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字数:477
圣王知民情之易动,故作乐以和之(1),制礼以节之(2)。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废(3)。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4)。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续于贤愚(5),不系于礼乐。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没(6)。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7),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
【注释】
(1)和:调适,和齐。
(2)节:节制,调节。
(3)寝废:废止,废弃;消除。
(4)遭贤之与遭愚均矣:遇到贤明君主与遇到愚昧君主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均,等同。
(5)续:属,系。
(6)俱没:一起亡失。没,消失,亡失。
(7)逮易世而莫用:一到朝代更替就不再能用。易世,变换朝代。逮,到,及,及至。
【译文】
圣明的君主懂得民情易于波动,于是就创制乐音对其予以调适,制定礼仪对其加以节制。使处在下位的臣民不得以私心行事,因而唯独礼乐能够通行于天下。唯独礼乐通行于天下,人们的私欲就会渐次消除。人的私欲消除了,遇到贤明的君主与遇到愚昧的君主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与此相反,若是遇到贤明君主国家才得以治理,遇到愚昧君主国家就陷于动乱,那就意味着国家的治乱系于君主的贤愚,而不是系于礼乐的施行。这样,圣人的治国方略便会与贤明的君主一起亡失。盛世的治理之法一到朝代更替就不再能用,那么国家就一定会乱世多而治世少。而一旦乱世多而治世少,贤明者就没有什么可推重而愚昧者也就没有什么可鄙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