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①,东南过临沮县界②,
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③,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④: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⑤。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⑥。斯谬证耳。杜预云⑦: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⑧。盖山异名也。
【注释】
①沮(jǔ)水:亦作睢水。即今湖北西部长江支流沮河、沮漳河。源出荆山南麓,东南流经远安、当阳,在当阳以南与漳水汇合,称沮漳河,在江陵以南注入长江。汉中:即汉中郡。战国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东)。因汉水而得名。东汉末张鲁改为汉宁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复改为汉中郡。房陵县:秦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湖北房县。淮水:陈桥驿按,武英殿本《水经注》:“案二字舛误,据《汉书》作‘东山’。”《水经注疏》杨守敬按:“赵改睢山,非也。沮、睢虽同,一句二字错出,必无此理。《山海经·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睢水出也。此‘淮水’当据之作‘景山’。”译文从之。
②临沮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远安西北。以临沮水为名。东汉改为临沮侯国,后复为临沮县。
③东汶阳郡:当作汶阳郡。“东”为衍文。汶阳郡,东晋义熙初析新城郡置。治所在高安县(北周改远安县,今湖北远安西北旧县镇)。景山:亦名雁山、荆山。在今湖北保康西南。
④高诱: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末三国时儒家学者,为当时名儒卢植门人。曾注《战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等。
⑤荆山:此荆山在今陕西大荔东南朝邑镇南。左冯翊(píng yì):即冯翊郡。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置。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怀德县:战国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东南。西汉属左冯翊。
⑥洛水:一名北洛水。即今陕西洛河。漆沮:漆水与沮水合流后之通称。漆水即今陕西岐山县南之横水河,沮水即今陕西岐山县东之河,两水合流后,水名互为通称,亦称漆沮水。
⑦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晋经学家。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⑧新城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改房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发阿山:一名望夫山。在今湖北保康西南。
【译文】
沮水
沮水发源于汉中郡房陵县的景山,往东南流过临沮县境,
沮水发源于汶阳郡沮阳县西北的景山,就是荆山的前缘。景山峰峦峻峭高耸,上接层云。《山海经》说:这里出产金玉。也是沮水的发源地。所以《淮南子》说:沮水发源于荆山。高诱说: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这是因为洛水有漆沮一名的缘故。这里的引证却是错误的。杜预说:沮水发源于新城郡西南的发阿山。这是山的异名。
沮水东南流迳沮阳县东南①,县有潼水②,东迳其县南,下入沮水。
【注释】
①沮(zǔ)阳县:南朝宋置,属汶阳郡。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南。
②潼水:《水经注疏》熊会贞按:“今有歇马河,出保康县(今湖北保康)西南,东南流至南漳县(今湖北南漳)西南,入霸王河,或以为沮水北源者,盖即潼水也。”
【译文】
沮水往东南流经沮阳县东南,县里有一条潼水,往东流经县南,注入沮水。
沮水又东南迳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①。郡治锡城②,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③。义熙初④,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注释】
①高安县:东晋义熙初置,为汶阳郡治。治所在亭子山下(今湖北远安西北旧县镇)。
②锡城:在今湖北远安西北旧县镇。
③新城:即新城郡。下邑:下辖的县邑。
④义熙: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405—418)。
【译文】
沮水又往东南流,经过汶阳郡北边,接近高安县边界。汶阳郡治所在锡城,高安县治所在郡治下,城即旧时新城郡的下邑。汶阳郡是义熙初年分新城郡而设置的。郡城西边都是重沓的山岭。
沮水南迳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①。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②,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溪为名。寻源浮溪,奇为深峭。盛弘之云③: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
【注释】
①青溪水:《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今清溪水出远安县(今湖北远安)西南三界岭,而有青山在岭东十余里清溪北。”
②滥泉:《水经注疏》杨守敬按:“《寰宇记》,滥水,即清溪源也。”当在今湖北远安西南。
③盛弘之: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临川王刘义庆侍郎。撰《荆州记》三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等。《水经注》中描写三峡的千古佳作,其实就是郦道元化用盛弘之《荆州记》中的文字重新创作而成的。
【译文】
沮水南经临沮县西,有青溪水注入。青溪水发源于县西的青山,青山东边有滥泉,就是青溪的源头。源头口径数丈,深不可测,泉水洁净而灵异,一到盛夏骄阳如火、久旱无雨时,如以秽物投入,就会降下暴雨。水自源头东流,因发源于青山,所以叫青溪。荡着轻舟溯流寻源,溪谷幽深峻峭,景色奇丽。盛弘之说:两旁林木茂密,枝叶凌空相接,悬崖峭壁上建造有危楼,看去常有摇摇欲坠之势。风声水声回荡于青林之下,岩上猿鸣流漾于白云上面,游人常感目不暇接,来不及欣赏。所以山林隐逸之士喜欢在这里栖身,水边修建了不少道士的庐舍。青溪水又往东流,注入沮水。
沮水又屈迳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①。
【注释】
①咸和: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326—334)。沮阳郡:《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沮阳郡不见于他书,当是晋置旋废,故《宋志》无之。”
【译文】
沮水又转弯流经临沮县南边。晋咸和年间,这里是沮阳郡的治所。
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故城北①。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②。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③。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④。
【注释】
①当阳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当阳。
②枕:靠近,毗邻。
③绿林长坂:亦名长坂坡、栎林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一说在今城西长坂公园。
④张翼德:即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曾在当阳之长坂,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击退曹操追兵。
【译文】
沮水又往东南流,经过当阳县老城北边。老城利用山冈的险阻之势而筑,北濒沮水。老城在东面一百四十里,所以叫东城,在绿林长坂以南。长坂,就是张翼德横矛却敌的地方。
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①,又南迳麦城西②。昔关云长诈降处③,自此遂叛。《传》云④: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⑤。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⑥。
【注释】
①驴城、磨城:俱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②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四十四里两河乡东北麦城村。
③关云长: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人。三国蜀汉名将。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从刘备起兵。为保麦城诈降孙权。
④《传》:具体不详。
⑤子胥:即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楚国人。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奔吴,佐吴伐楚。入郢都时,楚平王已卒,乃掘其墓,鞭尸三百。后吴败越,越王勾践请和,劝王灭越,杀勾践,并阻吴王伐齐,吴王均不纳,终被赐死。
⑥麦城自破:古代用驴拉磨来磨麦子,故有“东驴西磨,麦城自破”之说。
【译文】
沮水又往东南流经驴城西边、磨城东边,又往南流经麦城西边,这就是从前关云长诈降的地方,接着又在这里反叛了。《传》说:伍子胥筑驴、磨两城来进攻麦城。就是谚语所说的:东驴西磨,麦城自破。
沮水又南迳楚昭王墓①,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②:西接昭丘是也③。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④。
【注释】
①楚昭王墓:在今湖北当阳东南七十里。楚昭王,芈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平王之子。
②王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赋登楼》:即《登楼赋》。是王粲避乱荆州时所作,赋文起叙登楼所见,景物信美,由此引发故乡之思。
③昭丘:即楚昭王墓。
④漳水:即今湖北中部之漳河。源出湖北南漳西南,东南流至当阳东南与沮水合,注于长江。
【译文】
沮水又往南流经楚昭王墓,陵墓东对麦城,所以王仲宣《登楼赋》说:西接昭丘。沮水继续往南流,与漳水汇合。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①,南入于江。
沮水又东南迳长城东②。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③。
【注释】
①枝江县: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市东北百里洲上。
②长城:即方城。《水经注疏》熊会贞按:“余考《续汉志》叶县(今河南叶县)有长城,号曰方城。是方城、长城通称,准以地望,此长城在荆州之西北、当阳(今湖北当阳)之东南,即方城无疑,盖以方城、长城兼称也。”
③沮口:《水经注疏》杨守敬按:“沮口当即今枝江县(今湖北枝江市)东北之江口。”
【译文】
沮水又往东南流过枝江县东边,南流入江水。
沮水又往东南流经长城东边。又往东南流,注入江水,汇流处叫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