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进入北平 毛主席接见柯瓦廖夫

字数:3319

送走米高扬后,中央就抓紧时间筹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作了报告,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都作了重要讲话。

二中全会之后,立即开始了新的行动准备——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人员分乘汽车前往北平,当晚住在唐县淑闾村。这是个大镇子。24日到涿县。

25日凌晨,毛、朱、刘、周、任等中央首长和大队人马分手,乘火车直抵北平,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其他人员从涿县乘汽车经卢沟桥进广安门,再出西直门到香山驻地。

下午五时,毛、朱、刘、周、任出席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受到北平各界群众代表和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晚上,李克农安排中央机关人员进驻香山,而让毛主席住在颐和园佛香阁的一楼,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住在万寿山下。佛香阁大而无挡,加上行军的劳累和欢迎会上的兴奋,主席没有睡好。第二天,毛主席搬到香山双清别墅。

中央机关在香山期间,只有周恩来一人几乎每日进城办公,与各方联系,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刘少奇一进京就离开中央去天津视察、参观, [8] 忙做一团。朱德总司令忙于参观、游览、访问、谈话。任弼时由于病魔缠身,不多出门活动。

这时,毛主席由于每天要接见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和各方面的人士,同时还要指导筹备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的工作,所以住在香山,工作很不方便。6月,他决定离开香山双清进城办公。进城后,歇息在中南海丰泽园一个小院的平房里。政协筹备会安排就绪后,同志们鉴于敌机经常骚扰,建议毛主席仍回香山去住,那里比较安全、宁静。但毛主席不同意,说他不回香山去,而且就要住在他当时休息的地方,不再搬迁。这样,丰泽园就成了他办公、住宿、开会与接见来宾的地方。

中央机关进驻香山不多几天,苏联铁道部副部长、中长路 [9] 苏方负责人柯瓦廖夫等人就从东北来到了北平。柯瓦廖夫是在北平的苏联人中职务最高的政府官员。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已随国民党政府迁到广州去了,只在北京留下领事齐赫文斯基。

柯瓦廖夫先是寄居在东交民巷苏联驻北平领事馆里,继而向我方要求在香山给他整修一套住处。不久后,他就搬到香山范围内的一个小山沟里住下了。

在这个时候,柯瓦廖夫使用阿洛夫的电台,不断地向国内报告情况。他还想全部掌握这部电台,以便借此机会更易于接近毛主席。但是他遇到了阻力。因阿洛夫使用的电台,以及电台密码是属于苏联军部的,不能转让。大约七八月间,阿洛夫被召回国,电台也因此取消了。苏军情报组在中国的工作就此宣告结束。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中苏两党、两国政府间的交往就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进行了。

顺便提一下,苏军情报组撤销后,米大夫继续留在中国,后随中央机关迁到中南海,一直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这个工作后由中央卫生部、中央医院(即北京医院)担任,所有外国专家的医疗保健也由他们负责。米大夫约于1954年回国。

柯瓦廖夫搬到香山后不几天就把苏联领事齐赫文斯基带到香山来拜会毛主席。一天傍晚,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接见了他们。

坐定后,齐赫文斯基自我介绍说,他是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馆的负责人。然后,他祝贺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已经取得的胜利以及前线正在节节胜利的进展。接着他请毛主席给他们介绍一下我各个战场上的情况,即我军的战略部署、进军计划,以及对战局的展望和对结局的评价;并希望在许可的条件下,把我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方针说明一下,同时也把敌人的情况和处境作一些分析和评价,一句话,敌人还能支持多久。

毛主席讲话不多,他极其辽阔、抽象地介绍、说明了一般形势,但明确、肯定地指出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他说:很快你们就可以看见淮海战役胜利的战果。下一步就是渡江南下,解放江南的任务。只要不出现意外变化,或意料不到复杂的形势,胜利是有把握的。至今为止,尚看不出会发生什么特殊的意外。例如:我们不允许美军在烟台登陆,也不许他们的舰队靠岸,结果他们溜走了;在天津郊区,美军出城试探了一下,与我们的武装力量发生了一点冲突,打了几下,他们就缩回城里去了;在青岛郊外,美军也出来过几次。但一受冲击,就龟缩到城里去,而且也很快把他们的兵舰撤离了烟台。至于在其他港口,如威海等地就没有遇见美舰。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未看出美军有想同我们交锋的意图,也未看出他们有阻挡我们前进的征候或试探。我们比较有把握地进行着战争,推行着我们的政策。胜利终归是属于我们的!

几天后,齐赫文斯基打来电话,要求到卧佛寺的休养所住几天,说他们曾经付了款,但后因解放军进城,中共中央警卫团部分单位住进了卧佛寺,休养人员便不能进出了。他要求我们给他们的家属出入疗养所提供方便。这件事我立即替他办了。

在香山期间,毛、刘、周、朱还多次同柯瓦廖夫见面、谈话。其中毛主席、刘少奇同柯瓦廖夫谈的次数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广泛,主要是介绍、解释中国当时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的某些情况,帮助他了解中国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使他对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意义,以及若干重大政策都有所了解和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谈话中,毛主席特别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任务与“十月革命”不尽相同,但是中国革命不会停止在目前阶段,而是要继续深化、向前发展的。

5月的一天下午,毛主席应邀到柯瓦廖夫在香山的住地做客。柯瓦廖夫事先做了相当的准备和安排。晚餐相当丰盛,谈话的时间较长,实质性的和事务性的交谈没有几句,主要是海阔天空的闲聊。

不久,中央决定刘少奇出访苏联,由柯瓦廖夫陪同前往,原定于7月1日出发。出发前,毛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特意约见柯瓦廖夫,并同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其主要内容是:(1)关于解放战争当前发展变化的大概形势;(2)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3)解放战争一定要进行到彻底胜利,尽管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迂回的。笔直的道路是没有的,历来也没有的。革命也要分阶段地进行。这是一条较长、较远的路程:由人民民主阶段的各项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同时这是要有条件的,即:人力与物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目前所要准备的和要争取的就是这两条。

毛主席对柯瓦廖夫说,这次你陪同代表团出国走远路,会辛苦的,不过你也顺便可以同家人团聚一番,也是一次好机会。最后,毛主席问柯瓦廖夫个人有什么要求,或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后来,不知柯瓦廖夫通过什么渠道弄到一罐子水银,足有三四十公斤重,和其他某些东西一起带回苏联去了。

会见结束后,柯瓦廖夫和我先乘车从中南海出来,准备返回香山,再于傍晚出发去东北。车子刚走出中南海的大门,他就说,7月1日 [10] 本不应该出远门(凡属1号的日子,俄罗斯人依旧俗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不吉祥。话音刚落,车子走到西四拐弯处就撞倒了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轧伤了他的腰腿,撞坏了自行车,同时将车上的玻璃也碰破了。闯下了车祸,只得停下来处理。中南海派人把受伤的青年送到北大医院门诊部检查治疗,我们耽误了几个小时,傍晚时分才回到香山,结果只好于7月2日从清华园坐火车离开北京。 [11]

我们离开中南海后,毛主席将刘少奇留下长谈,面授机宜。谈话时间很长,少奇也不可能在1日出发了。当时,党中央刚刚进城,百废待兴,铁路交通运输刚刚恢复,一切都不那么正规。

在香山期间,毛主席还批转过若干份电报、文件译给柯瓦廖夫看。也许他都发回苏联国内去了,但他对这些问题并不感兴趣。斯大林对他的评价是:柯瓦廖夫是一个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政治,也没有政治经验,或许在政治上完全是个门外汉;他如果钻到政治里,就会像老鼠钻进风箱里一样。这是1950年1月间斯大林对毛泽东说的话。他的意思是向毛主席道歉、赔礼,并希望得到谅解。

注 释

[1]. 《毛泽东年谱》(1893—1949)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认为,毛泽东是4月11日从伯强出发到达台怀镇住塔院寺。

[2]. 《毛泽东年谱》(1893—1949)第3卷,第30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是4月12日到城南庄。

[3]. 4月24日毛泽东致电彭、贺等,祝贺收复延安。

[4]. 关于敌机袭击城南庄的时间和经过还有其他的说法。

[5]. 米高扬(1885—1978),全名米高扬·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中学毕业后在教会学院学习一年。191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党(布),1917年在巴库等地做党的工作,1918年任红军旅政委,9月至次年2月被俘。1920—1927年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起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1926年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1952年为政治局委员。长期负责对外贸易和粮食供应工作。1937年起先后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对外贸易部部长。1957年、1958—1964年两度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4—1965年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5—1974年任主席团委员。

[6].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1901—1993),苏联铁道部副部长,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代表。1943为技术兵中将。1944年后任苏联交通人民委员兼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在卫国战争中保证了铁路运输畅通,俄罗斯军事学院2002年对他的评定是对战争有极大贡献的十大军后种负责人之一。1945年后任中国长春路苏方负责人,随米高扬到西柏坡,1949年到北京后住在西山,陪同刘少奇访问苏联。

[7]. 叶夫根尼·尼古拉维奇·柯瓦廖夫,汉学家,后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8]. 刘少奇于4月10日出发去天津、唐山,5月10日回到北平。

[9]. 中长路即中国长春路,指满洲里至绥芬河及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的铁路干线。

[10]. 据查公安局档案记载这次事故发生在6月20日。

[11]. 根据中央档案馆的资料刘少奇一行于6月21日离京。


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来访建国前夕刘少奇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