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仙

字数:26543

【题解】

在中国,神仙观念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远在传说时代,人们就有神仙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都是神仙意志的体现。随着文字的出现,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也越来越多,《汉书·艺文志》就记载了神仙十家,著作多达二百零五卷。

“仙”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屡舞仙仙。”“仙仙”本来是形容舞步轻盈的样子。后来,“仙”慢慢与神仙义发生了联系,比如《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因此《释名·释长幼》解释说:“老而不死曰仙。”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认为世人通过修炼是可以成仙的,如《庄子·大宗师》说:“夫道……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西王母、彭祖和傅说都是通过修道才得以成仙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已经记载了先秦人们兜售不死成仙术的情况:“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更是花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去求道学仙。东汉末年,道教创立之后,就把修仙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和最高追求。

本篇的核心思想就是论证神仙的存在和长生不死的可能。作者在论证神仙和求仙都是真实不妄的事实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葛洪用夸大的手法,割裂了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承认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诚是大体”,是共性,是普遍规律。但天地间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不可以一概之”。作者举例说:“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于是就推论出,神仙与世人不同,他们像竹柏、天地、龟鹤一样,是超越于一般之外的个别,是独立于普遍之外的特殊。

第二,强调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把神仙放置于人类无法认识的领域中。葛洪说:“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这一观点本来没有错,但他的笔锋一转,就把神仙的事情安置在人类认识能力所无法达到之处。而事实上,用认识能力的有限来论证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只能是一种假设,而作者把这种假设直接视为事实,从逻辑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第三,用典籍的记载证明神仙的存在。葛洪说:“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为无之?”他接着列举了《列仙传》、《左传》、《史记》等书中有关神仙的记载,以证明神仙的真实性。然而他忽略了一点,就是这些典籍的记载是否可靠?且不说《列仙传》这类神仙传记,即便是所谓的正史,其中也都包含着数量不等的传说。换句话说,这些记载本身还需要我们去验证,拿这些还没有经过验证的记载去证明神仙的真实存在,就好比以“无是公”来证明“乌有先生”一样。

作为一位宗教家,葛洪对神仙的信仰也无可厚非,他提出的一些论证方法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比如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我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可以提醒我们人类不可过分自信;而用典籍的记载作为立论的根据,依然是我们著书立说时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批判葛洪神仙信仰的同时,也应注意从中汲取合理的部分。

或问曰(1):“神仙不死,信可得乎(2)?”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3),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4);虽禀极聪(5),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6),而所常履者(7),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8),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9),何所不有?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10),不死之道,曷为无之?”

【注释】

(1) 或:有人。

(2) 信:的确,真的。

(3) 至明:最好的视力。明,视力。

(4) 毕见:全部看到。毕,全部。

(5) 禀:禀赋,禀性。极聪:最好的听力。聪,听力。

(6) 大(tài)章、竖亥:传说是大禹时的人,都善于行走。大章,又作“太章”。《淮南子·地形》记载,大禹派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一共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派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一共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7) 履:践踏,走过。

(8) 禹:即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后来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主。益:即伯益。舜的贤臣,助大禹治水有功。齐谐: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9) 云云:即“芸芸”,众多的样子。

(10) 竹素:竹简和白绢。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用竹简和白绢写字,后来就用“竹素”代指历史典籍。

【译文】

有人问:“神仙长生不死,这真的可能吗?”抱朴子回答说:“即使具备最好的视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物体全部看到;即使具备最好的听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声音完全听到;即使具有大章、竖亥那样的捷足,而他们所走过的地方,也不如他们没有走过的地方多;即使具有大禹、伯益、齐谐那样的智慧,而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也不如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多。万物是那样的繁多,什么样的东西不会存在呢?何况成仙的人,史书中的记载随处可见,长生不死的道术,怎么会没有呢?”

于是问者大笑曰(1):“夫有始者必有卒(2),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圣(3),弃、疾、良、平之智(4),端、婴、随、郦之辩(5),贲、育、五丁之勇(6),而咸死者(7),人理之常然(8),必至之大端也(9)。徒闻有先霜而枯瘁(10),当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11),未实而萎零(12),未闻有享于万年之寿、久视不已之期者矣(13)。故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14),杜彼异端(15),守此自然,推龟鹤于别类(16),以死生为朝暮也。夫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17),终无必成之功。未若摅匡世之高策(18),招当年之隆祉(19),使紫青重纡(20),玄牡龙跱(21),华毂易步趍(22),鼎代耒耜(23),不亦美哉?每思诗人《甫田》之刺(24),深惟仲尼‘皆死’之证(25),无为握无形之风(26),捕难执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弃荣华而涉苦困,释甚易而攻至难,有似丧者之逐游女(27),必有两失之悔(28);单、张之信偏见(29),将速内外之祸也(30)。夫班、狄不能削瓦石为芒针(31),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32)。故不可为者,虽鬼神不能为也;不可成者,虽天地不能成也。世间亦安得奇方,能使当老者复少,而应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33),令有历纪之寿(34);养朝菌之荣(35),使累晦朔之积(36),不亦谬乎(37)?愿加九思(38),不远迷复焉(39)。”

【注释】

(1) 大笑:认为夸大不实而笑。敦煌本作“大而笑之”。

(2) 卒:终结。

(3) 三、五、丘、旦:都是古代的圣人。三,指三皇。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一说指天皇、地皇、人皇,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五,指五帝。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丘,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旦,周公姬旦。为周武王之弟,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又辅佐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为周朝开国功臣。

(4) 弃、疾、良、平:都是古代有智慧的人。弃,又叫后稷,周人的祖先。据说他善于耕种庄稼,在尧、舜时期做过农官。疾,又叫樗里子,战国时期秦惠王的弟弟,滑稽聪慧,人称“智囊”。良,指张良,秦汉时谋士,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平,指陈平,秦汉时谋士,辅佐刘邦成就帝业。

(5) 端、婴、随、郦(lì):都是古代善于言谈的人。端,春秋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有口才。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姓晏名婴,字平仲,善于辞令。随,随何,汉初的辩士,曾为刘邦劝说黥布叛楚归汉。郦,郦食其,汉初的辩士,常为刘邦游说其他诸侯。

(6) 贲(bēn)、育、五丁:都是古代的勇士。贲,孟贲,战国时期的勇士,据说能拔掉活牛的角。育,夏育,周代有勇力的人。五丁,传说中秦惠王时蜀地的五位大力士。

(7) 咸:都。

(8) 常然:永远如此。

(9) 大端:当依敦煌本作“大归”。大归,最终归宿。

(10) 徒:只。先霜:下霜之前。枯瘁:枯萎。

(11) 秀:开花。

(12) 未实:还没有结出果实。零:凋谢。

(13) 久视:长生不老。视,活。

(14) 言不语怪:不谈论奇怪的事情。《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5) 杜:杜绝。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学说。

(16) 推:排斥。龟鹤:乌龟和仙鹤。古人心目中的长寿动物。别类:与人不同的事物。

(17) 镂(lòu)冰雕朽:镂刻冰块,雕琢朽木。比喻不能成功的事情。

(18) 摅(shū):施展。匡世:纠正世道,治理国家。

(19) 当年:当代,今生。隆祉(zhǐ):盛大的幸福。祉,福气。

(20) 紫青:用来系印的紫绶、青绶。汉代官制,丞相、太尉用金印紫绶,御史大夫用银印青绶。这里用“紫青”指代高官厚禄。重纡(yū):一个个地悬挂着。重,一重重。形容很多。纡,悬挂。

(21) 玄牡龙跱(zhì):用黑色公畜祭祀天地,像高贵的龙那样生活。这里形容富贵的生活。玄牡,祭祀天地用的黑色公畜。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天地。跱,盘踞。

(22) 华毂:华美的车毂。这里代指华美的车辆。易:代替。步趍(qū):步行。趍,同“趋”,行走。

(23) 鼎(sù):大鼎中装着美食。这里代指官宦生涯。,美食。耒耜(lěi sì):两种农具。这里代指农夫身份。

(24) 每:经常。《甫田》:《诗经·齐风》中的诗篇。《诗经·序》说本诗的内容是“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这里用来说明求仙的人也是志大心劳,所求不合道理。

(25) 惟:思维,思考。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皆死:都将死亡。这是孔子的话。《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证:论断。

(26) 无为:不要。无形之风:比喻难以实现的长生不死。

(27) 丧:通“桑”。“桑者逐游女”的典故见于《列子·说符》:晋文公出兵讨伐卫国,公子锄仰天而笑,文公问他笑什么,公子锄回答说:“我笑我邻居家的一个年轻人。他送妻子回娘家,半路上看到一位采桑姑娘,他一见钟情,就前去搭话。可回头一看,另一个男人也正在挑逗他的妻子。”文公马上醒悟,率军而归,而此时已经有国家出兵进攻晋国的北部地区了。

(28) 两失:指求仙的人既无法长生不死,又失去了世俗的幸福生活。

(29) 单(shàn)、张:单豹、张毅。《庄子·达生篇》说,鲁国人单豹看破名利,隐居深山,注意保养自己的精神,结果被饿虎所食。张毅为了名利,四处奔走,注意保养自己的肉体,结果因为名利之心太重而生病死去。偏见:不全面的观点。指单豹注重保养精神而忽略了保养肉体,而张毅注重保养肉体而忽略了保养精神。

(30) 速:招致。内外:指精神和肉体。

(31) 班、狄:都是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班,公输班,战国时鲁国人,又称“鲁班”。狄,墨翟。狄,通“翟”。战国时鲁国人,又称“墨子”,是墨家创始人,据说他能够制造会飞的木鸢和守城的器械。芒:锋芒,锋利。

(32) 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越国人,善于铸剑。干将:宝剑名。

(33) 蟪(huì)蛄:寒蝉。寿命很短,或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34) 历纪:活到一年。历,经过,活到。纪,三百天。《抱朴子·微旨》:“纪者,三百日也。”另外,古代十二年也叫一纪。

(35) 朝(zhāo)菌:一种早上出生、傍晚死亡的菌类植物。荣:茂盛。代指生命。

(36) 晦朔:一个月。旧历每月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

(37) 谬:错误。

(38) 九思:反复思考。九,泛指多。

(39) 不远迷复:在迷途上走得不远就返回来。

【译文】

于是,提问的人就认为此话夸张不实而笑着说:“有开始就必然会有结束,有生存就一定会有死亡。所以即便是像三皇、五帝、孔子、周公这样的圣人,像后稷、樗里子、张良、陈平这样的智者,像子贡、晏婴、随何、郦食其这样的辩才,像孟贲、夏育、五丁这样的勇士,最终都去世了,这是人生之理的必然趋势,是一定会来临的最后归宿。人们只听说过寒霜还没有降临就枯萎、正值夏季就落叶、孕含了谷穗却不开花、还没有结果却已经凋零的事物,而从未听说过有谁能够享有万年的年龄,具有长生不死的寿命。因此古人做学问时不去追求成仙之术,言谈时不讨论稀奇古怪的事情,杜绝异端邪说,坚守自然法则,将灵龟、仙鹤视为其他的物类,把生存和死亡看成是必然出现的早晨和夜晚。与其苦心约束自己,去干些没有任何益处的事情,这就好像刻镂冰块,雕琢朽木,最终也无法取得任何的成功,还不如去施展匡世济民的高明策略,获取今生就能享受的盛大福分,使自己腰间挂满了紫绶青带系结的官印,使自己能够参与祭祀天地而过上富贵生活,以华美的车辆代替了过去的徒步行走,用官宦生涯取代了过去的农夫生活,这难道不是很美好吗?要经常想想诗人在《甫田》中的讽刺,深入思考孔子有关‘人皆有死’的论断,就不会再去试图握持无形的风,去捕捉难以捉摸的影子,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事物,去走上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路途。抛却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去陷入困苦艰难的求仙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成功而去谋取最难实现的长生目的,这就好像去挑逗采桑女的那位男子一样,必然会出现两头都将失去的悔恨;又好像单豹、张毅固守偏见那样,将会招致身内身外的灾祸。即使是鲁班、墨翟也不能把瓦片石块刻削为锋利的针尖,即使是欧冶子也不能将铅锡锻造成宝剑。因此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即使是鬼神也不能办到;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即便是天地也不能做成。人世间又哪里有什么奇特的方剂,能够使应当衰老的人重新年轻、本该死亡的人恢复生命呢?然而先生却想延长蟪蛄的生命,让它有超过一年的寿命;保养朝菌的生命,使它能够活到整整一个月,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希望您多加思考,在迷途上走得不要太远就返回来吧!”

抱朴子答曰:“夫聪之所去,则震雷不能使之闻;明之所弃,则三光不能使之见(1)。岂磕之音细(2),而丽天之景微哉(3)?而聋夫谓之无声焉,瞽者谓之无物焉(4),又况管弦之和音(5),山龙之绮粲(6),安能赏克谐之雅韵、晔之鳞藻哉(7)?故聋瞽在乎形器,则不信丰隆之与玄象矣(8),而况物有微于此者乎?暗昧滞乎心神(9),则不信有周、孔于在昔矣(10),况告之以神仙之道乎?夫存亡终始,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11),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12),本钧末乖(13),未可一也。

【注释】

(1) 三光:日、月、星。

(2) (hōng)磕:象声词。形容隆隆的雷声。

(3) 丽天:附着于天。这里指天上的日、月、星。丽,附着。景:阳光。

(4) 瞽(gǔ)者:盲人。瞽,瞎眼。

(5) 管弦:指管乐和弦乐器。

(6) 山龙:古人礼服和旌旗上的山形、龙形图案。绚粲:绮丽璀璨。

(7) 克谐:和谐。晔(wěi yè):光彩夺目的样子。鳞藻:鱼鳞、水藻,这里指绘有鱼鳞、水藻图案的华美服饰。

(8) 丰隆:雷神。这里指雷声。一说指云神。玄象:日、月、星辰所形成的玄妙天象。

(9) 暗昧:愚昧。

(10) 周、孔:周公、孔子。在昔:从前。

(11) 或然或否:有的是这样,而有的却不是这样。或,有的。

(12) 物是事非:事物是一样的而所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13) 本钧末乖:根本相同而发展的结果却相背。钧,通“均”,相同。乖,违背,相反。

【译文】

抱朴子回答说:“如果丧失了听力,那么震耳的雷声也不能使他听到;如果丧失了视力,那么满天日、月、星辰也没办法让他看见。难道是隆隆的雷声细小,日月的光芒微弱吗?然而聋子却认为震耳的响雷没有声音,瞎子认为日、月、星辰没有光芒,又何况对于管弦乐器的和奏音乐,山图龙纹的绮丽璀璨,他们怎么能欣赏那和谐的雅乐和鲜艳的花纹呢?因此聋人和盲人面对外界的事物时,就不会相信存在震耳的雷霆和满天的日、月、星辰,更何况许多事物有比这些更微弱细小的呢?愚笨蒙昧阻碍了心智,就不会相信昔日曾经有过周公和孔子,何况去告诉他神仙之道呢?事物有生存就有死亡,有开始必有终结,大体上的确是如此,然而事物有同有异、参差不齐,有的是这样,而有的却不是这样,变化万端,奇奇怪怪而没有定准,物类相同的却表现不一,根本相同而发展的结果却相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夫言始者必有终者多矣,混而齐之(1),非通理矣。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2);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盛阳宜暑(3),而夏天未必无凉日也;极阴宜寒(4),而严冬未必无暂温也。百川东注,而有北流之活活(5);坤道至静(6),而或震动而崩弛(7);水性纯冷,而有温谷之汤泉(8);火体宜炽(9),而有萧丘之寒焰(10)。重类应沉(11),而南海有浮石之山(12);轻物当浮,而牂柯有沉羽之流(13)。万殊之类,不可以一概断之,正如此也久矣。

【注释】

(1) 混而齐之:混同万物看作一样。

(2) 荠、麦枯焉:荠菜和小麦却在夏天枯萎了。荠,荠菜。

(3) 盛阳:盛夏。古人认为夏天阳气最盛,所以称“盛阳”。

(4) 极阴:严冬。古人认为冬天阴气最盛,所以称“极阴”。

(5) 活活(guō):流水声。

(6) 坤道:大地之道,大地的特性。坤,地。

(7) 崩弛:崩塌。

(8) 温谷:山谷名。因为此地冬暖而得名。汤泉:温泉。

(9) 炽:炎热。

(10) 萧丘:海岛名。传说此处的火焰不热。

(11) 重类:沉重的物体。

(12) 浮石之山:飘浮的石山。

(13) 牂(zāng)柯:地名。在今贵州省境内。沉羽之流:使羽毛下沉的水流。

【译文】

“主张有开始就一定会有终结的人很多,但如果把万物混同起来看得一模一样,就不是完全正确的道理了。如果说夏天里万物必定生长,但荠菜和小麦却在此时枯萎了;如果说冬天里万物必定凋谢,但竹子和松柏却在此时依然茂盛;如果说有始必有终,然而天、地却无穷无尽;如果说有生必有死,然而灵龟、仙鹤却能长生久存。盛夏应该是炎热的,但夏天未必就没有凉爽的日子;严冬应该是寒冷的,但冬天未必就没有短暂的温暖。千万条江河向东流到大海,却也有潺潺的河水向北流去;大地的特性是极为安静的,有时却也震动而崩塌;水的特性都是寒冷的,却有温谷的滚烫泉水;火的性质应该是炽热的,却有萧丘的寒冷火焰;重的物体应该沉没,但南海却有漂浮的石头山冈;轻的东西应当浮起,但牂柯却有沉下羽毛的河水。可见对于千差万别的物类,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一概而论,事物如此复杂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了。

“有生最灵(1),莫过乎人。贵性之物(2),宜必钧一(3),而其贤愚邪正、好丑修短、清浊贞淫、缓急迟速、趋舍所尚、耳目所欲(4),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5)。何独怪仙者之异、不与凡人皆死乎(6)?

【注释】

(1) 有生最灵:拥有生命而又最具灵性的。

(2) 贵性之物:拥有可贵灵性的人类。

(3) 宜必钧一:应该完全相同。钧,通“均”。

(4) 好:美。修:长。贞:贞洁有操守。趋:趋向,追求。舍:舍弃。

(5) 觉(jiào):通“较”,差别。乖:背离,差别。

(6) 怪:奇怪,怀疑。

【译文】

“拥有生命而又最具灵性的,大概莫过于人了。拥有可贵灵性的人类,理应完全相同,然而人们的贤明与愚笨、邪僻与正直、漂亮与丑陋、修长与短矮、高洁与污浊、贞节与淫荡、缓慢与急切、迟钝与敏捷、取舍与崇尚、耳目的欲求,他们的表现和作为各不相同,其间已有天壤之别,如同寒冰和炭火那样相互背离了。那么为什么偏偏要怀疑有奇异的神仙、他们不会与凡人一样死亡这样的事情呢?

“若谓受气皆有一定(1),则雉之为蜃(2),雀之为蛤(3),壤虫假翼(4),川蛙翻飞(5),水虿为蛉(6),荇苓为蛆(7),田鼠为(8),腐草为萤(9),鼍之为虎(10),蛇之为龙(11),皆不然乎?

【注释】

(1) 受气:接受元气而形成禀性。

(2) 雉之为蜃(shèn):野鸡变为大蛤。雉,野鸡。蜃,一种大蛤蜊。《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雉入大水为蜃。”

(3) 雀之为蛤(gé):鸟雀变为蛤蜊。《礼记·月令》:“季秋之月……爵入大水为蛤。”爵,通“雀”。

(4) 壤虫假(xià)翼:幼虫能够长出美丽的翅膀。壤虫,幼虫。假,美好。

(5) 川蛙翻飞:河流中的蛤蟆能够翩翩飞翔。《淮南子·齐俗训》:“虾蟆为鹑。”虾蟆(即蛤蟆)变成鹌鹑鸟,因而能够飞翔。

(6) 水虿(chài)为蛉(líng):水虿变化为蜻蜓。水虿,虫名。蛉,蜻蜓。

(7) 荇(xìng):又叫荇菜。苓(líng):一说指甘草,一说指茯苓。蛆:虫名。

(8) 田鼠为(rú):田鼠化为鹌鹑。,即鹌鹑。《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

(9) 腐草为萤:腐烂的草变为萤火虫。《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10) 鼍(tuó)之为虎:鳄鱼变成老虎。鼍,一种鳄鱼。即扬子鳄。

(11) 蛇之为龙:蛇变成龙。《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译文】

“如果说万物接受元气形成的禀性都是固定不变的话,然而野鸡却变为大蛤,鸟雀变为蛤蜊,幼虫长出了美丽的翅膀,河里青蛙也能够翩翩飞翔,水虿化为蜻蜓,荇苓变成蛆虫,田鼠化为鹌鹑鸟,腐草变成萤火虫,鳄变成老虎,蛇化为蛟龙,这难道不都是事实吗?

“若谓人禀正性(1),不同凡物(2),皇天赋命,无有彼此,则牛哀成虎(3),楚妪为鼋(4),枝离为柳(5),秦女为石(6),死而更生(7),男女易形(8),老、彭之寿(9),殇子之夭(10),其何故哉?苟有不同,则其异有何限乎?

【注释】

(1) 禀:秉承。正性:纯正的天性。

(2) 凡物:指除了人之外的其他动物。

(3) 牛哀:姓公牛,名哀。《淮南子·俶真训》:“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则虎搏而杀之。”

(4) 楚妪为鼋(yuán):楚地老妇人变为大鳖。妪,年老的妇女。鼋,大鳖。《后汉书·五行志》:“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为鼋,入于深渊,其后时出见。”

(5) 枝离:即支离叔。《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庄子》原意是滑介叔的左肘上长出一个瘤子(柳通“瘤”),而葛洪把这一故事理解为支离叔变成了柳树。

(6) 秦女为石:秦国女子化为石人。《蜀记》:“梓橦县有五妇山,一名五妇台。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橦,五丁蹋地大呼,惊五女,并化为石。”

(7) 死而更生:死者重新复活。这类事情古籍记载较多,如《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安四年二月,武陵充县女子李娥,年六十余,物故,以其家杉木槥敛,瘗于城外数里上,已十四日,有行闻其冢中有声,便语其家。家往视闻声,便发出,遂活。”

(8) 男女易形:男女改变性别面貌。这类事情也多见于古籍,如《汉书·五行志》记载:“魏襄王十三年,魏有女子化为丈夫。……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

(9) 老、彭:老子和彭祖。都是长寿之人。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一说老彭为一人,是商代的长寿之人。

(10) 殇(shāng)子:夭折的孩子。

【译文】

“如果说人类禀受了纯正的天性,不同于其他的凡俗动物,上天将生命赋予人类的时候,就不会让人们有彼此之别,然而公牛哀却变成了老虎,楚地老妇变成大鼋,枝离叔化为柳树,秦国女子化为石头,死者能够复活,男女改变性别,老子和彭祖是那么长寿,夭折的小孩却又是那样的短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如此种种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又有什么极限呢?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1),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2),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3),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4),其中殊奇,岂遽有限(5)?诣老戴天(6),而无知其上(7);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8)。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9),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注释】

(1) 术数:法术,方术。

(2) 视:活。

(3) 常:常规。

(4) 无外之大:无边之大。

(5) 岂遽(jù):难道。

(6) 诣老戴天:一直到老,头都顶着天。诣,到。戴,顶。

(7) 上:指天。

(8) 修短:长短。修,长。

(9) 道德:规律,道理。道,规律。德,人们所掌握的“道”叫做“德”。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德,得也。……何以得德?由乎道也。”幽玄:幽微玄妙。

【译文】

“像那些仙人,他们用药物滋养身体,用法术延长寿命,使体内的疾病不会产生,身外的祸患不会侵入,既能长生不死,又能使旧有的容貌不会改变,如果掌握了养生修仙之道,这就不会是一件难事。然而那些见识短浅之人,拘泥于世俗,墨守着常规,都说人世间没有见过神仙,于是就断言天下肯定没有神仙之事。人的眼睛所曾看到过的东西,哪里能够作为论断的凭据呢?天地之间,无边的广大,其中特异奇怪的事物,哪里会有限量呢?人们从小到老一直头顶着青天,但也不了解上天的情况;终身脚踩着大地,却也不了解大地的情况。身体,是自己所拥有的,却没有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会是如此;寿命,是属于自己的,却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生命的长短及其所能达到的期限。更何况求神成仙这样玄远的学问、幽微深奥的大道美德呢?依仗着自己浅薄的所见所闻,去判断微妙深奥之道的有无,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设有哲人大才(1),嘉遁勿用(2),翳景掩藻(3),废伪去欲(4),执太璞于至醇之中(5),遗末务于流俗之外(6),世人犹鲜能甄别(7)。或莫造志行于无名之表(8),得精神于陋形之里,岂况仙人殊趣异路(9)?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以厚玩为尘壤(10),以声誉为朝露(11);蹈炎飙而不灼(12),蹑玄波而轻步(13);鼓翮清尘(14),风驷云轩(15);仰凌紫极(16),俯栖昆仑(17);行尸之人,安得见之?假令游戏(18),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19),比肩接武(20),孰有能觉乎?若使皆如郊间两瞳之正方(21),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22);马皇乘龙而行(23),子晋躬御白鹤(24);或鳞身蛇躯(25),或金车羽服(26);乃可得知耳。自不若斯(27),则非洞视者安能觌其形(28),非彻听者安能闻其声哉(29)?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30),真人疾之(31),遂益潜遁(32)。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33);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34)。英儒伟器(35),养其浩然者(36),犹不乐见浅薄之人、风尘之徒(37),况彼神仙?何为汲汲使刍狗之伦知有之(38)?何所索乎(39)?而怪于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40),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41),指极而云水尽者也(42)。蜉蝣校巨鳌(43),日及料大椿(44),岂所能及哉?

【注释】

(1) 设:假设,假如。

(2) 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隐。勿用:不被社会所用。即不出仕。

(3) 翳(yì)景掩藻:隐藏优点,掩盖才能。也即韬光养晦。翳,隐藏。景,光芒。比喻优点。藻,文采。代指才华。

(4) 废伪去欲:去掉伪饰,抛弃欲望。

(5) 太璞:最朴质的品质。璞,未加工过的璞玉。比喻纯朴的本性。至醇:最为醇厚。

(6) 末务:指世俗事务。

(7) 甄别:辨别。

(8) 或莫:也许。志行:指高尚的志行。无名之表:没有任何名声的情况。

(9) 殊趣异路:生活情趣不同。

(10) 厚玩:贵重的玩物,奇珍异宝。

(11) 朝露:早上的露水。比喻瞬间即逝的事物。

(12) 炎飙(biāo):炽热的火焰。灼:烧伤。

(13) 蹑:脚踏。玄波:幽深的波涛。

(14) 鼓翮(hé)清尘:鼓动着翅膀飞翔在天空。翮,翅膀。清尘,当依敦煌本为“清虚”。清虚,清明的天空。一说指月宫。

(15) 风驷云轩:以长风作马,以云彩作车。轩,大夫乘坐的华美车辆。

(16) 凌:登上。紫极:星座名。

(17) 昆仑:传说中的神山名。

(18) 游戏:当依敦煌本作“游敖”。遨游。

(19) 凡庸:平庸的世俗人。

(20) 比肩接武:肩头挨着肩头,足迹连着足迹。武,足迹。

(21) 郊间:神仙名。两瞳之正方:两个瞳孔呈正方形。本书《祛惑》篇:“仙人目瞳皆方。”

(22) 邛疏:神仙名。头巅:头顶。

(23) 马皇:神仙名。即马师皇。《列仙传》:“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乃针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一旦,负皇而去。”

(24) 子晋:神仙名。即王子乔,又名王子晋。躬御:亲自驾驭。《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乘白鹤驻山头。”

(25) 鳞身蛇躯:身体长着鳞片,躯干如同长蛇。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26) 金车:用黄金装饰的车。羽服:用羽毛编织的衣服。指道士或神仙的衣着。

(27) 自不:即“自非”,如果不是。斯:此。

(28) 洞视者:视力极好的人。觌(dí):看见。

(29) 彻听者:听力极好的人。

(30) 疵毁:诋毁,批评。

(31) 真人:得道成仙的人。疾:痛恨,讨厌。

(32) 遂:于是。益:更加。潜遁:隐藏逃避。

(33) 上士:思想境界最高的人。

(34) 至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

(35) 英儒:杰出的儒生。伟器:伟人。

(36) 养其浩然者:培养浩然之气的人。

(37) 风尘:比喻污浊的世俗。

(38)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刍狗之伦:轻贱之人。刍狗,草与狗。比喻轻贱。伦,类。

(39) 索:追求,求取。

(40) 了了:清楚明白。

(41) 以指测海:用手指去测量大海的深浅。

(42) 云:说,认为。

(43) 蜉蝣:寿命很短的一种小虫子。校(jiào):计算,估量。巨鳌:传说中海中的大龟。

(44) 日及:就是“朝菌”。一种早上出生、傍晚死亡的菌类植物。料:计量,估量。大椿:传说中的长寿树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译文】

“假如那些思想明哲、才能出众的人,隐居山林而不为世用,他们隐藏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废除伪饰而去掉欲望,保持自己最淳朴的天性于最醇厚的生活环境之中,遗弃那些琐碎的事务于世俗之外,世人尚且很少能够识别他们。或许还有人能够在没有任何名声的表象之下成就自己的高尚志行,在丑陋的形体之中炼就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更何况神仙与世人意趣迥然不同,取舍大相径庭?他们把富贵视为不幸,把荣华看作污秽;把奇珍异宝视为尘土,把高名美誉看成瞬间即逝的朝露;他们脚踏着炽热的烈火而不会被灼伤,走在幽深的波涛之上却能步履轻盈;他们鼓动着双翅翱翔于天空,以风为马而以云为车;他们向上可以凌越于紫宫星上,向下能够栖身于昆仑山中;行尸走肉般的世俗人,又怎么能够看见他们呢?即使他们偶尔出来遨游,或许会来到人间,但他们藏匿自己的真容和奇才,外表与平凡的世俗人一样,即便是与人们肩膀挨着肩膀,足迹连着足迹,谁又能察觉他们呢?只有他们都像郊间那样双瞳是正方形的,像邛疏那样双耳长在头顶上;或者像马师皇那样驾着飞龙而行,像王子乔那样乘坐着仙鹤升天;或者身体长着鳞片,躯干如同长蛇;或者乘坐金车,穿着羽服;这才有可能让世人知道他们是神仙啊?他们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除了具有极为敏锐视力的人,谁又能看出他们的形体呢?若不是具备极为透彻听觉的人,谁又能听出他们的声音呢?世人既不相信神仙,又对神仙的事情多加诋毁,因此那些得道的神仙很厌恶这种情况,于是就更加注意隐藏自己。再说,平凡人所喜爱的,正是思想境界最高的人所憎恶的;庸俗者所看重的,正是道德境界最高的人所鄙视的。那些杰出的儒生,能担当大事的伟才,培养浩然正气的君子,尚且不喜欢看到见识浅薄之人、迷恋红尘之辈,何况那些神仙?他们为什么要急急切切地使那些轻贱之人知道自己呢?他们这样做又想获取什么呢?而世人往往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到怪异,世人去观察百步之外的事物,尚且还看不清楚,却硬要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判定为有,把没有看到的事物判定为无,那么天下被判定为无的东西,也必定太多了。这正如所谓的用手指去测量大海,指头伸到了极限就说海水也已经到底了一样。让蜉蝣去测定大鳌,让日及去估量大椿,这岂是它们所能够做得到的?

“魏文帝穷览洽闻(1),自呼于物无所不经(2),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3),及著《典论》(4),尝据言此事。其间未期(5),二物毕至。帝乃叹息,遽毁斯论(6)。事无固必(7),殆为此也(8)。陈思王著《释疑论》云(9):‘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10),令断谷近一月(11),而颜色不减(12),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13),复何疑哉?’又云:‘令甘始以药含生鱼(14),而煮之于沸脂中(15),其无药者,熟而可食,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药粉桑以饲蚕(16),蚕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17),皆止不复长。以还白药食白犬(18),百日毛尽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19),不可任也(20)。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彼二曹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然初皆谓无,而晚年乃有穷理尽性(21),其叹息如此。不逮若人者(22),不信神仙,不足怪也。

【注释】

(1) 魏文帝:即曹操之子曹丕。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穷览:博览群书。穷,穷尽。洽:宏博。

(2) 自呼:自以为。呼,谓,认为。经:经历,知道。

(3) 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切玉的刀、用火洗的布。浣,洗。《列子·汤问》:“周穆王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4) 《典论》:书名。魏文帝曹丕所著,五卷。原书多已散失,有清代辑本。

(5) 期(jī):一整年。

(6) 遽:马上。

(7) 固必:固执,肯定。《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勿,毋固,毋我。”

(8) 殆:大概。

(9) 陈思王: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曹植被封为陈王,谥号为“思”,故后人称“陈思王”。

(10) 武皇帝:即魏武帝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左慈:东汉末年的方士。

(11) 断谷:养生修仙的方术之一。又叫“辟谷”,不吃五谷。

(12) 颜色:面容。减:衰弱,憔悴。

(13) 正:本来。尔:此。

(14) 甘始:东汉末年的方士。含生鱼:让活鱼含着。

(15) 沸脂:沸腾的油脂。

(16) 药粉桑:用药粉涂抹桑叶。粉,用作动词。涂抹。

(17) 住年:使年华长驻。食(sì):给……吃。鸡雏:小鸡。

(18) 还白药:使白色毛发恢复黑色的药。

(19) 臆:主观臆断。

(20) 任:凭信。

(21) 穷理尽性:穷尽事物的道理,彻悟事物的本性。

(22) 逮:比得上。若人:这样的人。指曹丕、曹植。

【译文】

“魏文帝曹丕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自称对于事物无所不晓,他曾断言天下没有切玉的刀、用火洗的布,在他撰写《典论》时,还引经据典谈及此事。其后不到一年,这两样东西都献给了他。魏文帝这才感慨万分,马上删除了前面的观点。凡事都不可一味地去肯定,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陈思王曹植写的《释疑论》说:‘最初一谈到神仙方术,只以为这肯定是愚蠢民众的虚言谎话。等见到武皇帝试着把左慈等人关闭起来,让他们不食谷物将近一月,而他们的容貌一点也不憔悴,气力依然如往常一样,他们还常说自己可以五十年不吃东西。这才知道事实本来就是如此,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又说:‘让甘始拿药物给活鱼含着,然后放到沸腾的油中煎煮,那些没有含药的鱼,已经煎熟可以食用了,而另外含着药的鱼,却整天在沸腾的油里游来游去,就像在水中一样。还拿了一些药粉涂抹在桑叶上去饲养蚕,蚕竟然活到十月而不会变老。又用驻年药喂养小鸡和新生的小狗,它们就停止发育而不再长大。用使白发返黑的药物喂养白狗,百天之后白毛都变黑了。可知天下的事情,人们不可能全都知道,而仅凭着主观臆断,是不可信的。只是遗憾自己不能断绝音乐美色,一心一意去学习长生之道罢了。’曹氏二位兄弟论学问,可以说是无书不读;论才华,可以算是一代精英,然而当初都认为神异之事不存在,一直到晚年才穷尽了事理、彻悟了物性,以至于使他们如此感慨万分。至于那些比不上曹丕、曹植的人,他们不相信神仙,也就不足为怪了。

“刘向博学则究微极妙(1),经深涉远,思理则清澄真伪(2),研核有无(3),其所撰《列仙传》(4),仙人七十有余,诚无其事,妄造何为乎?邃古之事(5),何可亲见?皆赖记籍传闻于往耳。《列仙传》炳然(6),其必有矣。然书不出周公之门,事不经仲尼之手,世人终于不信。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7)?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8),乃复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禅授(9),薄卿相之贵任(10),巢、许之辈(11),老莱、庄周之徒(12),以为不然也。况于神仙,又难知于斯(13),亦何可求今世皆信之哉?多谓刘向非圣人,其所撰录,不可孤据(14),尤所以使人叹息者也。夫鲁史不能与天地合德(15),而仲尼因之以著经(16);子长不能与日月并明(17),而扬雄称之为实录(18)。刘向为汉世之名儒贤人,其所记述,庸可弃哉(19)?

【注释】

(1) 刘向:汉代的大学问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究微极妙:穷尽微妙之理。

(2) 清澄:用作动词。明辨。

(3) 研核:研究考核。

(4) 《列仙传》:书名。两卷,记载传说中的神仙七十一人。本书相传为刘向所撰,后人断为伪托。

(5) 邃古:远古。邃,深远。

(6) 炳然:显著的样子。

(7) 何但:何止,岂止。但,仅仅。

(8) 忖:思量,揣度。

(9) 禅受:以和平的方法把帝位传授给别人。

(10) 卿相:古代高官名。卿,在公之下,士大夫之上。相,辅佐君主治国的最高官员。

(11) 巢、许:即巢父、许由。传说都是尧时的著名隐士。皇甫谧《高士传》说,巢父隐居深山,不营世利,年老时以树为巢而居,故称“巢父”。《庄子·逍遥游》说,尧曾以天下让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

(12) 老莱:即老莱子。春秋末年楚国的隐士。《列仙传》记载,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南。楚王登门请他出仕,老莱子便逃往江南。庄周:战国时期道家的著名学者。著有《庄子》。《庄子·秋水》说,楚王曾请庄子出仕,而庄子不屑一顾。

(13) 难知于斯:比这些人更难以理解。斯,代指上文提到的巢、许、老莱、庄周。

(14) 孤据:单独作为凭证。

(15) 鲁史不能与天地合德:鲁国史官所写的鲁国历史,不能与天地的美德相合。

(16) 而仲尼因之以著经:然而孔子却依据他们写的历史而创作了《春秋》。因,依据。经,指《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依据鲁国史书而创作了《春秋》,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儒家尊之为经典。

(17) 子长:即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的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18) 而扬雄称之为实录:但扬雄却称赞他的记载真实。扬雄,西汉的思想家。著有《法言》、《方言》、《太玄》等书。《法言·重黎》:“或问……太史迁,曰:‘实录’。”

(19) 庸:难道。

【译文】

“刘向学问渊博,能够穷尽微妙之理,探索深入而涉猎广博,思考问题时能够辨明真伪,研究事物时能够判断有无,他所撰写的《列仙传》,记载的神仙有七十多位,如果确实没有神仙之事,他又为什么要去胡编乱造呢?远古的事情,哪里能够亲眼见到?都是依赖于古籍记载了以前的这些事实罢了。《列仙传》写得清清楚楚,可见神仙之事必定是存在的了。然而图书只要不是出自周公的门下,事件只要是没有经过孔子的审定,世人始终不肯相信。那么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一切事情,统统都是虚假的了,岂只神仙这一件事呢?世俗的人们贪图虚荣而喜好实利,整天急急忙忙地追逐着名利,他们拿自己的想法去忖度以前的古人,于是就不会相信古代有人会逃避帝王禅让给自己的国家,有人会看不起卿相这样的高官厚禄,像巢父、许由一类的隐士,像老莱子、庄周一类的高人,他们就认为根本不会存在。更何况那些神仙,比这些隐士、高人更加难以理解,又怎么能够要求今天的世人都去相信神仙呢?人们都说刘向并非圣贤,他所撰写的书籍,不能单独作为凭证,这就更加令人叹息啊!鲁国的史书虽然不能与天地的品德相媲美,但孔子却依据这些史书写了《春秋》这部经典;司马迁虽然不能同日月的光明相匹配,但扬雄却称赞他的记叙实事求是。刘向是汉代有名的儒士贤人,他所记述的事实,怎么可以弃置不信呢?

“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者(1),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获(2),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3)。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4),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5);不可以无盐、宿瘤之丑(6),而谓在昔无南威、西施之美(7)。进趋犹有不达者焉(8),稼穑犹有不收者焉(9),商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无功者焉,况乎求仙,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两臣(10),自可求而不得(11),或始勤而卒怠(12),或不遭乎明师(13),又何足以定天下之无仙乎?

【注释】

(1) 许:赞同,承认。

(2) 秦皇、汉武求之不获:秦始皇和汉武帝求仙而没能成功。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封禅书》及《汉书·郊祀志》等。

(3) 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李少君和栾太求仙却没有应验。少君,即李少君。西汉方士。为汉武帝求仙无验。栾太,《史记》作“栾大”。西汉方士。为汉武帝求仙无验,被武帝所杀。事见《史记·孝武本纪》。

(4) 黔娄:古代贫士。春秋鲁国人。《列女传·鲁黔娄妻》记载,黔娄生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后“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原宪: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活贫苦。《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

(5) 陶朱、猗(yī)顿:古代著名富豪。陶朱,即著名政治家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乘船到齐国,后定居于陶,改名叫“朱公”,治产业成为巨富。猗顿向他学习,也靠贩卖牛羊而致富,一说是靠盐业致富。事见《史记·货殖列传》。

(6) 无盐:战国齐国丑女。原名钟离春,因是齐国无盐人,故称“无盐”。据说她外貌极丑,臼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后来进谏齐宣王,被宣王立为王后。宿瘤:战国齐国丑女。原为齐东郭采桑之女,脖子上长有大瘤,故称“宿瘤”。宿瘤因守贞有礼,被齐闵王立为王后。以上事见《列女传》。

(7) 南威:春秋著名美女。又叫南之威。《战国策·魏策》:“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西施:春秋越国著名美女。越国败于吴国后,求得西施及珍宝献于吴,吴王许和,后来越灭吴。

(8) 进趋:努力前行。

(9) 稼穑:耕种。种庄稼叫“稼”,收获庄稼叫“穑”。

(10) 二君两臣:指秦始皇、汉武帝和李少君、栾太。

(11) 自:自然,当然。

(12) 或:有的。卒:最终,后来。

(13) 遭:遇到。

【译文】

“大凡世人之所以不相信成仙是可以学成、不认可寿命是可以延长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而未能成功,因为李少君、栾太修仙而没有应验的缘故。然而不能因为黔娄、原宪的贫困,就认为古代没有陶朱、猗顿之类的富豪;不可因为无盐、宿瘤的丑陋,就认为昔日没有南威、西施之类的美人。努力前行尚且有达不到目的地的,勤奋耕种尚且有收获不到粮食的,商贩或许得不到利润,打仗或许无法获取胜利,更何况修道成仙,是最为艰难的事情,修炼者又怎么能够保证全部成功呢?像秦始皇、汉武帝两位皇帝和李少君、栾太两个大臣,自然有求仙而未能成功的原因,他们有的是因为开始勤奋而后来懈怠,有的是因为没有遇到高明的老师,又怎么能以此就断定天下没有神仙呢?

“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1),乃所以为重累耳(2)。何者?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3),涤除嗜欲,内视反听(4),尸居无心(5)。而帝王任天下之重责,治鞅掌之政务(6);思劳于万几(7),神驰于宇宙(8);一介失所(9),则王道为亏;百姓有过,则谓之在予(10)。醇醪汨其和气(11),艳容伐其根荄(12),所以翦精损虑、削乎平粹者(13),不可曲尽而备论也(14)。蚊噆肤则坐不得安(15),虱群攻则卧不得宁。四海之事,何祗若是(16)!安得掩翳聪明、历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17)?汉武享国,最为寿考(18),已得养性之小益矣。但以升合之助(19),不供钟石之费(20);畎浍之输(21),不给尾闾之泄耳(22)。

【注释】

(1) 厚货:大量的钱财。

(2) 重累:沉重的累赘。

(3) 澹泊:淡泊。

(4) 内视:道教的修行方术之一。又叫“内观”。即双目合闭,集中精神观视身内的某一部位,以防止思想外驰。反听:道教的修行方术之一。又作“返听”。即集中注意力凝听自己的呼吸等声音。

(5) 尸居:像尸一样安静。比喻沉默无为。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尸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只是安坐在主要位置上,其他什么事情也不用做。

(6) 鞅掌:公务繁忙的样子。

(7) 几:事务。

(8) 宇宙: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这里泛指各处。

(9) 一介:一件小事。介,通“芥”,小草名。比喻小事。

(10) 谓之在予:认为责任全在自己。予,指君主。《论语·尧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11) 醇醪(láo):味道浓厚的美酒。汩:扰乱。和气:身体中的中和之气。

(12) 艳容:美丽的面容。代指美女。根荄(gāi):植物的根部。这里比喻身体健康的根基。

(13) 翦精损虑:损害精神。翦,通“剪”,损害。虑,思虑,精神。削乎平粹:破坏平和的心境和精华之气。粹,精华之气。

(14) 曲尽:详细。

(15) 噆(zǎn):叮咬。

(16) 祗(zhǐ):只,仅仅。

(17) 掩翳:隐藏。历藏(zàng):道教修炼方术之一。即内视五脏。藏,通“脏”。道教把各腑脏都神仙化,让意念内视这些神仙,口中默念各种神仙的名字及真诀以求健康长生。数息:道教修炼方术之一。静坐修炼时,数鼻息的次数,以使心神宁静。斋:祭祀或宗教仪式前整洁身心的方法。躬亲:亲自。炉火:炼丹的炉火。这里指炼丹。八石:道士炼丹的八种矿石原料。说法不一,其中说法之一是指丹砂、雄黄、雌黄、石留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本书《明本》篇:“炼八石之飞精。”

(18) 考:老,年龄大。

(19) 升合(gě):古代计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叫做“升”,一升的十分之一叫做“合”。升合的数量少,比喻汉武帝养生求仙时所获效益之小。

(20) 钟石:古代计量单位。六石四斗为一钟,十斗为一石。钟石的数量大,比喻汉武帝耗费的精力之多。

(21) 畎浍(quǎn kuài):田间的排水沟。这里用排水沟输入的水量小,比喻汉武帝养生求仙时所获效益之小。

(22) 尾闾:传说中海底泄漏海水的地方。《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这里用尾闾泄漏的海水之多,比喻汉武帝耗费的精力之多。

【译文】

“追求长生不老,修行最高仙道,关键在于立志,而不在于富贵。如果不是有志之人,那么高贵的官爵、丰厚的钱财,反而会成为他的沉重累赘。为什么呢?学习仙道的方法,就是要做到恬愉淡泊,清除嗜欲,内视反听,像尸那样安居清静而无思无虑。然而帝王承担着天下的重任,处理着繁重的政务,因日理万机而思虑劳倦,神思驰骋于宇宙万事;一件小事处理失误,就会使先王的仁义之道受到损害;老百姓有了错误,君主就得说‘错误的责任全在于我’。美酒扰乱了他们身中的和气,美色损害了他们生命的根基,这一切都伤害了他们的精神,破坏了他们的平和心态和精华之气,这些伤害都无法一一地详细论说了。蚊虫叮咬皮肤,令人坐立不安;虱子群起攻击,使人躺卧不宁。国家的事务,何止是如此啊!君主又怎么能够闭目塞听、内视脏腑、暗数呼吸、长久斋洁、亲临炉火、夙兴夜寐以炼制八石金丹呢?汉武帝享有国家,是最为长寿的,他已经获得养生的小小益处了。但用像升合这样的少量收益,根本无法满足像钟石那样的大量消费;靠田中小沟的水流去输入,根本无法供上尾闾那样的泄漏。

“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而人君撞千石之钟(1),伐雷霆之鼓(2),砰磕嘈(3),惊魂荡心,百技万变,丧精塞耳(4),飞轻走迅(5),钓潜弋高(6)。仙法欲令爱逮蠢蠕(7),不害含气(8),而人君有赫斯之怒(9),芟夷之诛(10),黄钺一挥(11),齐斧暂授(12),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13),斩断之刑,不绝于市(14)。仙法欲止绝臭腥(15),休粮清肠(16),而人君烹肥宰腯(17),屠割群生,八珍百和(18),方丈于前(19),煎熬勺药(20),旨嘉餍饫(21)。仙法欲溥爱八荒(22),视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昧(23),取乱推亡(24);辟地拓疆,泯人社稷(25);驱合生人(26),投之死地;孤魂绝域(27),暴骸腐野(28);五岭有血刃之师(29),北阙悬大宛之首(30);坑生煞伏(31),动数十万;京观封尸(32),仰干云霄(33);暴骸如莽(34),弥山填谷(35)。秦皇使十室之中,思乱者九(36);汉武使天下嗷然(37),户口减半(38)。祝其有益(39),诅亦有损(40)。结草知德(41),则虚祭必怨(42)。众烦攻其膏肓(43),人鬼齐其毒恨(44)。彼二主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所知浅事,不能悉行;要妙深秘,又不得闻;又不得有道之士,为合成仙药以与之,不得长生,无所怪也。

【注释】

(1) 千石之钟:巨大的钟。石,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2) 雷霆之鼓:能够发出雷声一样的鼓。

(3) 砰磕:象声词。形容钟鼓声。嘈(zá):象声词。形容钟鼓声。

(4) 丧精塞耳:损害精力,震耳欲聋。塞耳,满耳,震耳。

(5) 飞轻走迅:使轻捷的鹰鸟飞腾,让迅疾的犬马奔跑。

(6) 钓潜弋高:钓起深潜的游鱼,射下高翔的飞鸟。弋,用一种带有丝绳的短箭射鸟。

(7) 逮:及。蠢蠕:蠕动。形容昆虫爬行的样子。这里代指昆虫。

(8) 含气:含有灵气的生物。指各种生灵。

(9) 赫斯:震怒的样子。

(10) 芟(shān)夷:杀伐扫平。芟,杀伐。夷,铲除。

(11) 黄钺(yuè):用黄金装饰的大斧子。

(12) 齐(zī)斧:用于行刑、征伐的斧头。

(13) 滂沱:本来形容雨大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流血之多。

(14) 市:市场。古代多在市场对犯人行刑。

(15) 臭腥:指带有腥臭味的肉。

(16) 休粮:不吃粮食。即上文提到的“辟谷”。

(17) 腯(tú):肥壮。这里指肥壮的牲畜。

(18) 八珍:古代八种烹饪法。后用来代指各种美味。百和:泛指各种烹饪的调和方法。

(19) 方丈:一丈见方。指美味佳肴摆满了一丈见方的位置,形容肴馔丰盛。《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

(20) 勺药:即“芍药”。可用作调味品,古人把它作为调料的总称。

(21) 旨嘉:美味。餍饫(yàn yù):吃饱喝足。

(22) 溥(pǔ):通“普”,普遍。八荒:八方荒远地区。泛指各地。

(23) 兼弱攻昧:兼并弱小者,进攻愚昧落后者。

(24) 取乱推亡:占领动乱的国家,推翻将要灭亡的国家。这里是批评君主乘人之危而消灭别人。

(25) 泯:灭。

(26) 驱合:驱赶集合。生人:生民,百姓。

(27) 绝域:极远的边地。

(28) 腐野:腐烂于原野。一说指荒野。

(29) 五岭有血刃之师:五岭有血战的军队。五岭,说法不一。一说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以便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30) 北阙悬大宛之首:宫殿北面的门楼上悬挂着大宛国王的首级。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大臣们等候朝见之处,后来代指帝王宫禁。大宛,国名。在西域,盛产名马。《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

(31) 坑:活埋。煞:通“杀”,杀害。伏:降服。

(32) 京观封尸:古时战胜的一方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成高冢,称为“京观”。封,聚土修坟。

(33) 干:冲,达到。

(34) 暴骸如莽:暴露的骨骸如丛生草木。莽,野草。

(35) 弥:满。

(36) 思乱:想造反。

(37) 嗷然:哀怨声。

(38) 户口减半:人口减少一半。《汉书·昭帝纪》:“承武帝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39) 祝:祝祷求福。

(40) 诅:诅咒。

(41) 结草:指报答恩德。《左传·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42) 虚祭:这里指没有找到尸体的遥祭。《汉书·贾捐之传》:“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43) 众烦:各种烦恼。膏肓(huāng):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隔膜之间为“肓”。这里代指内心。

(44) 毒恨:痛恨。

【译文】

“修仙的方法就是要求清静无为,忘却自己的形体,然而君主却要撞击千石重的巨钟,敲响雷霆般的大鼓,轰轰隆隆,惊心动魄,百般技艺,万种变化,损伤精力,震耳欲聋,他们让轻捷的苍鹰飞翔,使迅疾的犬马奔腾,钓起深潜的游鱼,射下高翔的飞鸟。修仙的方法就是要求仁爱施及昆虫,不能伤害各种生物,然而君主却会勃然震怒,进行残酷的杀戮,只要黄钺一旦挥舞,齐斧一旦授出,就会横尸千里,血流滂沱,斩首断腰的刑罚,在市场上不断施行。修仙的方法就是要求断绝荤腥,不吃粮食,清空肠胃,然而君主却烹食牛羊牲畜,屠宰芸芸生灵,山珍海味百般调和,各种美食在面前摆了一丈见方,用种种调料煎煮烹制,满腹都是美味佳肴。修仙的方法就是要求博爱四面八方,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然而君主却兼并弱国,攻打愚昧落后者;夺取动乱的国家,推翻将亡的政权;开拓疆土,消灭别人的国家;驱赶那里的百姓,将他们投入死亡的境地;使他们那孤独的鬼魂飘荡于极远的边地,暴露的尸骸腐烂在辽阔的荒野;五岭曾有过鲜血染红刀刃的军队,宫殿北门悬挂着大宛国君的头颅;坑埋活人,杀死降者,动辄就是数十万人;还将敌人的尸体堆积封土成‘京观’,这些‘京观’高耸入云;暴露的尸骨如同丛生的草木,漫山遍野;秦始皇曾使十户人家之中,想造反的就有九家;汉武帝也使天下怨声载道,户口减少了一半。祈福本来可以延长年龄,诅咒自然也会减少寿命。结草报答,说明鬼神也懂得感恩戴德;无尸虚祭,必然使百姓产生刻骨仇恨。各种烦恼折磨着君主的内心,百姓、鬼魂共同地对他们怨恨。那两位国君徒有爱好仙道的名声,却没有修仙体道的实际行为;他们所懂得的事理非常浅薄,而且还不能一一施行;深奥的修行秘诀,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又不能找到得道的高士,为他们炼成仙药献上。他们无法做到长生不老,也就不足为怪了。

“吾徒匹夫(1),加之罄困(2)。家有长卿壁立之贫(3),腹怀翳桑绝粮之馁(4);冬抱戎夷后门之寒(5),夏有儒仲环堵之暎(6);欲经远而乏舟车之用(7),欲有营而无代劳之役(8);入无绮纨之娱(9),出无游观之欢;甘旨不经乎口,玄黄不过乎目(10);芬芳不历乎鼻,八音不关乎耳(11);百忧攻其心曲(12),众难萃其门庭(13)。居世如此,可无恋也。

【注释】

(1) 匹夫:普通百姓。

(2) 罄(qìng):空,一无所有。

(3) 家有长卿壁立之贫:我家如同司马相如那样贫寒得空有四壁。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是著名的辞赋家,早年贫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4) 翳桑:地名。这里指代灵辄这个人。灵辄是春秋时期的人,曾在翳桑饿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馁:饿。

(5) 戎夷:春秋时贤人。被冻死在城外。后门:即“后于关城门的时间”。意思是天晚已关城门,没能赶上进城。《吕氏春秋·长利》:“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太息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6) 儒仲:东汉人。姓王名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是“隐居守志,茅居蓬门”,生活十分贫苦。环堵:形容住房十分简陋狭窄。环,环绕。堵,古代建筑墙的单位。墙壁长高各一丈为一堵。暎(yìng):同“映”,晒太阳取暖。

(7) 经远:到远方去。

(8) 营:经营。役:役夫,仆人。

(9) 绮纨(wán):华美的衣服。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纨,白色细绢。

(10) 玄黄:黑色和黄色。这里代指各种美丽的色彩。

(11) 八音:古代的八类乐器,具体指金(如钟)、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管)、匏(如竽笙)、土(如埙)、革(如鼓)、木(如柷敔)。

(12) 心曲:内心。

(13) 萃:聚集。

【译文】

“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而且贫穷困乏。我家如同司马相如那样贫寒得空有四壁,腹中经常像翳桑人那样饥饿难忍;冬天经受着像戎夷被关在城门外时所遇到的寒冷,夏日承受着像儒仲生活在陋室中的阳光暴晒;想到远方去却又缺乏车马舟船的费用,想要经营产业而又没有代劳的役夫;回家后没有绫罗绸缎的享受,出门去没有游览观赏的欢乐;嘴巴吃不到甘甜的美味,眼睛看不到华丽的色彩;鼻子闻不到芳馨的香味,耳朵听不到优美的音乐;各种忧愁折磨着我的内心,众多的苦难聚集到我的家中。像这样活在世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群之师(1),而犹恨恨于老妻弱子(2),眷眷于狐兔之丘(3),迟迟以臻殂落(4),日月不觉衰老,知长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5)。何者?爱习之情卒难遣(6),而绝俗之志未易果也。况彼二帝,四海之主,其所耽玩者,非一条也,其所亲幸者,至不少矣。正使之为旬月之斋(7),数日闲居,犹将不能,况乎内弃婉娈之宠(8),外捐赫奕之尊(9),口断甘肴(10),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11),求神仙于幽漠(12),岂所堪哉(13)?是以历览在昔,得仙道者,多贫贱之士,非势位之人。又栾太所知,实自浅薄,饥渴荣贵(14),冒干货贿(15),炫虚妄于苟且(16),忘祸患于无为,区区小子之奸伪,岂足以证天下之无仙哉?昔勾践式怒蛙(17),戎卒争蹈火;楚灵爱细腰(18),国人多饿死;齐桓嗜异味(19),易牙蒸其子(20);宋君赏瘠孝(21),毁殁者比屋(22)。人主所欲,莫有不至(23)。汉武招求方士,宠待过厚,致令斯辈,敢为虚诞耳。栾太若审有道者(24),安可得煞乎(25)?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镬(26),见印绶如缞绖(27),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岂当扼腕空言、以侥幸荣华、居丹楹之室、受不訾之赐、带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贵、耽沦势利、不知止足(28)?实不得道,断可知矣。

【注释】

(1) 值:遇到。不群:出类拔萃,非同寻常。

(2) 恨恨:极度遗憾。表示特别舍不得离开亲人。王明先生《抱朴子内篇校释》:“或疑恨恨作‘悢悢’。悢悢,犹眷眷也。”

(3) 眷眷:留恋不已的样子。狐兔之丘:代指故乡。《淮南子·说林训》:“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据说狐狸将死,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兔子出行,必将返回自己的窟穴。

(4) 臻:达到。殂落:死亡。

(5) 臭鼠:腐烂的老鼠。比喻不值得追求的世俗功名。委:抛弃。

(6) 爱习:爱好和习惯。卒:最终。遣:排除。

(7) 正:只不过,仅仅。斋:斋戒。

(8) 婉娈:年少貌美的样子。

(9) 捐:放弃。赫奕:显赫尊贵的样子。

(10) 甘肴:美味。

(11) 独往:独自离开。

(12) 幽漠:幽静寂寞的地方。

(13) 堪:忍受。

(14) 饥渴:指如饥似渴地追求。

(15) 冒干:求取。

(16) 炫:自我夸耀。苟且:不正当的,胡乱的。

(17) 勾践式怒蛙:勾践向气势强盛的青蛙凭轼致敬。勾践,春秋越国君主。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轼。古人常用扶着轼木站立表示敬意。怒,气势强盛。《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

(18) 楚灵:即楚灵王。春秋楚国君主。细腰:身材苗条的女子。《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19) 齐桓:即齐桓公。春秋齐国君主。五霸之一。

(20) 易牙:齐桓公的宠臣,善烹调,喜逢迎。《韩非子·二柄》:“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

(21) 宋君赏瘠孝:宋国君主赏赐因守丧悲伤过度而瘦弱的孝子。瘠,瘦弱。

(22) 毁殁者比屋:守丧时因悲伤而死的人到处都是。毁殁,守丧时因悲伤而死。比屋,房子挨着房子,一家连着一家。形容很多。《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

(23) 莫有不至:没有办不到的。

(24) 审:确实。

(25) 煞:通“杀”。

(26) 汤镬(huò):装满开水的大锅。汤,开水。镬,古代的一种大锅。古代有一种酷刑叫做“烹”,即把人放在开水里煮死。

(27) 印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丝带。缞绖(cuī dié):丧服。缞,服丧时挂在胸前的麻布条。绖,服丧时系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28) 扼腕:用手握住自己的手腕,表示激动万分。丹楹:用红漆涂饰的柱子。代指华丽的房屋。楹,柱子。不訾(zǐ):数量极大,无法计量。訾,计算,估量。五利:汉代将军名号。汉武帝封栾太为五利将军。尚公主之贵:娶高贵的公主。尚,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结亲。特指娶公主为妻。耽沦:沉溺,迷恋。

【译文】

“有人得到了修道的要领和秘诀,有人遇上了出类拔萃的老师,然而却舍不得离开老妻幼子,留恋着乡梓故土,迟迟难以下定决心一直到死,在时光流逝中不知不觉地走向衰老,明明知道长生不死是能够做到的却不能去修炼,厌恶世俗中腐鼠般的功名利禄却又无法抛弃。为什么呢?因为爱好和习惯形成的情感始终难以消除,而与世俗一刀两断的志向也难以最终实现。更何况秦始皇、汉武帝那两位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他们所沉溺、玩赏的事物,绝对不只是一种;他们所亲近宠幸的人,肯定也很不少。仅仅让他们进行十天半月的斋戒,让他们过几天的清静日子,尚且还不能做到,更何况要求他们对内舍弃年青美貌的心爱女子,对外放弃显赫荣耀的尊贵地位,口中不吃甘美的佳肴,心里断绝所有的欲念,放弃荣华富贵而独自一人离开,到那幽静寂寞的地方去修行,他们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因此回顾从前,能够求得仙道的人,多是贫贱之士,而非权高位重之人。再说栾太所知道的,实在浅薄,他如饥似渴地贪图荣华富贵,追求金银财宝,胡乱地鼓吹、炫耀一些虚假之事,在毫无意义的行为中忘掉了祸患,这种低贱小人的奸诈欺骗行为,怎么能够用来证实天下没有神仙呢?从前勾践向气势强盛的青蛙凭轼致敬,士卒们便争着赴汤蹈火;楚灵王喜好腰细的苗条美女,国中很多人为保持细腰而饿死;齐桓公爱吃奇异的美味,易牙就为他蒸死了自己的孩子;宋国君主赏赐因守丧悲伤过度而瘦弱的孝子,于是守丧时因悲伤而死的人比比皆是。可见国王爱好的,就没有办不到的。汉武帝招募懂得方术的人,对他们的宠幸和待遇过于丰厚,才使得这些胆大妄为之徒,敢于弄虚作假啊。栾太如果确实掌握了大道,哪里可能被杀死呢?真正有道之人,看待高官厚爵如同汤镬酷刑,看待系印的丝绶如同丧服上的麻带,看待黄金白玉如同粪土,看待华丽殿堂如同监狱,他们哪里还会去激动万分地鼓吹一些无用的谎言、带着侥幸的心理去求得荣华富贵、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宫室里、接受难以计量的赏赐物、佩带着五利将军的大印、与高贵的公主结婚、沉溺于权势利益之中、不知道满足而适可而止呢?此人确实没有得道,这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1):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2),故出于汉(3),以假涂求其财(4),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5):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高山(6),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7),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8)。帝觉,以语左右曰(9):‘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10):上士举形升虚(11),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12),谓之‘尸解仙’(13)。今少君必尸解者也。近世壶公将费长房去(14),及道士李意期将两弟子去(15),皆托卒死(16),家殡埋之。积数年,而长房来归。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17)。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符于杖(18)。此皆尸解者也。

【注释】

(1) 董仲舒:西汉人,著名的思想家,著有《春秋繁露》等书。

(2) 市:买。

(3) 出于汉:来到汉朝廷。出,出现于,来到。

(4) 假涂:借道。这里指假借某种方法。假,借。涂,同“途”。

(5) 《汉禁中起居注》:记载汉武帝言行的书。禁中,宫中。

(6) 嵩高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7) 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的东西。

(8) 太乙:神名。又称“太一”、“泰一”等。为天神中最为尊贵者。

(9) 左右:指皇帝身边的人。

(10) 仙经:泛指道教的修仙书籍。一说是书名。

(11) 举形升虚:身体飞起,升入天空。虚,天空。

(12) 蜕:蜕变。指变化成仙。

(13) 尸解:道教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而魂魄成仙,这种情况称为“尸解”。

(14) 壶公将费长房:壶公带走了费长房。壶公,神仙名。将,带走。费长房,东汉人,后学得仙术。《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说:东汉费长房曾经当过管理市场的官员,见市场上有一老翁卖药,悬挂一只壶在旁边。集市散去以后,老翁便跳入壶中。费长房因此敬奉这位老翁——壶公,后来壶公带着他离去。

(15) 李意期:神仙名。《神仙传》说李意期本为蜀人,相传是汉文帝时人。有人如果希望很快到达远方,李意期便把符画在此人的两腋下,则可以日行千里。

(16) 卒(cù):通“猝”,突然。

(17) 郫县:地名。在今成都附近。

(18) 以丹书符:用红色颜料画符。书,画。符,符箓。方士画的所谓能够驱使鬼神、消灾求福的图形或线条。

【译文】

“按照董仲舒所写的《李少君家录》的说法,李少君有令人长生不死的方术,然而因为家境贫寒而无钱购买炼丹的药物,所以来到汉朝廷,以便通过这种途径寻求购买药物的钱财,修道成功后就离开了。另外《汉禁中起居注》也说:李少君即将离去时,汉武帝梦见自己和他一起登嵩山,走到半道上,有一个使者驾着飞龙、拿着符节,从云中飘然而下,说是天皇太乙邀请李少君。武帝醒后,把这个梦告诉身边的人,说:‘照我做的这个梦,李少君将要离我而去了。’几天后,李少君便称病而死。很久以后,武帝让人打开他的棺材,里面没有尸体,只有衣服和帽子还在。按照仙经的说法:上等的道士能够飞身升上天空,被称为‘天仙’;中等的道士遨游于名山之中,被称为‘地仙’;下等的道士先假死而后蜕变,被称为‘尸解仙’。现在看来,李少君必定属于‘尸解仙’一类的。近代的壶公带着费长房离去,以及道士李意期带着两个弟子离去,他们都是假装突然死去,家人埋葬了他们。过了几年,费长房却回了家。另外,也有熟识的人看见李意期带着两个弟子仍然生活在郫县。他们的家人打开棺材看,发现三个棺材中都只有竹杖一根,竹杖上面用丹漆画着符箓。这些人都是尸解的仙人啊!

“昔王莽引《典》、《坟》以饰其邪(1),不可谓儒者皆为篡盗也(2);相如因鼓琴以窃文君(3),不可谓雅乐主于淫佚也(4)。噎死者不可讥神农之播谷(5),烧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钻火(6),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7);酗醟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8)。岂可以栾太之邪伪,谓仙道之果无乎?是犹见赵高、董卓(9),便谓古无伊、周、霍光(10);见商臣、冒顿(11),而云古无伯奇、孝己也(12)。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13),又有使人见鬼之术,俗人闻之,皆谓虚文。或云天下无鬼神;或云有之,亦不可劾召;或云见鬼者,在男为觋(14),在女为巫,当须自然,非可学而得。按《汉书》及《太史公记》皆云齐人少翁(15),武帝以为文成将军;武帝所幸李夫人死(16),少翁能令武帝见之如生人状(17);又令武帝见灶神(18)。此史籍之明文也。夫方术既令鬼见其形(19),又令本不见鬼者见鬼,推此而言,其余亦何所不有也?鬼神数为人间作光怪变异,又经典所载,多鬼神之据,俗人尚不信天下之有神鬼,况乎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20),登遐遂往(21),不返于世,非得道者,安能见闻?而儒、墨之家知此不可以训(22),故终不言其有焉。俗人之不信,不亦宜乎?惟有识真者,校练众方(23),得其征验,审其必有(24),可独知之耳,不可强也。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25),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26),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27)。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28)。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若夫辅氏报施之鬼(29),成汤怒齐之灵(30),申生交言于狐子(31),杜伯报恨于周宣(32),彭生托形于玄豕(33),如意假貌于苍狗(34),灌夫守田蚡(35),子义掊燕简(36),蓐收之降于莘(37),栾侯之止民家(38),素姜之说谶纬(39),孝孙之著文章(40),神君言于上林(41),罗阳仕于吴朝(42),鬼神之事,著于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然而蔽者犹谓无之(43),况长生之事,世所希闻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负山、与井蟆论海也(44)。俗人未尝见龙麟鸾凤,乃谓天下无有此物,以为古人虚设瑞应(45),欲令人主自勉不息,冀致斯珍也(46),况于令人之信有仙人乎?

【注释】

(1) 王莽:字巨君,汉元城人,汉元帝皇后之侄。少孤贫,发愤读书。至平帝时为大司马,后来篡国,改国号为新。王莽篡政期间,曾多次称引古文献以达到其政治目的。后被农民起义军所杀。《典》、《坟》:书名。“三坟五典”的略称。据说是我国最古的书籍,这里泛指古代文献。

(2) 篡盗:篡政窃国。

(3) 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汉代著名文人。文君:蜀地富豪卓王孙之女,司马相如之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卓王孙请司马相如作客,相如借鼓琴传情,卓文君后与相如私奔。

(4) 雅乐: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这里泛指高雅的音乐。

(5) 讥:指责。神农:传说中的古帝王,相传他首次教民制作耒、耜等农具以兴农业。

(6) 燧人:即燧人氏,传说中的古帝王,相传他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教人熟食。

(7) 覆溺:翻船溺死。帝轩:即黄帝轩辕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相传他发明了船只。

(8) 醟(yòng):酗酒。杜仪:即杜康、仪狄,传说中最早造酒的两个人。《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杜康)作秫酒。”

(9) 赵高:秦代臭名昭著的宦官。秦始皇死后,赵高与丞相李斯伪造遗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赵高杀李斯,自为丞相,独揽大权,指鹿为马。董卓:东汉权臣,废少帝,立献帝,后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位处诸侯之上,残暴专横,扰乱天下,后被王允所杀。

(10) 伊:即伊尹。商代贤臣。辅佐商汤灭夏桀,商汤孙太甲当政而无道,伊尹流放了他,代摄政事。及太甲悔过,伊尹又还政于太甲。周:即周武王之弟周公。武王死后,成王立,周公因成王年少而代摄政事,等到他成年后,还政。霍光:西汉人。汉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受遗诏辅佐八岁即位的昭帝,政事全取决于霍光。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因其淫乱而废之,后立宣帝。

(11) 商臣:春秋时期楚成王太子,后弑父自立,是为穆王。冒顿(mò dú):秦末汉初匈奴单于,杀其父头曼自立。

(12) 伯奇:周代尹吉甫的儿子,事后母至孝,却被后母所谗,最后被放逐。孝己:殷高宗的儿子,有孝行,被后母谗害,忧苦而死。

(13) 劾鬼:用方术制服、驱赶鬼怪。

(14) 觋(xí):男巫。

(15) 《汉书》:书名。记载了西汉历史。作者为东汉班固等人。《太史公记》:书名。即《史记》。少翁:汉武帝时的方士。

(16) 幸:宠幸,宠爱。

(17) 如生人状:如同生前的模样。《汉书·外戚传》:“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而《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为王夫人:“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

(18) 灶神:神名。传说炎帝死后为灶神。

(19) 见(xiàn):通“现”,显现。

(20) 清浊异流:神仙的清高与俗人的混浊完全不同。

(21) 登遐:上升。这里指升天成仙。

(22) 训:规范,准则。

(23) 校练(jiǎn):考核选择。校,考核。练,通“拣”,选择。

(24) 审:明白。

(25) 分:部分。

(26) 拘录:拘系。这里指道教徒捕捉灵魂的法术。录,捕捉。

(27) 礼典:指《仪礼》。《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郑玄注:“复者,有司招魂复魄也。”招呼:当依敦煌本作“招魂”。古人认为,带着死者的衣服,登上屋顶,北面三呼,即可招回死者的灵魂。

(28) 莫或:没有人。或,有人。

(29) 辅氏报施之鬼:辅氏这个地方有报答恩德的鬼魂。详见本篇“结草知德”注。

(30) 成汤怒齐之灵:商汤王显现了对齐景公发怒的魂灵。成汤,即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齐景公举兵伐宋,军队过泰山时,景公梦见两个人对自己发怒,晏子对景公说,这不是泰山之神,而是宋国的先祖商汤和伊尹,他们反对您进攻宋国。

(31) 申生交言于狐子:申生的灵魂与狐子交谈。申生,晋献公太子,为后母骊姬所害。狐子,晋国大臣狐突。《左传·僖公十年》记载:晋国国君改葬申生,大臣狐突遇到申生的鬼魂,申生与之交谈,说自己已经请示上帝,将把晋国送给秦国。

(32) 杜伯报恨于周宣:杜伯报仇于周宣王。杜伯,周宣王的大臣。周宣,即西周君主周宣王。《墨子·明鬼》记载:周宣王枉杀了大臣杜伯,后来宣王打猎,见杜伯乘坐着白马白车,追射自己。

(33) 彭生托形于玄豕(shǐ):彭生死后托形为玄色的猪。彭生,春秋齐国人。玄,黑中带红的颜色。豕,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襄公指使彭生杀害鲁桓公,为灭口又杀彭生。后来齐襄公打猎时,看见一只大猪,随从说,这是死去的公子彭生。齐襄公射之不中,受惊跌落车下。

(34) 如意假貌于苍狗:如意托形于深青色的狗。如意,刘邦之子,被封为赵王。后被吕后所害。《汉书·五行志》记载:有一次,吕后在道路上看到一只怪物,样子像深青色的狗,这个怪物抓咬吕后腋下后突然消失。占卜结果说是赵王如意作祟,后来吕后因腋痛而死。

(35) 灌夫守田蚡(fēn):灌夫的灵魂守在田蚡的身边。灌夫,西汉的大臣。田蚡,西汉的大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武安侯田蚡害死了自己的政敌魏其侯窦婴和灌夫,后来,田蚡浑身疼痛,请巫师来看,说是窦婴和灌夫的鬼魂守在他的身边击打他。

(36) 子义掊燕简:庄子义击打燕简公。子义,即庄子仪。春秋燕国人。掊,击打。燕简,春秋燕国的一位君主。《墨子·明鬼》记载:燕简公枉杀大臣庄子仪,一年后出行时,被庄子仪的鬼魂用木杖打死在车上。

(37) 蓐(rù)收之降于莘(shēn):蓐收降临在莘地。蓐收,神名。主刑法之神。莘,地名。在今陕西韩城一带。《国语·晋语二》记载:“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

(38) 栾侯之止民家:栾侯出现在百姓之家。栾侯,神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二引《列异传》说:汉中有神栾侯,能知人吉凶。有一年,出现蝗灾,太守派使者祭告栾侯。栾侯说:“蝗虫小事,我马上就去除掉它们。”后来果然有亿万只鸟飞来啄食蝗虫,顷刻皆尽。

(39) 素姜之说谶纬:素姜善于谈论谶纬。素姜,即李庶姜,名合。东汉末年人。谶,预言吉凶得失的言论、征兆。纬,由方术化的儒生所创作的附会于儒家经典的著作。《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记载,左中郎将李伏上表曹丕说:“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必为魏公,未便王也。定天下者,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40) 孝孙:生平不详。可能是一位预言吉凶的人。

(41) 神君言于上林:神君讲话于上林苑中。神君,神仙名。上林,汉武帝时的园林名。《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蹏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42) 罗阳仕于吴朝:罗阳来到吴国做官。《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秋七月,崇与表至,权于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赍酒食往。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

(43) 蔽者:受蒙蔽的人,愚昧的人。

(44) 虻:昆虫名。吸吮人、畜的血液。负:背。井蟆:井底之蛙。蟆,蛤蟆,青蛙。

(45) 瑞应: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上天可以降下吉祥的征兆,以表彰君主的美德。

(46) 冀致斯珍:希望招致这些吉祥的征兆。冀,希望。斯,这些。珍,吉祥的征兆。

【译文】

“从前王莽曾经引用《三坟》、《五典》来掩饰自己的奸邪,但不能据此就认为儒生都是窃权篡位的盗贼;司马相如凭借弹琴的方法去诱惑卓文君,但不能据此就认为高雅音乐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淫佚放荡。被噎死的人不能怪罪神农氏教会人们种植庄稼,被烧死的人不能迁怒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翻船溺死的人不能抱怨轩辕氏制造出船只,酗酒发疯的人不能非难杜康、仪狄酿造出酒桨。怎么可以因为栾太的奸邪作假,就认为仙道肯定没有呢?这就好比看见了赵高、董卓之类的奸臣,就认为古代没有伊尹、周公、霍光那样的忠臣;看见了商臣、冒顿之类的逆子,就认为古代没有伯奇、孝己那样的孝子。另外,《神仙集》中还记载了召唤神仙、驱逐鬼魅的方法,以及让人看见鬼怪的方术,世人听说这些,都认为这是虚假的传说。有的人断言天下没有鬼神;有的人则说即使有,也不能驱赶和召唤他们;也有的人说那些能够看见鬼怪的,男的叫‘觋’,女的叫‘巫’,这种本领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而不是经过学习可以获得的。《汉书》和《史记》都记载了齐国人少翁的事情,汉武帝封他为文成将军;汉武帝所宠幸的李夫人死后,少翁能让武帝重新看见她,如同生前一般;他还能让汉武帝看见灶神。这些都是史书上明文记载的啊。方术既能让鬼魂显现自己的身形,又能让本来不能看见鬼魂的人看见鬼魂,照此推论,其他的法术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鬼神无数次降临人间、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变化,而且经传典籍记载的内容中,有很多鬼神存在的证据,然而世俗人还是不相信天下有神仙鬼怪,更何况仙人居住在高峻遥远的地方,他们的清高与世俗的污浊全然不同,他们成仙升天而去,不再返回人间,如果不是学得道术的人,怎么能够看见、听到他们呢?而儒家、墨家知道神仙鬼怪之类的事情不能拿来训导世人,所以始终不明言他们的存在。那么世俗人不相信神仙的事情,不也在情理之中吗?只有那些能够识别真相的人,才能考核、选择各种方法,最终找到验证的途径,以确信神仙的肯定存在,但也只能独自清楚明白,却不能强迫别人也去相信。所以说,看不见鬼神,看不见仙人,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世间没有仙人啊。人们无论聪明还是愚笨,都知道自己的身上有灵魂,如果灵魂部分离去就会使人生病,完全离去就会使人死亡。因此灵魂部分离去,术士就有捕捉游魂的‘拘录法’;完全离去,《仪礼》就有招回亡灵的‘招魂法’。灵魂是最贴近人的事物,灵魂虽然与人一起出生,并且相伴终身,却没有人能够听到、看见自己的灵魂。难道就可以仅仅因为没有听见、看见自己的灵魂,就说自己没有灵魂的存在吗?至于在辅氏这地方有过结草报恩的鬼魂,成汤的灵魂对齐国君主发怒,申生的灵魂与狐突交谈,杜伯的灵魂向周宣王报仇,彭生的灵魂托形于玄色的猪,如意的灵魂托形于青色的狗,灌夫的灵魂守着殴打田蚡,子义的灵魂击打燕简公,蓐收降临于莘地,栾侯来到了民家,素姜谈论谶纬,孝孙著述文章,神君在上林苑里谈话,罗阳到东吴国做官,这些鬼神的事迹,记载在典籍中,清清楚楚,数不胜数。然而那些愚昧的人还是认为没有神仙,更何况那些长生不老的事理,是世人很少能够听到的呢?如果希望让人们一定要相信这些事理,这就好像让蚊子牛虻背起大山、和井底之蛙讨论大海一样。世人从来没有见过蛟龙、麒麟、鸾鸟、凤凰,便认为天下根本就没有这些动物,认为是古人虚构出来的吉祥征兆,想以此促使君主们自强不息,希望自己也能够招致这些吉祥之物,更何况想让人相信世间有神仙呢?

“世人以刘向作金不成(1),便谓索隐行怪(2),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复妄作。悲夫!此所谓以分寸之瑕(3),弃盈尺之夜光(4);以蚁鼻之缺(5),捐无价之淳钧(6)。非荆和之远识、风胡之赏真也(7),斯朱公所以郁悒、薛烛所以永叹矣(8)。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9),以作《鸿宝枕中书》(10)。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须口诀,临文指解(11),然后可为耳。其所用药,复多改其本名,不可按之便用也(12)。刘向父德治淮南王狱中所得此书(13),非为师授也。向本不解道术,偶偏见此书(14),便谓其意尽在纸上,是以作金不成耳。至于撰《列仙传》,自删秦大夫阮仓书中出之(15),或所亲见,然后记之,非妄言也。狂夫童谣(16),圣人所择;荛之言(17),或不可遗(18);采葑采菲(19),无以下体(20)?岂可以百虑之一失,而谓经典之不可用?以日月曾蚀之故(21),而谓悬象非大明哉(22)?外国作水精碗(23),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24)。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25)。今以此语俗人,俗人殊不肯信。乃云水精本自然之物,玉石之类,况于世间,幸有自然之金(26),俗人当何信其有可作之理哉?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是化铅所作(27),又不信骡及是驴马所生(28)。云物各自有种,况乎难知之事哉?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信哉此言!其事虽天之明,而人处覆甑之下(29),焉识至言哉!”

【注释】

(1) 刘向作金不成:刘向炼制黄金没有成功。《汉书·楚元王传》:“向字子政,本名更生。……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

(2) 索隐行怪:探索隐秘,行为怪诞。

(3) 瑕:玉石上的斑痕。

(4) 夜光:宝玉名。即夜光璧。

(5) 蚁鼻:蚂蚁的鼻子。比喻极细小的缺陷。

(6) 捐:抛弃。淳钧:宝剑名。为越国人欧冶子所铸。

(7) 非:非议,不认可。荆和:楚国人卞和。荆,即楚国。和,卞和。楚国人,和氏璧的发现者。《韩非子·和氏》记载,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及楚武王,两位国君都认为他拿石头来欺骗自己,于是就砍掉了他的左右脚。一直到楚文王即位,这块玉璧才得到世人的认可。风胡:春秋时期善于鉴赏宝剑的人。

(8) 斯:这。朱公:即范蠡。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于陶,改名朱公。据说他善于鉴赏璧玉。薛烛:春秋时期善于鉴赏宝剑的人。永叹:长叹。永,长。

(9) 淮南王:即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文帝之弟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后袭父封为淮南王。武帝时,有人告刘安谋反,下狱自杀。

(10) 《鸿宝枕中书》:书名。颜师古在《汉书·楚元王传》的注释中说:“《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11) 临文指解:面对文字,亲自指点解释。

(12) 按之:按照字面的药物名称。

(13) 德:即刘向的父亲刘德。刘德曾受朝廷指派去处理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件。

(14) 偶偏:偶然。

(15) 阮仓:秦朝大夫。《神仙传·序》说,阮仓记载了古代成仙者数百人。

(16) 狂夫:疯癫之人。

(17) 荛(ráo):割草、打柴。这里指割草、打柴之人。

(18) 或:也许。遗:放弃。

(19) 葑(fēng):植物名。即蔓菁。菲:植物名。既萝菔。又叫芴、诸葛菜等。

(20) 无以下体:不用根茎。无以,不用。下体,根茎。以上两句见《诗经·邶风·谷风》,原意为收获葑菲时,难道不去获取可以食用的根茎吗?这里指看问题不能只看次要的,而不顾本质。

(21) 蚀:指日食、月食。

(22) 悬象:天象。这里代指日月。

(23) 水精:水晶。这里指玻璃。

(24) 五种灰:五种灰粉状的矿物质。

(25) 交:地名。交州。在今广西苍梧一带。广:地名。广州。在今天广东番禺一带。

(26) 幸:侥幸。

(27) 黄丹:古代的一种炼丹原料。胡粉:古代的一种炼丹原料。

(28) (jù xū):兽名。形似骡马,可供骑乘。

(29) 覆甑(zèng):倒覆的甑。甑,古代的一种煮器,类似今天的锅。

【译文】

“世人因为刘向炼制黄金没有成功,就认为他喜欢探索隐秘而行为怪诞,爱好传播虚幻不实的事情,他所撰写的《列仙传》,也都是一些荒诞的故事。这真是可悲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为微小的斑点,就抛弃很大的夜光璧玉;因为细小的缺口,就放弃无价的淳钧宝剑。人们不认可楚人卞和的远见卓识,以及风胡鉴赏真宝的能力,这就是陶朱公之所以会郁闷的理由、薛烛之所以要长叹的原因啊。制作黄金的方法都记载在《神仙集》里,淮南王刘安把它们抄录出来,据此写成了《鸿宝枕中书》。书中虽然有制作黄金的文字,但隐匿了最重要的内容,所以还必须要亲口传授秘诀,面对文字亲自指点解释,然后才能炼制成功。那些炼金所用的药物,又有很多被改变了本来的名字,因此还不能按照字面上的药物名称去使用。刘向的父亲刘德在处理淮南王谋反案件时得到了这本书,而不是由老师亲自传授而得到的。刘向本来不懂得道术,他偶然看到这本书,就以为炼金的方法都记载在书本上了,因此他炼金没有能够成功。至于他撰写的《列仙传》,是从秦国大夫阮仓的书中摘抄出来的,有些内容应该是阮仓所亲眼目睹的,然后才记载下来,并非胡乱编造的谎言啊!即使疯癫之人和儿童唱的歌谣,圣人都要选择采纳;即使割草打柴人的言论,有的还不能遗弃不听;就像采集葑菲那样,怎么能够遗弃它们的有用根茎呢?怎么能够因为千百次考虑中的一次失误,就认为经典是不能采用的?怎么能够因为太阳、月亮也曾有过被蚀缺的缘故,就认为太阳、月亮不是非常明亮的呢?外国制造的水精碗,实际上是汇合五种灰粉状的矿物质制作而成的。现在交州、广州还有很多学会了这种方法而制造水精碗的人。如果把这些话告诉世俗之人,世俗之人一点也不肯相信,而认为水精本来属于自然形成的物质,就像玉石之类的事物一样,更何况世间侥幸存在有自然形成的黄金,世人又怎么会相信黄金是可以由人工制作的道理呢?愚笨的人既不相信黄丹和胡粉是由熔化的铅所制作的,也不相信骡子和是由驴和马交配后所生育的。他们认为事物各有自己的固定种类,更何况那些难以理解的事物呢?所见识的少,自然感到奇怪的事情就多,这是世间的常理。这话说得多么正确啊!这些事理虽然好比天空般明亮清楚,然而如果一个人处于倒覆的甑锅之下,他又哪里能够理解这些最高妙的事理呢?”


畅玄对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