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江南:长江以南,这里不是指今天苏浙一带,而是指今天湖南地区。
李龟年:盛唐时宫廷乐师,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岐王:即李范,为唐睿宗李旦之子,玄宗李隆基之弟,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开元十四年(726年)卒,天宝三载(743年)曾以李珍为嗣。
寻常:平常、等闲,这里是经常的意思。
崔九:有原注道:“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崔涤为玄宗的宠臣,后赐名为澄,亦卒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语译
过去岐王府上经常能够见到你啊,也能在崔九家中听到你的演奏。如今正当江南地区风景如画之际,想不到在这暮春三月又能与你相遇啊。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逃难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之时所作。浅层阅读,此诗不过偶遇故人,为此而惊喜、感叹而已,其实内中蕴含有更深邃的家国之伤。
李龟年是深受唐玄宗赏识的宫廷乐师,玄宗甚至准其在长安大起宅邸。诗的前半段怀想李龟年当初在长安与皇亲显宦来往,其实是在缅怀那富足太平的开天盛世。诗的后半段所言则是今事,因为“安史之乱”,唐朝迅速衰败下去,诗人也被迫四处流浪,直至潭州,但他想不到的是,竟然又在潭州得遇李龟年。故人依稀,然而时世已改,相对唏嘘,怎能不惆怅满腔呢?但是诗中不但不言惆怅,反而说“正是江南好风景”,似甚欣悦。其实联系结句便可知,这所谓的“好风景”只是无奈苦笑而已。诗人仿佛在对李龟年说:“这真是一个好时候啊,你看你看,花都已经谢了……”
“落花时节”,既是眼前实景,也象征了繁华一时的开天盛世已落下帷幕,仿佛那春天的花朵一般,已经黯然飘逝而去了。诗的总体氛围似不甚悲,但“落花时节”四字便将隐含着的悲怆、无奈缓缓生发出来。
对于此诗的作者尚有异论。《杜诗详注》引黄鹤语:“开元十四年,公(杜甫)止十五岁,其时未有梨园弟子。公见李龟年,必在天宝十载后,诗云岐王,当指嗣岐王珍。”仇兆鳌根据黄鹤的说法,认为诗中所说“崔九堂前”也只是指崔氏旧堂罢了(岐王、崔九,皆开元十四年即卒)。因此很多人便怀疑此诗非杜甫所作。其实“寻常见”、“几度闻”只是泛指,云李龟年于开天之际,时常出入显宦之门而已,未必是诗人亲见,此等笔法,当为杜甫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