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言
【题解】
所谓“极言”,也就是最真诚、最符合大道的言论。这些言论,主要内容无外乎养生成仙,用葛洪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长生之理,尽于此矣”。在本篇中,作者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葛洪反复强调凡是成仙之人,“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换句话说,要想成仙,必须在明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懈地学习才能成功。在谈到如何学道时,他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忠告,比如学习要有坚定的意志,要淡泊名利,要持之以恒,要从小事做起等等。作者强调:“井不达泉,则犹不掘也;一步未至,则犹不往也。……然升峻者患于垂上而力不足,为道者病于方成而志不遂。”因此告诫修道者千万不要犯了功败垂成的错误。葛洪还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如果排除求仙这一目的不谈,仅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接着,葛洪为了使人们获得修道成仙的坚定信念,就对黄帝既然已经成仙、为何又留下一座坟墓的疑问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从而得出结论,黄帝的确是不死成仙了,坟墓的存在只不过是后人修建的衣冠冢以示纪念而已。除了黄帝,葛洪又对彭祖、安期的不死做了考证,从而为世人学仙树立了榜样。
向世人说明了要想成仙必须学习的道理,又为世人树立了成仙的榜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讨论学仙的方法了。葛洪除了再次强调服食金丹的重要性之外,还提出了大量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医学养生知识。葛洪认为,养生要防患于未然,不要“觉病之日,始作为疾”,这就使我们想到扁鹊的故事,扁鹊在评价自己兄弟三人医术高低时是这样说的:“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鹖冠子·世贤》)这种防病意识,不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葛洪还提出了许多保健知识,如:“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像这一类的经验之谈,在本篇中还很多,这些养生知识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体会的。
或问曰:“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将特禀异气耶(1)?”抱朴子答曰:“是何言欤?彼莫不负笈随师(2),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3),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4),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5)。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或有诱于荣利,而还修流俗之事,或有败于邪说,而失其淡泊之志,或朝为而夕欲其成,或坐修而立望其效。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6),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夫彀劲弩者(7),效力于发箭;涉大川者,保全于既济;井不达泉,则犹不掘也;一步未至,则犹不往也。修涂之累(8),非移晷所臻(9);凌霄之高,非一篑之积(10)。然升峻者患于垂上而力不足(11),为道者病于方成而志不遂。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12),非旬日所长;不测之渊,起于汀滢(13);陶朱之资(14),必积百千。若乃人退已进,阴子所以穷至道也(15);敬卒若始(16),羡门所以致云龙也(17)。我志诚坚,彼何人哉(18)!”
【注释】
(1) 将:抑或,还是。
(2) 负:背着。笈(jí):书箱。
(3) 栉(zhì)风沐雨:直译为“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即冒着风雨。栉,梳子;梳头。沐,本指洗头,这里指淋雨。
(4) 契(qiè)阔:本指离散、聚合。这里引申为辛劳。劳艺:劳动。艺,种植。
(5) 乃得升堂以入于室:才能教授更深入的学问。《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6) 战:矛盾,斗争。《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7) 彀(gòu):拉满弓弩。
(8) 修涂:长途。修,长。
(9) 移晷(guǐ):日影移动一下。形容时间短暂。晷,日影。臻:到。
(10) 篑(kuì):盛土的竹筐。
(11) 峻:高山。垂:将要。
(12) 干:冲,达到。
(13) 汀滢(yìng):小水流。
(14) 陶朱:即著名政治家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乘船到齐国,后定居于陶,改名叫“朱公”,治产业成为巨富。资:钱财。
(15) 阴子:阴长生,后汉人。《神仙传》说他向马鸣生学道,十几年,马鸣生只谈论世俗之事,不教度世仙术,其他弟子纷纷离去,唯有阴长生毫不懈怠,最终得道成仙。
(16) 敬卒:严肃认真到最后。敬,认真。卒,最后。
(17) 羡门:羡门子高,得道成仙之人。
(18) 彼何人哉:本句的意思是,那些成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我也就会是什么样的人。本句套用了《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话:“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
有人问道:“古代的成仙之人,是通过学习而成仙的呢?还是因为独自禀受了奇异的精气而成仙的呢?”抱朴子回答道:“你这是什么话啊?他们都是身背着书箱、追随着老师,不断地勤奋学习,他们踏着寒霜,冒着危险,顶着风雨,亲自洒水扫地,艰苦劳作,他们首先要表现出自己的诚信行为,最后还要受到危险困苦的考验,只有信仰虔诚而行为坚贞,胸无抱怨也无二心,这才能够升堂入室。其中有的人因为懈怠厌倦而半途而废;有的人因为抱怨忿恨而退缩不进;有的人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从而又回到世俗去从事世俗事务;有的人受到异端邪说的蛊惑,从而失去了清静恬淡的品质;有的人早上才开始修炼,而晚上就希望成功;有的人刚坐下修炼却马上希望见到成效。至于那些看到钱财美色而不产生任何思想矛盾,听到世俗的言论而心里从不感到沮丧的人,一万个男子中间,只要有一个就算是很多的了。因此修道的人多如牛毛,而得道成仙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能够拉开硬弓的人,力量体现在发出的利箭上;能够横渡大江的人,体现在能够安全地到达彼岸;挖井而没有挖到泉水,就等于没挖;差一步没到,就如同没有出发。长途跋涉的劳顿,不是片刻所能导致的;直插云霄的高度,并非一筐土所能积累的。然而登高之人最值得担心的就是在将要登上山顶时却力气不足,修习道术的人最值得发愁的就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而意志不够。千仓万箱的粮食,并不是一次耕作的收获;高耸入云的树木,不是十天半月所能长成的;深不可测的深渊,是从积累小小的水流开始的;陶朱公的资财,一定是积累千百次而形成的。别人都退缩而自己继续前进,这就是阴长生能够完全获取仙道的原因;自始至终都严肃认真,这就是羡门子能够招致云雾蛟龙的缘故。如果自己的志向坚定不移,就能够像成仙的人一样成功!”
抱朴子曰:“俗民既不能生生(1),而务所以煞生(2)。夫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凡人利入少而费用多者,犹不供也,况无锱铢之来(3),而有千百之往乎?人无少长,莫不有疾,但轻重言之耳。而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4),然后方求量表之益(5)。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6),则羽翮参差,则世间无不信道之民也。患乎升、勺之利未坚(7),而钟、石之费相寻(8),根柢之据未极(9),而冰霜之毒交攻。不知过之在己,而反云道之无益,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故曰: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良匠能与人规、矩(10),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夫修道犹如播谷也,成之犹收积也。厥田虽沃(11),水泽虽美,而为之失天时,耕锄又不至,登稼被垄(12),不获不刈,顷亩虽多,犹无获也。凡夫不徒不知益之为益也,又不知损之为损也,夫损易知而速焉,益难知而迟焉,人尚不悟其易,安能识其难哉?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益之者如苗禾之播殖,莫之觉也,而忽茂矣。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13),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著,则几乎知道矣(14)。”
【注释】
(1) 生生:保养生命。第一个“生”为动词,保养。第二个“生”为名词,生命。
(2) 煞生:伤害生命。煞,通“杀”,杀害,伤害。
(3) 锱铢(zī zhū):比喻数量很少。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4) 复故:恢复原来的元气。
(5) 量表之益:一定数量的好处。量,量器。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以计时的表竿。这里用“量表”代指某种数量的益处。
(6) 改朔:一两个月。朔,古人把旧历每个月的初一叫做“朔”。改变一次“朔”,也就是过了一个月。
(7) 升、勺:两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叫做“升”,约一升的百分之一叫做“勺”。这里用来形容数量很少。
(8) 钟、石:两种容量单位。六石四斗为一“钟”,十斗为一“石”。这里形容数量很多。相寻:连续不断而来。寻,到。
(9) 根柢:根部。据:基础。极:最好。
(10) 规、矩:两种木工工具。用来画圆的工具叫“规”,用来画方的工具叫“矩”。这里代指木工技术。
(11) 厥:其,他们的。
(12) 登:庄稼成熟。垄:田地。
(13) 不平:不足,不够。平,丰收。引申为多、足够。《汉书·食货志上》:“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14) 几乎:接近于,差不多。
【译文】
抱朴子说:“世俗百姓本来就不知道去养护自己的生命,而且还专门去干一些伤害生命的事情。有限的事物,不可能供给无限的消耗;江河的流水,也无法装满无底的器皿。凡是钱财收入少而花费开销多的人,尚且不能支撑供应,更何况没有丝毫的收入,却有成百上千的支出呢?人们无论年长年幼,没有哪个没有疾病,只是病有轻重而已。而人们禀受的元气有多有少,元气多的人消耗起来就比较慢,元气少的人很快就消耗完了。那些懂得道术的人就要去补充元气,他们一定要先行恢复身体中元气的原状,然后再去追求某种程度的益处。如果只用服食一天的药物,就能够使人飞升成仙;只用导引一两个月,就能够使人生出参差不齐的羽翼,那么世间就没有不相信仙术的人了。令人担忧的是少量的益处还未真正获得,而大量的耗费却接踵而来,根部的基础还未完全打好,而冰雪霜冻的灾害却交相侵害。世人不知道过错就在自己身上,反而说学习道术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就抛弃了仙丹灵药而中止了呼吸吐纳。所以说,并不是长生不死困难,而是懂得修仙的道术困难;并不是懂得修仙道术困难,而是实行这些道术困难;并不是实行这些道术困难,而是坚持到底困难。优秀的工匠能够教给人们木工技术,却不能够使人们的木工技术一定高超;圣明的老师能够传授给人们记载仙术的书籍,却不能够使人们肯定去实践。修炼道术好比播种庄稼,修炼成功好比收获粮食。他们的田地虽然肥沃,灌溉条件虽然很好,但在耕种时失去了合适的季节,又不去耕地锄草,成熟的庄稼覆盖着田野,也不去收割,那么即使田地很多,仍然是一无所获。那些凡夫俗子不仅不知道好处是一种好处,而且也不知道损害是一种损害。损害容易感觉得到而且来得快,好处难以感觉而且来得慢,人们对容易感觉到的损害尚且不能感知,又怎么能够认识那些难以感觉到的好处呢?对身体有害的行为如同灯火消耗油脂一样,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油脂突然就用光了;对身体有益的措施如同播种禾苗,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禾苗就忽然茂盛了。因此保养生命,务必注意细小的事情,不能认为小的益处不值得重视而不去修养,也不能认为小的损害不会带来大伤害而不去提防。不断聚集小的事情才能够成就大业,不断从一个一个地积累才能够达到亿万数量。如果能够从细微之处去爱惜生命,就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样基本上就是懂得道术了。”
或问曰:“古者岂有无所施行,而偶自长生者乎?”抱朴子答曰:“无也。或随明师,积功累勤(1),便得赐以合成之药。或受秘方,自行治作,事不接于世,言不累于俗,而记著者止存其姓名,而不能具知其所以得仙者,故阙如也(2)。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3),到鼎湖而飞流珠(4),登崆峒而问广成(5),之具茨而事大隗(6),适东岱而奉中黄(7),入金谷而咨涓子(8),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9),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10),讲占候则询风后(11),著体诊则受雷、岐(12),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13),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14),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15),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16)。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17),与天地乎罔极也。然按神仙经,皆云黄帝及老子奉事太乙元君以受要诀(18),况乎不逮彼二君者(19),安有自得仙度世者乎?未之闻也。”
【注释】
(1) 累:不断地。勤:劳苦,勤奋。
(2) 阙如:缺乏。这里指没有记载。
(3) 陟(zhì):登上。王屋:山名。在今河南境内。
(4) 到鼎湖而飞流珠:到鼎湖炼制金丹。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曾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人因名其处为鼎湖。飞,炼制。因为金丹在炼制过程中,变化非常大,所以用“飞”来形容。流珠,金丹。
(5) 登崆峒而问广成:登上崆峒山去向广成子请教。崆峒,山名。今甘肃、河南境内有几处崆峒山,而且传说黄帝都登过这些山。广成,即仙人广成子。
(6) 之具茨而事大隗(wěi):到具茨山去拜访大隗。之,到。具茨,山名。大隗,人名。得道的高士。
(7) 适东岱而奉中黄:到泰山去侍奉中黄真人。适,到。东岱,山名。即东岳泰山。中黄,仙人名。又叫中黄真人、中黄丈人、中黄道君。
(8) 入金谷而咨涓子:到金谷去咨询涓子。金谷,地名。在今河南洛阳。涓子,仙人名。
(9) 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讨论房中术时则受教于玄女和素女。道养,依照道术养生。这里具体指房中术。资,借助,受教。玄、素二女,两个仙女名。玄女和素女。
(10) 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为了精确推算天文历法则去咨询山稽、力牧。推步,推算天文历法。山稽、力牧,都是黄帝的大臣。
(11) 讲占候则询风后:研究占候术时则咨询风后。占候,观察天象变化以测吉凶。风后,黄帝的大臣。
(12) 著体诊则受雷、岐:写作医学著作时则受教于雷公、岐伯。体诊,对身体的诊断。也即医学。雷、岐,雷公和岐伯。为黄帝时的大臣,善于医学。
(13) 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为了弄懂战术就接受了利用五音作战的策略。审,明白。《云笈七签》卷一百记载:黄帝与蚩尤战,“玄女教黄帝三宫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
(14) 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为了彻底弄清楚各种神怪而记述了白泽的言辞。白泽,神兽名。《云笈七签》卷一百记载:黄帝巡视至东海边,得白泽神兽,能说话。黄帝向它询问天下鬼神等事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并记下了它的回答,绘成图以示天下。
(15) 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视察地理时则记载下了青乌子的说法。青乌,又叫青乌子,懂得地理风水,因此后人又称风水学为青乌学。《云笈七签》卷一百记载,黄帝开始划分地形时,曾向青乌子请教,事后又把谈话内容写入书中。
(16) 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为了救助伤残之人则综合学习金冶的医术。缀,缀合,综合。金冶,又叫金冶子。
(17) 跻(jī):升。
(18) 太乙元君:神仙名。
(19) 不逮:不及,赶不上。逮,赶上。
【译文】
有人问道:“古代的人是否有不用修炼仙术,而非常偶然地就能长生不死呢?”抱朴子回答说:“没有。有的人追随着圣明的老师,不断勤奋地积累着功德,于是老师就赐予他已经炼成的仙药。有的人接受的是秘方,自己钻研炼制,不做与世人接触的事情,不受世人言论的拖累,而记载他们事迹的书籍只留下了他们的姓名,却不能详细知道他们成仙的过程和方法,所以缺而不论。从前黄帝一出生就能说活,还能够使唤各种神灵,这可以说是上天自然而然地授予他一个神奇的身体了,然而就连黄帝还不能端坐在那里就能够得到仙术。因此黄帝登上王屋山接受了炼丹经书,来到了鼎湖去炼制仙丹,爬上崆峒山去请教广成子,前往具茨山去侍奉大隗,到东岳泰山拜望中黄真人,进入金谷去咨询涓子。谈到房中术时则受助于玄女、素女,为了精确推算天文历法则要访问山稽、力牧,讲求占候术时则要请教风后,写作医书时则要受教于雷公、岐伯,为了懂得战术则要去采纳利用五音作战的策略,为了彻底明白神怪之事则要记述白泽的言辞,为了勘测地理则要记录下青乌子的学说,为了救治伤残之人则要综合金冶子的医术。因此黄帝才能够完全掌握奥秘要诀,穷尽真正的道术,于是才能够乘龙升天,寿命与天地一样无穷无尽。而且在神仙经典的记载中,都说黄帝和老子是拜太乙元君为师才学到了主要秘诀,更何况还比不上这两位先生的人,又怎么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就超越尘世而升天成仙呢?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或曰:“黄帝审仙者(1),桥山之冢(2),又何为乎?”抱朴子答曰:“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之后,龙来迎之,群臣追慕,靡所措思(3),或取其几杖(4),立庙而祭之;或取其衣冠,葬而守之。《列仙传》云:‘黄帝自择亡日,七十日去,七十日还,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剑舃在焉(5)。’此诸说虽异,要于为仙也。言黄帝仙者,见于道书及百家之说者甚多,而儒家不肯长奇怪、开异涂(6),务于礼教,而神仙之事,不可以训俗,故云其死,以杜民心耳(7)。朱邑、栾巴、于公(8),有功惠于民,百姓皆生为之立庙祠(9)。又古者盛德之人,身没之后,臣子刊其勋绩于不朽之器。而今世君长迁转(10),吏民思恋,而树德颂之碑者,往往有焉,此亦黄帝有庙墓之类也,岂足以证其必死哉?”
【注释】
(1) 审:确实。
(2) 桥山之冢:桥山的坟墓。桥山,山名。在今陕西黄陵。《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
(3) 靡所措思:没办法寄托自己的哀思。靡,无。措,放置,寄托。
(4) 几杖:几案与手杖。都是老人平时靠身和走路扶持之用。
(5) 舄(xì):鞋子。
(6) 长:助长。异涂:异路。指异端,其他不合正道的学说。涂,同“途”。
(7) 以杜民心:以断绝百姓求仙的想法。杜,杜绝。
(8) 朱邑:西汉人。《汉书·循吏传》说他为人淳厚,死后百姓为之立祠。栾巴:东汉人。为官有政绩,且有道术。于公:于定国之父。《汉书·于定国传》:“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9) 生为之立庙祠: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们立庙祭祀。
(10) 君长:地方长官。迁转:迁升或转任其他地方。
【译文】
有人说:“如果黄帝确实是成仙了,那么桥山上的那座黄帝坟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抱朴子回答说:“按照《荆山经》和《龙首记》中的内容,都说黄帝在服食仙丹之后,有龙把他接走了,然而大臣们对他追念不已,无法寄托自己的哀思,于是就有人找来他的几案手杖,建立庙宇来祭祀他;有人取来他的衣服帽子,埋葬后就在那里守护着。《列仙传》说:‘黄帝自己选择了死亡的日子,七十天后离去,七十天后又回来,最后埋葬在桥山。山陵突然崩塌,墓中空空的没有尸体,只有他的刀剑和鞋子在里面。’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主要的内容都是说黄帝成了仙。有关黄帝成仙的记载,散见于道教典籍和百家书籍中的很多,然而儒家不愿意助长奇谈怪论、开启异端之说,一心致力于礼教,他们认为有关神仙的事迹,不能够拿来教育世人,所以就说黄帝死了,以断绝百姓的求仙之心。像朱邑、栾巴、于公这些人,对百姓有功德恩惠,百姓就在他们活着时为他们立庙祭祀。另外古代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去世之后,臣下、子孙都要把他们的丰功伟绩刊刻在不朽的器皿上。当今一些地方长官升迁或转任到其他地方后,他们的下属和百姓思念他们,就为他们建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与黄帝有庙宇、坟墓是同类的情况,怎么能够用桥山的陵墓来证明黄帝肯定是死去了呢?”
或人问曰:“彭祖八百,安期三千,斯寿之过人矣,若果有不死之道,彼何不遂仙乎?岂非禀命受气,自有修短,而彼偶得其多,理不可延,故不免于雕陨哉(1)?”抱朴子答曰:“按《彭祖经》云:‘其自帝喾佐尧(2),历夏至殷为大夫,殷王遣彩女从受房中之术(3),行之有效,欲杀彭祖,以绝其道,彭祖觉焉而逃去。’去时年七八百余,非为死也。《黄石公记》云:‘彭祖去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之西见之(4)。’非死明矣。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况彭祖何肯死哉!又刘向所记《列仙传》亦言彭祖是仙人也。又安期先生者,卖药于海边,瑯琊人传世见之(5),计已千年。秦始皇请与语,三日三夜。其言高,其旨远,博而有证,始皇异之,乃赐之金璧,可直数千万。安期受而置之于阜乡亭(6),以赤玉舄一量为报(7),留书曰:‘复数千载,求我于蓬莱山(8)。’如此,是为见始皇时已千岁矣,非为死也。又始皇刚暴而骜很(9),最是天下之不应信神仙者,又不中以不然之言答对之者也(10)。至于问安期以长生之事,安期答之允当(11),始皇惺悟(12),信世间之必有仙道,既厚惠遗,又甘心欲学不死之事,但自无明师也,而为卢敖、徐福辈所欺弄(13),故不能得耳。向使安期先生言无符据(14),三日三夜之中,足以穷屈,则始皇必将烹煮屠戮,不免鼎俎之祸(15),其厚惠安可得乎?”
【注释】
(1) 雕陨:凋零。这里指死亡。
(2) 帝喾(kù):古代帝王,相传为黄帝的曾孙。
(3) 彩女:宫女。
(4) 流沙:沙漠。一说为国名。
(5) 瑯琊:地名。又写作“琅琊”。在今山东诸城一带。
(6) 阜乡亭:地名。
(7) 量:通“”,双。
(8)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名。
(9) 骜很:傲慢任性。骜,傲慢。很,乖戾。
(10) 不中:不能。不然:不正确。
(11) 允当:得当。允,得当。
(12) 惺悟:醒悟。惺,明白。
(13) 卢敖、徐福:都是秦朝的术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巿(即徐福)为秦始皇率领童男童女去寻求海上三神山,燕人卢生(即卢敖)为秦始皇寻求神仙羡门、高誓。
(14) 符据:证据。
(15) 鼎俎之祸:杀身之祸。鼎,本是烹煮用的一种器具,这里指烹煮犯人的大锅。俎,切肉的砧板。这里指杀人用的砧板。
【译文】
有人问道:“彭祖活了八百岁,安期生活了三千岁,这些寿命已经是超过常人了,如果确实有不死的道术,他们为什么不接着修炼成仙呢?难道不是因为禀受的命运和元气不同,使人们的寿命自然有长有短,而他们偶然能够长寿,按照道理也无法再延长了,因此他们也不免一死吗?”抱朴子回答说:“《彭祖经》说:‘彭祖自从帝喾时期就辅佐帝尧,后来经历了夏代,直至商代都一直做大夫。商王派宫女跟他学习房中术,行之有效,就想杀掉彭祖以断绝这种法术,彭祖发觉后就逃走了。’彭祖逃走时年龄已有七八百岁了,并没有死去。《黄石公记》说:‘彭祖逃走后七十多年,弟子在流沙国的西边看见过他。’彭祖没有死去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彭祖的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等七八个人,都活了几百岁,在商代各自成仙而去,更何况彭祖又哪里会死呢!另外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也说彭祖是仙人。还有安期先生这个人,他在海边卖药,相传琅琊人世世代代都看到过他,算来也已经有一千年了。秦始皇把他请来和他交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安期先生的言辞高妙,意旨清远,见多识广而且言之有据。秦始皇听后很惊奇,就赏赐给他黄金玉璧,价值好几千万钱。安期生接受后把它们放在阜乡亭,拿出一双红玉鞋作为回报,并留下书信说:‘再过几千年,到蓬莱山来找我。’由此看来,他会见秦始皇的时候已经上千岁了,并没有死去啊。另外秦始皇这个人刚强残暴而且傲慢任性,是天下最不应该相信神仙的人,又是最不能用不妥当的言辞来回答的人。当他询问安期先生有关长生不死的事情时,安期先生回答得很恰当,于是秦始皇醒悟了,他相信世间一定有求仙之道,既重重地赠送安期先生厚礼,又心甘情愿地要学习不死的方术,只是他没有圣明的老师,反而被卢敖、徐福之流所欺骗戏弄,因此没有能够学到成仙之术。假如安期先生的话毫无根据,那么在三天三夜的长谈之中,足以使安期先生理屈辞穷,如此秦始皇必将把他烹杀掉,安期先生将不免杀身之祸,又怎么能够获得那些厚重的礼物呢?”
或问曰:“世有服食药物,行气导引,不免死者,何也?”抱朴子答曰:“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或但知服草药,而不知还年之要术,则终无久生之理也。或不晓带神符,行禁戒,思身神,守真一,则止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耳。若卒有恶鬼强邪、山精水毒害之(1),则便死也(2)。或不得入山之法,令山神为之作祸,则妖鬼试之,猛兽伤之,溪毒击之(3),蛇蝮螫之,致多死事,非一条也。或修道晚暮,而先自损伤已深,难可补复。补复之益,未得根据(4),而疾随复作,所以克伐之事,亦何缘得长生哉?或年老为道而得仙者,或年少为道而不成者,何哉?彼虽年老而受气本多,受气本多则伤损薄,伤损薄则易养,易养故得仙也。此虽年少而受气本少,受气本少则伤深,伤深则难救,难救故不成仙也。夫木槿、杨柳(5),断殖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过斯木也。然埋之既浅,又未得久,乍刻乍剥(6),或摇或拔,虽壅以膏壤、浸以春泽(7),犹不脱于枯瘁者,以其根荄不固(8),不暇吐其萌芽,津液不得遂结其生气也。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方之二木,不及远矣。而所以攻毁之者,过于刻剥,剧乎摇拔也。济之者鲜(9),坏之者众,死其宜也。夫吐故纳新者,因气以长气,而气大衰者则难长也;服食药物者,因血以益血,而血垂竭者则难益也。夫奔驰而喘逆(10),或欬或满(11),用力役体,汲汲短乏者(12),气损之候也;面无光色,皮肤枯腊(13),唇焦脉白(14),腠理萎瘁者(15),血减之证也。二证既衰于外,则灵根亦凋于中矣(16)。如此,则不得上药,不能救也。
【注释】
(1) 卒(cù):通“猝”,突然。
(2) 便:马上,立即。
(3) 溪毒:溪流上的有毒瘴气。
(4) 根据:巩固下来。
(5) 木槿、杨柳:两种树木名。木槿和杨柳的生命力都极强。
(6) 乍刻乍剥(pū):时而砍削,时而敲打。乍,时而。剥,通“扑”,击,打。
(7) 壅: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膏壤:肥沃的土壤。
(8) 荄(gāi):本指草根。这里泛指根部。
(9) 鲜:很少。
(10) 喘逆:呼吸急促而不顺畅。逆,呼吸不顺畅。
(11) 欬满(ké mèn):咳嗽胸闷。欬,同“咳”。满,通“懑”,胸闷。
(12) 汲汲:急切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急促喘息的样子。
(13) 枯腊(xī):干腊肉。腊,干肉。
(14) 唇焦脉白:嘴唇枯焦,脉象无力。
(15) 腠(còu)理: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萎瘁:枯萎憔悴。
(16) 灵根:这里指元气。
【译文】
有人问道:“世上有些人虽然服食药物,行气导引,仍然不免于死亡,这又是为什么呢?”抱朴子回答说:“得不到金丹,只是服食一些草木类药物和修炼一些小小道术,只能够延长一点寿命、推迟一下死亡而已,是不能够成为神仙的。有的人只知道服食一些草药,而不知道返老还童的主要方法,那最终也不可能长久生存啊。有的人不知道佩带神符,遵守禁忌,反思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的神灵,坚定不移地守着真正的大道,那就只能使体内的疾病不产生,风寒湿气无法侵犯而已。如果突然出现凶恶的鬼魂、强大的妖魔、山中的精怪、水里的毒虫来侵害他们,他们就会马上死去。有的人没有学到进入深山的法术,使山神因此而给他带来祸害,还会有妖魔鬼怪出来试探他,凶猛的野兽伤害他,溪中的瘴气攻击他,毒虫蝮蛇叮咬他等等,能够致死的原因很多,并不只是一种。有的人很晚才去修炼道术,而自己以前受到的损伤已经很严重,难以修补恢复。修补恢复带来的一些好处,还没有得到巩固,而疾病随即又发生了。这些都是伤害身体的事情,又如何能够长生不老呢?有的人年龄老迈才去修炼道术而就获得了道术,也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去修炼道术却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些老人虽然年龄老迈但自然禀受的元气本来就很多,禀受的元气多而受到的伤害相对就小了,伤害小就容易养护,容易养护所以就获得了仙道。而那些年轻人虽然年富力强,但自然禀受的元气本来就很少,禀受的元气本来就少而受到的伤害相对就大,伤害大就难以补救,难以补救就不能成为神仙了。木槿和杨柳,折断后插种下去马上就能够重新获得生命,倒着插能生存,横着插也能生存。最容易生存的,没有能够超过这两种树木的了,然而如果埋得既浅,种植的时间又不长,时而砍削它们,时而敲打它们,时而摇动它们,时而拔起它们,那么即使用肥沃的土壤去培植它们,用春天的雨露去滋润它们,它们依然无法摆脱枯萎的命运,这是因为它们的根柢扎得还不牢固,没有时间去长出萌芽,体内的津液还不能够凝聚到生命的元气。人的生命作为一种实体,容易受伤而难以保养,与这两种树木相比,生命力相差太远了。然而攻击毁坏人的生命的各种因素,其力量超过了砍削、敲打,也超过了摇动、拔起。补救生命的措施太少,而损害生命的事情太多,死亡是理所当然的。吐出旧气、吸进新气的人,是想用元气来助长元气,而元气大伤的话就难以助长了;服食药物的人,是想用气血来补充气血,而气血将要枯竭时就难得补充了。有人奔跑起来就气喘吁吁、呼吸不畅,或者咳嗽,或者胸闷,在使用体力时,如果呼吸急促、短气乏力,这就是元气已经被耗损的症状;面部没有光彩,皮肤干枯蜡黄,嘴唇枯焦,脉象无力,腠理萎缩憔悴,这就是气血衰减的症状。这两种身体衰弱的症状表现在外,那么就说明元气在体内已经衰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不到上等的药物,就无法救治了。
“凡为道而不成、营生而得死者(1),其人非不有气血也,然身中之所以为气为血者根源已丧,但余其枝流也。譬犹入水之烬,火灭而烟不即息;既断之木,柯叶犹生。二者非不有烟,非不有叶,而其所以为烟为叶者,已先亡矣。世人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犹以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唯怨风冷与暑湿,不知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之,故为所中耳。何以较之?设有数人,年纪老壮既同,服食厚薄又等,俱造沙漠之地,并冒严寒之夜,素雪堕于上,玄冰结于下(2),寒风摧条而宵骇(3),咳唾凝于唇吻(4),则其中将有独中冷者,而不必尽病也。非冷气之有偏,盖人体有不耐者耳。故俱食一物,或独以结病者,非此物之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暍死者(5),非天热之有公私也;齐服一药,而或昏暝烦闷者,非毒烈之有爱憎也(6)。是以冲风赴林(7),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首颓(8);烈火燎原,而燥卉前焚;龙碗坠地(9),而脆者独破。由兹以观,则人之无道,体已素病,因风寒暑湿者以发之耳。苟能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也。恃年纪之少壮、体力之方刚者,自役过差(10),百病兼结,命危朝露,不得大药,但服草木,可以差于常人(11),不能延其大限也。故仙经曰:‘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神农曰:‘百病不愈,安得长生!’信哉斯言也。”
【注释】
(1) 营:经营,养护。
(2) 玄冰:深厚的冰。玄,深清色。冰结得深厚,颜色呈现玄色,故名“玄冰”。
(3) 摧条:吹折树枝。
(4) (hù):同“冱”,冰冻。
(5) 暍(yè):中暑。
(6) 毒烈:强烈的药性。毒,强烈。
(7) 冲风:猛烈的风。
(8) 拆隙:缝隙。这里指有缝隙的堤岸。
(9) 龙碗:绘有龙纹的碗。
(10) 过差:过度。
(11) 差(chài):同“瘥”,疾病痊愈。这里指稍好一些。
【译文】
“凡是修炼道术而不成功、养护生命却走向死亡的人,并非他们身上没有气血,然而他们体内那些制造气血的根源却已经丧失,只剩下一些支流而已。比如把燃烧的余柴放入水中,火焰虽然熄灭了而烟气不会马上消失;已经折断了的树木,它们的枝叶还会暂时生存。这两种东西并非没有烟气,并非没有叶子,然而它们生烟长叶的根源,已经消失了。世人认为感到有病的那一天,才算是生病的开始,这就好像把断气的那一天,当作死亡的症状一样。人们总是抱怨大风、寒冷、暑热和潮湿,却不知道这些风、寒、暑、湿并不能伤害强壮的人,只是那些体质虚弱、气血缺乏的人,无法抗御,所以就会受到它们的伤害。用什么来证明这个道理呢?假如有几个人,年纪的大小情况一样,服装与食物的好坏也是相同,他们一起来到沙漠之中,一起冒着严寒的夜气,白雪从天上飘落,深厚的冰在地下凝结,夜间刮断树枝的寒风使人感到惊恐,咳嗽出的口水在嘴唇边凝结成冰,那么其中肯定有人会受到寒冷的伤害,而绝非每个人都要生病。其原因并非寒冷有所偏向,只是因为有些人的体质承受不了而已。大家都吃同一种食物,有的人却偏偏因此造成疾病,并非这些食物有偏指某人的毒素;用同样的酒杯一起饮酒,而有的人清醒,有的人沉醉,这并非酒的力量对他们有彼此之分;大家同样遇到了炎热酷暑,而有的人独自中暑而亡,这并非上天的炎热有公私之别;大家服用同一类药物,有的人服用后昏迷烦闷,这并非强烈的药性对他们有爱憎之情。因此猛烈的风直冲树林,枯朽的枝条先被刮断;洪大的波涛漫上陆地,有裂缝的堤岸先被冲垮;熊熊的烈火扑向原野,干燥的草卉先被烧燃;绘有龙纹的碗掉在地上,脆弱的碗独自破裂。由此看来,人们如果没有道术,身体向来就有病根,因此就会由于风、寒、暑、湿而引发疾病了。如果能够使体内的正气不衰竭,肉体和精神相互养护,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了。凡是修炼道术的人,常常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修炼得太晚,而不是修炼得太早。如果自恃年纪还轻,身体正处于强健时期,于是就使自己过度劳累,结果百病交集,性命就会像晨露一样岌岌可危,这时如果没有金丹大药,只是服食一些草木之药,可以因此而会稍好于常人,但也不能使他的生命在终结时再有所延长。因此仙经说:‘养生要以不伤害身体为根本。’这是最重要的格言啊。神农说:‘各种疾病不痊愈,如何能够长生不死呢?’这话讲得非常正确啊!”
或问曰:“所谓伤之者,岂非淫欲之间乎?”抱朴子曰:“亦何独斯哉!然长生之要,在乎还年之道。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者也。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服阴丹以补脑(1),采玉液于长谷者(2),不服药物,亦不失三百岁也,但不得仙耳。不得其术者,古人方之于冰杯之盛汤、羽苞之蓄火也(3)。且又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4),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5),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6)。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7),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8),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9)。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是以善摄生者(10),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11);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12),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13),有补泻之法(14);节宣劳逸(15),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16)。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若有欲决意任怀(17),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18),极情肆力,不营久生者,闻此言也,虽风之过耳,电之经目,不足谕也。虽身枯于流连之中(19),气绝于纨、绮之间(20),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养生之事哉?不惟不纳,乃谓妖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以明鉴给矇瞽、以丝竹娱聋夫也(21)!”
【注释】
(1) 阴丹:道教房中术的一种,又叫还精之术。即男女性交时,男子精液不泄,还精补脑,同时从女子处采集阴气以助健康。
(2) 玉液:精液的隐语。长谷:女子阴部的隐语。
(3) 方:比方,比喻。汤:开水。羽苞:羽毛制成的包。苞,装东西的包。
(4) 阴阳不交:男女不交接。
(5) 先寒而衣:赶在寒冷到来之前就增加衣服。
(6) 痰癖:多痰症。
(7) 穷:极。
(8) 见(xiàn)肩:露出肩膀。见,通“现”,露出来。
(9) 此五行自然之理也:这就是五行相克的自然道理。古人把五行与五味、五脏相配,具体内容为:木配酸、肝;火配苦、心;土配甘、脾;金配辛、肺;水配咸、肾。而“五行”具有“相克”的关系,“木克土”,因此“酸多伤脾”;“火克金”、因此“苦多伤肺”,余可以此类推。
(10) 摄生:养生。
(11) 兴居:起居。兴,起。这里泛指日常生活。
(12) 闲:防止。
(13) 荣卫:泛指气血。荣,荣气。又叫营气。指人体营养机能和血液循环状况。卫气,指人体保护自我的功能和状况。
(14) 补泻:补充已经泄漏的气血。
(15) 节宣:节制劳逸以活动气血。宣,宣导,活动。
(16) 忍怒以全阴气:不要发怒以保全体内的阴气。古人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如果发怒,就会伤害体内的阴气;如果过分高兴,就会伤害体内的阳气。
(17) 决意任怀:坚决地一意孤行。任怀,任性。
(18) 不泥异端:不拘泥于道教的异端之说。异端,是站在世俗人的角度对道教的评价。
(19) 流连:留恋。指留恋于自己的情欲、嗜好之中。
(20) 纨、绮:两种丝绸名。这里代指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
(21) 鉴:镜子。矇瞽:盲人。
【译文】
有人问道:“所谓伤害身体的事情,难道不就是指男女之间的淫欲吗?”抱朴子说:“又何止淫欲这一件事情呢?长生不死的关键问题,在于返老还童的道术。高明的道士懂得了这一点,于是就能够延年益寿而消除疾病;次一等的道士也不会因为淫欲而伤害自己身体。如果在年轻时就懂得返老还童的道术,就能够采食阴丹以补益大脑,在邃长的山谷中采集白玉般的浆液,这样即使不吃丹药,寿命也不会少于三百岁了,只是不能成为神仙而已。不懂得这种方术而放纵淫欲的人,古人把这种情况比作在冰做的杯子里盛开水,在羽毛制的包裹中装烈火。另外,才华有所不及,却还要去苦苦思索,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力气有所不及,却还要勉强扛举,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伤心得面容憔悴,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过分的高兴和快乐,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急切地去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长久地言谈说笑,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没有能够按时就寝休息,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拉强弓硬弩,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大醉呕吐,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吃饱了立即就睡,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跳跃快跑得喘气乏力,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大声欢呼和伤心哭泣,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男女不交媾,这对身体是一种伤害;不断积累各种伤害以达到极限,人就会早死,而早死的原因就是没有遵守大道。因此养生的方法是,吐唾沫时不要用力吐到远处,走路时步子不要太快;耳朵不要听得太累,眼睛不看得太久;坐的时间不要太长,在感到疲倦之前就要躺下休息;在感到寒冷之前就要增加衣服,在感到热燥之前就要解开衣裳;不要在感到很饿的时候才去吃饭,吃饭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在感到太渴的时候才去喝水,喝水也不要喝得太多。吃得过多就会造成积食,喝得过多就会引起痰症。不要太疲劳、太安逸,不要很晚起床,不要大汗淋漓,不要睡眠过多,不要乘着车马狂奔,不要极目远望,不要多吃生冷食物,不要对着风口饮酒,不要频繁洗头洗澡,不要志愿过于远大,不要考虑制造精巧奇异的器具。冬季不宜太温暖,夏天不宜太凉快,不要在星空下露天躺卧,不要在睡眠时露出肩头,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不要前去承受它们。进食五味食品时,不宜偏好于某一种味道,因为酸味太重会伤害脾脏,苦味太重会伤害肺部,辣味太重会伤害肝脏,咸味太重会伤害心脏,甜味太重会伤害肾脏,这是五行相克的自然道理。上述的种种伤害,也不是立即就能够被感觉到,我说的意思是积累得时间久了就会损害寿命。因此那些善于养生的人,睡觉起床的早晚时间依照四季不同而各有差异,起居生活都要遵守最为中和的常规;调养保护自己的筋骨,那有一俯一仰的健身方法;杜绝疾病、防止邪气,那有吐故纳新的道术;想要气血畅通,那有补充已泄气血的技巧;节制劳逸以活动气血,那有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主要原则。不要恼怒以保全体内的阴气,不要喜悦去养护体内的阳气。然后先服食一些草木药物来补救亏损,再服食金丹大药来巩固无穷的寿命,长生不死的道理,全部都在这里了。如果有人坚决要一意孤行,自认为旷达知命,不愿拘泥于道教的异端之说,放纵情欲而竭尽气力,不去追求长生不死,那么他们听到了这些话,即使用疾风吹过耳朵,闪电掠过眼睛,也不足以比喻他们对此的轻视态度。这种人的身体即使在流连忘返的玩乐中死去,气息即使在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里断掉,他们也心甘情愿,那么又怎么能够拿养生的事理去告诫他们呢?他们不仅不采纳这些建议,还会说这些建议都是妖言谎话啊。如果想让他们相信养生之道,那就好比拿明镜给瞎子使用,拿丝竹音乐让聋子欣赏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