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解第五

字数:4192

【题解】

这篇记述了孔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文中生动叙述了儒者应该具有的道德行为。文中称儒者待聘、待问、待举、待取,但人格是自立的,容貌是礼让的,是有待、有为、有准备的。儒者不宝金玉,不祈土地,不求多积,但讲求仁义、忠信。儒者不贪、不淫、不惧、不慑、不亏义、不更守,是刚毅的,是特立的。儒者处贫贱之中,屋小门敝,无衣无食,但不疑不谄。儒者博学不穷,笃行不倦,处必以礼,行必以法。儒者举贤不求回报,利国不求富贵。儒者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也不逃避,精神是自立的。儒者稽古察今,今世人望,后世楷模,身危而志不夺,忧国忧民,有忧患意识。儒者有各种美德,但能“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有宽容精神。儒者可以“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高尚其志。儒者还有交游之道,讲究尊让。特别提出“温良”为“仁之本”,“慎敬”为“仁之地”,“宽裕”为“仁之作”,“逊接”为“仁之能”,“礼节”为“仁之貌”,“言谈”为“仁之文”,“歌乐”为“仁之和”,“分散”为“仁之施”的理论。这样一个结构性思维,有利于仁的体系化。这些理论,对今天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也有借鉴意义。

孔子在卫(1),冉求言于季孙曰(2):“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求之(3)。”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4)。公自阼阶(5),孔子宾阶(6),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7)。长居宋,冠章甫之冠(8)。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注释】

(1)卫:春秋时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治所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2)冉求: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为季孙氏家臣。季孙:季孙为姓,名肥。鲁桓公弟季有的后代,鲁哀公正卿。

(3)重币:丰厚的礼物。指贵重的玉、帛、马匹等物品。

(4)舍:住宿。馆:客舍、宾馆。

(5)阼(zuò)阶:东阶。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6)宾阶:西阶。古时宾主相见,宾自西阶上。

(7)逢掖之衣: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王注:“深衣之褒大也。”

(8)章甫之冠:缁布冠。古代举行冠礼时戴缁布冠。

【译文】

孔子在卫国,冉求对季孙氏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人才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请回来吧。”季孙氏把冉求的建议禀告了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孔子回到鲁国,住在鲁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上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上来晋见哀公,然后到大堂里,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宽袖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儒者的服装。”

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更仆未可以对(1)。”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2)。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3),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4),易禄而难畜也(5)。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6),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7)。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8),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9),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10),环堵之室(11) ,荜门圭窬(12),蓬户瓮牖(13)。易衣而出,并日而食(14)。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15);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犹起居,竟身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16),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17),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18)。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19),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浴德(20) ,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21) ,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22),世乱不沮(23)。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砥厉廉隅(24)。强毅以与人(25),博学以知服(26)。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27),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28),不充诎于富贵(29),不溷君王(30) ,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没吾世(31) ,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又见于《礼记·儒行》)

【注释】

(1)留更仆:让太仆久留。王注:“留,久也。仆,太仆。君燕朝,则正位掌傧相更衣之,为久将倦,使之相代者也。”

(2)粥粥(yù):谦卑的样子。

(3)齐难:庄重严肃。王注:“齐庄可畏难也。”

(4)难得:指人才难得。易禄:给俸禄很容易。指给很少就可以了。

(5)难畜:难以留住。畜,容留。

(6)淹:沉迷。淫:过度。

(7)流言不极:对流言不追根问底。极,极点,极限。王注:“流言相毁,不穷极也。”

(8)溽(rù):味道浓厚。

(9)干橹:盾。小盾为干,大盾为橹。王注:“干,楯也。橹,大戟。”

(10)宫:房屋。古时无论贵贱,住房都可称作宫。

(11)环堵之室:王注:“方丈曰堵,一堵言其小者也。”

(12)荜门圭窬(yú):极言房屋的简陋。圭窬,门边小洞。王注:“荜门,荆竹织门也。圭窬,穿墙为之如圭也。”

(13)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以破瓮做窗户。

(14)并日而食:一天就吃一顿饭。王注:“并一日之粮以为一食也。”

(15)稽:王注:“稽,同。”

(16)幽居:独处。淫:放纵。

(17)优游:平和自在。

(18)毁方而瓦合:指在非原则问题上委屈自己而顺从大众。《礼记·儒行》注:“方,谓物之方正,有圭角锋芒也。瓦合,谓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虽方正,毁屈己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王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

(19)程功积事:度量功绩,积累事实。王注:“程,犹效也。言功效而已,不求厚禄也。”

(20)澡身浴德:沐浴身心于道德之中。王注:“常自洁净其身,沐浴于德行也。”

(21)默而翘之:默默地翘首等待。

(22)不轻:不自轻。

(23)不沮:不沮丧。

(24)砥厉廉隅:磨炼品德。砥厉,同“砥砺”,磨炼。廉隅,本指棱角,此指品行端方。

(25)⑮强毅:刚强坚毅。

(26)服:旧注:“服,力行也。”

(27)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王注:“视之轻如锱铢,八两为锱。”比喻微小的东西。

(28)陨获:丧失志气。王注:“陨获,忧闷不安之貌。”

(29)充诎(qū):自满而失去节制。王注:“充诎,踊跃参扰之貌。”

(30)不溷(hùn)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王注:“溷,辱。闵,疾。言不为君长所辱病。儒者,中和之名。”一说:“累,罣碍也。闵,伤也。言不受于君长有司也。”

(31)终没吾世:终我一生。没,死。

【译文】

鲁哀公问:“请问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粗略地讲讲,不能把儒者的行为讲完;如果详细地讲,讲到侍御的人换班也难以讲完。”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别人来采用,昼夜不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衣冠周正,行动从容和顺,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者的起居庄重严慎,坐立行走恭敬,讲话一定诚信,行为必定中正。在路途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与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者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作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广博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

“儒者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处玩乐之境而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对过往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常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杀头而不可侮辱。他们的居处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丰厚,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不可以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想着仁去行动,怀抱着德来居处,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者有一亩地大小的宅院,居住着一丈见方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做房门,用破瓮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一天的饭并为一顿吃。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儒者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援引,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最终他还要伸展自己的志向,仍将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悠然自得而有节制,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可消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他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的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

“儒者沐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事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练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做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飞语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与。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沾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做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把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自己说话更加守信,行为更加严肃,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大婚解第四问礼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