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刑
【原文】
抱朴子曰:莫不贵仁,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或云:明後御世,风向草偃。道洽化醇,安所用刑?余乃论之曰:夫德教者,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捍刃之甲胄也。若德教治狡暴,犹以黼黻御剡锋也;以刑罚施平世,是以甲升庙堂也。故仁者养物之器,刑者惩非之具,我欲利之,而彼欲害之,加仁无悛,非刑不止。刑为仁佐,于是可知也。
【译文】
抱朴子说:没有人不重视仁慈,但没有纯粹的仁慈能达到国家安定的;没有人不轻贱刑罚,但没有能废除刑罚而治理好百姓的。有人说:圣明的君主统御社会,以德教之风感化百姓,大道行于天下,教化精醇无邪,刑罚干什么用呢?我却这样论述这个问题:德教,是绣着花纹的祭祀礼服;刑罚,是抵挡刀剑的盔甲。用德教去整治狡猾凶暴的人,就像用绣衣去抵御锐利的刀锋;把刑罚施加子太平之世,好似穿甲带盔上朝廷。因此,仁德是教育人的工具,刑罚是惩制非法的武器。我想对他施利,别人却想对他加害,使用仁德不知悔改,不用刑罚不肯停止。刑罚是仁德的佐助,于是就能够知道了。
【原文】
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然艰而且迟,为者鲜成,能得之者,万而一焉。病笃痛甚,身困命危,则不得不攻之以针石,治之以毒烈。若废和鹊之方,而慕松乔之道,则死者众矣。仁之为政,非为不美也。然黎庶巧伪,趋利忘义。若不齐之以威,纠之以刑,远羡羲农之风,则乱不可振,其祸深大。以杀止杀,岂乐之哉!
【译文】
譬如保存人的元气闭气而吞,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吞服日光不视外物,如熊攀枝而自悬,似鸟飞天而伸腿,这是长生的办法。但是它艰难而且缓慢,练习的人很少能够成功的,能掌握这种方法的,一万人中也就有一个人。病得重了,疼得厉害了,身体不能动,生命受到威胁,那就不得不用针石来攻病,用烈性的药物来治疗了。如果废弃医和、扁鹊的办法,却追慕赤松子、王子乔那祥的长寿,那么死的人就会很多了。以仁德来从事政事,并不是不好,但普通百姓巧诈虚伪,追逐利益而忘记了正义,如果不用威势来调理,不用刑罚来惩治,那么远远地羡慕伏羲、神农时的风范,就要乱得不可收拾,祸患将是深重的。以杀戮制止杀戮,难道会为此感到快乐吗?
【原文】
八卦之作,穷理尽性,明罚用狱,著于《噬嗑》;系以徽纆,存乎《习坎》。然用刑其来尚矣。逮于轩辕,圣德尤高,而躬亲征伐,至于百战,僵尸涿鹿,流血阪泉,犹不能使时无叛逆,载戢干戈。亦安能使百姓皆良,民不犯罪而不治者,未之有也。唐虞之盛,象天用刑,窜殛放流,天下乃服。汉文玄默,比隆成康,犹断四百,鞭死者多。夫匠石不舍绳墨,故无不直之木。明主不废戮罚,故无陵迟之政也。
【译文】
八卦的发明,把道理性质都讲透了,明确用惩罚使刑狱,显示在“噬嗑”这一卦当中;用绳索来拘禁罪犯,存在于习坎这一卦当中。这样看来,用刑法由来已久了。到了黄帝轩辕氏,圣明的德行尤其高尚,但是亲自去征战讨伐,至于上百次,陈僵尸于涿鹿,流鲜血于阪泉,仍然不能使得当时没有叛逆者,不能收藏起武器。又怎么能让百姓全都是善良的呢?让百姓犯了罪不予惩治,还没有过。唐尧、虞舜的盛世,模拟天道而使用象征性刑罚,放逐了共工等四凶,天下才震服了。汉文帝清静无为,国家的隆盛可以和周代的成王康王时代相比,尚且断案四百,鞭打死很多人。木匠不抛弃墨线,因此没有加工后不直的木材;贤明的君主不废除杀戮刑罚,所以没有衰落的政权。
【原文】
盖天地之道,不能纯仁,故青阳阐陶育之和,素秋厉肃杀之威,融风扇则枯瘁摅藻,白露凝则繁英凋零。是以品物阜焉,岁功成焉。温而无寒,则蠕动不蛰,根植冬荣。宽而无严,则奸宄并作,利器长守。故明赏以存正,必罚以闲邪。劝沮之器,莫此之要。观民设教,济其宽猛,使懦不可狎,刚不伤恩。五刑之罪,至于三千,是绳不可曲也;司寇行刑,君为不举,是法不可废也。绳曲,则奸回萌矣;法废,则祸乱滋矣。
【译文】
大体说来,天地间的大道理不能是单纯的仁德,因此春天显示造就培育的作用,秋天发挥酷烈萧索的威力。春天融和的风吹起来,干枯委顿的生物将展现华彩;秋天的白露凝结,繁盛的鲜花就要凋谢零落。因此世间万物才繁衍生息,一年的农业过程才能完成。如果只有温暖没有寒冷,蠕动的虫子就不蛰伏,植物就会冬天开花;如果只有宽大没有严厉,那么奸邪违法的事就会发生,就要武器常握。因此赏赐分明以维护正义,惩罚必备以防止奸邪。鼓励和阻止的手段,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审视民情,设立教化,宽大和严厉相结合的刑罚来补充,使得柔和但不被轻视,刚猛而不失恩爱。五种刑罚的罪名,多至三千条,这表明法律的准绳是不能弯曲的;司寇掌管刑法,国君要为此减膳撤乐,这显示法律是不能废除的。法绳弯曲,奸恶邪僻就会萌芽;法律废除,祸患动乱就会滋生。
【原文】
亡国非无令也,患于令烦而不行;败军非无禁也,患于禁设而不止。故众慝弥蔓,而下黩其上。夫赏贵当功而不必重,罚贵得得罪而不必酷也。鞭朴废于家,则僮仆怠惰;征伐息于国,则群下不虔。爱待敬而不败,故制礼以崇之;德须威而久立,故作刑以肃之。班倕不委规矩,故方圆不戾于物;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唐虞其仁如天,而不原四罪;姬公友于兄弟,而不赦二叔。仲尼之诛正卯,汉武之杀外甥,垂泪惜法,盖不获已也。
【译文】
国家灭亡并非因为没有法令,坏事就坏在法令烦琐并且不实行;军队打败仗并非因为没有禁令,坏事就坏在禁令虽设而不起作用。因此众多的邪恶蔓延,臣下轻慢君王。赏赐,重要之处在于符合功劳,但不必重;惩罚,可贵之处在于罪有应当,但不必严酷。在家里,鞭打责罚如果不用了,奴仆就懈怠懒惰;在国家,法律制裁如果停止了,众多下民就会不敬爱主上。爱,需要尊敬才能不衰败,所以要制定礼,以便让人们崇尚它;德,必得威权方会长远确立,所以要制定刑,以便让人们恭敬它。鲁班、工倕不扔开圆规方矩,所以制做的东西都不离方圆;贤明的君主不放弃法度,所以狡诈的人不能任意虚巧。
【原文】
唐、虞其仁如天,而不原四罪①;姬公友于兄弟②,而不赦二叔③。仲尼之诛正卯④,汉武之杀外甥⑤,垂泪惜法,盖不获已也。故诛一以振万,损少以成多。方之栉发,则所利者众;比于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刑法凶丑,而不可罢者,以救弊也。六军如林@,未必皆勇,排锋陷火,人情所惮。然恬颜以劝之,则投命者勘;断斩以威之,则莫不奋击。故役欢笑者,不及叱咤之速;用诱悦者,未若刑戮之齐。
【译文】
唐尧、虞舜的仁义像天一样广阔,但并不原谅共工等四个罪人;周公与兄弟友善,但并不赦免管叔和蔡叔。孔仲尼杀少正卯,汉武帝杀外甥,都是流着眼泪但又顾惜法律,不得已而为啊。所以杀一个人但挽救一万人,损害了少数人但成全了多数人。用篦头发来打比方,掉几根头发,但对多数头发有利;用割痈疽来作比喻,去掉了毒疮,所保全的是整个身体。因此,艾灸针刺虽然疼得很厉害,但也不能抛开不用,为的是治好疾病;施刑执法虽然凶狠难看,但也不能作罢,为的是解除弊端。六军的兵将像树林一样,未必都勇敢,排开利刃冲入火海,害怕是人之常情。但以平静的表情去鼓励人们,舍命的人很少;用斩杀的办法来威吓,就没有人不奋力进击。因此用让人高高兴兴的办法,不如大声喝斥迅速;用让人愉快的诱导的办法,不如刑罚杀戮来得整齐划一。
【原文】
是以安于感深谷而严其法,卫子疾弃灰而峻其辟。夫以其所畏,禁其所玩,峻而不犯,全民之术也。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若乃以轻刑禁重罪,以薄法卫厚利,陈之滋章,而犯者弥多,有似穿阱以当路,非仁人之用怀也。
【译文】
因此董安于受到深谷的启发而严厉其刑法,商鞅痛恨把灰烬丢弃于路而峻整其律条。用人们所畏俱的来禁止人们所轻忽的,严厉而使人不敢侵犯,是保全人民的办法。明了治病方法的人,要在生病之前预先杜绝;通达治理混乱要旨的人,要在祸患到来前就去阻遏。至于说以轻的刑罚禁绝重罪,以薄的法律卫护厚利,那么就会越是陈述得清楚,违犯者也越多,就像在道路上凿陷井等于害人一样,不是仁德的人应有想法。
【原文】
善为政者,必先端此以率彼,治亲以整疏,不曲法以行意,必有罪而无赦。若石石昔之割爱以灭亲,晋文之忍情以斩颉。故仁者,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辔策;脂粉非体中之至急,而辔策须臾不可无也。肃恭少怠,则慢惰已至;威严暂驰,则群邪生心。当怒不怒,奸臣为虎;当杀不杀,大贼乃发。水久坏河,山起咫尺。寻木千丈,始于毫末;钻燧之火,勺水可灭;鹄卵未孚,指掌可縻。及其乘冲飚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
【译文】
善于从事政事的人,必须先端正自己以作为大家的表率;治理亲近的人,以便整顿疏远的人,不枉曲法律依已意行事,有了罪过必须惩罚。就像石碏大义灭亲让人杀死自己的儿子,晋文公隐忍自己的感情斩了颠颉。所以仁德只是从事政事的脂粉,刑法才是驾驭社会的僵绳和马鞭;脂粉不是身体急需的东西,但僵绳和马鞭是驾马一刻也离不开的。严肃恭谨稍有懈怠,轻慢懒惰就会到来;权力和尊严略一松驰,众多邪念就会萌生于人心。应当发怒而不发怒,奸邪的臣子就会变成老虎;应当杀头而不杀头,大的强盗就会出现。水冲得久了河床将会损坏,高山也是一尺尺累积起来的。从一丈来高到千丈大树,也是一丝一毫地生长;刚刚钻木点燃的火,一勺水就能浇灭;天鹅的蛋还没孵出时,一只手就可以碾碎。等到小火乘飓风而成燎原之势,天鹅抬起翅膀飞到朝霞之上,即使有智有勇也不能控制了。
【原文】
故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然则刑之为物,国之神器,君所自执,不可假人,犹长剑不可倒捉,巨鱼不可脱渊也。乃崇替之所由,安危之源本也。田常之夺齐,六卿之分晋,赵高之弑秦,王莽之篡汉,履霜逮冰,由来渐矣。或永叹于海滨,或拊心乎望夷,祸延宗祧,作戒将来者,由乎慕虚名于住古,忘实祸于当己也。
【译文】
因此明智的君主治理难事是在它还容易的时候,去除邪恶在它还微小的时候,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以助长悖乱,不在执法中犹豫不决。这样说来,刑法这东西,是代表政权的神圣之物,应是国君自己掌握,不能托付别人,就像宝剑不能倒着拿,大鱼不能离开深潭一样。这是兴废盛衰产生的原因,安定危险的根本来源。田常的后人最终夺取了齐国,六卿瓜分了晋国大权,赵高杀死了秦二世,王莽篡夺了汉朝,都像是从踏霜以至于坚冰到来,是逐渐形成的。有人在海滨长叹不已,有人在望夷宫捶胸顿足,祸患延及祖庙,成为后代的鉴戒,起源就在羡慕古代的虚浮名誉,忘掉了面前的实际祸患。
【原文】
或人曰:刑辟之兴,盖存叔世。立人之道,唯仁与义。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烹鲜之戒,不欲其烦。宽以爱人则得众,悦以使人则下附。故孟子以体仁为安,扬子云谓申韩为屠宰。夫繁策急辔,非造父之御;严刑峻罚,非三五之道。故有虞手不指挥,口不烦言,恭己南面,而治化雍熙矣。宓生政以率俗,弹琴咏诗,身不下堂,而渔者宵肃矣。
【译文】
有人说:刑法的兴起,大约存在于衰乱之世。立身做人的途径,只有仁和义。君主自己清静无为,百姓自然就行正道;君主自己没有贪欲,百姓自然就质朴,治理国家所戒俱的,就是不要烦琐。对人宽缓仁爱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以愉悦的态度用人下边的人就会亲附。因此孟子以体恤仁慈为安泰,扬雄称申不害和韩非是刽子手。频繁的鞭打和过紧的僵绳,不是造父驾车的方法;严厉的刑罚,不是三皇五帝之道。因此虞舜手不指挥,口不多说,恭谨律己面南为君,而统治教化和乐升平。宓不齐行政事以身作则,弹着琴唱着诗,身不离开堂屋,而打鱼的人夜间一样恭敬守法。
【原文】
必能厚惠薄敛,救乏擢滞,举贤任才,劝穑省用,招携以礼,怀远以德,陶之以成均,治之以庠序。化上而兴善者,必若靡草之逐惊风;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朝有德让之群後,野无犯礼之轨躅。圜土可以虚芜,楚革可以永格,何必赏罚可以为国乎!
【译文】
必须能够厚施恩惠薄收赋税,救助受困乏被阻滞的人们,提拔任用贤德的人才,鼓励农耕节约用度,用礼来招引未归附的人,用德行来安抚边远的人,用太学陶冶人才,用庠序培养贤士。以君德化民并兴扬良善,必然象弱草随强风而倒;去除杂念并彻底改悔,一定如清水洗涤尘土。朝廷上有以德谦让的诸侯,民间没有违背礼仪的行为。监狱可以空虚荒芜,刑杖甲胄可以永远搁置不用。为什么一定要用赏罚才能治理国家呢?
【原文】
抱朴子答曰:《易》称“明罚敕法”,《书》有“哀矜折狱”。爵人于朝,刑人于市,有自来矣,岂从叔世!多仁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夫法不立,则庶事汩矣;下侵上,则逆节明矣。至醇既浇于三代,大朴又散于秦汉,道衰于畴昔,俗薄乎当今,而欲结绳以整奸欺,不言以化狡猾,委辔策而乘奔马于险途,舍柁橹而泛虚舟以凌波,盘旋以逐走盗,揖让以救灾火,斩晁错以却七国,舞干戈以平赤眉,未见其可也!
【译文】
抱朴子回答说:《周易》上说“要严肃刑罚整饬法度”,《尚书》上有“用哀怜同情的心情判决诉讼”的话。说明在朝廷上授人爵位,在街市上实施刑罚,是由来已久的,怎么会只是在衰败之世呢?仁义过多法律就立不住,权威太少下边就会冒犯上级。法律立不住,众多事务就会被扰乱;下边冒犯上级,背逆礼节的事就发生了。极其淳厚的风气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浮薄,非常朴实的品质在秦汉也已经消失了。大道在过去已经衰落,风俗在现在已经浇薄。而想要用结绳记事来整治奸诈,不依靠言语来改变狡猾;抛开缰绳鞭子而在险路上驾乘奔马,不用船舵船橹而在大波大浪上漂浮空船;用仪节的程式来赶走盗贼,用宾主之礼来救灾灭火;用斩杀晁错来让反叛的七国退兵,用执盾牌大斧跳舞来平定赤眉军,没看出它会行得通。
【原文】
盖三皇步而五常骤,霸王以来,载驰载骛。当其弊也,吏欺民巧,寇盗公行,髡钳不足以惩无耻,族诛不能以禁觊觎。重目以广视,累耳以远听,抗烛以理滞事,焦心以息奸源,而犹市朝有呼嗟之音,边鄙有不闻之枉。
【译文】
大致说来,三皇时为政如缓行,五帝时如疾走,夏禹、商汤、周王以至春秋五霸以来,则像是飞快的奔跑了。它的弊病方面是,官吏欺诈,百姓巧伪,抢劫盗窃公然而行,剃头束颈的刑罚不足以惩戒无耻的行为,灭族杀头不能够禁止非分的企图。借助众人的眼睛来看到更多的东西,借助众人的耳朵听到远处的声音,举着火把来处理积存的事情,忧心如焚地平息奸邪的根源,但仍然是街市上有呼号叹息的声音,边远偏僻的地方有没听说过的冤屈。
【原文】
作威作福者,或发乎瞻视之下;凶家害国者,或构乎萧墙之内。而欲以太昊之道,治偷薄之俗;以画一之歌,救鼎涌之乱,非识因革之随时,明损益之变通也。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叁天而射五步,掼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扲却寒之裘,以御郁隆之暑,踵之解除,颐之搔背,其为愦愦,莫此之剧矣!
【译文】
擅权专横的人,有的就出现在眼皮底下;给家庭和国家带来灾祸的人,或许就在照璧里边起事。而想用伏羲的办法来治理刻薄的风俗,用颂扬萧何曹参的歌谣拯救鼎沸一样的混乱,这并非懂得随时代沿袭和变革,明白减损和增益的变通的道理。这就是所说的刻船来寻找掉下水的宝剑,望高空射箭所以只能射出五步之遥;披上犀甲去渡极深的水潭,穿上却寒的裘衣抵御隆盛的暑气;用脚跟去解绳扣,用腮帮去搔脊背,昏乱没有比这再厉害的了。
【原文】
但当先令而後诛,得情而勿喜,使伯氏无怨于失邑,虞芮知耻而无讼耳。若强暴掩容,操绳而不惮,诱于含垢,莫蔓而不除,恃藏疾之大言,忘膏肓之近急,何异焦喉之渴切身,而遥指沧海于万里之外,滔天之水已及,而方造舟于长洲之林,安得免夸父之祸,脱沦水之害哉!
【译文】
只是还应当先出法令而后诛杀,审得了罪情也不要高兴,让人们像伯氏被剥夺了城邑一样没有怨言,像虞国和芮国的人一样懂得羞耻而不再争讼。如果强暴者遮掩真面目,但不能绳之以法;被人君应容忍污垢之说所迷惑,不去除像滋生蔓延的野草一样的邪恶,仗恃应当隐忍耻辱的大话,忘记了病入膏肓的切近紧急,这和已经口干舌燥,却远远指着万里之外的大海;滔天的洪水已经到来,才到长洲的树林中去造船有什么区别呢?怎能免得了夸父渴死的祸患,逃脱沉入水中的灾难呢!
【原文】
世人薄申韩之实事,嘉老庄之诞谈。然而为政莫能错刑,杀人者原其死,伤人者赦其罪,所谓土木半瓦胾,无救朝饥者也。道家之言,高则高矣,用之则弊,辽落迂阔,譬犹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鼠,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
【译文】
世上的人鄙薄申不害、韩非的切实有用的学说,而嘉许老子、庄周荒诞不经的论调。但是真正用于政事不能措置刑罚,杀人的赦免了他的死刑,伤人的饶恕了他的罪过,这正是所说的,用泥盘子装上瓦片充当的肉块,不能解救没吃上早饭的饥饿者。道家的学说,高倒是高,真正使用起来就糟糕了,辽远空旷不切实际,就像名剑干将不能用来缝纫,大象不能让他捕鼠,铜铁的船不能在波涛上漂浮,玉雕的马也不能驰骋千里一样。
【原文】
若行其言,则当燔桎梏,堕囹圄,罢有司,灭刑书,铸干戈,平城池,散府库,毁符节,撤关梁,掊衡量。胶离朱之目,塞子野之耳。泛然不系,反乎天牧;不训不营,相忘江湖。朝廷阒而若无人,民则至死不往来。可得而论,难得而行也。
【译文】
如果实行他们的理论,那就应当烧掉镣铐,拆毁监狱,撤销官吏,销毁刑书,熔化武器,拆去城墙,填平护城河,散发库藏,毁掉符节,撤去水陆关卡,砸碎秤杆升斗,粘住离朱的眼睛,堵住师旷的耳朵。像没拴的船一样自由自在,返回到放任自然的时代;不接受训教无任何谋求,在江河湖海中自足而互相忘却;朝廷空寂像没人一样,百姓们则是至死不相交往。这种主张可以谈论,但难以实行。
【原文】
昔周用肉刑,刖足劓鼻。盟津之令,後至者斩,毕力赏罚,誓有孥戮。考其所为,未尽仁也。及其叔世,罔法玩文,人主苛虐,号令不出宇宙,礼乐征伐,不复由己。群下力竞,还为长蛇。伐本塞源,毁冠裂冕。或沈之于汉,或流之一彘。失柄之败,由于不严也。
【译文】
平庸的儒生们只听说周代因仁德而兴起,秦朝因为严酷而灭亡,但没悟到周之所以得天下不单纯是仁德,而秦之所以失天下不仅仅是严酷。当初周是使用肉刑的,有砍脚有割鼻。孟津会师的命令规定,迟到的要斩首,尽力于赏赐惩罚,对将士的告诫中有诛及子孙。考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全是仁慈。等到衰落之时,国法失效,律条被轻视,君主苛刻残暴,命令不出宫室,礼制、乐教和征伐的事不再由君主掌握。众多臣民靠实力相互竞争,又返还为长蛇一样的贪婪暴虐者。就像树砍伐了树根,河流堵塞了水源,也像毁掉了冠冕。有的沉入汉水,有的被流放到彘地。丢掉权柄的失败,就在于执法不严。
【原文】
秦之初兴,官人得才。卫鞅由余之徒,式法于内;白起王翦之伦,攻取于外。兼弱攻昧,取威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拓地攘戎,龙变龙视,实赖明赏必罚,以基帝业。降及杪季,骄于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筑城万里,离宫千余,锺鼓女乐,不徒而具。骊山之役,太半之赋,闾左之戍,坑儒之酷,北击猃狁,南征百越,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叹。白骨成山,虚祭布野。徐福出而重号口兆之雠,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其所以亡,岂由严刑?此为秦以严得之,非以严失之也。
【译文】
秦国最初兴起时,任命百官得到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卫鞅、由余等人,在国内执掌法度,白起、王翦等人,在国外攻城取地。兼并弱小的国家,攻打昏昧的诸侯;获取威势,奠定霸业,吞噬四邻的土地,咀嚼诸多的强国,开拓疆域驱逐戎族,像龙一样乘时而起,像虎一样雄视天下,实际都依靠奖赏分明惩罚得当,因而为皇帝大业奠定了基础。到了衰末之世,由于过分得意而骄横,奢侈安逸到极点。再加上刑罚暴虐,修建万里长城,千余所离宫,钟鼓乐器和歌舞的伎女,不用搬动就到处都有。骊山陵墓的浩大工程,三分之二比率的赋税,尽征闾左平民的去戍守,对儒生的残酷坑杀,向北攻打匈奴,向南征讨百越,一下子动用军队上百万人,每件事都是几十年。普天之下有生生离别的哀痛,家家户户怀着怨女旷男的叹息。白骨堆积成山,无尸遥设的空祭遍布旷野。徐福出海加重了令人号陶大哭的仇恨,赵高入朝积聚了豺狼般的党羽。天下人都要造反,十家中占了九家。秦之所以灭亡,怎么会是由于严厉的刑罚呢?这是秦以严厉的刑罚得天下,不是因为严刑失天下呀。
【原文】
且刑由刃也,巧人以自成,拙者以自伤,为治国有道而助之以刑者,能令慝伪不作,凶邪改志。若纲绝网紊,得罪于天,用刑失理,其危必速。亦犹水火者所以活人,亦所以杀人,存乎能用之与不能用。
【译文】
况且刑法就像刀子,灵巧的人可以用它成就自己,笨拙的人可以用它伤害自己。为使治理国家符合君道,而用刑法来辅助的人,熊让邪恶虚伪的念头不起,凶暴奸邪的人改变想法。如果朝纲断绝法网紊乱,获罪于。七天,使用刑罚不合道理,危险必然迅速到来。刑法又像是水和火,可以用来养活人,也可以用来杀人。在于能使用它还是不能使用。
【原文】
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奸党实繁,而不严弹违之制者,未见其长世之福也。但当简于张之徒,任以法理世;选赵陈之属,季以案劾。明主留神于上,忠良尽诚于下,见不善则若鹰鹯之搏鸟雀,睹乱萌则若草雉田之芟芜秽。庆赏不谬加,而诛戮不失罪,则太平之轨不足迪。令而不犯,可庶几废刑致治,未敢谓然也。
【译文】
腹中的痞块没除掉,但不学习神医扁鹊的医术,难于谋求彭祖那样的长寿;邪恶的团伙很多,但不严格弹劾违法的制度,就看不到他会有绵延长久的福分。就是要简拔于定国、张释之之类的人,任用他们负责法律诉讼;选用赵禹、陈咸之类的人,任用他们主持监察弹劾。贤明的君主在上边经心,忠诚善良的臣子在下边尽忠。看见不好的事情,就像鹞鹰追捕鸟雀;看见作乱的萌芽,就像清除田间的杂草。赏赐不胡乱施予,惩罚杀戮不加于无罪,那么,太平盛世的轨范不够继承的。发出命令就无人违犯,就差不多可以废弃刑法并导致安定太平,我不敢说它是对的。
【原文】
或曰:然则刑罚果所以助教兴善,式曷轨忒也。若夫古之肉刑,亦可复与?
【译文】
有人说:这样说来,刑罚果然可以协助教化兴举善事,阻止奸邪产生了。至于古代的肉刑,也可以恢复吗?
【原文】
抱朴子曰:曷为而不可哉!昔周用肉刑,积祀七百。汉氏废之,年代不如。至于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及于犯罪,上不足以至死,则其下唯有徒谪鞭杖,或遇赦令,则身无损;且髡其更生之发,挝其方愈之创,殊不足以惩次死之罪。今除肉刑,则死罪之下无复中刑在其间,而次死罪不得不止于徒谪鞭杖,是轻重不得适也。又犯罪者希而时有耳,至于杀之则恨重,而鞭之则恨轻,犯此者为多。今不用肉刑,是次死之罪,常不见治也。
【译文】
抱朴子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当初周朝使用肉刑,相传了七百年。汉代废除肉刑,年代不如周朝。至于改用鞭打,被打死的占大多数,表面上有轻刑的名义,内里却有杀人的实情。至于犯了罪不足构成死刑,那么往下就只有服苦役、流放、鞭打、杖击了,有时遇到赦免的命令,那么身体没有什么损伤;况且剃光可以再生的头发,打出可以很快长好的创伤,实在太不足以惩罚仅次于死刑的罪过。现在取消肉刑,那么在死罪之下不再有恰当的刑罚在这中间,而仅次于死刑的罪,就不得不只限于服役、流放、鞭打、杖击,这样轻重就不能很合适了。再有,犯罪的人是稀少的,只是不时才有,至于杀死他嫌重,而鞭打又嫌轻,犯这种罪的是多数。如今不用肉刑,这种仅次于死的罪过,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惩治。
【原文】
今若自非谋反大逆,恶于君亲,及军临敌犯军法者,及手杀人者,以肉刑代其死,则亦足以惩示凶人。而刑者犹任坐役,能有所为,又不绝其生类之道,而终身残毁,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栗,以彰示将来,乃过于杀人。杀人,非不重也。然辜之三日,行埋弃之,不知者众,不见者多也。若夫肉刑者之为摽戒也多。
【译文】
现在如果不是谋划反叛大逆不道,诽谤国君和双亲,以及用兵打仗面对敌人时犯了军法的人,还有亲手杀人的人,那么以肉刑代替死罪,也足够用以警告凶恶的人了。而受刑的人还可以干些坐着的活,能干些事情,又没夺去其生命,而他终生的残缺不全,百姓们看见,没有不心惊胆颤的,也足以让没犯罪的人肃然战栗,昭示给将来的,还要超过死刑。死刑不是刑不重,但是暴尸三天,就要埋掉,不知道的人很多,没看见的人也很多。至于受肉刑的人作为惩戒办法作用就大了。
【原文】
昔魏世数议此事,诸硕儒达学,洽通殷理者,咸谓宜复肉刑,而意异者驳之,皆不合也。魏武帝亦以为然。直以二陲未宾,远人不能统至理者,卒闻中国刖人肢体,割人耳鼻,便当望风谓为酷虐,故且权停,以须四方之并耳。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译文】
当初魏代曾经几次讨论这个问题,诸位大儒,精通学问、见识广博、深明道理的人,全都认为应当恢复肉刑,而意见不同,驳斥他们的人,全都于理不合。魏武帝曹操也认为是这样。只是因为二处边陲没有宾服,边远的人不能领会深刻的道理,仓促间听说中国这里砍断人的肢体,割掉人的耳朵鼻子,略有耳闻就认为是残酷暴虐,因此暂时停一下,来等待四方的统一。学问通达的扬雄也认为肉刑应当恢复。只是废除它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坐下来空说道理的人,不认为它是急需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