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字数:820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据《元和郡县志》载:“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为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故址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市。

辛渐:字与事迹均不详,应为王昌龄好友。

连江:别本作“连天”。

语译

寒冷的夜雨啊,笼罩着整个江面,直扑向这江南的山水,天明以后,我送别辛渐,但觉身边的青山是如此孤独。你此去洛阳,亲友们倘若询问我的状况啊,你就告诉他们:恰如玉壶中的一片冰心。

赏析

此诗写送别,但重点并没有放在离愁、别意上,而主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以及标榜自己品行高洁,夙志不移。前半段写景物,写送别之事,其中“寒雨连江”,凄怆之意浓厚,为此寒非止身触,也是心感。客将别去,自己更加孤独,却不言身孤,而曲折地说“山孤”。两句道出吴、楚,可知送别地是在江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昌龄前赴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为丞,诗当作于此际。

诗歌的重点为后半段。辛渐此去,不知目的地何在,但应该会路过洛阳,洛阳为唐时东都,士人汇集,想必有很多王昌龄的老亲友在,故有“洛阳亲友如相问”句。洛阳亲友倘若问起我的状况来,你应该怎么回答呢?那就回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好了。鲍照《白头吟》诗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这一句即从中化出。玉壶无垢,冰更莹洁,以此为喻,便出“清”字,指自己胸怀磊落,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王昌龄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河岳英灵集》也说他“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因此有感而发。那么多人都在污蔑我,都在诽谤我,认为我品行不端,其实这都是谰言啊,我的品行一如既往,仍然如此冰清玉洁。

以此为照,则前出“寒”字、“孤”字,也便豁然通透了。诗人秉持正道而行,反为所污,身处人群之中,却感如此孤独清寒,乃有此语,为自己辩诬。诗既凄清冷峻,又复豪气在胸,昂扬激越,使人击节叹赏。

扩展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送辛渐》诗共有两首,“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第一首,上面这是第二首。第二首诗所蕴含的内容与第一首诗大抵相似,前半段写景,第三句写送客,第四句抒发自己凄寒如江之意、皎洁似月之心,并出孤寂意。所以说两诗的内容基本重复,而“一片冰心在玉壶”更统括所感,用精当的比喻托出不合流俗之志,因而流传千古,所以历来选本,大多只选第一首。


25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258闺怨-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