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涉

字数:20522

【题解】

登涉,登山涉水。涉,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步过河叫“涉”。后来,“涉”就泛指渡河了。葛洪在书中反复强调,要想修道成仙,就一定要进入深山。然而在古代,由于人口相对较少,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发达,进入深山的人,势必会遇到来自诸如猛兽、毒虫、疾病等各个方面的危害,如果不能防御这些危害,生命尚且没有保障,更何谈修道成仙?本篇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解决这些难题。

综观本篇,葛洪为人们提供的避难方法主要是宗教性的。换句话说,主要是依靠非科学的巫术手段来消解山中的危险。比如本篇说:“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以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用镜子来对付危险是一种不可靠的方法,而所谓的“老魅”更是子虚乌有,用不可靠的方法去对付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不仅枉费了心血,也显得滑稽可笑。还有一些方法,不仅不能消解危险,可能会使当事人陷入更大的危机。比如:“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气,左取,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虎。”葛洪告诉读者说,如果在山中不幸遇到了老虎,不必害怕,吸一些气进来,就可以勇敢地去呵斥老虎,而老虎就会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了。如果误信了呵斥老虎这类方法,其悲惨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另外,葛洪在本篇还介绍了许多入山符,认为背着这些符进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道士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知与无奈,同时也使我们看到无知背景下的无畏,甚至使我们感受到这些道士在巨大灾难面前的可掬憨态。

虽然从总体上看,葛洪为人们提供的防灾方法大多是非理性、非科学的,因此也必然是无效的,但也有一些告诫和方法仍然值得人们借鉴。比如,葛洪反复告诫人们万不可轻易进入深山:“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被疾病及伤刺,及惊怖不安……大木不风而自摧折,岩石无故而自堕落,打击煞人;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或令人遭虎狼毒虫犯人,不可轻入山也。”这些告诫,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忠告。还有一些应急的方法,也有些许可取之处,比如治疗蛇伤:“人不晓治之方术者,而为此二蛇所中,即以刀割所伤疮肉以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而人得活。”被毒蛇咬伤后,迫不得已时剜掉有毒的肉,当然有利于救人。还有:“人行有此虫之地,每还所住,辄当以火炙燎令遍身,则此虫堕地也。”在经过多虫区域后,用火烧燎全身,这在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的古代,也不失为一种驱虫的好方法。

总之,本篇提供的方法,是愚昧大于明智,而在愚昧之中,又闪烁着几星明智的火花。“刍荛之言,圣人择焉”,更何况葛洪并非“刍荛”,而我们也更非圣人,抛弃本篇中的愚昧,选择其中的智慧,这不仅是我们对待本篇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本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或问登山之道。抱朴子曰:“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莫不入山。然不知入山法者,多遇祸害。故谚有之曰:‘太华之下(1),白骨狼藉。’皆谓偏知一事,不能博备,虽有求生之志,而反强死也(2)。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即神小也。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被疾病及伤刺,及惊怖不安;或见光影,或闻异声;或令大木不风而自摧折,岩石无故而自堕落,打击煞人;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或令人遭虎狼毒虫犯人,不可轻入山也。

【注释】

(1) 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境内,以陡峭闻名。

(2) 强死:死于非命。

【译文】

有人请教登山的道术。抱朴子说:“大凡学习道术、炼制丹药,以及为躲避战乱而隐居的人,都要进入深山。然而如果不懂得进入深山的方术,常常会遇到祸害。因此有这样的谚语:‘太华山下,白骨纵横。’这就是说如果只懂得一件事,而不能具备全面的知识,虽然有追求长生的志向,反而会死于非命。山无论大小,都有神灵,山大神灵就大,山小神灵就小。因此如果进山没有道术,一定会遇到祸患。有的患上疾病,或者被刺伤,或者惊恐不安;有的看见怪诞的光亮影子,有的听到奇异的声音;有的山神让大树无风而自己折断,岩石无故而自己坠落,撞击人致死;有的山神使人迷狂乱跑,从而落入深谷之中;有的山神使人遭遇伤人的虎狼、毒蛇,因此不能轻易进入深山啊。

“当以三月、九月,此是山开月(1),又当择其月中吉日佳时。若事久不得徐徐须此月者(2),但可选日时耳。凡人入山,皆当先斋洁七日,不经污秽,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3)。又,五岳有受殃之岁,如九州之地,更有衰盛,受飞符煞炁(4),则其地君长不可作也。按《周公城名录》,天下分野(5),灾之所及,可避不可禳(6),居宅亦然,山岳皆尔也。又大忌不可以甲乙、寅卯之岁(7),正月、二月入东岳(8);不以丙丁、巳午之岁,四月、五月入南岳;不以庚辛、申酉之岁,七月、八月入西岳;不以戊巳之岁,四季之月入中岳;不以壬癸、亥子之岁,十月、十一月入北岳。不须入太华、霍山、恒山、太山、嵩高山(9),乃忌此岁,其岳之方面(10),皆同禁也。

【注释】

(1) 山开月:山门打开的月份。

(2) 久不得:不能长久拖延。须:等待。

(3) 周身三五法:道教的护身法术。《云笈七签》卷四十七:“凡受三五法,在存识三天真名、三师真名,有急灾困病,三大唤天名,密呼三师名,即灾病皆消。”

(4) 飞符煞炁:用飞符镇住灾祸之气。飞符,道教符箓之一。能够驱使鬼神、消灾求福。煞炁,即“杀气”。杀灾祸之气。

(5) 分野:周代将天上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配,《史记》则把天上的二十八宿与地上的十二州国相配,就天文言叫做“分星”,就地上说叫做“分野”。古人以星区的变异来预测相应州国的吉凶。

(6) 禳:用祭祀祈祷来消除灾难的一种活动。

(7) 以:于,在。下几例“以”同此。甲乙、寅卯之岁: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所谓的“甲乙、寅卯之岁”,就是指带有“甲乙、寅卯”的那一年。

(8) 东岳:山名。五岳之一,指泰山,古人又写作“太山”。其余四岳为: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汉武帝时,认为衡山太远,就在霍山上祭祀衡山神,本书就以“霍山”代“衡山”。到了唐代,人们又把衡山神从霍山迁回衡山。

(9) 不须:不仅。

(10) 岳之方面:每一岳所代表的那个方向的山。如东岳就代表了所有东方的山。

【译文】

“应该在三月和九月进入深山,此时是山门大开的月份,还应该选择这些月份中吉祥的时辰。如果事情急迫不能慢慢地等着这两个月,那就只能选择当月的吉日良辰了。但凡人们进入深山,都应该先斋戒洁身七天,不要有任何污秽,还要佩带升山符,出门后,还要作周身三五法。另外,五岳各有不吉利的年份,就像九州的各个地区,交替着有盛有衰一样,如果学会了能够镇住灾祸之气的飞符,这块地盘上的神灵就不能作祸了。按照《周公城名录》的说法,天下各有分野,如果灾难落到了某个分野,此处的人们就只能躲避而无法禳除,人的住宅也是如此,山岳也同样是如此。还有很大的禁忌,就是不能在甲乙、寅卯的那些年里,于正月、二月进入东岳;不能在丙丁、巳午的那些年里,于四月、五月进入南岳;不能在庚辛、申酉的那些年里,于七月、八月里进入西岳;不能在戊巳的那些年里,于四季之月进入中岳;不能在壬癸、亥子的那些年里,于十月、十一月进入北岳。不仅是进入太华山、霍山、恒山、太山、嵩高山时,才忌讳这些年份,每一岳所代表的同一方向的山岳,都有同样的忌讳。

“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1)。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昔张盖蹹及偶高成二人(2),并精思于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黄练单衣(3),葛巾(4),往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隐。’于是二人顾视镜中,乃是鹿也。因问之曰:‘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未绝,而来人即成鹿而走去。林虑山下有一亭(5),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数十人,衣色或黄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后郅伯夷者过之宿(6),明灯烛而坐诵经,夜半有十余人来,与伯夷对坐,自共樗蒲博戏(7)。伯夷密以镜照之,乃是群犬也。伯夷乃执烛起,佯误以烛烬爇其衣(8),乃作焦毛气。伯夷怀小刀,因捉一人而刺之,初作人叫,死而成犬。余犬悉走,于是遂绝。乃镜之力也。

【注释】

(1) 却行:倒着行走。

(2) 张盖蹹(tà)、偶高成:修仙之人,生平不详。

(3) 练:这里泛指丝绸。

(4)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葛,植物名。其纤维可以织布。

(5) 林虑山:山名。又叫隆虑山。在今河南林县。

(6) 郅(zhì)伯夷:东汉人。

(7) 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8) 爇(ruò):焚烧。

【译文】

“另外,万物中年岁老的,它们的精灵都能够变作人的模样,来迷惑人,而且经常试探人,只是不能在镜子中改变它们的本来面目。因此古代那些进入深山的道士,都把一面直径九寸以上的明镜,悬挂在自己的背后,那么老妖魅就不敢接近人了。如果有鬼怪来试探人,就应该回头看看镜子里,如果是仙人和山中的好神,回头看镜子里依然是人的形体;如果是鸟兽的邪恶鬼魅,它们的本来面目都会显现在镜子中了。另外,如果是老妖魅来了,它离去时一定是倒着行走。在它离开时可以回转镜子对着它,从后面来观察它,如果真是老妖魅,肯定没有脚后跟;如果有脚后跟,那就是山神了。从前张盖蹹和偶高成两个人,一起在蜀郡云台山石室中精修苦练,突然有一个人穿着黄色丝绸的单衣,戴着葛布头巾,来到他们的跟前说:‘道士们辛苦了,如此隐居真是劳苦啊!’此时两人回头看看镜中,发现竟然是只野鹿。于是就问道:‘你是山中的老鹿,怎么敢假扮成人的模样呢?’话还没说完,来的那个人就变成野鹿逃走了。林虑山下有一个亭子,其中有鬼,每次在这里住宿的人,要么死去,要么生病。此处经常在夜里出现几十人,他们的衣服有黄色的、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有男人,也有女人。后来郅伯夷经过那里住了下来,晚上点亮灯烛后坐下诵读经书,半夜时来了十几个人,与郅伯夷对面坐着,他们自己一起玩樗蒲游戏。郅伯夷就偷偷地用镜子来照他们,原来是一群狗。郅伯夷就端着灯烛站起来,假装失手,用烛火烧了他们的衣服,发出毛发烧焦的气味。于是郅伯夷怀揣着小刀,顺势抓住其中一个就刺了过去,开始时还发出人的叫声,死后就变成了一只狗。其余的狗全都逃跑了,从此鬼怪就没有了。这就是明镜的力量啊。

“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乃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1),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其次即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2),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3),封所住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之也。其次执八威之节(4),佩‘老子玉策’(5),则山神可使,岂敢为害乎?余闻郑君之言如此,实复不能具知其事也。余师常告门人曰:‘夫人求道,如忧家之贫,如愁位之卑者,岂有不得耶?’但患志之不笃,务近忘远,闻之则悦,倔倔前席(6),未久,则忽然若遗(7),毫厘之益未固,而丘山之损不已,亦安得穷至言之微妙、成罔极之峻崇乎(8)?”

【注释】

(1) 州社:各州的土地神。社,土地神。山卿:山神。卿,官名。宅尉:房宅的神。尉,官名。

(2) 章:通“彰”,显现。这里指出来害人。

(3) 朱官印:红色的官印。包元十二印:道士用来镇邪的印章之一。

(4) 八威之节:道教的一种镇邪符节。节,古代用来作凭证的东西。

(5) 老子玉策:道教的一种符箓。

(6) 倔倔:不断向前移动的样子。前席:在席位上向前移动。形容听得入迷、不知不觉移近讲话人的样子。

(7) 遗:忘记。

(8) 无极:无限。峻崇:高大的样子。这里指伟大的修道成仙的事业。

【译文】

“最高明的道士进入深山,手持《三皇内文》和《五岳真形图》,所到之处就召唤当地的山神,还依照鬼的名录,召来州郡的社神和山神、宅神询问,这样一来那些树木、石头的妖精,山川的鬼怪,就不敢前来试探人了。那些次一等的道士就要书写并竖起‘七十二精镇符’,用来镇住各种妄想害人的鬼怪,还用朱红色的官印、包元十二印,封住居住地的四个方向,各种邪怪也不敢近身。再次一等的道士就手持‘八威之节’,佩带着‘老子玉策’,也可以使唤山神了,山神哪里还敢为害呢?这些都是我从郑先生那里听到的,其实我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事情。我的老师经常告诫弟子说:‘人们追求仙道,如果能够像发愁家中贫穷,像忧愁地位低下一样,又怎么会学不到呢?’可惜的是人们的志向不坚定,致力于眼前的目标而忘却了远大的志向,刚听见道术时很高兴,听得入迷、不知不觉移近讲话人,但过不了多久,却忽视得如同忘记了一般,很少的一点收益还没有得到巩固,而山丘般的巨大损伤却无休无止,又怎么能够完全理解至理名言中的微妙道理、成就无穷无尽的崇高事业呢?”

抱朴子曰:“入山之大忌:正月午、二月亥、三月申、四月戌、五月未、六月卯、七月甲子、八月申子、九月寅、十月辰未、十一月己丑、十二月寅(1)。入山良日:甲子、甲寅、乙亥、乙巳、乙卯、丙戌、丙午、丙辰,已上日大吉(2)。”

【注释】

(1) “正月午”句:据清人孙星衍校勘,本段中“四月戌”当作“四月丑”,“五月未”当作“五月戌”,“七月甲子”当作“七月子”,“八月申子”当作“八月巳”,“十月辰未”当作“十月未”,“十一月己丑”当作“十一月辰”,“十二月寅”当作“十二月酉”。正月午,正月的午日。

(2) 已上:以上。已,通“以”。

【译文】

抱朴子说:“进山的大忌讳,是正月的午日、二月的亥日、三月的申日、四月的丑日、五月的戌日、六月的卯日、七月的子日、八月的巳日、九月的寅日、十月的未日、十一月的辰日、十二月的酉日。而进山的吉日是甲子、甲寅、乙亥、乙巳、乙卯、丙戌、丙午、丙辰,以上几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

抱朴子曰:“按《九天秘记》及《太乙遁甲》云,入山大月忌(1):三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三十日。小月忌:一日、五日、十三日、十六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以此日入山,必为山神所试。又所求不得,所作不成。不但道士,凡人以此日入山,皆凶害,与虎狼毒虫相遇也。”

【注释】

(1) 大月:阴历称有三十天的月为大月,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为小月。

【译文】

抱朴子说:“按照《九天秘记》和《太乙遁甲》的说法,每个大月进山的忌讳日是:第三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三十日。小月的忌讳日是:第一日、五日、十三日、十六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在这些日子进山,一定会被山神试探、捉弄。有所追求也无法得到,所做的事情也难以成功。不仅仅是道士,所有的人在这些日子进山,都会遭遇凶险祸害,会与虎狼毒虫相遇。”

抱朴子曰:“天地之情状、阴阳之吉凶,茫茫乎其亦难详也(1),吾亦不必谓之有,又亦不敢保其无也。然黄帝、太公皆所信仗(2),近代达者严君平、司马迁皆所据用(3),而经传有治历明时刚柔之日(4)。古言曰:‘吉日惟戊(5)。’有自来矣。王者立太史之官(6),封拜置立(7),有事宗庙、郊祀天地(8),皆择良辰。而近才庸夫,自许脱俗(9),举动所为,耻拣善日,不亦戆愚哉(10)?每伺今入山,不得其良时日,交下有其验,不可轻入也。按《玉钤经》云:‘欲入名山,不可不知遁甲之秘术(11)。’而不为人委曲说其事也(12)。而《灵宝经》云:‘入山当以保日及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13)。’又不一一道之也。

【注释】

(1) 茫茫乎:迷迷茫茫、看不清楚的样子。

(2) 太公:姓姜名牙,又称吕尚、太公望。西周初年人,协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齐。

(3) 严君平:西汉蜀郡人,名遵,字君平。曾为扬雄的老师。

(4) 治历:研究历法。治,研究。明时:弄清楚季节时辰。刚柔之日:古人认为,十日之中有五刚五柔,甲、丙、戊、庚、壬为刚日,乙、丁、己、辛、癸为柔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5) 吉日惟戊:吉祥之日为戊日。语出《诗经·小雅·吉日》。

(6) 太史:官名。掌管修史和历法。

(7) 封拜:封官拜爵。置立:设置官员。

(8) 有事宗庙:在宗庙里祭祀祖先。

(9) 自许:自己称许自己。

(10) 戆(zhuàng):愚笨。

(11) 遁甲:古代方士术数之一。其法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把三奇、六仪分置于九宫,以甲统之,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

(12) 委曲:详细。

(13) 保日、义日、专日、制日、伐日:依照五行相生、相克而选定的吉凶日子。《淮南子·天文训》:“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子生母曰义,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专,母胜子曰制,子胜母曰困。”《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保者,支干上生下之日,甲午、乙巳是也;义者,支干下生上之日,壬申、癸酉日是也;制日,支干上克下之日,戊子、己亥是也;伐日,干支下克上之日,甲申,乙酉日是也。”

【译文】

抱朴子说:“天地的情况、阴阳的吉凶,迷迷茫茫难以详细了解,我也不能肯定说它们一定存在,也不敢肯定说它们一定不存在。然而黄帝、姜太公对此都很信赖,近代的严君平、司马迁也都依据沿用这些,而经传中又有研究历法、明白季节时辰、刚日、柔日的说法。有句古话说:‘吉利的日子就是戊日。’这说明选择吉日良辰的做法是源远流长啊。帝王们设立太史这个官职,在封官拜爵、祭拜宗庙、郊外祭祀天地时,都要让太史选择最佳时辰。而那些才华浅近的凡夫俗子,自诩为超凡脱俗,有所行动时,认为选择好日子是一种耻辱,这不是显得很愚蠢吗?现在每当进入深山时,如果没有找到吉日良辰,马上就会遇到凶险征验,万万不可轻易入山啊。《玉钤经》说:‘想要进入名山,不可不懂得遁甲的方术。’却没有对人们详细地说明这些方术。《灵宝经》说:‘进山应当在保日和义日,如果是专日就大吉大利,在制日、伐日就一定会死亡。’可是也没有把这些事情一一地说清楚。

“余少有入山之志,由此乃行学遁甲书,乃有六十余卷,事不可卒精(1),故抄集其要,以为《囊中立成》,然不中以笔传。今论其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当访索知之者,亦终不乏于世也。《遁甲中经》曰:‘欲求道,以天内日天内时(2);劾鬼魅,施符书,以天禽日天禽时入名山(3);欲令百邪、虎狼、毒虫、盗贼,不敢近人者,出天藏(4),入地户(5)。凡六癸为天藏,六己为地户也。’又曰:‘避乱世,绝迹于名山,令无忧患者,以上元丁卯日(6),名曰:“阴德之时”,一名“天心”,可以隐沦,所谓“白日陆沉(7),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又曰:‘求仙道、入名山者,以六癸之日六癸之时,一名“天公日”,必得度世也。’又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8),折半置逢星下(9),历明堂入太阴中(10),禹步而行(11)。三咒曰:“诺皋(12)!太阴将军(13),独开曾孙王甲(14),勿开外人,使人见甲者,以为束薪(15);不见甲者,以为非人。”则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以傅鼻人中(16),右手持草自蔽,左手着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闭气而住,人鬼不能见也。凡六甲为青龙,六乙为逢星,六丙为明堂,六丁为阴中也。比成“既济”卦(17)。初一初二迹(18),不任九迹数(19),然相因,仍一步七尺。’又云:‘一尺合二丈一尺(20),顾视九迹。’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21),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22),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

【注释】

(1) 卒(cù)精:很快就能精通。卒,通“猝”,突然。

(2) 天内(ruì)日天内(ruì)时:奇门遁甲术语。为不吉利的时辰。遁甲有“天盘星图”,分列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九星,以此盘与天盘、地盘等相互参照以推测吉凶。“天内”即天芮星。天芮星主大凶。

(3) 天禽日天禽时:奇门遁甲术语。为吉利的时辰。参见上注。

(4) 天藏:根据下文,带有六个“癸”的日子为“天藏”。

(5) 地户:根据下文,带有六个“己”的日子为“地户”。

(6) 上元:道教把一月分为上、中、下三元。上元即上旬。另外,农历正月十五也被称为上元节。

(7) 陆沉:无水而沉,比喻隐居。这里指隐身。

(8) 青龙:根据下文,带有六个“甲”的日子为“青龙”。

(9) 逢星:根据下文,带有六个“乙”的日子为“逢星”。

(10) 明堂:根据下文,带有六个“丙”的日子为“明堂”。太阴中:即阴中。“太”为衍字。根据下文,带有六个“丁”的日子为“阴中”。

(11) 禹步:本指跛行。相传禹治水辛苦,身病偏枯,行走艰难。后代巫师、道士仿效这种步态,称之为“禹步”。

(12) 诺皋(háo):呼唤鬼神之词。旧传人死招魂,登高而呼“皋”,下面有人代灵魂应声回答“诺”,故称“诺皋”。皋,通“嗥”,呼唤。

(13) 太阴将军:神灵名。

(14) 开:打开山门。曾孙王甲:为呼唤者自称。曾孙,孙之子。用于对后代的统称。呼唤者自称为神灵的后代。王甲,类似于今天的王某。

(15) 束薪:一捆柴草。

(16) 人中:穴位名。在鼻子与上唇中间。

(17) 比成“既济”卦:排比在一起形成“既济”卦。按照《易》,为坎,为水;为离,为火。两卦排比,象征水火相济,各得其宜,故称“既济”。这里用“既济”比喻登山成功。

(18) 初一初二迹:第一、第二步。联系上文,这里的“初一初二”似指“既济”卦,然而《周易》大部分卦象都有六行,每行为一爻。古人根据每一爻的位置、性质,称其中“—”为“九”、“--”为“六”,第一爻为“初”。这句话所说的与“既济”卦象不一致,“既济”的卦象应是“初九”、“六二”。因此这里的“初一初二”,应是在描述下文说的禹步。

(19) 不任九迹数:不足九步的数。禹步一共为九小步。这几句文字可能有讹误,因此滞碍不通。

(20) 一尺合二丈一尺:疑为“一共合二丈一尺”。因为下文介绍禹步一组三步,每步七尺,则为二丈一尺。

(21) 次复前右足:依孙星衍考证,当为“次复前左足,次前右足”。

(22) 次复前右足:依孙星衍考证,当为“次复前左足,次前右足”。

【译文】

“我从小就有进入深山的志向,因此就去学习奇门遁甲的书籍,于是就拥有了六十多卷。这种法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精通,所以就抄写收集其中的主要内容,编写为《囊中立成》一书。然而其中的要旨不宜用笔墨来表述。现在只能论述遁甲术的大致内容,想来那些喜好道术的人到山中游历,还需要寻求、掌握奇门遁甲术,到时候也不至于需要此类书籍时因为社会上缺乏而无法找到吧!《遁甲中经》说:‘想要学习遁甲术,应该在天内那天的天内时辰;想要制服鬼怪,使用符箓,应该在天禽那天的天禽时辰进入名山;想要让各种邪怪、虎狼、毒虫、盗贼不敢接近人,就要在天藏日出发,进入地户日结束。凡是六癸之日就是天藏,而六己之日就是地户。’还说:‘为了躲避动乱的世道,到名山中去隐居,为了使自己能够免于忧患,应该选择在上元的丁卯那一天,这一天名叫“阴德之时”,另一个名称叫“天心”,这一天可以隐身,是所谓“大白天可以隐身,太阳月亮都会失去光明,人和鬼都不能看见”。’又说:‘追求仙道、进入名山的人,应该选择在六癸的那天和六癸的时辰,这一天的另一个名称是‘天公日’,这一天进山一定能够离开人世成仙。’又说:‘到山林中去,应当用左手于青龙日摘取一棵草,折一半后于逢星日放下,从明堂日出发而于阴中日结束,要用禹步行进,念三遍咒语说:“诺皋!太阴将军,唯独为我曾孙王某开山门,不要对他人开放山门,让别人看见我王某时,以为我是一捆柴草;看不见我王某时,以为没有任何人。”然后把手持的折断的草放在地上,左手抓起一把土敷在鼻下人中穴上,右手拿草来掩蔽自己,左手放在前面,用禹步前行,到六癸日的方位时,屏着呼吸停下,如此人和鬼就都不能看到自己了。六甲日就是“青龙”,六乙日就是“逢星”,六丙日就是“明堂”,六丁日就是“阴中”。如此就会像排列成“既济”卦那样成功了。仅仅走第一、第二步,是不足禹步的九个足迹数目,然而可以继续走下去,每步仍是七尺。’又说:‘一共是二丈一尺,回头看有九个足迹。’另外,禹步的走法是:正身而立,右脚在前面,左脚在后面,然后再向前迈出左脚,又迈出右脚,用左脚跟右脚相并,这就是第一步;然后又把右脚迈在前,接着迈左脚向前,用右脚跟左脚相并,这是第二步;然后又把左脚迈在前,接着迈出右脚,用左脚跟右脚相并,这是第三步。像这样,禹步的走法就算完全掌握了。凡是施行天下的各种法术,都应该懂得禹步,不仅仅是奇门遁甲之术需要它。”

抱朴子曰:“《灵宝经》曰:‘所谓宝日者(1),谓支干上生下之日也(2),若用甲午、乙巳之日是也。甲者,木也;午者,火也;乙亦木也,巳亦火也;火生于木故也。’又谓:‘义日者,支干下生上之日也,若壬申、癸酉之日是也。壬者,水也;申者,金也;癸者,水也;酉者,金也;水生于金故也。所谓制日者,支干上克下之日也,若戊子、己亥之日是也。戊者,土也;子者,水也;己亦土也,亥亦水也。五行之义,土克水也。所谓伐日者,支干下克上之日,若甲申、乙酉之日是也。甲者,木也;申者,金也;乙亦木也,酉亦金也,金克木故也。’他皆仿此。引而长之,皆可知之也。”

【注释】

(1) 宝日:保日。“宝”字当为“保”字之误。

(2) 支干:即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天干和地支互相搭配,组合成甲子、乙丑……六十个干支数,用来纪年、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上生下:古人把天干、地支与五行相配,从而形成相生、相克的关系。这里说的“上生下”,即某个天干生某个地支。

【译文】

抱朴子说:“《灵宝经》说:‘所谓的保日,是指干支上位能够产生下位的那一日,比如甲午、乙巳日就是这样的日子。甲,属木;午,属火;乙也属木,巳也属火;是因为火由木产生的缘故啊。’还说:‘所谓的义日,是指干支的下位能够产生上位的那一日,比如壬申、癸酉日就是这样的日子。壬,属水;申,属金;癸,属水;酉,属金;因为水是由金所产生的缘故啊。所谓的制日,是指干支的上位能够克制下位的那一日,比如戊子、己亥日就是这样的日子;戊,属土;子,属水;己也属土,亥也属水。根据五行的运行规律,土克制水。所谓的伐日,是指干支的下位能够克制上位的那一日,如像甲申、乙酉日就是这样的日子。甲,属木;申,属金;乙也属木,酉也属金,是金克制木的缘故啊。’其余的日子都与此相似,如此类推开去,就都可以明白了。”

抱朴子曰:“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1),以五色缯各五寸(2),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3),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4)。’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5)。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注释】

(1) 甲子开、除日:开日和除日。古代建除家将日子分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类,又把这十二类日子与地支相配,《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

(2) 缯:丝织品的总称。

(3) 六甲秘祝:道教咒语名。

(4) 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面临战斗的人,都应该列阵前进。因是咒语,“译文”中不再译为白话文。

(5) 辟(bì):通“避”,避开。

【译文】

抱朴子说:“进入名山,应当在甲子的开日和除日,用五种颜色的丝织品各五寸,悬挂在大石头上,这样就能使所有的追求都可以实现。又说:进山应该知道六甲秘咒,咒语说:‘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一共九个字,应当经常秘密念诵它们,就能够避开所有的灾祸了。重要的道旨不繁琐,说的就是这种咒语啊。”

抱朴子曰:“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蚑’(1),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或如龙而五色赤角,名曰‘飞飞’,见之皆以名呼之,即不敢为害也。”

【注释】

(1) 蚑(qí):本为虫名。此处作山精名。

【译文】

抱朴子说:“深山里山精的形状,就像只有一只脚的小孩,走路是向后面走,喜欢侵害人。人们进入深山后,如果夜间听到有人在大声说话,那它的名字就叫做‘蚑’,知道了这个名字并呼唤这个名字,它就不敢来侵害人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热内’,也可以同时呼唤这个名字。还有一些山精,形状像鼓,红色,也只有一只脚,它的名字叫做‘晖’。还有一些山精长得像人,身高九尺,穿着皮衣,戴着斗笠,名字叫做‘金累’。有的山精长得像龙,五彩斑斓,红色的龙角,名字叫做‘飞飞’。看见了它们就要呼唤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不敢来害人了。”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1),铜铁之精。见秦者(2),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间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着冠帻者(3),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即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4);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仙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獐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成阳公’者,狐也。亥日称‘神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5)。丑日称‘书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注释】

(1) 胡人:古代对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2) 秦者:穿秦朝服装的人。

(3) 帻(zé):头巾。

(4) 社:土地神。这里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5) 伏翼:动物名。即蝙蝠。

【译文】

抱朴子说:“山里有大树,有一些能够说话,并非大树本身能说话,而是它的精灵能说话,其精灵名叫‘云阳’,如果呼唤它的名字就吉利。在山里的夜晚,如果看见了火光,那都是一些长期干枯的树木所造成的,不要感到奇怪。如果在山里的夜晚看见了胡人,那是铜铁的精灵。看见了穿着秦朝服装的人,那是百岁树木的精灵。都不要感到奇怪,它们都不会给人带来祸害。在山水之间看见的小吏,名字叫‘四徼’,呼唤它的姓名就吉利。在山里看见的戴着帽子和头巾的大蛇,它的名字叫‘升卿’,呼唤它的姓名就吉利。山中出现的小吏,如果只能听到它的声音而看不见它的形体,它不停地呼唤着人,此时人只要用白色石子投掷它就能平息;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苇作为矛,拿来刺它就会吉利。如果在山里看见有鬼来呼唤人,而且不停地索要食物,那就用白色茅草投掷它而它立即就会死去。山中的鬼怪经常迷惑人,使人们迷失道路,这时候就用苇做的手杖投掷它们而它们就会马上死亡。山里的寅日,如果有自称‘虞吏’的,那就是老虎;自称‘当路君’的,那就是狼;自称‘令长’的,那就是老狸。卯日自称‘丈人’的,那就是兔子;自称‘东王父’的,那就是麋;自称‘西王母’的,那就是鹿。辰日自称‘雨师’的,那就是龙;自称‘河伯’的,那就是鱼;自称‘无肠公子’的,那就是螃蟹。巳日自称‘寡人’的,那就是社庙中的蛇;自称‘时君’的,那就是乌龟。午日自称‘三公’的,那就是马;自称‘仙人’的,那就是老树。未日自称‘主人’的,那就是羊;自称‘吏’的,那就是獐子。申日自称‘人君’的,那就是猴;自称‘九卿’的,那就是猿。酉日自称‘将军’的,那就是老鸡;自称‘捕贼’的,那就是野鸡。戌日称呼人的姓名字号的,那就是狗;自称‘成阳公’的,那就是狐。亥日自称‘神君’的,那就是猪;自称‘妇人’的,那就是黄金、白玉。子日自称‘社君’的,那就是老鼠;自称‘神人’的,那就是蝙蝠。丑日自称‘书生’的,那就是牛。只要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和名字,它们就不能作祸了。”

或问隐居山泽辟蛇蝮之道。抱朴子曰:“昔圆丘多大蛇(1),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2),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蛇若中人(3),以少许雄黄末内疮中,亦登时愈也(4)。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不治之,一日则煞人。人不晓治之方术者,而为此二蛇所中,即以刀割所伤疮肉以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而人得活。此蛇七八月毒盛之时,不得啮人,而其毒不泄,乃以牙啮大竹及小木,皆即焦枯。今为道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晓辟之之道,亦非小事也。未入山,当预止于家,先学作禁法(5),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6),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炁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令此炁赤色如云雾,弥满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炁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在向日左取三炁闭之,以舌柱天(7),以手捻都关(8),又闭天门(9),塞地户(10),因以物抑蛇头,而手萦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啮人也。自不解禁,吐炁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

【注释】

(1) 圆丘:传说中的山名。

(2) 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

(3) 中人:咬伤人。

(4) 登时:顿时,立即。

(5) 禁法:道教法术之一。可以禁止他物害人。

(6)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传说中的四种神兽。

(7) 柱天:顶住口腔上部。柱,顶住。天,这里指口腔的上部。

(8) 都关:未详。疑为鼻子的隐语。

(9) 天门:这里指嘴。在道教中,天门还有其他含义。

(10) 地户:这里指肛门。在道教中,地户还有其他含义。

【译文】

有人询问隐居在深山大泽之中如何躲避蝮蛇的方法。抱朴子说:“从前圆丘上有很多大蛇,又生长着许多优良的药材,黄帝准备攀登这座大山,广成子就告诉他佩带雄黄,结果各种蛇都避开逃走了。如果佩带着武都出产的雄黄,只要有颜色如鸡冠的雄黄五两以上,佩带着这些雄黄进入山林草莽,就不必害怕毒蛇了。毒蛇如果咬伤了人,就用少量的雄黄末放入伤口里,也能立即痊愈。蛇的种类虽然多,但只有蝮蛇和青金蛇咬伤人以后最为危急,如果不及时抢救,一天内人就会死亡。人们如果不懂得防治它们的这些方法,而又被这两种蛇咬伤了,就应该马上用刀割下受伤部位的肉投掷在地上,其肉汁就会沸腾得像火烤的一样,片刻间烧焦殆尽,而人则能生存下来。这些蛇在七、八两个月份毒性最盛的时候,如果不能咬人,而它们的毒液就不能发泄出来,它们就会用牙齿啃咬大竹子和小树木,被咬的大竹小树马上就会枯焦。如今身为道士进入深山,如果只懂得一些大的修仙方法,而不知道躲避毒蛇的方术,这也不算是个小的疏忽啊。还没进山之前,应该预先在家中停留,先学习禁咒的方法,心中存思着太阳、月亮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用以保护自身,然后才进入山林草莽之中。向左边吸取三口气,闭住,然后吹向山上的草丛里,意念中想象着让这些气变成红色的云雾一般,弥漫数十里之内。如果有随从的人,无论多少都让他们排列在一起,用气来吹拂他们,如此即使踩到毒蛇,毒蛇也不敢动,而且几乎也不会遇到毒蛇。如果看到了蛇,就向太阳的左边吸取三口气,闭住,用舌头顶住口腔的上部,用手指捏着都关,闭住嘴巴,收紧肛门,然后用东西压住蛇头,而用手围绕着蛇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圈作为牢狱来囚禁它,还可以捕捉玩弄这些蛇。此时即使把蛇拿来盘绕在自己的头颈上,它也不敢咬人。如果不去解除禁咒,不去用气吹它,它最终也无法再爬出地上画的那个牢狱。

“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炁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炁,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1),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介先生法,到山中住,思作五色蛇各一头,乃闭炁以青竹及小木板屈刺之(2),左徊禹步,思作吴蚣数千板(3),以衣其身,乃去,终亦不逢蛇也。或以干姜、附子带之肘后(4),或烧牛羊鹿角薰身,或带王方平雄黄丸(5),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又麝及野猪皆啖蛇,故以厌之也。又云日鸟及龟(6),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7)。蛇中人,刮此二物以涂其疮,亦登时愈也。云日,鸩鸟之别名也。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蜈蚣知有蛇之地,便动作于管中,如此则详视草中,必见蛇也。大蛇丈余,身出一围者(8),蜈蚣见之,而能以炁禁之,蛇即死矣。蛇见蜈蚣在涯岸间,大蛇走入川谷深水底逃,其蜈蚣但浮水上禁,人见有物正青,大如者(9),直下入水至蛇处,须臾蛇浮出而死。故南人因此末蜈蚣治蛇疮,皆登愈也。”

【注释】

(1) 男祝我左手:如果对方是男的,就对着自己的左手祝咒。

(2) 板:当为“枝”字之误。一本正作“枝”。屈:制服。这里指扎。

(3) 板:当为“枚”字之误。一本正作“枚”。

(4) 附子:植物名。可入药,有毒。

(5) 王方平:姓王名远,字方平,东汉人。后学道成仙。

(6) 云日鸟:鸟名。即鸩鸟。(yīng)龟:龟的一种。又名摄龟。能吃蛇。

(7) 喙:嘴巴。辟:通“避”。

(8) 围:计量圆周的单位。两臂合抱叫做一围。两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也叫做一围。

(9) (xiàn):同“线”。

【译文】

“如果是其他的人被蛇咬伤了,就向左边吸取三口气来吹他,马上就会痊愈而不再疼痛。如果是相隔十几里的受伤者,也可以远远地吸气后吹向他,同时呼唤着他的姓名字号,如果受伤者是男的就咒祝自己的左手,如果是女的就咒祝自己的右手,他们也会痊愈的。介先生的方法是,如果要到山中居住,先想象着有五色的蛇各一条,然后闭住气用青竹和小树枝刺扎它们,并向左徘徊走着禹步,再想象着有蜈蚣几千只,把这些蜈蚣像衣服一样穿在自己的身上,然后离家出发,这样就始终不会遇到毒蛇了。有的用干姜和附子带在胳膊肘后,有的焚烧牛角、羊角、鹿角薰烤自身,有的佩带着王方平雄黄丸,有的把猪耳朵中的耳垢和麝香丸放在脚指甲里,这些也都很有效。因为麝和野猪都吃蛇,所以用它们来镇压蛇。另外,云日鸟和龟,也都吃蛇。因此南方人进山,都佩带龟的尾巴、云日鸟的嘴巴以躲避毒蛇。蛇咬伤了人,刮出这两种东西的粉末用来涂抹蛇咬的伤口,也会立即痊愈。云日鸟,是鸩鸟的别名。还有,南方人进山,都用竹管装着一条活蜈蚣,蜈蚣知道有蛇的地方,一旦有蛇就会在竹管里蠕动,此时就要认真观察野草丛中,一定会发现蛇。大蛇有一丈多长,身粗超出一围的,蜈蚣看见了,就能用气来禁咒它,蛇马上就会死亡。蛇如果看见蜈蚣在河岸边,大蛇就会逃进河流的深水底处逃跑,而那只蜈蚣只是浮在水面上去禁咒蛇,人们能够看见有一个正青色的东西,粗细如同一根线,直接进入水中,直至大蛇所在的地方,片刻间蛇就浮出水面而死。因此南方人就把蜈蚣制成粉末以治疗蛇伤,都能够立即痊愈。”

或问曰:“江南山谷之间,多诸毒恶,辟之有道乎?”抱朴子答曰:“中州高原,土气清和,上国名山(1),了无此辈。今吴楚之野(2),暑湿郁蒸,虽衡、霍正岳,犹多毒蠚也(3)。又有短狐(4),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如鸣蜩(5),状似三合杯(6),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角弩(7),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8),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而不即发疮,不晓治之者煞人。其病似大伤寒,不十日皆死。又有沙虱(9),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10)。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着爪上行动也。若不挑之,虫钻至骨,便周行走入身,其与射工相似,皆煞人。人行有此虫之地,每还所住,辄当以火炙燎令遍身,则此虫堕地也。

【注释】

(1) 上国:中原一带。

(2) 吴楚:地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3) 蠚(hē):虫毒。

(4) 短狐:传说中的一种害人虫。

(5) 鸣蜩(tiáo):即蜩。蝉的总称。

(6) 三合(gě)杯:能盛三合的大杯。合,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7) 角弩:骨角制成的弓弩。

(8) 因水:凭借着水。因,凭借。

(9) 沙虱:小虫名。

(10) 差:稍微。

【译文】

有人问道:“江南的山谷之中,有很多种类的毒物,有什么法术躲避它们吗?”抱朴子回答说:“中原地区的地势高平,地气清明和融,中原地区的名山之中,根本没有这些毒物。现在吴楚地区的荒野里,暑热潮湿,瘴气郁郁蒸腾,即使是衡山、霍山这样的正宗名山,尚且有很多毒虫。还有短狐,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蜮’,还有一个名字叫‘射工’,或者叫‘射影’,其实就是一种水生虫子。它的形状像蝉,也像一个能盛三合的杯子,有翅膀能够飞翔。它没有眼睛但听力很敏锐,嘴里有一个横着的器物像骨角制成的弓弩一样,如果听到人的声音,它就会利用嘴里那个像弓弩的东西,用气作箭,凭借着水势来射击人,射中人身而人就会生疮,射中人的影子而人也会生病,但不会立即就生出疮伤来,如果不懂得医治就会死亡。这种疾病的症状很像大伤寒病,不到十天伤者就会死去。还有沙虱,水中和陆地都有,如果在刚刚下雨之后和早晨黄昏以前,人们去爬山涉水而沙虱就一定会附着在人的身上,只有在烈日草干的时候,沙虱才会稍微少一些。它的大小如同毛发的尖端,一旦附着在人体上,就会钻入人的皮肤里,它所在的地方就像有芒刺的样子,稍微碰着就会非常疼痛。可以用针把它挑出来。沙虱红得像丹砂,放在指甲上会蠕动。如果不挑出来,沙虱就会钻到骨头里,就会到处游动而进入人的体内,与射工很相似,都能杀死人。人们在有这种虫子的地方行走,每次回到住地,就应该用火烧燎全身,那么这种虫子就会掉落在地上。

“若带八物麝香丸,及度世丸,及护命丸,及玉壶丸、犀角丸,及七星丸,及荠苨(1),皆辟沙虱、短狐也。若卒不能得此诸药者,但可带好生麝香亦佳。以雄黄、大蒜等分合捣,带一丸如鸡子大者亦善。若已为所中者,可以此药涂疮亦愈。咀赤苋汁(2),饮之、涂之亦愈。五茄根及悬钩草、葍藤(3),此三物皆可各单行,可以捣服其汁一二升。又射工虫冬天蛰于山谷间,大雪时索之,此虫所在,其雪不积留,气起如灼蒸,当掘之,不过入地一尺则得也。阴干末带之,夏天自辟射工也。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4),则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诸药也。”

【注释】

(1) 荠苨(nǐ):植物名。又名杏叶沙参。可入药。

(2) (fǔ)咀:咀嚼。中医把捣碎药丸也叫做“咀”。

(3) 五茄根:植物名。又名五加,可入药。悬钩草:植物名。又名山莓,可入药。葍(fú)藤:植物名。可入药。

(4) 一禁方、洞百禁、常存禁:均为道教禁咒方术。守真一:为道教气功修炼的一种。即心身专一,精思而固守,以得真一。真一即大道。

【译文】

“如果带着八物麝香丸,以及度世丸,还有护命丸,还有玉壶丸、犀角丸,以及七星丸、荠苨,就都能够避开沙虱与短狐了。如果仓促之间找不到这些药丸,只要能佩带优质的生麝香也行。用同等分量的雄黄、大蒜混合捣碎,携带像鸡蛋大的一丸也很好。如果已经被咬伤的话,可以用这些药物涂抹伤口也能痊愈。捣碎红苋菜、挤出汁液,饮用和涂抹也能治愈。五加根和悬钩草、葍藤,这三种药物可以单独服用,可以捣烂服用它们的汁液一至两升。另外,射工虫冬天要在山谷里冬眠,下大雪的时候可以寻找它们,这种虫子冬眠的地方,雪不会在那里聚集,那里有热气腾起就像在蒸煮一样,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挖掘,掘地不到一尺深就能够找到。阴干后制成粉末携带在身上,夏天自然就能够避开射工了。如果道士懂得了‘一禁方’、‘洞百禁’、‘常存禁’,以及能够持守真一的话,那么各种毒虫就不敢近身了,也就不必再使用以上各种药物了。”

或问:“道士山居,栖岩庇岫(1),不必有缛之温(2),直使我不畏风湿,敢问其术也。”抱朴子曰:“金饼散、三阳液、昌辛丸、荤草耐冬煎、独摇膏、茵芋玄华散、秋地黄血丸(3),皆不过五十日服之而止,可以十年不畏风湿。若服金丹大药,虽未升虚轻举,然体不受疾,虽当风卧湿,不能伤也。服此七药,皆谓始学道者耳。姚先生但服三阳液(4),便袒卧冰上,了不寒振(5)。此皆介先生及梁有道卧石上(6),及秋冬当风寒,已试有验,秘法也。”

【注释】

(1) 岫(xiù):山洞。

(2) (yīn)缛:缛垫。

(3) 金饼散、三阳液、昌辛丸、荤草耐冬煎、独摇膏、茵芋玄华散、秋地黄血丸:都是道教研制的药丸和药液。

(4) 姚先生:得道之人。生平不详。

(5) 寒振:因寒冷而发抖。振,动,发抖。

(6) 介先生:指介象。三国时的得道者。梁有道:人名。生平不详。

【译文】

有人问道:“道士居住在山里,栖身于岩下洞中,没有温暖的被子缛垫,以便使自己不怕风寒潮湿,请问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抱朴子说:“金饼散、三阳液、昌辛丸、荤草耐冬煎、独摇膏、茵芋玄华散、秋地黄血丸,服食这些药物不用超过五十天就可以停药,这样就可以十年不怕风寒潮湿。如果服食金丹大药,即使还不能轻身飞上天空成仙,然而身体也不会患上疾病,尽管是对着风口躺卧在湿地上,也不会受到伤害。服食这七种药物,都是针对刚刚学道的人而言的,姚先生仅仅服食三阳液,就能够裸身躺卧在冰上,一点也不会因为寒冷而发抖。这些也是介先生和梁有道躺卧在石头上、以及秋冬两季能够抵御风寒的原因,这些方法是经过验证而有效果的,也是一种秘术。”

或问涉江渡海辟蛟龙之道。抱朴子曰:“道士不得已而当游涉大川者,皆先当于水次(1),破鸡子一枚,以少许粉杂香末(2),合搅器水中,以自洗濯,则不畏风波蛟龙也。又佩‘东海小童符’及‘制水符’、‘蓬莱札’(3),皆却水中之百害也。又有‘六甲三金符’、‘五木禁’(4)。又法,临川先祝曰:‘卷蓬卷蓬(5),河伯导前辟蛟龙(6),万灾消灭天清明。’又《金简记》云:‘以五月丙午日日中,捣五石,下其铜。’五石者:雄黄、丹砂、雌黄、矾石、曾青也。皆粉之,以金华池浴之(7),内六一神炉中(8),鼓下之(9),以桂木烧为之,铜成以刚炭炼之(10),令童男童女进火。取牡铜以为雄剑(11),取牝铜以为雌剑(12),各长五寸五分,取土之数(13),以压水精也。带之以水行,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近人也。欲知铜之牝牡,当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铜,灌铜当以在火中向赤时也(14),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有凹陷者,牝铜也。各刻名识之(15)。欲入水,以雄者带左,以雌者带右。但乘船不身涉水者,其阳日带雄(16),阴日带雌。又天文大字(17),有北帝书(18),写帛而带之,亦辟风波、蛟龙、水虫也。”

【注释】

(1) 水次:水滨,水边。

(2) 粉杂香:香料名。

(3) 东海小童符、制水符、蓬莱札:都是道教符箓名。

(4) 六甲三金符:道教符箓名。五木禁:为道教禁咒的法术。

(5) 卷蓬:咒语。“蓬”本是一种草,秋枯根拔,风卷而飞,因此又称“卷蓬”、“飞蓬”。这里用它作为咒语,可能是取其能够随风飞扬、行动迅速之意。

(6) 河伯:河神的名字。导前:在前面开路。

(7) 金华池:溶有黄金的醋液。

(8) 六一神炉:用六一泥制成的炉子。六一泥,六合一为七,故称六一泥。这种泥共有戎盐、卤盐、礜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七种原料。《云笈七签》卷六十五有“作六一泥法”:“矾石、戎盐、卤盐、礜石,右四物,分等烧之,二十日止,复取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凡七物,分等,视土釜大小自在,令足以泥土釜耳。合治万杵讫,置铁器中,猛下火九日九夜,药正赤,复治万杵,下细筛,和以醇酽苦酒,合如泥,名曰六一泥。”

(9) 鼓下之:鼓风冶炼,然后让它熔化流出来。

(10) 刚炭:质地坚硬的优质炭。

(11) 牡铜:雄性的铜。牡,雄性。如何识别“牡铜”,下文有介绍。

(12) 牝(pìn)铜:雌性的铜。牝,雌性。如何识别“牝铜”,下文有介绍。

(13) 各长五寸五分,取土之数:两把剑各长五寸五分,与“土”的数字相配。古人把五行中的“土”与“五”相配,所以说“五”为土之数。

(14) 向:将要。

(15) 识(zhì):记住,标记。

(16) 阳日:单数为阳日,双数为阴日。

(17) 天文:上天的文字。实际就是符箓。也可理解为代表天象的图案。

(18) 北帝:北方之神。说法很多,一说指北方之帝颛顼,一说指玄冥。

【译文】

有人询问渡江过海躲避蛟龙的方术。抱朴子说:“道士在迫不得已需要渡过大河的时候,都应该先站在水边,敲碎一个鸡蛋,用少量的粉杂香的粉末,一起放在器皿中加水搅拌均匀,用来洗一洗自己,这样就不怕风波、蛟龙了。另外还可以佩带‘东海小童符’、‘制水符’和‘蓬莱札’,就能够逼退水中的各种害虫了。还有‘六甲三金符’、‘五木禁’。另外一种方法是,面对着河水先念咒语说:‘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除天清明。’另外《金简记》说:‘在五月丙午日的那天中午,捣碎五种石料,搅拌进熔化的铜液中。’五种石料是:雄黄、丹砂、雌黄、矾石、曾青。把它们都研制成粉末,在金华池里清洗一遍,放入六一神炉中鼓风冶炼后倒出来,要用桂木作柴来烧炼,再用刚炭烧炼成品铜,让童男童女来加炭烧火。然后用雄性的铜来锻造雄剑,用雌性的铜来锻造雌剑,各自长五寸五分,合乎‘土’的数目,用来压制水中的精怪。佩带着它们在水中行走,那么蛟龙、巨鱼、水神就不敢接近人了。想要识别铜的雌性和雄性,应该让童男童女都去用水浇灌铜,浇水应该选在铜在火中将要被烧红的时候,这样铜就自然地分为两段:有凸起部分的那一段是雄性铜,有凹陷部分的那一段是雌性铜。在两段铜上各自刻上字用作标记。想要进入水中时,就把雄剑佩带在左边,雌剑佩带在右边。如果只是乘船而不用徒步涉水的,就只需在阳日佩带雄剑,在阴日佩带雌剑。还有天上的大字,有北帝书写的,把它们抄写在丝帛上佩带着,也能够避开风波、蛟龙及各种水虫了。”

或问曰:“辟山川庙堂百鬼之法?”抱朴子曰:“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将军者(1),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则论《百鬼录》,知天下鬼之名字及《白泽图》、《九鼎记》,则众鬼自却。其次服鹑子赤石丸及曾青夜光散,及葱实乌眼丸,及吞白石英祇母散(2),皆令人见鬼,即鬼畏之矣。”

【注释】

(1) 天水符、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均为道教符箓。思三部将军:道教的存思法。三部将军为道教神,道教认为专心存思他们就能够避害。

(2) 鹑子赤石丸、曾青夜光散、葱实乌眼丸、白石英祇母散:皆为道教炼制的药物。

【译文】

有人问:“躲避山川、庙堂里的各种鬼怪的方法是什么?”抱朴子说:“道士经常佩带‘天水符’和‘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以及守真一、存思三部将军,鬼怪就不敢接近人了。其次要学习《百鬼录》,知道天下鬼的名字和《白泽图》、《九鼎记》,那么众鬼就会自己躲开了。再次可以服食鹑子赤石丸和曾青夜光散,以及葱实乌眼丸,还可以服食白石英祇母散,这样就能够使人看见鬼怪,而鬼怪也就会害怕人了。”

抱朴子曰:“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以甲寅日丹书白素(1),夜置案中,向北斗祭之,以酒、脯各少少(2),自说姓名,再拜受取,内衣领中,辟山川百鬼万精、虎狼虫毒也。何必道士,乱世避难入山林,亦宜知此法也。”

【注释】

(1) 丹书白素:用红色的颜色画在白色的丝绸上。丹,红色颜料。素,白色丝绸。

(2) 脯(fǔ):干肉。

【译文】

抱朴子说:“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想进入山林,要在甲寅那一天用红色颜料把这个符画在白色的丝绸上,夜晚放在几案上,面向北斗星进行祭祀,放上少许的酒和干肉,说出自己的姓名,连拜两拜后拿起丝绸,放入衣领里,就能够躲避山川里的各种鬼怪妖精、虎狼虫毒了。岂止是道士,动乱世道里为了躲避灾难而进入深山老林的人,也应该知道这些方法。”

入山符:

抱朴子曰:“上五符,皆‘老君入山符’也。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着门户上,及四方四隅(1),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户内梁柱,皆可施安。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即众物不敢害也(2)。三符以相连着一板上。意谓尔非葛氏(3)。”

【注释】

(1) 四隅:指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 众物:指众多害人的精怪。

(3) 意谓尔非葛氏:为衍文,当删去。据孙星衍考证,此六字当为附注之语而误入正文。

【译文】

入山符:

抱朴子说:“以上五种符箓,都是‘太上老君入山符’。用红色颜料把它们画在桃木板上,要把这些文字写的很大,布满整个桃木板,然后把它挂在门上,以及东、西、南、北四方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隅,还要挂在所要行走的路边及重要的地方,距离住处的五十步以内,这样就能避开山中的精灵鬼怪。大门内、梁柱上,都可以张挂安放。凡是长期居住在深山和暂时进入深山的人,都可以使用,这样一来各种精怪就不敢害人了。可以把三张符箓连接在一起画在同一块板子上。”

抱朴子曰:“此符亦是‘老君入山符’,户内梁柱皆可施。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宜用之也。”

【译文】

抱朴子说:“这些符也是‘老君入山符’,在门内、梁柱上都可以悬挂张贴。凡是长期居住在深山或暂时进入深山的人,都应该使用它们。”

抱朴子曰:“此是仙人陈安世所授‘入山辟虎狼符’(1),以丹书绢二符(2),各异之。常带着所住之处,各四枚。移涉当拔收之以去(3),大神秘也。开山符以千岁虆名山之门(4),开宝书古文金玉(5),皆见秘之。右一法如此,大同小异。”

【注释】

(1) 陈安世:人名。后得道成仙。

(2) 绢:一种生丝织成的丝织品,古代多作书画、装潢用。

(3) 移涉:迁徙,搬家。

(4) 以千岁虆(léi)名山之门:用千年古藤系挂在名山的大门上。虆:藤蔓。

(5) 开宝书古文金玉:此句应理解为“开古文金玉宝书”。打开用古文字写在金玉上的宝书。

【译文】

抱朴子说:“这些是仙人陈安世所传授的‘入山避虎狼符’,用红色颜料书写这两个符在绢上,要各自书写在不同的绢上。经常佩带或悬挂在所住的地方,各自书写四张。搬迁时应该收取下来带走,这是非常神秘的符箓啊。开山符要用千年古藤系挂在名山的大门上,打开用古文字写在金玉上的宝书,都能够看到书中因珍惜而秘藏它们。上面的那套方法也是如此,大同小异。”

抱朴子曰:“此符是老君所戴(1),百鬼及蛇蝮、虎狼神印也。以枣心木方二寸刻之,再拜而带之,甚有神效。仙人陈安世符矣。”

【注释】

(1) 老君:即老子。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译文】

抱朴子说:“这个符是太上老君所佩戴的,是对付各种鬼怪和蝮蛇、虎狼的神印。用二寸见方的枣树的树心木刻制而成,连拜两拜后再佩带着它,很有神奇的效果。这也是陈安世用过的符。”

入山佩带符:

此三符,兼同着牛马屋左右前后及猪栏上,辟虎狼也。

【译文】

入山佩带符:

“这三个符,可以同时悬挂在牛马棚的前后左右,以及猪圈上,这样就能避开虎狼了。”

或问曰:“昔闻谈昌(1),或步行水上,或久居水中,以何法乎?”抱朴子曰:“以葱涕和桂,服如梧桐子大七丸,日三服,至三年,则能行水上也。郑君言:‘但习闭气至千息(2),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3),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方三尺,可得炁息水中。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4),有自本彻末(5)。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着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此犀兽在深山中,晦冥之夕,其光正赫然如炬火也。以其角为叉导(6),毒药为汤,以此叉导搅之,皆生白沫涌起,则了无复毒势也。以搅无毒物,则无沫起也,故以是知之者也。若行异域有蛊毒之乡(7),每于他家饮食,则常先以犀搅之也。人有为毒箭所中欲死,以此犀叉刺疮中,其疮即沫出而愈也。通天犀所以能煞毒者,其为兽专食百草之有毒者,及众木有刺棘者,不妄食柔滑之草木也。岁一解角于山中石间,人或得之,则须刻木色理形状,令如其角以代之。犀不能觉,后年辄更解角着其处也。他犀亦辟恶解毒耳,然不能如通天者之妙也。或食‘六戊符’千日,或以赤班蜘蛛及七重水马(8),以合冯夷水仙丸服之(9),则亦可以居水中。只以涂蹠下(10),则可以步行水上也。头垢犹足以使金铁浮水(11),况妙于兹乎?”

【注释】

(1) 谈昌:人名。生平不详。

(2) 千息:一千次呼吸。这里指一千次呼吸所需要的时间。

(3) 通天犀角:又叫通犀。犀牛角的一种。

(4) 赤理:红色的纹理。綖:同“线”。

(5) 自本彻末:从根部一直达到末端。

(6) 叉导:一种叉形器具。

(7) 蛊毒:以毒药害人。

(8) 赤班蜘蛛:虫名。蜘蛛的一种。班,通“斑”。七重水马:七种水马。《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引此文即作“赤班蜘蛛及七种水马”。水马,水虫名。

(9) 冯夷水仙丸:道教药丸名。

(10) 蹠(zhí):脚掌。

(11) 头垢犹足以使金铁浮水:头上的污垢尚且能够使金属浮在水面上。《太平御览》卷七百三十六引《淮南万毕术》说:“首泽浮针。取头中垢以涂针,塞其孔,置水即浮。”

【译文】

有人问道:“听说从前有一位名叫谈昌的人,有时能够在水面上行走,有时还能够长期居住在水中,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抱朴子说:“用葱液调和桂皮,每次服食如同梧桐子大小的七粒,每天三次,服食三年,就能够在水面上行走了。郑先生说:‘只要练习闭住气息能够达到上千次呼吸的时间,长期练习下去就可以在水中停留一天左右。’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三寸以上的通天犀牛角,把它刻削成鱼的模样,含在口中进入水里,水就常常为人避开,大约有三尺见方的空间,人就可以在水里得到空气了。另外,通天犀角上有一条像线一样红色纹理,从根部一直达到末端。用这种通天犀角装米放在鸡群中,鸡想啄吃米,距离米几寸时,就会受惊而退却。因此有的南方人就把通天犀角叫做‘骇鸡犀’。把这种犀角放在谷堆上,各种鸟儿就不敢落下来。在雾大露重的夜晚,把它放在庭院中间,始终不会沾湿。这种犀牛生活在深山里,在黑暗的夜晚,它发出的光芒明亮得如同火炬一样。把它的角做成叉导,如果汤中有毒药,用这种叉导搅拌汤,汤就会有白沫涌出,而汤里的毒性也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了。用它来搅拌没有毒的食物,就不会有白沫涌起,因此用这种办法就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有毒了。如果到了喜欢用毒药害人的异地他乡,每次到别人家里吃饭,就可以用犀角叉导先搅拌食物。有人被毒箭射中,即将死亡,用这种犀角叉导刺入创伤处,伤口马上有白沫涌出,而后就能痊愈了。通天犀角之所以能够杀灭毒素,是因为这种野兽专门吃各种有毒的草,以及各种带刺的树木,而从不随便吃柔软嫩滑的草木。它每年脱一次角,并把角放在山间石头之中,如果有人找到了,就要刻制一枚颜色、纹理、形状都像通天犀角的木头,放在那里代替犀角,犀牛就不能发觉了,以后每年还会再次把脱掉的角放在此处。其他的犀牛角也能化解毒素,但不如通天犀角那样具有神奇效果。有人服食‘六戊符’一千天,有人用赤斑蜘蛛和七种水马,用来调合冯夷水仙丸后一起服食,也可以居住在水里。如果只用来涂抹脚掌,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了。头上的污垢尚且能够使金属浮在水面上,更何况比这更奇妙的东西呢?”

或问:“为道者多在山林,山林多虎狼之害也,何以辟之?”抱朴子曰:“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1),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2),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行见新虎迹,以印顺印之(3),虎即去;以印逆印之,虎即还。带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不但只辟虎狼,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福祸者,以印封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昔石头水有大鼋(4),常在一深潭中,人因名此潭为‘鼋潭’。此物能作鬼魅,行病于人。吴有道士戴昞者(5),偶视之,以越章封泥作数百封(6),乘舟以此封泥遍掷潭中,良久,有大鼋径长丈余,浮出不敢动,乃格煞之,而病者并愈也。又有小鼋出,罗列死于渚上甚多(7)。山中卒逢虎,便作三五禁(8),虎亦即却去。三五禁法,当须口传,笔不能委曲矣(9)。一法,直思吾身为朱鸟,令长三丈,而立来虎头上,因即闭气,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密取头上钗(10),闭气以刺白虎上,则亦无所畏。又法,以左手持刀闭气,画地作方,祝曰:‘恒山之阴(11),太山之阳(12),盗贼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闭以金关(13)。’因以刀横旬日中白虎上(14),亦无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气,左取,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虎。或用七星虎步(15),及‘玉神符’、‘八威五胜符’、‘李耳太平符’、中黄华盖印文(16),及石流黄散,烧牛羊角,或立‘西岳公禁山符’,皆有验也。阙此四符也(17)。”

【注释】

(1) 黄神越章之印:道教用来镇邪的印章。

(2) 封泥:加盖有印章的泥。

(3) 顺印:顺着虎去的方向加印。

(4) 石头: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市北。另外在今南京也有石头山。

(5) 戴昞(bǐng):人名。生平不详。

(6) 越章:即上文说的黄神越章之印。封:量词。枚。

(7) 渚:水中的陆地,水边。

(8) 三五禁:道教的禁咒。

(9) 委曲:详细,明确。

(10) 钗: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11) 山之阴:山的北边。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

(12) 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

(13) 金关:坚固的关口。金,比喻坚固。

(14) 以刀横旬日中白虎上:指在想象中,把刀放在白虎的头上十天。

(15) 七星虎步:道教方术之一。用神秘的步伐来震慑老虎。

(16) 玉神符、八威五胜符、李耳太平符:均为道教的符箓。中黄华盖印文:是指加盖道教中黄华盖印的印文。

(17) 阙:缺乏。这里指失传。

【译文】

有人问:“修道的人大多都住在深山老林之中,而深山老林中有很多虎狼之类的危害,用什么办法避开这些危害呢?”抱朴子说:“古代的人进入深山时,都佩带‘黄神越章之印’,印宽四寸,上面有一百二十个文字,把这枚印章加盖过的封泥放在居住地的四方各一百步处,那么虎狼就不敢进入居住地之内了。出行时发现了新的老虎脚印,如果用这枚印章顺着老虎去的方向盖印,老虎就会离去;如果逆着老虎去的方向盖印,老虎就会回来。佩带着这种印章在山林里行走,就不必害怕虎狼了。这种印章不仅仅能够躲避虎狼,如果山川社庙中出现了饮血吃肉、能够作威作福的恶神,用这种印章加盖过的封泥断掉他们的出入道路,他们也就不能再作祟了。从前石头那里的水中有一只大鼋,经常出没于一个深潭里,人们因此把这个深潭叫做‘鼋潭’。这只大鼋能够变成鬼魅,给人们带来疾病。吴地有个道士叫戴昞的,偶然看见了它,就用这种越章加盖封泥数百枚,然后乘着船把这些封泥抛掷到潭水的各个地方。很长时间之后,有一只直径长一丈多的大鼋,浮出水面一动也不敢动,于是戴昞就打死了它,而病人也全都痊愈了。接着又有很多小鼋浮出,排列着死在小洲上。如果在山里猝然碰到老虎,就发出三五禁咒,老虎就会立即退去。三五禁咒的方法,必须当面亲口传授,笔墨无法讲得清楚明白。另外一种方法是,直接想象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只朱雀,让它有三丈长,站立在老虎的头上,随即屏住呼吸,老虎马上就会离开。如果是夜晚住在山里,就暗暗地取下头上的簪子,屏住呼吸想象着刺在白虎的身上,这样就无所畏惧了。另一种方法是,用左手握着刀、屏住呼吸,在地上画出个方形,念咒语说:‘恒山的北面,太山的南面,盗贼不兴起,虎狼不横行,城郭如不完整,就用金关锁闭。’并在想象中用刀横放在白虎的头上十天,也就不用再害怕什么了。有人使用大禁咒,吞咽三百六十口气,从左边吸取,向着右边呵叱老虎,老虎也就不敢起身了。进入深山使用这种法术,也就不用害怕老虎了。有的人使用七星虎步,以及‘玉神符’、‘八威五胜符’、‘李耳太平符’、中黄华盖印文,以及石硫磺散,烧牛、羊的角,有的人竖起‘西岳公禁山符’,都有效果。只是这四种符箓失传了。”

此符是老君入山符,下说如文(1)。又可户内梁柱皆施之。凡人居山林及暂入,皆可用之。

【注释】

(1) 下说如文:下面的说明与前文一样。下说,指原来在这些符箓的下面的文字说明。

【译文】

这些符箓是“老君入山符”,下面的说明如上文。还可以在门内、梁柱上都悬挂上这些符。所有在山中长期居住或者暂时进山的人,都可以使用。


黄白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