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滞
【题解】
释滞,解决世俗人的困惑。释,解释,解决。滞,滞碍不通,困惑。对于修道成仙这种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事情,世俗人自然是困惑重重,而本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问题,以解决世俗人的这些困惑。
针对世俗人对于修道求仙与治理社会之间矛盾的顾虑,作者列举了诸如黄帝、老子、吕望、范蠡等人的事例,以说明世功和求仙是完全可以兼顾的。如果确实由于能力有限,精力不济,那就放弃世功,专心求仙。并且强调说,如果求仙成功,可以推而广之,使天下人人不死,其功德可谓无量。由此可见,求仙与治世不仅不矛盾,甚至可以合二为一。
针对世俗人对求仙的畏难情绪,作者指出求仙也并非想象中的复杂和困难,只要做好宝精、行气和服食金丹就可以了。作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行气胎息的方法,顺便谈到了房中术。同时强调,修习这些方术时都需要志向坚决、坚持不懈和明师指点。另外,如果只学习行气和房中术,而不去炼制金丹大药,也无法成仙。
针对世俗人不知如何选择道书阅读的问题,作者反复说明:虽然世上的道书堆积如山,但真正出自黄帝、老子之手的却很少。即便是出自老子之手的《老子》一书,也过于简约,只为求道者提供了一些简略的线索而已,至于《文子》、《庄子》等书,更属修仙道术中的末流,读之作用不大。因此读道书时一定要注意辨别真伪、择优而从,千万不可盲目阅读以浪费时间。
针对世俗人担心大家都去修习仙道,必然会造成辅佐政务的人才减少这一问题,作者引用古人事例,说明修道者的存在对治理天下并无影响,更何况当今社会是“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勋高者有循资之屈;济济之盛,莫此之美”,少那么一两个修仙之人,无妨于人才济济的大局。因此世俗人的这些担心,实在是多虑。
针对世俗人关于“果其仙道可求得者,五经何以不载?周、孔何以不言?圣人何以不度世”的疑问,作者解释说,圣人之所以没有成仙,主要是由于各人所遇到的星宿不一样,从而造成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命运也就不同。对于五经为什么没有记载求仙之道的疑问,作者回答说,五经没有记载、周孔没有说过的事物太多了,如天上的星象运行、地上的奇闻怪事,多不胜数,然而这些,“求之于五经之上则无之,索之于周、孔之书则不得,今宁可尽以为虚妄乎?”五经没有记载,并不能证明仙术的不存在。
或问曰:“人道多端(1),求仙至难,非有废也,则事不兼济(2)。艺文之业,忧乐之务,君臣之道,胡可替乎(3)?”抱朴子答曰:“要道不烦,所为鲜耳(4)。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笃,何忧于人理之废乎?长才者兼而修之,何难之有?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5);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6),以方术授知音;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7),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自持才力,不能并成,则弃置人间,专修道德者,亦其次也。昔黄帝荷四海之任,不妨鼎湖之举(8);彭祖为大夫八百年,然后西适流沙(9)。伯阳为柱史(10),宁封为陶正(11),方回为闾士(12),吕望为太师(13),仇生仕于殷(14),马丹官于晋(15),范公霸越而泛海(16),琴高执笏于宋康(17),常生降志于执鞭(18),庄公藏器于小吏(19)。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之于朝隐(20),盖有余力故也!何必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后乃成乎?亦有心安静默,性恶喧哗,以纵逸为欢(21),以荣任为戚者。带索蓝缕(22),茹草操耜(23),玩其三乐(24),守常待终,不营苟生,不惮速死,辞千金之聘,忽卿相之贵者。无所修为(25),犹常如此,况又加之以知神仙之道,其亦必不肯役身于世矣。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注释】
(1) 人道多端:世俗的事情纷繁复杂。多端,头绪多。
(2) 事不兼济:两件事情不可能都做成功。事,指人间的事情和修仙的事情。济,成功。
(3) 替:废弃。
(4) 鲜:少。
(5) 和光于世:在社会上不要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6) 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指《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经》、《春秋》。
(7) 佐时:治理社会。佐,辅佐,帮助。时,时代,社会。
(8) 鼎湖之举:在鼎湖飞天成仙。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曾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人因名其处为鼎湖。
(9) 西适流沙:向西去了沙漠一带。适,到。流沙,沙漠。一说为国名。本书《极言》篇:“按《彭祖经》云:‘其自帝喾佐尧,历夏至殷为大夫,殷王遣彩女从受房中之术,行之有效,欲杀彭祖,以绝其道,彭祖觉焉而逃去。去时年七八百余,非为死也。’《黄石公记》云:‘彭祖去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之西见之。’非死明矣。”
(10) 伯阳为柱史:老子当过柱下史。伯阳,即老子,老子字伯阳。柱史,又称柱下史,史官名。
(11) 宁封:黄帝时人,后成仙。陶正:官名。掌管制造陶器。《列仙传》说宁封曾经当过黄帝的陶正。
(12) 方回:尧时人。后成仙。闾士:官名。古代二十五家为闾。负责一闾事务的官员叫做闾士。
(13) 吕望:西周初年人,即姜子牙。太师:官名。
(14) 仇(qiú)生:商朝人。后成仙。仕:做官。
(15) 马丹:春秋时期人。后成仙。晋: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河北南部及陕西中部一带。
(16) 范公:指范蠡。霸越:使越国称霸。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破吴,然后乘舟泛海而去。
(17) 琴高:战国时期赵国人。后成仙。执笏:拿着手板。古代臣下朝见君王时,要手执手板,称“执笏”。这里指做官。宋康:即宋康王。战国时宋国君主。
(18) 常生:即平常生。生平不详,后成仙。《列仙传》说他“后数十年,复为华阴门卒”。《搜神记》卷一则明确说他“复为华阴市门卒”。所谓“市门卒”,即看守市场大门的管理人员。古代的市场管理人员一般要手持皮鞭以维持市场秩序,且地位低下。
(19) 庄公:可能即庄子。因为庄子早年在漆园当过一般官吏。器:才能。
(20) 朝隐:意思是官吏虽在朝廷任职,却淡泊恬退,与隐居无异。
(21) 纵逸:自由逍遥。
(22) 带索蓝缕:以绳索为衣带,衣衫破烂。索,绳索。蓝缕,衣服破烂。
(23) 茹草:吃野菜。草,指野菜。耜(sì):农具名。
(24) 三乐:指成为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长寿的男人三种快乐。《列子·天瑞》记载,荣启期长乐无忧,孔子询问他快乐的原因,他回答说:“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25) 修为:作为。
【译文】
有人问道:“人世间的事务纷繁复杂,而求仙又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如果不放弃一个方面,世俗的事情和求仙的事情不可能全部做好。文章经典的研习,给人带来忧愁或欢乐的事务,君臣之间的道义,怎么可以废弃呢?”抱朴子回答说:“主要的修仙道术并不繁琐,所要做的事情也不多。只是担心志向不能确立,信仰不够虔诚,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废弃人事方面的责任呢?才能高超的人兼顾修仙和世务,又有什么难处呢?对内则重视养生之道,对外则和光同尘;养生时能够使自身得到很好的长期保养,治国时也能够使国家太平安定;用儒家六经来教育世人,用修仙道术来传授知音;想要稍微滞留人世时就姑且留下来辅佐时政,想要升天时就踏着云霄飞身离去,这就是上等的得道之士。自己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在两个方面都取得成功,那就抛弃人世间的事务,一心一意地去修道成仙,这也算是次一等的人了。过去黄帝担负着天下的重担,却并不妨碍他在鼎湖得道飞升;彭祖当了八百年的大夫,然后还西行到了流沙国。老子做过柱下史,宁封当过陶正,方回当过闾士,吕望当过太师,仇生出仕于商朝,马丹为官于晋国,范蠡使越国称霸后泛沧海而去,琴高在宋康王的朝堂上拿过手板,常生降身去做手持鞭子的市场管理人员,庄公深藏才华而去当了小吏。很多古人学得仙道而又能治理国家,在朝廷中修身隐居,大概是因为他们才华横溢的缘故吧?何必一定要进入山林里修炼,完全废弃治理百姓的责任,然后才能成功呢?也有一些人内心恬静祥和,生性厌恶热闹,把自由逍遥的生活当作一种快乐,把荣华富贵看作一种悲哀。他们把绳索当衣带,衣衫褴褛,吃野菜,握农具,玩味着人生的三大乐趣,保持着平日的贫寒而等待着人生的终结,他们不愿意苟且偷生,不害怕早来的死亡,谢绝千金的聘用,蔑视卿相的高位。这些清静无为的人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另外又懂得了神仙道术的人,那么他们一定不肯在世间操劳受苦了。人生各有所求,不可一概而论啊。”
抱朴子曰:“世之谓一言之善,贵于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1)。至于告人以长生之诀,授之以不死之方,非特若彼常人之善言也,则奚徒千金而已乎?设使有困病垂死,而有能救之得愈者,莫不谓之为宏恩重施矣。今若按仙经,飞九丹,水金玉(2),则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黄老之德,固无量矣,而莫之克识(3),谓为妄诞之言,可叹者也。”
【注释】
(1) 臧否(pǐ):善恶。臧,善。否,恶。
(2) 水金玉:将金玉熔化为液体,以供服食。水,用作动词。把……溶化为水。
(3) 克:能够。
【译文】
抱朴子说:“世人常说一句金玉良言,比千金还要可贵,然而这些金玉良言大概也不过是有关国家军事的成败、个人行事的善恶而已。至于把长生的秘诀告诉别人,把不死的方术传授给大家,这不只是像世俗人说的那种金玉良言,又岂止是仅仅价值千金而已呢?假如患上重病就要死去,有人能够把他救活并使他痊愈,人们都会说这是大恩大德。如果按照修仙的经典去做,那么炼制九转神丹,溶化黄金玉石,就能使整个天下的人都免于死亡,这种恩德就不仅仅是救活一个人的功德了。黄帝、老子的恩德的确无法估量,然而却没有谁能够理解,还认为他们讲的都是荒诞的言论,实在是可叹啊!”
抱朴子曰:“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服一大药便足(1),亦不用多也。然此三事,复有浅深。不值明师,不经勤苦,亦不可仓卒而尽知也。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虽曰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余事焉;虽言服药,而服药之方,略有千条焉。初以授人,皆从浅始,有志不怠,勤劳可知,方乃告其要耳。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2)。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3),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4),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5)。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6)。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炁(7),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善用炁者,嘘水,水为之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炁(8),亦登时差也(9)。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以修其道耳。又行炁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炁强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炁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欬(10),故鲜有能为者也(11)。予从祖仙公(12),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炁胎息故耳。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人复不可都绝阴阳(13),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14),故幽闭怨旷(15),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若不得口诀之术,万无一人为之而不以此自伤煞者也(16)。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属(17),盖载其粗事,终不以至要者著于纸上者也。志求不死者,宜勤行求之。余承师郑君之言(18),故记以示将来之信道者,非臆断之谈也。余实复未尽其诀矣。一涂之道士(19),或欲专守交接之术(20),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药,此愚之甚矣。”
【注释】
(1) 宝精:珍惜精华之气。炁:同“气”。
(2) 胎息:道教行气方法。下文对胎息有详细介绍。
(3) 阴:暗中。
(4) 引:吸气。
(5) 候:标准。
(6) 日还一日:一天比一天年轻。还,返老还童。
(7) 六炁:自然之气。六气本指阴、阳、风、雨、晦(夜晚)、明(白天)。一说指天地四时之气。这里泛指大自然之气。
(8) 三九:二百七十次。《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若行气未定,意中疲倦,便练气,以九十息为一节,三九二百七十息为一竟。”
(9) 登时:立即,马上。差(chài):同“瘥”,病好了。
(10) 欬(kài):咳嗽。
(11) 鲜:很少。
(12) 仙公:即葛玄。葛玄字孝先,三国吴琅琊人。后世道士尊称其为“葛仙公”、“太极仙翁”等。葛洪为其从孙。
(13) 都:完全。阴阳:指男女房事。
(14) 坐:因此。壅阏(è):闭塞不通。
(15) 幽闭:禁锢。这里指男女不接触。怨旷:怨妇与旷夫。女无夫叫做怨妇,男无妻叫做旷夫。
(16) 煞:杀,死亡。
(17) 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几位仙人名。指玄女、素女、巫炎(字子都)、容成公、彭祖。都是精通房中术的术士,据传说分别著有《玄女经》、《素女经》、《子都经》、《容成经》、《彭祖经》各一卷。
(18) 郑君:郑隐,字思远。少年时曾学儒,成年后好道,为葛玄弟子。后来葛洪拜其为师。
(19) 一涂:只用一种方法。涂,同“途”,道路,方法。
(20) 交接:指男女房事。
【译文】
抱朴子说:“想要学习求仙之道,一定要把握住其中的关键问题。所谓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要珍惜自己的精华之气、行气、服食一种上等仙药,这就足够了,而不必使用其他更多的方法。然而这三件事做起来又有深浅的差别。如果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没有经过勤学苦练,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此有全面的了解。即便只说行气,但行气的方法就有好几种;虽然只谈房中术,但房中术的内容,也有将近一百多种不同的做法;哪怕只讲服食药物,但服食药物的方法,大约也有一千来种。开始拿这些方术传授别人时,都是从浅显的内容学起,如果对方志向坚定而且能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而且能够听懂,才可以告知那些关键问题。行气这种方术,有的可以用来治疗百病,有的可以用来深入疫区,有的可以用来禁制毒蛇猛虎,有的可以用来阻止疮口流血,有的可以用来待在水里,有的可以用来行走在水面,有的可以用来避免饥渴,有的可以用来延年益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胎息而已。学得胎息的人,能够不用鼻子和嘴巴呼吸,如同在胞胎之中一样,如此胎息之术就学习成功了。刚开始学习行气的时候,以鼻腔吸进气息后闭于体内,暗中用心数到一百二十下,然后才用嘴把气轻轻吐出来,吐气和吸气,都不要让自己的耳朵听到这些呼吸的声音,经常使进气多而出气少,用鸿雁的羽毛放在鼻子嘴唇上,而以呼吸时羽毛不动作为标准。逐渐练习以使闭气时用心数的数字慢慢增加,时间长了可以增加到一千个数,到了一千个数,就能够使人返老还童,一天比一天年轻。行气的时间应当选择在‘生气’的时候,不要在‘死气’的时候。说仙人服食自然之气,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天一夜共有十二个时辰,从半夜到正午的六个时辰叫做‘生气’之时,从正午到半夜的六个时辰叫做‘死气’之时。在‘死气’的时候,行气是没有益处的。善于行气的人,用气嘘水,水为此而倒流数步;用气嘘火,火因此而熄灭;用气嘘虎狼,虎狼伏在地上而不能活动;用气嘘毒蛇,毒蛇盘踞在那里而无法逃离。如果有人被兵器刺伤,嘘气后流血马上止住;听说有人被毒虫咬伤,虽然没有见到这个人,远远地为他嘘气并祝咒自己的手,受伤者是男性就嘘自己的左手,是女性就嘘自己的右手,那位受伤者即使是在百里之外,也能立即痊愈。另外如果犯了严重的急病,只要吞气二百七十下,也能马上痊愈。只是人们大多性情浮躁,很少有人能够安静下来修炼这种道术而已。另外行气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生蔬菜和肥美新鲜的食物,这些食物使人的气息强盛而难以闭守。还忌讳发怒,怒气一多而气息就会紊乱,这样一来就不能使气息充盈,有时还会让人咳嗽,所以很少有修炼成功的。我的从祖父葛仙公,每当大醉和夏天极热时,就进入深渊的底部,一天左右的时间才出来,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闭气胎息的缘故。房中术也有十多家,有的用来补救损伤,有的用来治疗各种疾病,有的用来采集阴精以增益阳气,有的用来延年益寿,最主要的还在于还精补脑这一件事而已。这种方术是得道的真人们口耳相传,本来是没有写在书中的。虽然服食了各种名贵药物,如果还不懂得房中术的要点,也是不能长生不老的。人们不能完全断绝阴阳交接,如果阴阳不交接,就会引起闭塞不通的毛病,因此那些无法接触异性的怨妇和旷夫,都会患上多种疾病而不能长寿。然而如果放纵情欲,也会减损寿命。只有能够遵循既节制又疏导的中和原则,才可以不损害健康。如果无法获得口口相传的房中秘诀,那么施行这种方术而不会伤害自身的,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啊。玄女、素女、子都、容成公、彭祖这些人,大概只是记载了房中术中的粗略内容,他们最终也不肯把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写进书中。立志于追求长生术的人,应该勤奋实践、努力追求。我接受了郑先生的教诲,所以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以传授给未来的信道者,这些内容并非我自己的主观臆断。我也确实还没有把这些秘诀全部写出来。只学习一种方术的求道者,如果想只使用男女交媾这一种方术,就想去修道成仙,而不去炼制金丹之类的上等药物,这实在是最愚笨的了!”
抱朴子曰:“道书之出于黄、老者,盖少许耳,率多后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见而滋长,遂令篇卷至于山积。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既不周悉,其所证按(1),又不著明,皆阙所要而难解(2)。解之又不深远,不足以演畅微言(3),开示愤悱(4),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徒诵之万遍,殊无可得也。虽欲博涉,然宜详择其善者,而后留意,至于不要之道书,不足寻绎也(5)。末学者或不别作者之浅深(6),其于名为道家之言,便写取累箱盈筐(7),尽心思索其中。是探燕巢而求凤卵,搜井底而捕鳝鱼(8),虽加至勤,非其所有也。不得必可施用,无故消弃日月,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铢之益也(9)。进失当世之务,退无长生之效,则莫不指点之,曰:‘彼修道如此之勤,而不得度世,是天下果无不死之法也。’而不知彼之求仙,犹临河羡鱼,而无网罟(10),非河中之无鱼也。又五千文虽出老子(11),然皆泛论较略耳(12)。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13)。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14),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15),宪章玄虚(16),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复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17),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18)?其寓言譬喻,犹有可采,以供给碎用,充御卒乏(19),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20),得以老、庄为窟薮(21),不亦惜乎?”
【注释】
(1) 证按:证据。
(2) 阙:通“缺”,缺乏。要:要点。
(3) 演畅:充分阐述。微言:道理精微的言论。
(4) 愤悱(fěi):心中苦思冥想而又表达不清楚。愤,一心想弄明白却又无法明白的心情。悱,想表达清楚却又表达不清楚的样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 寻绎:学习研究。
(6) 末学:不善于学习的人。
(7) 写取:抄写收录。累:叠加。
(8) 鳝鱼:鱼名。一般生活在沟壑池塘,而不会生活在井中。一本作“鳣鱼”,即鲤鱼。
(9) 锱铢(zī zhū):比喻数量很少。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10) 网罟(gǔ):捕鱼的网。
(11) 五千文:指《老子》这本书。《老子》共五千余字。
(12) 较略:大略。
(13) 承按:学习,考察。
(14) 文子:老子弟子,著有《文子》一书。关令尹喜:关令,官名。守关的官员。尹喜,因为尹喜曾任关令一职,因此人们称他为“关令尹喜”。老子过关时,尹喜挽留他写作了《老子》一书。尹喜自己也写书一卷,叫《关尹子》。
(15) 祖述:效法,遵循。
(16) 宪章:效法,学习。
(17) 殂殁:死亡。
(18) 耽玩:深入研究。耽,因爱好而沉浸其中。玩,玩味,学习。
(19) 充御卒(cù)乏:填补一时的空缺。御,用。卒,通“猝”,突然的,一时的。本句意思是说,这些书偶尔阅读一下还可以,不能作为修仙的经书来看待。
(20) 弊子:坏人,小人。
(21) 窟薮(sǒu):人或物生活聚集的地方。这里比喻立论的根据。窟,山洞。薮,水泽。
【译文】
抱朴子说:“道教书籍真正出自黄帝、老子之手的,大概只是少数而已,大多为后世的好事之徒,各自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加进来的,以至于使道书多得堆积如山。古人质朴,大多数又没有什么才华,他们所论述的事物道理,已经不够周详完备,他们所提供的证据,也不够清楚明白,都缺少要点而难以理解。他们的一些解释也不够深入,无法充分阐述精微的道理,以启发那些苦思冥想而又无法表达清楚的人们,以鼓舞激发有志之人,以教育劝诫初学者,使他们找到走向玄妙仙术的途径,以及明白招致祸福的根源。白白地背诵它们一万遍,也没有一点收获。如果有人想要广博地涉猎道书,也应该仔细地选择其中好的,然后再去专心学习,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道教书籍,就不值得去深入研究了。一些不善于学习的人,可能就不去区别作者水平的高低,只要是名为道家的言论,就抄录收藏得满箱满筐,尽心尽力地思索书中的思想。这就好比在燕子的巢穴中去寻求凤凰蛋、到水井的底部去捕捉鳝鱼一样,即使加倍勤奋努力,也无法从里面找到。在无关紧要的道书中是无法寻到有用的知识的,反而白白地浪费了时光,可以说是徒劳无功,没有丝毫的益处。这种人进入社会而没有做好当世的事务,退居山林也没有获得长生不死的效益,结果使人人都对他指指点点,说:‘他修习道术如此勤奋,还是不能离开尘世成仙,这说明天下确实没有什么不死的仙法啊。’人们并不知道此人的所谓求仙,就好比面对着河水羡慕游鱼、却又没有渔网一样,并非河中没有鱼啊。另外五千多字的《老子》虽然是出自老子之手,但那不过是泛泛地阐述了一个简略内容而已。书中完全没有自始至终地完整地讲清楚事理,只是提供了一些可供学习考察的线索。如果只是默默背诵这本书,而学不到更重要的道术,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罢了,何况那些还比不上《老子》的书呢?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这些人,他们著书立说,虽然继承了黄帝、老子的思想,遵循了清静无为的原则,但也只是阐述了其中的主要宗旨,而完全没有关于修道成仙的至理名言。他们有的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声称人生在世与服劳役没有两样,把死亡看成是休息,这些思想主张与神仙之术相距已有千万里了,哪里值得去深入研究呢?其中的一些寓言譬喻,也还有可供借鉴之处,以备在琐碎事务上的使用,填补一时的需要,然而却使世道衰落时的一些伶牙俐齿的奸佞、没有美好品行的小人,得以拿老子、庄子的思想作为口实,岂不是很可惜了吗?”
或曰:“圣明御世(1),唯贤是宝,而学仙之士,不肯进宦,人皆修道,谁复佐政事哉?”抱朴子曰:“背圣主而山栖者,巢、许所以称高也(2);遭有道而遁世者,庄伯所以为贵也(3);轩辕之临天下(4),可谓至理也,而广成不与焉(5);唐尧之有四海,可谓太平也,而偓佺不佐焉(6)。而德化不以之损也,才子不以之乏也。天乙革命(7),而务光负石以投河(8);姬武翦商(9),而夷、齐不食于西山(10);齐桓之兴(11),而少稷高枕于陋巷(12);魏文之隆(13),而干木散发于西河(14)。四老凤戢于商洛(15),而不妨大汉之多士也;周党麟跱于林薮(16),而无损光武之刑厝也(17)。夫宠贵不能动其心,极富不能移其好,濯缨沧浪(18),不降不辱,以芳林为台榭(19),峻岫为大厦(20),翠兰为床(21),绿叶为帏幕,被褐代衮衣(22),薇、藿当嘉膳(23),非躬耕不以充饥,非妻织不以蔽身,千载之中,时或有之,况又加之以委六亲于邦族(24),捐室家而不顾,背荣华如弃迹(25),绝可欲于胸心,凌嵩峻以独往,侣影响于名山(26),内视于无形之域,反听乎至寂之中,八极之内,将遽几人(27)?而吾子乃恐君之无臣,不亦多忧乎?”
【注释】
(1) 圣明:指圣明的君主。御:驾驭,治理。
(2) 巢、许:巢父和许由,都是唐尧时的隐士。
(3) 庄伯:庄光,字子陵,东汉人。后避汉明帝讳,改称严光。少与刘秀同学,刘秀即帝位后,庄光改变姓名,隐居不见。
(4) 轩辕:即黄帝轩辕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临:治理。
(5) 广成:广成子。与:指参与治国。
(6) 偓佺(wò quán):人名。《列仙传》说他在尧时避世修道,好食松实,后成仙。
(7) 天乙:即商汤王。《史记·殷本纪》:“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革命:改变天命。这里指商汤王推翻夏朝,建立商王朝。古人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因此改朝换代被称为“革命”。
(8) 务光:夏代人。传说商汤王让天下与他,他表示拒绝,并负石投水自杀。
(9) 姬武:指周武王。周武王姓姬,故称“姬武”。翦:灭掉。
(10) 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史记·伯夷列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两人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西山:即首阳山。
(11) 齐桓: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12) 少稷:指小臣稷。春秋时齐国隐士。《吕氏春秋·下贤》说,齐桓公想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也未能见到他。
(13) 魏文之隆:魏文侯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强盛。魏文,即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君主。
(14) 干木:段干木。散发:披散着头发。形容生活自由的样子。西河:地名。古人称黄河上游南北流向的一段叫西河。《高士传》说魏文侯想让他作相,段干木予以拒绝。
(15) 四老:四位老人。即“四皓”。汉初隐居于商山中的四位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凤戢(jí):像凤凰一样隐匿。戢,收敛,隐藏。商洛:地名。在今陕西商州一带。
(16) 周党:东汉太原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见光武帝时,“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麟跱(zhì):像麒麟一样地生活。跱,同“峙”,立。引申为生活。
(17) 刑厝(cuò):指无人犯法,以至于刑法搁置不用。厝,通“措”,搁置不用。
(18) 濯缨沧浪:洗帽带子于沧浪水中。濯,洗涤。缨,系冠的带子。沧浪,水名。在今湖北北部。这一句是描写隐居生活。《楚辞·渔父》记载,渔父对被流放的屈原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9)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屋。
(20) 峻岫(xiù):高峻的山峰。岫,山峰。
(21) (yīn)床:有褥垫的床铺。,褥垫。
(22) 被褐(pī hè):穿着粗布衣服。被,通“披”,穿着。褐,古代穷人穿的粗布衣,比喻贫贱的生活。衮衣:绣有龙形等花纹的高贵服饰。
(23) 薇、藿(huò):两种野菜名。藿,豆叶。
(24)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另外“六亲”还有其他说法。这里泛指亲人。
(25) 迹:足迹,脚印。
(26) 影响:这里指自己的影子和回声。
(27) 遽:竟然,究竟。
【译文】
有人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非常重视贤人,而那些学习仙道的士人,不肯出仕做官,如果人人都去修习仙道,谁来辅佐国政呢?”抱朴子说:“离开圣明的君主而到山林隐居,这是巢父、许由被称赞为高尚之人的原因;遇到清明盛世却逃避社会,这是庄伯之所以被人看重的缘故;轩辕氏君临天下的时候,可以说是天下大治了,而广成子却不去参与政事;唐尧拥有四海的时候,可以算是天下太平了,但偓佺却不去辅佐君主。然而德泽教化并未因此而受损,贤人也并未因此而缺乏。商汤王推翻夏代,而务光却背着石头投入黄河;周武王翦灭商朝,但伯夷、叔齐却在西山上绝食;齐桓公使齐国兴盛了,而少稷却在穷街陋巷里高枕而卧;魏文侯使魏国强大了,但段干木却在西河一带散发而游。四位老人像凤凰一样隐匿在商洛地区,并没有妨碍大汉王朝的人才济济;周党像麒麟一般傲世独立在山林水泽,也无损于汉光武帝时刑法搁置不用的太平局面。尊宠高贵不能打动他们的思想,极为富有不能改变他们的爱好,在沧浪之水中洗涤帽缨,不降低人格也不受羞辱,他们把芳草茂林当作歌台舞榭,把崇山峻岭视为高楼大厦,以青翠的兰草为褥垫床铺,以碧绿的树叶作帷幕大帐,披着粗布衫以代替华贵的衮衣,把野菜豆叶当成美味佳肴,如果不是亲自耕作出来的粮食就不去用它充饥,如果不是妻子织出的布匹就不去把它穿在身上,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之中,或许有一些这样的人,更何况再加上要抛弃家族之中的亲人,放弃家庭而毫不顾及,抛却荣华富贵如同丢弃自己的脚印,断绝心中的各种欲望,独自一人登上高山峻岭,在名山之中与自己的影子和声音相伴,向内去观察无形无象的清静领域,回头去聆听无声无息的寂静境界,在整个天地之间,这样的人究竟又能有几个呢?而您却担心君主没有大臣,这岂不是太多虑了吗?”
或曰:“学仙之士,独洁其身而忘大伦之乱(1),背世主而有不臣之慢(2),余恐长生无成功,而罪罟将见及也(3)。”抱朴子答曰:“夫北人、石户、善卷、子州(4),皆大才也,而沉遁放逸,养其浩然,升降不为之亏(5),大化不为之缺也(6)。况学仙之士,未必有经国之才,立朝之用,得之不加尘露之益,弃之不觉毫厘之损者乎!方今九有同宅(7),而幽荒来仕(8),元凯委积(9),无所用之。士有待次之滞(10),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11),勋高者有循资之屈(12);济济之盛,莫此之美,一介之徒,非所乏也。昔子晋舍视膳之役(13),弃储贰之重(14),而灵王不责之以不孝(15);尹生委衿带之职(16),违式遏之任(17),而有周不罪之以不忠(18)。何者?彼诚亮其非轻世薄主(19),直以所好者异,匹夫之志,有不可移故也。夫有道之主,含垢善恕(20),知人心之不可同,出处之各有性(21),不逼不禁,以崇光大。上无嫌恨之偏心,下有得意之至欢,故能晖声并扬于罔极(22),贪夫闻风而忸怩也(23)。吾闻景风起则裘炉息(24),世道夷而奇士退(25)。今丧乱既平,休牛放马(26),烽燧灭影(27),干戈载戢(28),繁弱既韬(29),卢、鹊将烹(30),子房出玄帷而反闾巷(31),信、越释甲胄而修鱼钓(32),况乎学仙之士,万未有一,国家吝此以何为哉(33)?然其事在于少思寡欲,其业在于全身久寿,非争竞之丑,无伤俗之负(34),亦何罪乎?且华、霍之极大(35),沧海之滉瀁(36),其高不俟翔埃之来(37),其深不仰行潦之注(38),撮壤土不足以减其峻,挹勺水不足以削其广(39),一世不过有数仙人,何能有损人物之鞅掌乎(40)?”
【注释】
(1) 大伦:最重要的伦理关系。也即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
(2) 世主:君主。慢:怠慢。
(3) 罪罟:法网。罟,网。
(4) 北人:北人无择,姓北人名无择。一说“北人”是北方人的意思。《庄子·让王》说,舜要让位于他,他便跳入清泠渊而死。石户:人名。《庄子·让王》说,舜要让位于他,他便带领全家逃到海岛。善卷:人名。《庄子·让王》说,舜要让位于他,他便逃入深山。子州:即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庄子·让王》说,舜要让位于他,他坚决拒绝。
(5) 升降:日月的升起与落下。这里指日月。
(6) 大化:大自然。
(7) 九有:九州,指全国。古代把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8) 幽荒来仕:偏僻荒远之地的人都来到朝中做官。
(9) 元凯委积:人才成群结队。元,八元。凯,八凯。《左传·文公十八年》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凯)”;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这里用“元凯”代指有才华的人。委积,聚积,堆积。
(10) 待次:按次序等待。
(11) 迟叙:进职太慢。叙,依等级、次序进职。
(12) 循资:论资排辈。
(13) 子晋:王子晋。周灵王太子。《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成仙而去。视膳:古代儿女侍奉父母及长辈进餐时的礼节。这里泛指侍奉父母。
(14) 储贰:即储君,君主的继承人。
(15) 灵王:即周灵王,王子晋之父。
(16) 尹生:即关令尹喜。《列仙传》说他见到老子后,与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终。衿带:比喻形势回环的险要之地。这里指尹喜负责守护的关口。
(17) 式遏:遏制坏人作恶。式,发语词。遏,遏制。尹喜守关的职责就是抗击敌寇,督察坏人。
(18) 罪之:降罪于他,惩罚他。
(19) 彼:指上文提到的周灵王和周朝统治者。诚:确实。亮:原谅,谅解。薄主:瞧不起君主。
(20) 含垢:忍受羞辱。恕: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
(21) 出处:出仕与隐居。
(22) 晖声:道德和名声。晖,光辉。指美好的品德。罔极:无限。
(23) 贪夫:贪婪之人。忸怩:羞愧的样子。
(24) 景风:夏至后暖和的风。裘炉息:皮衣和火炉都用不上了。息,停止,不用。
(25) 夷:平静,太平。奇士:能出奇策的人。
(26) 休牛放马:指牛马得到休息,不用再上战场。《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27) 烽燧:烽火。
(28) 干:盾牌。载:动词词头,无义。戢:收藏。
(29) 繁弱:良弓的名字。韬:收藏。
(30) 卢、鹊:良犬的名字。《博物志》卷六说:“韩国有黑犬,名卢;宋有骏犬,曰鹊。”
(31) 子房:张良,字子房,西汉刘邦谋士。功成后封万户侯,后学养生术。玄帷:帷幄,军中的帐幕。闾巷:指平民居住的地方。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2) 信、越:韩信和彭越。都是汉高祖的名将。
(33) 吝此:舍不得放弃这些修仙之人。
(34) 负:负心之事,坏事。
(35) 华、霍:山名。华山在今陕西,霍山在今安徽。
(36) 滉瀁(huàng yàng):水深广的样子。
(37) 俟(sì):等待。引申为依赖。翔埃:被风吹来的灰尘。
(38) 行潦(háng lǎo):路上的积水。行,路。潦,雨后的积水。
(39) 挹(yì):舀出来。
(40) 鞅掌:繁多。
【译文】
有人说:“学习仙道的人,只顾自身的高洁而忘记了基本伦理的混乱,背叛了国君而有不守臣职的怠慢,我担心长生之术还没学到,而法网将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了。”抱朴子回答说:“北人、石户、善卷、子州,都是才能很高的人,却藏匿隐遁而随心所欲,去修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日月并未因此而受到亏损,大自然也并未因此而有所缺失。何况学习仙道的人,未必就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以及居朝为官的作用,得到他们不会增添灰尘露珠那样小的益处,放弃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一丝一毫的损失啊!当今九州如同一家,偏僻荒远之地的人都来做官,英才成群结队,却无处使用。士人们滞留于原地以排队等待,而官位却没有暂时的空缺;劳苦已久的人有进职太慢的感叹,功大勋高的人有论资排辈的委屈;人才济济的盛况,没有哪个时代能够与现在相比,一两个人不去出仕,并不会造成人才的缺乏。从前王子晋逃避侍养君父的义务,丢弃继承君位的重任,然而周灵王并没有责怪他的不孝;关令尹喜擅离镇守险要关口的要职,放弃了遏制敌寇、盘查坏人的大任,而周王朝也没有怪罪他的不忠。为什么呢?因为周灵王和周王朝确实能够谅解他们并非轻视政务、蔑视君主,只是因为他们的爱好有所不同、就连普通人的志向也无法改变的缘故。圣明的君主,能够忍受羞辱而善于宽恕,他们懂得人心不可强求一致,出仕和隐居各有天性,所以不逼迫不禁止,以便将各自的优点发扬光大。君主没有猜忌报复的狭隘之心,臣民就有各得所欲的最大幸福,因此能够使君主的美德和声誉传扬到无边遥远的地方,那些贪婪的人听到君主的高尚风范就会羞惭无比。我听说夏天的风吹来了,皮袍和火炉就派不上用场;世道太平时,身怀奇策异谋的人就该隐退了。如今动乱已经平息,纵马于华山而放牛于桃林,烽火不起,刀枪入库,良弓已经收藏,名犬也将烹杀,就连张良一类的谋臣也要走出军帐而返回平民里巷,韩信、彭越一类的名将也将脱下铠甲去修治钓鱼用具,更何况学习仙道的人,万人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又为什么会舍不得放弃这些人呢?而且修习仙道的事情在于减少思虑和欲望,目的在于保全身体增加寿命,他们没有争名逐利的丑行,也没有伤风败俗的过错,又有什么罪过呢?而且天下像华山、霍山一般极其高大,像沧海一样极为辽阔,它的高大不必依赖风吹来的那点尘土,它的辽阔也不必仰仗流入一点路边的雨水,抓走一撮土不足以降低它的高度,舀出一勺水不足以减损它的辽阔,全社会不过就那么几个仙人,哪里会有损于人才济济的局面呢?”
或曰:“果其仙道可求得者,五经何以不载?周、孔何以不言?圣人何以不度世?上智何以不长存?若周、孔不知,则不可为圣;若知而不学,则是无仙道也。”抱朴子答曰:“人生星宿,各有所值,既详之于别篇矣(1)。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2);暂引领于大川(3),不知重渊之奇怪也(4)。夫五经所不载者无限矣,周、孔所不言者不少矣,特为吾子略说其万一焉。虽大笑不可止,局情难卒开(5),且令子闻其较略焉。夫天地,为物之大者也。九圣共成《易经》(6),足以弥纶阴阳(7),不可复加也。今问善《易》者,周天之度数(8),四海之广狭,宇宙之相去凡为几里,上何所极,下何所据,及其转动,谁所推引,日月迟疾,九道所乘(9),昏明修短(10),七星迭正(11),五纬盈缩(12),冠珥薄蚀(13),四七凌犯(14),彗孛所出(15),气矢之异(16),景、老之祥(17),辰极不动(18),镇星独东(19);羲和外景而热(20),望舒内鉴而寒(21);天汉仰见(22),为润下之性;涛潮往来,有大小之变;五音六属(23),占喜怒之情;云动气起,含吉凶之候(24);欃枪、尤、矢(25),旬始、绛绎(26),四镇、五残(27),天狗、归邪(28),或以示成,或以正败(29);明《易》之生(30),不能论此也。以次问《春秋》四部、《诗》、《书》、三《礼》之家(31),皆复无以对矣。皆曰:‘悉正经所不载,唯有巫咸、甘公、石申、《海中》、《郄萌》、《七曜》记之悉矣(32)。’余将问之曰:‘此六家之书,是为经典之教乎?’彼将曰:‘非也。’余又将问曰:‘甘、石之徒,是为圣人乎?’彼亦曰:‘非也。’然则人生而戴天,诣老履地,而求之于五经之上则无之,索之于周、孔之书则不得,今宁可尽以为虚妄乎?天地至大,举目所见,犹不能了,况于玄之又玄、妙之极妙者乎?”
【注释】
(1) 别篇:其他篇章。这里指《塞难》。葛洪在《塞难》中详细地阐述了人的命运、性格与星宿的关系。
(2) 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炳粲:光明的样子。
(3) 暂:短时。引领:伸着脖子。领,脖子。
(4) 重渊:极深的深渊。
(5) 局情:狭隘的认识。卒(cù):通“猝”,突然的,一时。开:打开。
(6) 九圣共成《易经》:传统认为,《易经》经历三圣之手,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本文所说的九圣,应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孔子。《隋书·经籍志一》在介绍《周易》时说:“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
(7) 弥纶:包罗。
(8) 周天:绕天一周。度数:这里指距离、长度。
(9) 九道:月亮运行的轨迹。《汉书·天文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然用之,一决房中道。”乘:计量。这里指计量路程的远近。
(10) 昏明:夜晚和白天。修:长。
(11) 七星:星宿名。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四宿的七星。另外,北斗也叫“七星”。迭正:交替运行及其正常状况。
(12) 五纬: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盈缩:出现的早晚。《汉书·天文志》:“凡五星早出为赢……晚出为缩。”
(13) 冠珥:太阳四周的云气。《汉书·天文志》颜师古注:“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对为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薄蚀:日月相掩食。
(14) 四七:二十八宿。古人把黄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凌犯:相互冲犯。
(15) 彗孛(beì):彗星。
(16) 气矢:形状似箭的云气。矢,箭。
(17) 景:景星,又叫瑞星、德星,形状无常,常出现于有道之国。老:老人星,即南极星。
(18) 辰极:北极星。
(19) 镇星:土星的别称。
(20) 羲和: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这里代指太阳。外景:向外发光。景,日光。
(21) 望舒: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神,这里代指月亮。内鉴:向内映照。
(22) 天汉:银河。
(23) 六属:六律。指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古人用竹管制作不同的定音器,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定调。这些竹制定音器和它们吹出的乐律都叫做“律”。乐律分阴阳两大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
(24) 候:征兆。
(25) 欃(chán)枪、尤、矢:均为星名。欃枪,彗星。尤,蚩尤旗。矢,枉矢。类似大流星。
(26) 旬始、绛绎:星名。旬始,出现在北斗旁,状如雄鸡。绛绎,状如火焰。
(27) 四镇、五残:星名。四镇,出现在天的四角,离地约四丈。五残,《史记·天官书》:“五残星……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丈。”
(28) 天狗、归邪: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命曰‘归邪’。”
(29) 正:通“征”,征兆。
(30) 生:儒生,读书人。
(31) 春秋四部:四本《春秋》。《墨子·明鬼》记载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三《礼》之家:指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
(32) 巫咸:传说中的神巫名。甘公、石申:都是先秦时的天文学家。《海中》、《郄萌》、《七曜》:均为占星书名。
【译文】
有人说:“如果真的有神仙之道可以学习的话,儒家的五经为什么没有记载?周公、孔子为什么没有谈论过?圣人为什么不能离世成仙?最聪明的人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如果周公、孔子不知道此事,那么他们算不上是圣人;如果他们知道此事而不去学习,那么这说明世间根本就没有神仙之道。”抱朴子回答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星宿决定的,而各自所遇到的星宿有所不同,这个道理已经在其他篇章里详细论述过了。您可以说是头顶着盆子去仰望天空,于是就看不见日月五星的光辉;还可以说是伸着脖子望了大河一眼,根本无法了解深渊里的奇特景象。五经中没有记载的知识是无限的多,周公、孔子没有谈论过的道理也很不少,我仅仅为您大略地谈谈其中的万分之一的内容吧。虽然您听了会大笑不止,您的狭隘认识局面很难一下子被打开,但我还是姑且让您听听大致的情况吧。天地,是事物中最庞大的。九位圣人共同撰写了《易经》,足以涵盖阴阳之道,高深得无以复加了。现在去问问那些擅长《易经》的人:绕天一周的长度有多少,四海的宽窄如何,宇宙之间相距一共有多少里,天的极限在何处,大地的依托在哪里,天地的运转,是谁在推拉,太阳月亮运行的迟缓,月亮运行的九种轨道如何计量,夜晚和白天的长短,南方朱雀七星的更替变化与正常状态,五颗行星的出现早晚,冠气珥气和日月的薄蚀,二十八宿的相互冲犯,彗星为什么出现,形状如箭的云气变异,景星、老人星的吉祥征兆,北极星的不运动,镇星独自出现在东方;太阳向外发光而炽热,月亮向内映照而寒冷;银河需要我们仰头才能看见,却具有向下润泽的特性;潮水来来往往,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五音六律,可以用来占卜喜怒的情感;云气涌动,包含着吉凶的征兆;彗星、蚩尤旗星与枉矢星,旬始星与绛绎星,四镇星与五残星,天狗星与归邪星,它们有的预示成功,有的暗示失败;那些懂得《易经》的书生,根本无法回答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次再去请教那些研究四部《春秋》、《诗经》、《尚书》,以及“三礼”的学者,他们也都将无法回答。都会说:‘这些都是正规经书所不记载的,只有巫咸、甘公、石申等人,及《海中》、《郄萌》、《七曜》等书才有详尽记载。’我要问问他们:‘这六家之书,能够算是经典的教育吗?’他们必将回答说:‘不是的。’那么我还要问问他们:‘甘公、石申之流可以算是圣人吗?’他们也将回答说:‘不是。’那么人们出生后就顶着天,一直到老还要踏着地,而有关天地的这些知识,在五经中寻找不到,在周公、孔子的书中也看不到,难道就可以说这些知识都是虚无的吗?天地最大,举目就能够看见,尚且无法明白,何况那些深邃之中的深邃、玄妙之中最为玄妙的道理呢?”
复问俗人曰:“夫乘云、茧产之国(1),肝心不朽之民(2),巢居穴处,独目、三首(3),马闲、狗蹄(4),修臂交股(5),黄池无男(6),穿胸旁口(7),廪君起石而泛土船(8),沙壹触木而生群龙(9),女娲地出(10),杜宇天堕(11),甓飞犬言(12),山徙社移(13),三军之众,一朝尽化(14),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女丑倚枯(15),贰负抱桎(16),寄居之虫,委甲步肉(17),二首之蛇(18),弦之为弓(19),不灰之木(20),不热之火(21),昌蜀之禽(22),无目之兽(23),无身之头(24),无首之体(25),精卫填海(26),交让递生(27),火浣之布(28),切玉之刀(29),炎昧吐烈(30),磨泥漉水(31),枯灌化形(32),山夔前跟(33),石修九首(34),毕方人面(35),少千之劾伯率(36),圣卿之役肃霜(37),西羌以虎景兴(38),鲜卑以乘鳖强(39),林邑以神录王(40),庸、蜀以流尸帝(41),盐神婴来而虫飞(42),纵目世变于荆岫(43),五丁引蛇以倾峻(44),肉甚振翅于三海(45)。金简玉字,发于禹井之侧(46);《正机》、《平衡》(47),割乎文石之中(48)。凡此奇事,盖以千计,五经所不载,周、孔所不说,可皆复云无是物乎?至于南人能入柱以出耳(49),御寇停肘水而控弦(50),伯昏蹑亿仞而企踵(51),吕梁能行歌以凭渊(52),宋公克象叶以乱真(53),公输飞木之翩翾(54),离朱觌毫芒于百步(55),贲、获效膂力于万钧(56),越人揣针以苏死(57),竖亥超迹于累千(58),郢人奋斧于鼻垩(59),仲都袒身于寒天(60),此皆周、孔所不能为也,复可以为无有乎?若圣人诚有所不能,则无怪于不得仙,不得仙亦无妨于为圣人,为圣人偶所不闲(61),何足以为攻难之主哉!圣人或可同去留(62),任自然,有身而不私,有生而不营(63),存亡任天,长短委命,故不学仙,亦何怪也?”
【注释】
(1) 乘云茧产:乘云、吐茧。乘云,《博物志》卷二:“大人国……其儿则长大,能乘云而不能走。”茧产,人能吐蚕茧。《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欧丝”即“呕丝”,吐丝作茧。
(2) 肝心不朽:心肝不会朽烂。《博物志》卷二:“无綮民……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还化为人。细民,其肝不朽,百年而化为人。”
(3) 独目:一只眼。《山海经·海外北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三首:三个头。《山海经·海外南经》:“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4) 马闲:应作“鸟爪”。一本《抱朴子》为“鸟爪”。《山海经·海内经》:“有嬴民,鸟足。”狗蹄:《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大概即“狗蹄”义。
(5) 修臂交股:手臂很长,两腿交叉。修,长。股,大腿。《淮南子·地形训》载有“修臂民”和“交股民”。
(6) 黄池无男:黄池没有男子。黄池,传说中的地名。《山海经·海外西经》:“女子国,在巫咸北。”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
(7) 穿胸:胸膛贯穿。《博物志》卷二记载有“穿胸国”:“二臣恐,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其刃疗以不死之草,是为穿胸民。”旁口:嘴长在旁边。未详出处。
(8) 廪君起石而泛土船:廪君的即位是由于以剑击中石穴和乘土船不沉。廪君,南方的一位少数民族首领。起,兴起,指即位当君主。《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9) 沙壹触木而生群龙:沙壹因为触摸木头而生下一群龙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常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10) 女娲地出:女娲由地下生出。女娲,女神名。传说女娲人头蛇身,蛇的洞穴在地下,所以说是“地出”。
(11) 杜宇天堕:杜宇从天上落下。杜宇,传说中蜀国的君主。扬雄《蜀王本纪》:“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12) 甓(pì)飞:砖头能够飞起。《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注:“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尝试以车轮县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犬言:狗会讲话。古代记载犬言的事例很多,被视为凶兆。如《晋书·五行志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骋所乘牛言曰:‘天下乱,乘我何之!’骋惧而还,犬又言曰:‘归何早也?’”
(13) 山徙社移:山峰和社坛移动。社,社坛。祭祀土神的地方。《搜神记》卷六:“夏桀之时,厉山亡;秦始皇之时,三山亡;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邱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京房《易传》曰:‘山默然自移,天下兵乱,社稷亡也。’”
(14) 三军之众,一朝尽化:众多的三军,瞬息之间全部发生变化。《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鹄;小人为虫、为沙。”
(15) 女丑倚枯:女丑靠在树上被晒死。女丑,女巫名。《山海经·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传说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当人们因天旱难耐时,有曝晒巫人以求雨的习俗。
(16) 贰负抱桎(zhì):贰负在疏属山被桎梏铐住。贰负,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桎,木制的脚镣。在脚叫“桎”,在手叫“梏”。《山海经·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
(17) 寄居之虫,委甲步肉:有些虫子寄居在其他物体身上,有的动物可以放弃甲壳用肌肉行走。委,放弃。甲,壳。步,行走。《本草纲目》卷四十六集解:“鹦鹉螺,质白而紫,头如鸟形,其肉常离壳出食,出则寄居虫入居,螺还则虫出也。肉为鱼所食,则壳浮出,人因取之作杯。”
(18) 二首之蛇:两个头的蛇。《博物志》卷三:“常山之蛇名率然,有两头。”
(19) 弦之为弓:仅仅弓弦就可以当作弓使用。《战国策·楚策四》:“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王明先生《抱朴子内篇校释》:“《尔雅·释地》:‘中有枳首蛇焉。’郭注:‘歧头蛇也。……亦名弩弦。’《石药尔雅》:‘蛇脱皮,一名蛇符弓皮。’是谓‘弦之为弓’欤。”
(20) 不灰之木:烧不成灰的树木。《太平御览》卷八百七十一说:“《齐地记》曰:东南卢水水侧有胜火木,方人俗音曰‘挺木’,经野火烧之不死,炭亦不灭。东方有不灰之木。”
(21) 不热之火:据说有一个名叫萧丘的海岛,此处的火焰不热。参见《论仙篇》。
(22) 昌蜀之禽:据《蜀十三州志》记载,使蜀国昌盛的杜宇变作杜鹃鸟。杜宇曾使蜀地昌盛,后让位与鳖灵,自己化为杜鹃鸟。
(23) 无目之兽:没有眼睛的野兽。本书《登涉》篇:“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如鸣蜩,状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
(24) 无身之头:没有身体的头。《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25) 无首之体:没有头的身体。《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
(26) 精卫填海:精卫鸟衔木石填海。《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7) 交让递生:交让树交替生存。交让,树名。交让树两树相对而生,一树枯则一树生,每年交换一次。《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一:“《大魏诸州记》曰:……有交让树,两两相对,岁更互枯互生,不俱盛。”
(28) 火浣之布:用火洗的布。浣,洗。
(29) 切玉之刀:切玉的刀。《列子·汤问》:“周穆王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30) 炎昧吐烈:吞火吐火。昧,看不见。指把火吞进去。《山海经·海外南经》:“厌火国……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
(31) 磨泥漉水:从水中捞取泥浆进行磨制。漉,捞取。王嘉《拾遗记》卷五:“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此金出汤泉,盛夏之时,水常沸涌,有若汤火,飞鸟不能过。国人常见水边有人冶此金为器,金状混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即‘银烛’是也。”
(32) 枯灌化形:以泪灌溉枯木,能够使枯木繁茂。《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七引王嘉《拾遗记》:“张掖郡郅奇,字君珍。居丧尽礼,以泪洒石,石即成痕;著枯木枯草,在冬必茂。”
(33) 山夔前跟:山夔的脚跟向前。山夔,传说中一种的山兽。《山海经·大荒东经》:“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名曰夔。”
(34) 石修九首:在石山中修成九个头。《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35) 毕方人面:毕方长着人的面孔。毕方,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海外南经》:“毕方鸟……人面一脚。”
(36) 少千之劾伯率:少千能够镇住伯率之鬼。少千,人名。伯率,即伯敬。鬼名。《太平广记》卷四五六引《列异传》:“鲁少千者得仙人符,楚王少女英为魅所病,请少千。少千未至数十里,止宿。夜有乘鳖盖车,从数千骑来,自称伯敬,候少千。遂请内酒数榼,肴数案,临别言:‘楚王女病,是吾所为。君若相为一还,我谢君二十万。’千受钱,即为还,从他道诣楚,为治之。于女舍前,有排户者,但闻云:‘少千欺汝翁。’遂有风声西北去,视处有血满盆,女遂绝气,夜半乃苏。王使人寻风,于城西北得一死蛇,长数丈,小蛇千百,伏死其旁。”
(37) 圣卿之役肃霜:圣卿能够役使肃霜的鬼魂。圣卿,人名。肃霜,骏马名。这里指肃霜马的鬼魂。刘义庆《幽明录》:“阳起,字圣卿。……母至厕上,见鬼,头长数尺,以告圣卿。圣卿曰:‘此肃霜之神。’劾之出来,变形如奴。”
(38) 西羌以虎景兴:西羌族因为模样如虎的东西而兴起。西羌,西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后汉书·西羌列传》:“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后爰剑被推举为西羌民族的首领。
(39) 鲜卑以乘鳖强:鲜卑民族因为乘鳖而变得强大。鲜卑,少数民族名。这里的“鲜卑”应为“夫余”,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后汉书·东夷列传》:“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复欲杀之。东明奔走,南至掩水,以弓击水,鱼鳖皆聚浮水上,东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焉。”
(40) 林邑以神录王:奴文因为神灵的选择而在林邑国称王。林邑,国名。录,录用,选择。奴文是林邑国的国王。《晋书·四夷列传》:“(奴文)尝牧牛涧中,获二鲤鱼,化成铁,用以为刀。刀成,乃对大石嶂而咒之曰:‘鲤鱼变化,冶成双刀,石嶂破者,是有神灵。’进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怀之。随商贾往来,见上国制度,至林邑,遂教逸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甚爱信之,使为将。文乃谮逸诸子,或徙或奔。及逸死,无嗣,文遂自立为王。”
(41) 庸、蜀以流尸帝:庸国、蜀国让漂来的尸体当了帝王。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荆人鳖灵(一作令)死,其尸漂流至蜀后复活,蜀王杜宇立以为相。杜宇自以德不如鳖灵,以其国禅之,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42) 盐神婴来而虫飞:盐神用青丝带缠绕自己,并变成飞虫。婴,缠绕。《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巴郡南郡蛮首领)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李贤注引《代本》:“廪君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婴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弗)宜将去。’盐神受缕而婴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
(43) 纵目世变于荆岫:长着竖眼睛的神怪在楚国山上世代变化。纵目,眼睛竖着长。荆,即楚国。岫,山峰。屈原《大招》:“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
(44) 五丁引蛇以倾峻:五丁拉蛇出洞时拉倒了高峻的山峰。五丁,先秦时蜀国的五位大力士。倾,倒。峻,高山。扬雄《蜀王本纪》:“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
(45) 肉甚振翅于三海:肉甚振翅飞翔于三海之上。肉甚,神怪名。《博物志》卷二:“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疑“肉甚”即指“羽民国”之类的人。
(46) 金简玉字,发于禹井之侧:黄金制成的简册,玉石上刻的字,出现在禹井的旁边。《云笈七签》卷七:“孔灵符《会稽记》云: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为石篑,壁立干云,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厥功未就,斋于此山,发石篑,得金简字,以知山河体势,于是疏导百川。”禹井,在今浙江会稽山。《汉书·地理志上》:“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47) 《正机》、《平衡》:道教典籍名。
(48) 文石:有花纹的石头。文,通“纹”,花纹。本书《辨问》篇:“《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祑》凡三篇,皆仙术也。吴王伐石以治宫室,而于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简之书。”
(49) 南人能入柱以出耳:南人能够走入柱子并将耳朵露出来。此典故出处不详。
(50) 御寇停肘水而控弦:列子拉弓射箭时能够在臂肘上放置一杯水。御寇:即列御寇。后人称列子。先秦的思想家。控弦,拉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51) 伯昏蹑亿仞而企踵:伯昏踮起脚跟站在亿仞高的悬崖边。伯昏,即伯昏无人,列子的老师。仞,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企踵,踮起脚跟。《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也,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52) 吕梁能行歌以凭渊:有人能够在吕梁的深渊中边游泳边唱歌。吕梁,地名。凭渊,在深渊中游泳。《庄子·达生》:“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53) 宋公克象叶以乱真:有人为宋公用象牙雕刻树叶,雕刻成功后足以乱真。宋公,宋国君主。克,通“刻”,象,象牙。《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54) 公输飞木(xuán)之翩翾(xuān):公输班制作的木鸟可以在天上翩翩飞翔。公输,即公输班。因是鲁国人,后人称鲁班。,即燕子。翩翾,飞翔的样子。《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55) 离朱觌(dí)毫芒于百步:离朱能看清百步外毛发、麦芒大小的东西。离朱,传说中视力极好的人。觌,看见。《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于百步之外。”
(56) 贲、获效膂(lǚ)力于万钧:孟贲、乌获凭着臂力能够举起万钧之重。贲,孟贲,一名孟说。战国时期的大力士。获,乌获。战国时期的大力士。效,成效,能够。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57) 越人揣针以苏死:扁鹊用针灸能够使死人复活。越人,秦越人,即扁鹊。苏,苏醒,复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
(58) 竖亥超迹于累千:竖亥能够快速行走千万里。竖亥,人名。《淮南子·地形》记载,大禹派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一共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59) 郢(yǐng)人奋斧于鼻垩(è):匠石能够挥起斧头削去郢人鼻子上的白色泥点。《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郢都人。郢,地名。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垩,白色泥土。
(60) 仲都袒身于寒天:仲都能够在寒冷的天气里不穿衣服。仲都,王仲都。汉朝人。《博物志》卷五:“王仲都当盛夏之月,十炉火炙之不热;当严冬之时,裸之而不寒。”
(61) 闲:通“娴”,熟习,知道。
(62) 同去留:等同生死。去,离开人间死去。留,留在人间生活。
(63) 营:经营,养护。
【译文】
抱朴子又反问世俗人说:“有乘云而行、吐丝作茧的国家,有心肝死而不朽的百姓,有人住在树上或洞中,有人只有一只眼睛,有人却有三个脑袋,有的人长着鸟的脚爪,有的人生有狗的蹄子,有的臂膀很长,有的腿股交叉,黄池一带没有男人,有的人胸中有孔窍,有的人嘴巴长在旁边,廪君的即位是由于以剑击中石穴和乘土船不沉,沙壹因为触摸木头而生下一群龙子,女娲从地下出生,杜宇从天上落下,砖能够飞起,狗能够说话,山峰和社坛能够移动,众多的三军,瞬息之间全部变化,君子变成仙鹤,小人变成细沙,女丑靠在树上被晒死,贰负在疏属山被桎梏铐住,有的虫子寄居在其他物体上生活,有的虫子可以不要甲壳而靠肌肉行走,有两头之蛇,有惊弓之鸟,有不能烧成灰的树木,有不会发热的火焰,使蜀地昌盛的杜宇变成了鸟,有没有眼睛的野兽,有没有身体的头颅,有没有头颅的身体,精卫鸟誓填沧海,交让树交递生长,有在火中洗涤的布料,有能切割玉石的刀剑,有人能吞下和吐出烈火,有人从水中捞取泥浆进行磨制,灌溉枯木使之重生,山夔的脚跟向前,有人在石山中修成九个头,毕方鸟长着人的面孔,少千能威镇伯率之鬼,圣卿能役使肃霜之神,西羌因为老虎一样的东西庇护而兴盛,鲜卑由于乘坐鱼鳖而强大,林邑国奴文因为神灵的选择而称王,庸国、蜀国用漂来的尸体作为帝王,盐神变为飞虫还用青丝带缠绕,长着竖眼睛的怪物在楚国的山区里世代变化,五个力士为拉出巨蟒而使山崩倒,肉甚振动翅膀飞越三海。金制的简策、玉刻的文字,在禹井边被发现;《正机》、《平衡》这些书籍,从纹石中被剖出。凡此种种奇异的事情,大约数以千计,然而五经都没有记载,周公、孔子也没有谈论过,难道说这些事情都没有吗?至于南人能走入柱子并且将耳朵露出来,列子能够在拉弓射箭时放置一杯水于肘上,伯昏能够踮起脚跟站在亿仞高的悬崖边,有人能在吕梁的深渊急浪里游泳高歌,有人为宋公雕刻的象牙树叶足以乱真,公输般能制作木鸟而翱翔天空,离朱能看清百步外毛发麦芒大小的东西,孟贲、乌获能用强大的手臂举起万钧之重,扁鹊怀揣针石就能够起死回生,竖亥健步如飞日行千里,匠石挥起斧头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色泥点,仲都能在寒冬赤身裸体。这些都是周公、孔子所不能做到的,但能够因此就认为这些事情都没有吗?如果承认圣人的确有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不用奇怪他们为何不能修为神仙,就是不能当神仙也无妨于他们成为圣人。身为圣人偶有不能,哪里能够作为批评他们的主要理由呢?圣人也许能够齐同生死,顺应自然,拥有自身却没有私心,拥有生命也不去用心养护,生生死死全部顺应天意,寿命长短全部交给命运,因此他们不去学习仙道,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