水继续往南流,汇合了洈水。《山海经》说:洈水发源于东北的宜诸之山,南流注入漳水。

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①,入于沮。

《地理志》曰:《禹贡》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之东北③,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④,注于沔⑤。非也。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百余里而右会沮水也⑥。

【注释】

①枝江县:西汉置,属南郡。东汉改为枝江侯国。三国魏复为枝江县。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市东北。

②《禹贡》:即《尚书·禹贡》。详细记载了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方位、物产分布以及土壤性质等。

③临沮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远安西北。以临沮水为名。东汉改为临沮侯国,后复为临沮县。

④江陵:即江陵县。战国秦置,为南郡治。治所即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旧江陵县。西晋为荆州治。阳水:上承江陵赤湖(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

⑤沔:即沔水。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陕西宁强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

⑥沮水:亦作睢水。即今湖北西部长江支流沮河、沮漳河。源出保康西南,东南流经远安、当阳,至荆州市西注入长江。

【译文】

又往南流到枝江县北边的乌扶邑,注入沮水。

《地理志》说:按《禹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东北,漳水就发源于这里,往东到江陵,流进阳水,注入沔水。这不对。现在漳水在当阳县东南百余里处,在右边汇合入沮水。


沮水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