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1),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2),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3),周务而已(4)。故明主任之(5)。治外之理,小人之所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之所必为。小人亦知言损于治(6),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能损于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辩(7),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8),求名而已。故明主诛之(9)。古语曰:“不知无害于君子(10),知之无损于小人(11)。工匠不能,无害于巧(12);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言信矣(13)!
【注释】
(1)君子非乐有为:《道藏》本脱“乐”字,今据《群书治要》本、守山阁本等补之。
(2)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说的话不出名、法、权、术的范围。
(3)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所做的事不在农耕、作战之外。
(4)周务:济事,成事。
(5)故明主任之:所以贤明的君主任用他们。自“故明主任之”至“小人之所必为”,《道藏》本原文为“故明主不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今据《群书治要》本予以订正。
(6)损于治:有害于国家治理。
(7)极于儒、墨是非之辩:极尽于儒、墨之间那样的是非辩难。极,穷尽,竭尽。
(8)坚、伪、偏、抗之行:固执、虚伪、偏辟、抗逆的行为。
(9)诛:惩罚、责罚。
(10)不知无害于君子:不过问那些与国家治理不相干的道理,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君子。知,懂得,过问。害,妨碍。
(11)知之无损于小人:知晓那些与国家治理不相干的道理,不能防止一个人成为小人。损,妨碍。
(12)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工匠不掌握那些于世事无补的技艺,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巧匠。
(13)此言信矣:这话说得真诚可信啊。《道藏》本无“言”字,今依句脉,据《群书治要》本补之。
【译文】
所以,对于那些不无道理却无益于国家治理的话,君子不说;对于那些可以显示才能却于世无补的事,君子不做。君子并非乐意言说,但那些有益于国家治理的话,他不能不说;君子并非乐意有为,但那些对于世人有益的事,他不能不做。所以君子所说的话不出名、法、权、术的范围,君子所做的事不在耕稼、军阵之外,其所言所行只在于成就国家治理和耕战之事罢了。因此贤明的君主会任用他们。反之,国家治理之外的那些道理,小人总要去说;耕战之外的那些才能,小人总会去显示。小人也知道其所言有害于国家治理,却不能不说;小人也知道其所能有损于耕战之事,却不能不做。因而他们的所言往往极尽于儒、墨之间那样的是非争辩,他们的所做往往极尽于固执、虚伪、偏辟、抗逆的行为,其所言所行只是一味贪图虚名罢了。因此,贤明的君主会对他们施以惩罚。古语说:“不懂得那些与国家治理不相干的道理,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君子;懂得那些与国家治理不相干的道理,不能防止一个人成为小人。工匠不掌握于世事无补的技艺,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巧匠;君子不过问那些于世事无补的东西,不妨碍对国家的治理。”这话说得真诚可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