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刘方平

字数:641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语译

女子透过纱窗,只见红日渐落,黄昏渐临,在这藏娇的金屋里啊,没有人看得到她的泪痕。庭院空旷,如此寂寞,而且已到暮春,满地都是飘零的梨花啊,使人不忍心开门去看。

赏析

诗题为《春怨》,诗写暮春的闺怨。或谓是指“宫怨”,为其中有“金屋”字样,然而金屋藏娇的典故固然出自内廷,但作为成语,它的外沿已经极大扩展了,此处正不必指宫中之事。况且除此之外,诗中更无与宫廷相关的字句存在。

诗歌最重要的章法,就是遣词、造句、摹境、抒情,全都要围绕着主题,尤其是绝句这种篇幅偏于短小的诗篇,更不允许另生枝节。即以此诗而论,几乎字字、句句皆有章法。开篇即云“纱窗”,可见主人公应在屋内,倘在庭中,除非欲窥室内情境,否则是不必言及纱窗的。后文亦可见,“日落渐黄昏”即由屋内外见之天色,“梨花满地”,也是由屋内外见之景致。而且这里“日落渐黄昏”,也有暗喻主人公韶华已逝,青春不在,因年老色衰而遭厌弃,导致独守空闺之意。

“金屋”当然是金屋藏娇意。汉武帝曾于少年时代便发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可是最终他还是废掉了陈皇后。此处所言之意相同,昔日青春美貌时,受丈夫珍宠,金屋藏之,如今金屋仍在,爱恋却逝,只得黯然垂泪,并且即便垂泪也“无人”见之——丈夫早就离自己而去了,自己的痛苦、寂寞,他不仅不知道,而且根本不想知道。

第三句的“空庭”照应第二句的“无人”,更增添寂寞之态,而“春欲晚”又呼应“日落渐黄昏”,都有青春难再之悲怨。因为暮春,故而原本炫丽洁白的梨花已尽数飘零,仿佛象征着主人公的青春美貌也如花一般俱已凋谢。这般外物应和人事,她又怎忍心开门去看呢?梨花的遭际,仿佛正和她自身的遭际一般,睹物而伤情,还是独自于室内落泪,不踏足空寂、凄美的中庭为好吧。


268月夜-刘方平270征人怨-柳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