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上台

字数:1315

周恩来从日内瓦返回国后,过了两个月就是我国五周年国庆节。这年我国在国内、国际大搞和平运动,因而国庆节洋溢着和平安定、庆升平、祝胜利、颂团结、赞友谊的欢乐气氛。在车站、机场、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摆设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外宾看到中国团结、和平、安定、繁荣昌盛,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前途也增加了希望和信心。

赫鲁晓夫 [1] 率苏联政府代表团于9月29日到达北京。代表团成员有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全苏工会主席什维尔尼克、文化部部长亚历山大罗夫、《真理报》总编辑谢皮洛夫、莫斯科市委书记福尔采娃、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建材部部长纳斯里金诺娃、苏共中央工作人员斯捷潘诺夫和大使尤金十人组成。亚历山大罗夫是文学家,谢皮洛夫是哲学家,这两个人是赫鲁晓夫在理论、宣传上的左右手。后来他们不同意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认为这种做法不仅诬蔑斯大林,而且诬蔑共产党、甚至列宁。赫鲁晓夫因此将这两个人从中央赶走。他也想赶走苏斯洛夫,但是苏斯洛夫资格老,弄不掉。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由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接任部长会议主席。十天之后,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提议政党分开,马林科夫辞去中央书记的职务,实际上就由赫鲁晓夫负责党中央的工作。

9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在会上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矿工家庭,俄罗斯族。1918年国内战争期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从小由于生活所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也很低。他的言谈举止常常流露出愚昧无知、粗鲁野蛮,莽撞无礼。他反而以此做为夸耀的资本。开口闭口常说:我担任××××地方的第一书记时怎样、怎样。可能他担任某地方单位的第一书记是好样的,并不等于他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总理也是好样的。

他头脑混乱、思路不清,只凭主观臆想,而没有政策、策略观点和正确认识,只凭感情冲动,而又诡计多端行事。他常常一边说又一边否定自己,只是触景生情,信口开河。有一时期人们称他为“玉米棒子”,因为他到处宣扬,只要从美国引进玉米良种,在苏联广为种植,不仅可以解决饲料,甚至可以解决部分口粮问题。

这次他访华,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提醒他做事要谨慎,说话要有分寸,要有内外、亲疏、远近之分,不要被敌人抓住把柄,钻空子。

赫鲁晓夫仍不以为然,竟然说:咱们也有嘴巴,也会反咬他几口的。一个泱泱大国的领导人对重大的问题采取如此轻率、浮躁的态度,真是不可思议。越愚昧无知,就越自以为是;越是低微卑下,就越自高自大;越是昏庸,就越想装腔作势;越不学无术,就越想指手画脚地教训他人;越软弱无力,就越想打肿脸充胖子。

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一切机会、场合,抓住他的缺点、讲话的漏洞、失态丢丑的举止大做文章,广为散布。人民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1964年赫鲁晓夫终于下台了。我不想对赫鲁晓夫一生的功过进行评价,这是历史学家的事,以上仅仅就我同他的接触,以及他的言谈、表现,有感而发而已。

赫鲁晓夫不讲原则,不动脑子,不深入思考问题。因而和他打交道要比和原则性强的莫洛托夫容易得多。我认为赫鲁晓夫是个混蛋,也曾向毛主席谈过。对我的话,毛主席既没有反驳,也没有肯定,他只是这样讲:“他们(指苏联)安定下来了,我们的事就好办了。”这话含蓄,但意味深长。

1955年7月,赫鲁晓夫将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都打成反党集团后,毛主席说:他们只是反对赫鲁晓夫。毛主席智慧过人,常常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天机,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莫洛托夫这些同志参加过十月革命,同列宁是同时代人,又是斯大林几十年的助手,他们反什么党,他们怎么会反党,反谁的党?他们只不过和赫鲁晓夫意见相左而已。


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我国国庆五周年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