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对苏联顾问与我方争论的态度

字数:1084

彭德怀率领志愿军赴朝参战时,因为朝鲜已有苏联顾问在那里工作,所以毛岸英也随彭赴朝任翻译。这时期的工作比较顺利,似乎没有发生过多少误会。但是,11月25日在敌机轰炸中,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后来由于翻译不得力,常常引起双方的误会和争吵,而且前方多次要求派得力干部帮助翻译工作,于是决定从外交系统把徐介藩调到援朝前线志愿军司令部任办公室主任兼翻译,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彭总对我说,他对徐介藩的工作是满意的,各方面由于翻译的误差而出现的意见分歧、发生的争执、争吵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但是,苏联军事人员时常同彭总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因为他们既不能理解,也看不惯我们的作战方针、行动计划等。彭总是伟大的军事家,有自己的战斗经验、作战方针、战略战术。彭总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让步。就其军事才能来讲,这些苏联顾问因陷于西方军事教条主义的束缚而不能自拔,只能望其项背。可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反而不断地将争吵的情况向斯大林汇报,虽然也指不出彭总本人的错误和缺点。

在他们汇报的问题中,有两桩事应当指出:一是,自赤塔到中苏边界线,积压了不少军火和其他军用物资,因中方接运、转运太慢,既堆满了仓库、货栈,又影响了前方供应。二是,中国进入朝鲜的援朝部队,是为了改装自己。部队来后先改换自身的装备,然后送上前线,打一个时期的仗,就撤回国去,又调来一批新的部队到朝鲜来。如此轮番进行,以便拿到新式武器改装自己。

斯大林听了后,只对第一个问题表了态,要求中方迅速大力转运,保证前方供应,而且来电催我们加力速运。而对第二个问题不仅没有表示不满和提出反对意见,相反,他认为这样做很明智,很有远见,这既可以使部队较快地改换装备,又可以立即在实战中加以实施、考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充实。这是用较快的方法,以较大的规模,迅速改装部队的一条捷径;或许中国军队的相当部分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完成自己的改装任务。斯大林对这个问题当时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

中央之所以决定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是因为在第四次战役打响后已看出必须消灭大部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毛主席于1951年3月1日致电斯大林这样讲,主席又指出:“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中国志愿军已决定编组三番轮流的部队。”这样可以保证部队得到休整、补充,并可预防敌人再次登陆切断我主力的补给线。

苏联在朝的顾问们,则看不到朝鲜半岛三面环海的地形特点,一味地要求志愿军南攻。在敌人的有生力量没有被大量消灭前,我又无空军掩护,过早逼敌南退不但不利于我分割歼敌,反而会因为补给线过长,补充不上,给敌人造成再次登陆的机会,我就有被拦腰截断或消灭之虞。这些顾问们脱离实际情况,并不懂战略,而斯大林是真正的军事家。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朝中苏决定停战,进行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