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王昌龄

字数:692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不知愁:别本作“不曾愁”。

凝妆:精心梳妆。

语译

那闺中的少妇啊,并不懂得忧愁,春光明媚,她精心梳妆打扮后登上楼台去赏春。可是当她突然看到路边杨柳青翠的颜色时,便懊悔让丈夫前去求取功名了。

赏析

诗写闺怨。闺怨诗大抵为妇女孤身一人,或遗憾丈夫远行不归,或怨恨丈夫移情别恋,此诗属于前一类型。诗题中的“怨”,不是指怨恨,而是指哀怨,指惆怅,可是题作“闺怨”,开篇却反言“不知愁”。欲抑先扬,欲言愁反从不愁下笔,手法非常新颖老练。

因为“不知愁”,故而“春日凝妆上翠楼”。闺中少妇因丈夫不在家中,自己的青春平白流逝而不敢欣赏春景,这本是诗中惯见意象,诗人却偏要反其道而行,说本未意识到愁烦,待见春色,才始哀怨,故而以“忽”字相接,作急促的转折。“杨柳”不单言“杨柳”,而多着一“色”字,呼应前面“春日”二字,便知此刻杨柳青青,恰如女子美好的青春。于是主人公见此青翠,便联想到自己青春虚度,又因杨柳有送别意,或而想起丈夫远离相送之际,不禁黯然垂首,忧思浮上心头。

那么丈夫为何而远离呢?原来是为了“觅封侯”。主人公不禁懊悔,当初若能够阻其远行就好了,但自己不仅没这么做,反而“教”,也即鼓励、怂恿他离开家庭,去为事业打拼。当时的自己又怎能想到,独守空闺的日子会是如此凄清难挨啊!诗以不愁起,而至愁终,以不愁反衬愁,用一个“悔”字,即将少妇原本天真无垢,经过世事磋磨始识惆怅滋味的心理描摹得极为细腻、生动、丰富。

“觅封侯”,旧注大多称指边塞从军,以求封侯之赏,恐怕理解得过于狭隘了。固然侯封多从军功而来,但观诗意,未必单指从军,应为泛指的求取功名。士人求取功名,既可以从军建功,也可能是科举应试,这是所谓士人的事业(逮宋以后,士人事业则专指文道,武道反受鄙弃)。现在男性的事业非常广泛,而古时士大夫是轻商贱农的,他们的事业只有“功名”二字,故此“觅封侯”即指代求取功名,非独从军为然。


25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259春宫怨-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