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蟋蟀

字数:313

蝈蝈和蟋蟀[1]

大地的歌吟永远也不会消亡:

尽管烈日下小鸟们晒得发晕,

躲进了清凉的树荫,却有个嗓音

越重重篱笆,沿新割的草场飞扬;4

那是蝈蝈的嗓音,他带头歌唱

盛夏的富丽豪华,他的欢欣

永无止境;他要是吟倦兴尽,

就到愉快的小草下休憩静躺。8

大地的歌吟永远也不会终了:

在冬天落寞的傍晚,眼看严霜

把一切冻入静寂,忽然从炉边

扬起蟋蟀的高歌,而炉温渐高,12

听的人慵倦欲睡,迷离惝恍,

仿佛听到蝈蝈吟唱在草山。

(1816年12月30日)

*    *    *    *

原诗韵式为:

abba abba cde cde 译文依原韵式,但a与d同,因而成为:

abba abba cad cad


[1]一八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冬晚,二十一岁的诗人济慈与友人李·亨特、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共坐一室,听炉边蟋蟀高鸣。亨特建议,他和济慈即席以蝈蝈和蟋蟀为题材各写十四行诗一首,由克拉克计时。济慈同意。结果济慈先交卷,就是这首名诗。亨特的诗把蝈蝈和蟋蟀写成两个“可爱的表兄弟”,但远逊于济慈的这首。


厌于世人的迷信而作致柯斯丘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