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达
【原文】
或问:一流之才,而或穷或达,其故何也?俊逸絷滞,其有憾乎?
【译文】
有人问道:一流的人才,而有人困顿有人显达,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出色的人才被束缚阻滞,是不是有所遗憾呢?
【原文】
抱朴子答曰:夫器业不异,而有抑有扬者,无知己也。故否泰时也,通塞命也。审时者何怨于沈潜,知命者何恨于卑瘁乎!故沈闾渟钧,精劲之良也,而不以击,则朝菌不能断焉;珧华黎绿,连城之宝也,委之泥泞,则瓦砾积其上焉。故可珍而不必见珍也,可用而不必见用也。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唯以达者为贤,而不知侥求者之所达也;唯以穷者为劣,而不详守道者之所穷也。且夫悬象不丽天,则不能扬大明灼无外,嵩岱不托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兔足因夷途以聘迅,龙艘泛激流以效速,离光非燧人不炽,楚金非欧冶不剡,丰华俟发春而表艳,栖鸿待冲飙而轻戾,四岳不明扬,则有鳏不登庸,叔牙不推贤,则夷吾不式厚,穰苴赖平仲以超踔,淮阴因萧公以鹰扬,隽生由胜之之谈,曲逆缘无知之荐,元直起龙萦之孔明,公瑾贡虎卧之兴霸,故能美名垂于帝籍,弘勋著于当世也。
【译文】
抱朴子回答说:人的才能学识没有区别,而有人被压抑有人腾达显扬,是因为没有真正知己者。因此困厄与安泰,要靠时机;通达与阻滞,得凭命运。懂得时机的作用怎么会报怨沉滞不仕呢!了解命运的安排怎么会遗憾于身份卑微枯槁憔悴呢!所以沉闾、渟钧之类的名剑,虽是精良劲锐的武器,但不用以击杀,那么即使是朝菌也不能截断;珧华、黎绿一流的美玉,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扔到泥泞之中,那么瓦片石块都将堆在它上边。所以值得珍视的东西不一定被珍视,值得任用的人才不一定被任用。平庸的人们,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分不清红色与紫色,不能辨别豆子和麦子,只是把显达者当作贤人,而不清楚非分贪求者是如何显达的;只是把困顿者当作无能之辈,而不了解遵守道义的人困顿的原因。况且日月如不附着于天,就不能施放光芒普照无边;嵩山、岱岳不依托于地,就不能竦身万丈与云霄看齐。兔子是在平坦之路上迅跑,龙船是在激流中勇进。火焰不是燧人氏不会炽烈地燃烧,楚地的精铜不经欧冶子的锻炼不会锋利。茂盛的花朵要等到春天才显现其艳丽,栖息的鸿雁必须得大风才飞翔上天。四方诸侯如不举荐,舜不会被提拔任用;鲍叔牙不推举,管夷吾不会被委以重任。司马穰苴靠晏婴而得以超拔,淮阴侯韩信凭萧何方能显扬。隽不疑由于暴胜之的表举,曲逆侯陈平靠魏无知的推荐。徐元直举如龙紫飞的诸葛亮,周公瑾荐似虎卧野的甘兴霸。因而能够让美名存留于帝王之册,在当时建立伟大的功勋。
【原文】
汉之末年,吴之季世,则不然焉。举士也,必附己者为前;取人也,必多党者为决;而附己者不必足进之器也,同乎我,故不能遗焉;而多党者不必逸群之才也,信众口,故谓其可焉。或信此之庸猥,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识彼之英异,而不能平心于至公。于是释铨衡,而以疏数为轻重矣;弃度量,而以纶集为多少矣。于时之所谓雅人高韵,秉国之钧,黜陟决己,褒贬由口者,鲜哉免乎斯累也。又况于胸中率有憎独立,疾非党,忌胜己,忽寒素者乎!
【译文】
汉朝末年,孙吴后期,可不是这样。举荐士人,一定把依附自己的摆在前边;选拔人才,必然以多有同党作为先决。但依附自己的人不一定有值得仕进的能力,因与自己意见相同,所以不能遗漏;多有同党的不一定是超众的人才,但听信众人之言,所以说他可用。有时确信某些人是平庸猥琐之徒,但不能排开顾念他的浅近之情;有时清楚某些人是出色的俊士,但不能以公正无私之心来对待。于是就放弃了用秤来称量,而用疏远亲近作为轻重的标准;丢掉了尺量斗装,而用被策命与否作为多少的尺度。当时的所谓韵格高雅,掌握国家大权,罢黜升迁由他来决定,表彰批评由其口出的人们,很少有能免除这个问题的。更何况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全都有憎恨独立不群,痛恶不是自己一伙,忌妬胜过自己,忽视寒素之士这些感情呢!
【原文】
悲夫,邈俗之士,不群之人,所以比肩不遇,不可胜计,或抑顿于薮泽,或立朝而斥退也。盖修德而道不行,藏器而时不会,或俟河清而齿已没,或竭忠勤而不见知,远行不骋于一世,勋泽不加于生民。席上之珍,郁于泥泞,济物之才,终于无施,操筑而不值武丁,抱竿而不遇西伯,自曩迄今,将有何限?而独悲之,不亦陋哉!瞻径路之远,而耻由之;知大道之否,而不改之。齐通塞于一途,付荣辱于自然者,岂怀悒闷于知希,兴永叹于川逝乎!疑其有憾,是未识至人之用心也。小年之不知大年,井蛙之不晓沧海,自有来矣。
【译文】
可悲呀!远超俗者的士人,不合大众的俊才,之所以一个接一个不被赏识,数都数不过来,有的被压抑于山野蓬蒿,有的立于朝廷而被斥退,其原因在于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正道不行于世,身怀超凡的本领而时机不遇。有人等待难得的机遇而至死未有,有人竭尽忠诚勤奋而不被了解;行为高远而不能施展于世,功勋恩泽不能加于百姓之身;席上的珍馐美味却在泥泞中腐烂掉,救助它人的能力终于无所施用;手执捣杵而不能像傅说那样遇上武丁,怀抱钓竿而不能像吕尚那样遇上文王。这种事自古至今,该有多少啊!而单单为此而伤心,不也太傻了吗!看到门径虽近,而耻于沿路而行;明知大道不通,但又不改初衷。如果把通达与阻塞看得并无二致,把荣耀羞辱都付予自然,怎么还会由于知己稀有而闷闷不乐,像孔子那样由于大江流逝而发出长叹呢!以为会有所遗憾,是因为不了解境界最高者的用心。寿命短的不能理解寿命长的,井中之蛙不能懂得大海,这是由来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