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求
【题解】
勤求,勤奋地追求。主要是指勤奋地寻找真正懂得仙术的老师。由于在现实社会中,真正懂得仙术的老师根本就不存在,因此葛洪提倡的这种不懈追求,也不过是在捞水月、采镜花而已,到头来必然是一场虚无而已。但是如果撇开葛洪学道求仙这一具体内容不谈,仅仅抽象地从他提出的要注重选择老师的这一原则来看,其中还是包含了许多值得重视、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思想。下面我们把本篇中有关择师的主张做一梳理和总结。
首先,葛洪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他说:“至于射御之粗伎,书数之浅功,农桑之露事,规矩之小术,尚须师授以尽其理,况营长生之法。”也就是说,从粗浅的工艺制作,到深邃的求仙道术,都需要老师的传授,没有老师,要想“尽其理”,是不可能的。继承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以最小的付出而获取最大的效益,拜师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其次,要在寻求老师方面多下工夫。拜师十分重要,然而真正值得师从的老师并不多,“非仓卒可值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就需要下极大的工夫去广泛地寻求。这也是本篇被命名为“勤求”的用意所在。
第三,注意鉴别老师的真伪。关于这一点,是葛洪论述的重点,他尖锐地指出:“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此等岂有意于长生之法哉?为欲以合致弟子,图其财力,以快其情欲而已耳。”这样的老师真可谓是图财害命啊。有志于学道的人如果不善于识别老师的真假,万一追随了这种假老师,即使耗尽自己的所有财产和生命,最后依然是一无所有。除了告诫要善于识别真假老师之外,葛洪同时强调还要善于识别真假道书,不然,即使诵读“数千百卷,诣老无益”。
第四,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老师,就要对老师予以应有的尊重。葛洪分别列举了汉太后尊重夏侯胜、汉成帝尊重张禹、汉章帝尊重桓荣的故事说明尊重老师的重要性。接着又以七十岁的灌叔本拜身为自己的童仆、年仅十三岁的陈安世为师的例子,说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的道理。最后葛洪得出了“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的结论,把老师地位放在天地、父母之上,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提法。
除此之外,在学习方面,葛洪还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比如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耻下问、知错必改等等。这些主张,如果用在正确的方面,无疑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抱朴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1)!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血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先师不敢以轻行授人,须人求之至勤者,犹当拣选至精者乃教之,况乎不好不求,求之不笃者,安可炫其沽以告之哉(2)?其受命不应仙者,虽日见仙人成群在世,犹必谓彼自异种人,天下别有此物,或呼为鬼魅之变化,或云偶值于自然,岂有肯谓修为之所得哉?苟心所不信,虽令赤松、王乔言提其耳,亦当同以为妖讹。然时颇有识信者,复患于不能勤求明师。夫晓至要得真道者,诚自甚稀,非仓卒可值也。然知之者,但当少耳,亦未尝绝于世也,由求之者不广不笃,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世间自有奸伪图钱之子,而窃道士之号者,不可胜数也。然此等复不谓挺无所知也(3),皆复粗开头角(4),或妄沽名,加之以伏邪饰伪,而好事之徒,不识其真伪者,徒多之进问(5),自取诳惑,而拘制之,不令得行,广寻奇士异人,而告之曰:‘道尽于此矣。’以误于有志者之不少,可叹可恚也(6)!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冶黄白、水琼瑶、化朱碧、凝霜雪于神炉、采灵芝于嵩岳者(7),则多而毁之曰(8):‘此法独有赤松、王乔知之,今世之人而云知之者,皆虚妄耳。’则浅见之家,不觉此言有诈伪而作(9),便息远求之意。悲夫,可为慨叹者也!
【注释】
(1) 好物:好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一句见于《周易·系辞下》,“生,好物者也”一句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 沽:沽名钓誉。
(3) 挺:很,非常。
(4) 粗开头角:刚刚崭露头角。这里比喻刚刚获得一些粗略的道教养生知识。头角,比喻才华或知识。
(5) 徒:徒然,白白地。多之:称赞他们。多,称赞。
(6) 恚(huì):气愤。
(7) 五云:五种云母。炼制与服食云母的方法见本书《仙药》篇。飞:炼制。八石:道士炼丹的八种矿石原料。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指丹砂、雄黄、雌黄、石留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转九丹:炼制九转金丹。转,变化。道教烧炼金丹,以九转为贵。如丹砂烧制为水银,水银再烧制为丹砂,烧炼时间越久,转变次数越多,效能越高。冶黄白:炼制黄金、白银。黄金、白银也是道教的炼丹原料。水琼瑶:将美玉溶化为水。道教认为服食玉制的水也可以长生。朱碧:指朱砂、碧玉。都是炼丹原料。
(8) 多:意动用法,认为……夸大。毁:诋毁。
(9) 作:造作。这里指编造。
【译文】
抱朴子说:“天地最大的恩德是使万物能够生存,生存,是一件好事啊!因此道家所最保密、最重视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超过长生不死的方术了。所以要歃血盟誓后才肯传授,如果传授的对象不适当,依据戒律还要受到上天的惩罚。从前的那些道教老师们不敢轻易地就把仙术传授给别人,必须是那些非常勤奋的求道之人,而且还要在他们中间选择最精干好学的人才肯传授,何况那些不喜好不学习仙术、或者学习不够真诚的人,老师怎么能够为了炫耀自我、沽名钓誉就告诉给他们仙术呢?那些命中注定不该成仙的人,即使每天都看到仙人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人间,他们还是会认定那些仙人本来就属于另一类人,天下本来就有这种仙人,有的人甚至认为他们是由鬼怪变化而来的,有的人又说他们是偶然碰到了自然的仙道,哪里肯相信这些仙人都是修炼而成的呢?如果心中不信,那么即使是让赤松子、王子乔提着他们的耳朵来告诉他们仙术,也会被他们视为妖言鬼话。然而有时也有一些颇有见识和相信仙术的人,但他们的失误往往在于不能辛勤地寻找明师。那些真正懂得并获得关键道术的老师,确实是非常罕见的,很难在短期内遇到。然而懂得道术的老师,只是很少而已,却从来没有在人世间绝迹过,只是因为寻找老师的人寻找的范围不大、态度不够真诚而已,那些具有成仙命运的人,最终还是会与这些得道的老师相遇的。当然寻找老师而最终也没有找到的人是有的,但从来也没有不去寻找就能遇到老师的人。世上也有一些奸诈贪财的人,他们盗用道士的名号,这些人也数不胜数。然而此等人也不能说完全不懂道术,只是他们都只懂得个皮毛而已,他们有的妄自沽名钓誉,再用一些妖邪虚假的事情进行自我装扮,而一些好事的人,不能识别他们的真假,白白地去赞美他们、请教他们,自己找着被人欺骗。而且这些假道士还约束他们,不让他们出去广泛地寻访奇士异人,还告诉他们说:‘学仙的道术全在我这里啦。’因此就耽误了不少有志之士,这真是让人叹息让人愤慨呀!有的弟子听说有溶化五种云母、炼制八种药石、制成九转金丹、冶炼黄金白银、将琼瑶溶解为水、把朱砂碧玉变化为丹药、凝结霜雪于神奇的火炉之中、采集灵芝于嵩山之上的方法,这些假的道教老师就认为这是在夸张,并且诋毁说:‘这些方法只有赤松子、王子乔知道,当今如果有人还自称懂得这些方法的话,那都不过是在撒谎骗人而已。’见识短浅的人,不知道这些话是为了欺骗自己而编造的,于是就打消了到远方寻求明师的想法。真是可悲啊,这真是让人为之感慨万分的事情啊!
“凌晷飙飞(1),暂少忽老,迅速之甚,谕之无物。百年之寿,三万余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耄(2),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3),居世之年,略消其半,计定得百年者(4),喜笑平和,则不过五六十年,咄嗟灭尽(5),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眄已尽矣(6),况于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7),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8)。盖不知道者之所至悲矣。里语有之(9):‘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10),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实理也。达人所以不愁死者,非不欲求,亦固不知所以免死之术,而空自焦愁,无益于事,故云‘乐天知命,故不忧耳(11)。’非不欲久生也。姬公请代武王(12),仲尼曳杖悲怀(13),是知圣人亦不乐速死矣。俗人见庄周有大梦之喻(14),因复竞共张齐死生之论(15)。盖诡道强达(16),阳作违抑之言(17),皆仲尼所为破律应煞者也(18)。今察诸有此谈者,被疾病则遽针灸(19),冒危险则甚畏死。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背典诰而治子书,若不吐反理之巧辨者,则谓之朴野,非老庄之学。故无骨殖而取偶俗之徒(20),遂流漂于不然之说(21),而不能自返也。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摇尾涂中(22),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23),饿而求粟于河侯(24),以此知其不能齐死生也。晚学不能考校虚实,偏据一句,不亦谬乎?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25),终与尘壤合体,令人怛然心热(26),不觉咄嗟。若心有求生之志,何可不弃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业哉?其不信则已矣,其信之者,复患于俗情之不荡尽,而不能专以养生为意,而营世务之余暇而为之,所以或有为之者,恒病晚而多不成也(27)。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若未升玄去世(28),可且地仙人间。若彭祖、老子,止人中数百岁,不失人理之欢,然后徐徐登遐,亦盛事也。
【注释】
(1) 凌晷(guǐ)飙(biāo)飞:时光快得如同狂风飞逝。凌,度过。晷,日影。这里指时光。飙,狂风。
(2) 耄(mào):年老。
(3) 代有:交替出现。代,交替,轮流。
(4) 计定:就算是一定。
(5) 咄嗟:犹呼吸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6) 顾眄:看,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7) 谛:细察,详细。
(8) 夏虫:指蟪蛄。蟪蛄夏生秋死,寿命很短。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 里语:俗话。里,通“俚”,俚俗。
(10) 诣:到。
(11) 乐天:乐于接受天命。这两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上》。
(12) 姬公: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武王:即周武王。《史记·周本纪》记载,在周武王生病时,周公祭天祈祷,愿代武王而死。
(13) 仲尼曳杖悲怀:孔子拖着拐杖而伤心。《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14) 庄周有大梦之喻:庄子把人生比作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15) 张:宣扬。齐死生:生死是一样的。这是庄子的观点,认为生死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16) 诡道:诡辩之理。强达:强作旷达。
(17) 阳:通“佯”,假装。违抑之言:违心之言。
(18) 仲尼所为破律应煞者也:孔子所说的应该处以死刑的破坏律令的人。所为,即“所谓”,所说的。煞,通“杀”。《礼记·王制》:“析言破律……杀。”
(19) 遽:赶快,马上。
(20) 骨殖:长骨头,骨气。偶俗:媚俗,迎合世俗。
(21) 流漂:随波逐流。
(22) 庄周贵于摇尾涂中:庄子看重的是像乌龟那样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之中。比喻即使生活艰苦,也愿意活在世上。《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3) 被网之龟:被渔网打起用作占卜的龟。被绣之牛:披着绣花毯子、用作祭品的牛。《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24) 饿而求粟于河侯:庄子挨饿时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官名。负责黄河水务的官员。一说指魏文侯。《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5) 蝼、蚁:两种虫子名。即蝼蛄和蚂蚁。
(26) 怛(dá)然:忧伤的样子。
(27) 恒:常常,总是。
(28) 升玄:升天。玄,天,天空。去世:离开人间。
【译文】
“时光快得好像狂风飞逝,少年转眼之间就成了老人,人生过得太快,快得无法比喻。人生的百年寿命,也不过是三万多天而已!幼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得,衰老后各种欢乐的事情统统消失,童年的蒙昧和老年的昏聩,这就除去了几十年,而危险、困苦、忧患、疾病,又接踵而至、交替出现,活在世上的岁月,大致又被它们消磨了一半,就算是确实能够活到一百岁的人,欢快平安的日子,也不过五六十年,瞬息之间就已过完,再除去忧愁昏聩的时间,也不过剩下六七千天而已,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更何况能够保证活到一百岁的人,一万个人中还没有一个啊!仔细想想,人类也没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短命的夏虫、朝菌了。这大概就是那些不懂得仙术的人最为可悲之处啦!俗语说:‘人活在世上,过一天就少一天,就好像被牵到屠宰场宰杀的牛羊一样,每向前走一步,离死亡就近了一步。’这个比喻虽然很难听,却是实在的道理。旷达的人之所以不为死亡而发愁,并非他们不想追求长生,而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避免死亡,结果也只是白白地忧愁,于事无补,因此就说:‘懂得并乐于接受天命,因此就没有忧愁。’他们并非不想长生啊。周公要代替周武王去死,孔子临死前拖着拐杖发愁,由此可知圣人也不愿意很快死去。世人看到庄子有人生如同大梦一场的比喻,因而就争相宣扬生死一样的论调。大概这些都是一些诡辩之理、强作旷达,假惺惺地说一些违心之话,这些人都是孔子所说的那种破坏条律、应该处死的人。如果去观察那些高谈这种论调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得了疾病马上就去针灸,遇到危险时也非常害怕死亡。但衰世习俗的共同毛病,就是不崇尚真实,只背诵经典文诰和研究诸子的著作,如果不能说出一些颠倒黑白的花言巧语,就会被认为是朴鄙粗野,不属于老庄的学问。因此那些没有骨气而喜欢迎合世俗的人,就在不正确的学说里随波逐流,而无法自拔。老子以长生不死为事业,庄周看重像乌龟那样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的自由生活,而不愿意当网中的乌龟,以及披着文绣做祭品的牛,挨饿时又跑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并不能把生死看作一样。后来的学子不能够考察他们的真假,片面地抓住只言片语,这岂不是很荒谬吗?再说人死后被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躺在无穷无尽的漫漫长夜之中,开始时成为蝼蚁的食物,最终与泥土化为一体,这真令人忧心忡忡、心中发烧,不知不觉地使人感慨不已。如果心中存有追求长生的志向,怎么能够不放弃那些不太迫切的事情,而去修炼玄妙的神仙之事呢?不相信仙术的人也就罢了,那些相信仙术的人,使人担心的是他们的世俗之情还没有被洗涤干净,因而不能一心一意地去养生,而只是在经营世俗事务的闲暇时间里偶然去养护一下身体,因此间或有一些学习仙道的人,常常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养生太晚而大多不能成功。世人所急切追求的,是权势利益及嗜好欲望。如果自己的身体还不能保全,那么即使是高贵的官职、极重的权力,黄金白玉堆积如山,美人艳女数以万计,也都不是自己所能拥有的了。因此上等的道士先经营长生的事业,确定能够长生不老之后,再去随意所为。如果还没有能够离开人间升上天庭,那也可以暂时在人间当个地仙。像彭祖、老子,生活在人间几百年,并没有失去世俗人情的欢乐,然后才从从容容地登天而去,这也是一件盛事啊!
“然决须好师,师不足奉,亦无由成也。昔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1),赐胜黄金百斤,他物不可胜数。及胜死,又赐胜家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一百日(2)。成帝在东宫时(3),从张禹受《论语》(4)。及即尊位,赐禹爵关内侯(5),食邑千户(6),拜光禄大夫(7),赐黄金百斤,又迁丞相,进爵安昌侯。年老乞骸骨(8),赐安车驷马(9),黄金百斤,钱数万。及禹疾,天子自临省之,亲拜禹床下。章帝在东宫时(10),从桓荣以受《孝经》(11)。及帝即位,以荣为太常上卿(12)。天子幸荣第(13),令荣东面坐(14),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生徒数百人,帝亲自持业讲说。赐荣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及荣病,天子幸其家,入巷下车,抱卷而趋(15),如弟子之礼。及荣薨(16),天子为荣素服。凡此诸君,非能攻城野战,折冲拓境(17),悬旌效节(18),祈连方(19),转元功(20),骋锐绝域也(21)。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巍巍如此(22)。此但能说死人之余言耳,帝王之贵,犹自卑降以敬事之,世间或有欲试修长生之道者,而不肯谦下于堪师者(23),直尔蹴迮(24),从求至要,宁可得乎!夫学者之恭逊驱走,何益于师之分寸乎?然不尔,则是彼心不尽;彼心不尽,则令人告之不力;告之不力,则秘诀何可悉得邪?不得已当以浮浅示之,岂足以成不死之功哉?亦有人皮肤好喜(25),而信道之诚,不根心神,有所索欲,阳为曲恭,累日之间,怠慢已出。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26),故不告之,以测其志。则若此之人,情伪行露,亦终不得而教之,教之亦不得尽言吐实,言不了则为之无益也。陈安世者(27),年十三岁,盖灌叔本之客子耳(28),先得仙道。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道尊德贵,先得道者则为师矣,吾不敢倦执弟子之礼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遂复仙去矣。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29),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注释】
(1) 汉太后:指西汉昭帝的上官皇后。昭帝去世时,上官皇后年仅十四五岁,即为太后。夏侯胜:西汉的大臣。《尚书》:书名。儒家五经之一。《汉书·夏侯胜传》:“胜用《尚书》授太后。”
(2) 素服:白色的衣服,是一种凶服、孝服。
(3) 成帝:西汉成帝刘骜。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
(4) 张禹:西汉的大臣。
(5) 关内侯:爵位名。除少数外,大多没有封地。
(6) 食邑:封地。
(7) 光禄大夫:官名。没有具体职守,相当于顾问。
(8) 乞骸骨:要求退休。
(9) 安车驷马:古代高官告老或征召有德望的人,往往用安车,一般用两马,礼尊者用四马。安车,可共坐乘的车。驷马,四匹马拉一辆车。
(10) 章帝:东汉章帝刘炟(dá)。
(11) 桓荣:东汉的大臣。《孝经》:书名。儒家经典之一。
(12) 太常上卿:官名。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宜。
(13)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14) 东面:面向东。古代君臣见面,君主面向南,大臣面向北,这里让桓荣面向东,自己面向西受教,表示自己不敢把老师视为臣下。
(15) 抱卷而趋:抱着书卷而小步快走。趋,小步快走。是古代一种尊重别人的走路方式。
(16) 薨(hōng):古代侯王死亡叫做“薨”。
(17) 折冲:击退敌人。折,击退。冲,一种战车名。
(18) 悬旌:悬挂旌旗,比喻进军。效节:尽忠。
(19) 祈连方:被拜为一方诸侯。祈,祈求,这里引申为封拜。连,指连帅,古代十国诸侯之长名连帅。方,指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叫方伯。
(20) 转元功:迁升官职,评为首功。转,升迁。元功,首功。
(21) 骋锐:施展才华。锐,锋利。比喻才华。绝域:最远的地方。
(22) 巍巍:高大、显贵的样子。
(23) 堪师:值得自己拜师学习。
(24) 直尔:只是如此。蹴迮(cù zé):仓促之间。
(25) 皮肤:与下文的“心神”相对,指表面上。好喜:喜好,爱好。
(26) 淹:长久。
(27) 陈安世:人名。后修道成仙。
(28) 客子:住在自家的外姓小孩。据《神仙传》说,陈安世是灌叔本雇佣的小童仆,在神仙的指导下,学道成仙了。
(29) 凿石有余焰:开凿石头时发出的火星还没有熄灭。比喻生命极为短暂。
【译文】
“然而必须要找到好的老师,如果跟着一个不值得师从的老师,那也无法成功。从前汉太后跟着夏侯胜学习《尚书》,她赏赐给夏侯胜黄金一百斤,其他的物品就不计其数。夏侯胜去世的时候,太后又赏赐给他家二百万钱,还为他穿了一百天的白色丧服。汉成帝在东宫当太子时,跟着张禹学《论语》。等到即位当了皇帝以后,又赏赐他关内侯的爵位,以及一千户的封地,并授予光禄大夫一职,赏赐一百斤黄金,后来又升迁为丞相,进而授予安昌侯的爵位。张禹老了以后要求退休,成帝又赏赐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安车,黄金一百斤,金钱好几万。张禹生病时,皇上亲自前去看望,在张禹床下行拜见礼。汉章帝当太子时,曾跟随桓荣学习《孝经》。章帝即位后,让桓荣当了太常上卿。天子亲自拜访他的府第,让桓荣面向东而坐,还安排了几案手杖。然后章帝召集百官和桓荣的弟子几百人,亲自主持这次教学活动。章帝还赏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以及五千家的封地。桓荣生病时,天子亲临他家,刚进入桓容居住的街巷就赶忙下车,抱着书卷,小步快走,就像弟子一样地行礼。桓荣死时,皇上为他穿白色丧服。上述的几位先生,并非能够攻城野战,打退敌人的进攻,开拓国家的疆土,进攻敌军以效忠朝廷,也不能拜为一方诸侯,建立首功而不断升迁,在遥远的边疆发挥自己的才华。他们仅仅只是凭着一部经书的传授,宣讲解释句读经义,就受到了如此的尊崇,从而获得如此显赫的地位。这几位先生不过只是解说一下死人留下的一些言论而已,而尊贵的帝王,尚且如此谦恭地去尊敬、侍奉他们,然而世上或许有一些希望修炼长生之术的人,却不肯对那些堪为老师的人表示谦恭,只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去向老师求得关键的养生之术,这难道可能吗?学道之人的谦恭和奔忙,对老师哪里有丝毫的好处呢?然而如果不谦恭、奔忙,那就说明他不够尽心;如果不尽心,就会使老师传授道术时不尽力;老师传授道术不尽力,长生的秘诀又怎么能够全部掌握呢?即使迫不得已,老师也只是告诉他们一些浮浅的知识,他们怎么能够成就自己长生不死的事业呢?也有一些人表面上表现得非常爱好道术,然而他们这种表面上信道的虔诚,不是发自内心,而只是出于心中的欲望,便假装出谦恭的样子,若干日子之后,懈怠轻慢的态度就表现出来了。如果遇到明智的老师,将会详细地观察前来学道者的神态变化,用一个很长的时期来考验他们,故意不告诉他们仙术,用以考察他们的志向。这样一来那些人的虚伪态度和品行就会慢慢暴露,最终也得不到老师的传授,即使传授也不会把真正的仙术讲出来。如果传授得不明白,即使去修炼也没有什么益处。陈安世,在他只有十三岁时,不过只是一个灌叔本雇来的小童仆而已,然而却先获得了仙道。灌叔本当时已经七十岁了,白发苍苍,然而他一早一晚都要去拜谒陈安世,说:‘道术是最为尊贵的,先得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我不敢在施行弟子礼节方面有所懈怠。’因此陈安世就告诉他关键的秘方,于是灌叔本也成仙而去了。人的出生,是先从天地那里接受了精神灵魂,后从父母那里禀受了生气血液,然而如果遇不到高明的老师,没有人告诉他脱离人间而成仙的道术,他就无法免除死亡,就如同开凿石头时的火星还未熄灭,而人的寿命就已经在瞬息之间丧失了。由此而论,高明老师的恩德,确实是远远地超过天地、重于父母啊,能够不尊重他们吗?能够不去寻找他们吗?”
抱朴子曰:“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说。风俗衰薄,外饰弥繁,方策既山积于儒门(1),而内书亦鞅掌于术家(2)。初学之徒,即未便可授以大要,又亦人情以本末殷富者为快(3),故后之知道者,干吉、容嵩、桂帛诸家(4),各著千所篇(5),然率多教诫之言,不肯善为人开显大向之指归也(6)。其至真之诀,或但口传,或不过寻尺之素(7),在领带之中(8),非随师经久、累勤历试者,不能得也。杂猥弟子(9),皆各随其用心之疏密、履苦之久远,察其聪明之所逮,及志力之所能辨,各有所授。千百岁中,时有尽其囊枕之中,肘腋之下,秘要之旨耳(10)。或但将之合药(11),药成分之,足以使之不死而已,而终年不以其方文传之。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也。而管见之属(12),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13),及于祭祀拜伏之间而已矣!夫长生制在大药耳,非祠醮之所得也。昔秦、汉二代,大兴祈祷,所祭太乙、五神、陈宝、八神之属(14),动用牛羊谷帛,钱费亿万,了无所益。况于匹夫,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肴,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
【注释】
(1) 方策:指讨论治国之策的书籍。山积:堆积如山。
(2) 内书:指道教养生修仙的书籍。鞅掌:繁多。
(3) 又亦人情以本末殷富为快:再加上人之常情是认为书籍越多、内容越详细,就越感到快乐。本末,从头到尾,比喻非常详细。殷富,丰富,数量多。本句是解释为什么各家的图书越来越多的原因。
(4) 干吉:一作“于吉”,东汉人,现存道教经典《太平经》,相传为干吉所撰。容嵩:即宫崇,干吉的弟子,著书一百多卷。桂帛:疑指帛和,三国时人,从董奉及王远学道。
(5) 千所篇:一千来篇。所,表约数。
(6) 善:好好地,真诚地。指归:主旨。
(7)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素:白色的丝绸。可以用来写字。
(8) 领带:衣领和衣带。
(9) 杂猥:杂乱而平庸。猥,平庸。
(10) 秘要之旨:因重视而秘密保存。“旨”字当为衍文。
(11) 将:带领。
(12) 管见之属:从竹管中观察事物的人。比喻见识有限的人。
(13) 纷若:繁多杂乱的样子。
(14) 太乙:神名。最尊贵的天神。五神:指白、青、黄、赤、黑五位天帝。陈宝:汉代人尊崇的一位神仙。八神:指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以上内容见于《史记·封禅书》。
【译文】
抱朴子说:“古代的人质朴纯正,重视行为而轻视空谈,所以那些执政者不崇尚文辞巧辩,而修道者不看重口才言说。后来世风慢慢变得衰微刻薄,人们对外表的修饰越来越繁多,讨论治国方略的典籍像山一样堆积在儒生的门下,养生修仙的书籍也乱纷纷地堆放在术士的家中。对于初学之人,不可能马上就去传授他们最重要的道术,再加上人之常情是认为书籍越多、内容越详细,就越感到快乐,因此后来那些获取了道术的人,像干吉、容嵩、桂帛等人,各自都写了一千来篇的文章,然而大多都是一些教训告诫的语言,不肯真诚地向人们公示大道的主旨。至于那些真正有用的秘诀,有的只是口耳相传,有的写在不过几尺长的白色丝绸上,藏在自己的衣领、衣带之中,如果不是长期追随老师,不断勤奋学习、历经考验的弟子,是无法学到的。对于那些杂多而平庸的一般弟子,则根据他们各自用心的多少,勤学苦练的时间长短,考察他们的智慧所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他们能力所能做到的地步,然后各自都有一些传授。千百年以来,时常有老师始终把秘诀藏在袋子或枕头之中、肘部或腋窝之下,非常重视地把它们秘密收藏着。有的老师只是带着弟子炼制丹药,药成后分给弟子服食,能够让弟子不再死亡而已,而始终也不肯把写成文字的秘方传授给他们。因此人世间的道士,真正懂得炼制金丹的,一万个人中没有一个。然而一些见识短浅的人,总认为神仙道术已经完全记录在杂乱繁多的图书之内,以及存在于祭祀祈祷的跪拜之中了。长生不死的道术关键在于仙丹大药而已,这些并不能在祭祀之中获得。从前秦、汉两代,大肆地举办祈祷活动,所祭祀的是太乙、五神、陈宝、八神之类,使用牛羊、粮食,丝帛,浪费了亿万金钱,最后没有丝毫益处。更何况那些普通百姓,他们道德不具备,身体不保养,却想拿一些牛、羊、猪和美酒佳肴,去祈求鬼神,想以此获取长生,这真是糊涂得太厉害了!
“或颇有好事者,诚欲为道,而不能勤求明师,合作异药,而但昼夜诵讲不要之书,数千百卷,诣老无益,便谓天下果无仙法。或举门扣头(1),以向空坐,烹宰牺牲(2),烧香请福,而病者不愈,死丧相袭,破产竭财,一无奇异,终不悔悟,自谓未笃。若以此之勤,求知方之师;以此之费,给买药之直者(3),亦必得神仙长生度世也。何异诣老空耕石田、而望千仓之收?用力虽尽,不得其所也。所谓适楚而道燕(4),马虽良而不到,非行之不疾,然失其道也。或有性信而喜信人,其聪明不足以校练真伪,揣测深浅,所博涉素狭,不能赏物。后世顽浅,趣得一人(5),自誉之子,云‘我有秘书’,便守事之。而庸人小儿,多有外托有道之名,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有所请为,辄强喑呜(6),俯仰抑扬(7),若所知宝秘乃深而不可得之状。其有所请,从其所求,俯仰含笑,或许以顷后(8),故使不自觉者,欲罢而不能,自谓事之未勤,而礼币之尚轻也,于是笃信之心,尤加恭肃,赂以殊玩(9),为之执奴仆之役,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欲以积劳自效,服苦求哀,庶有异闻(10)。而虚引岁月,空委二亲之供养,捐妻子而不恤,戴霜蹈冰,连年随之,而妨资弃力,卒无所成。彼初诚欺之,末或惭之,懵然体中(11),实自空罄短乏(12),无能法以相教,将何法以成人乎?
【注释】
(1) 举门:全家。
(2) 牺牲:用作祭品的牲畜。
(3) 给买药之直:供给购买炼丹药物的费用。直,价值,费用。
(4) 适楚而道燕:到楚国去却走上通往燕国的道路。也即“南辕北辙”。适,到。
(5) 趣:小步快跑。这里形容急急忙忙的样子。
(6) 辄:就。强:假装,故意。喑呜(yīn wū):忍声悲叹。也即装出自己不能答应对方的无奈样子。
(7) 俯仰:俯身抬头。这里用来描写敷衍应付的样子。
(8) 顷后:以后。
(9) 殊玩:奇异的玩物。
(10) 庶:希望。异闻:不同寻常的知识。
(11) 懵然体中:自己糊糊涂涂。懵然,糊涂的样子。
(12) 空罄:一无所有。罄,空无。
【译文】
“也有一些好事的人,他们也确实想学习道术,却不能勤奋地去寻找高明的老师,炼制具有奇效的药物,而只是日夜诵读一些不重要的书籍,即使是诵读几千卷几百卷,到老也没有任何用处,于是就说天下确实没有什么成仙的法术。他们有的全家叩头,白白地面向天空端坐,他们屠宰牛羊以祭祀,烧香以祈求福佑,然而生病的人还是无法痊愈,死亡却接踵而来,他们倾尽自己的财物,却没有任何奇迹发生,然而他们最终也没有醒悟后悔,还自以为是因为自己不够虔诚。如果他们把这样的辛勤,用来寻求那些懂得大道的老师;把这些费用,拿去购买炼丹的药物,他们就一定能够离开人间、长生不死而成为神仙了。他们的那些做法与一直到老都白白地在石头上耕种庄稼、却还希望有个装满千仓的粮食收获有什么差别呢?他们虽然用尽全力,也无法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到南方的楚国去却朝着北方的燕国走,马匹即使很好却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地,这并非因为自己走得不快,而是因为没有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也有的人具有相信仙道的天性却容易轻信别人,他们的智慧还不足以用来识别真假,无法测量世事的深浅,他们平时所涉猎的知识面本来就很狭隘,没有能力去鉴别事物。衰世的人们固执而又肤浅,他们在匆忙之中寻得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实际上是一个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他吹嘘说‘我有奇异的仙书’,于是人们便去侍奉他。有一些才能平庸的小人,他们大多对外声称自己拥有道术,获取了超过其实际才能的名声,这一切凭的都是自吹自擂,他们的内心贪婪污浊,惟利是图。如果别人对他们有所请求,他们就故意地装腔作势,摇头晃脑以敷衍应付,好像他们所懂得的道术宝贵、深邃得一般人无法求得一样。如果他们对别人有所请求,别人也满足了他们的请求,他们便会摇头摆脑地面含微笑,也许还会答应以后再传授仙术,于是就使那些没有醒悟的人,欲罢不能,还自以为侍奉得不够勤苦,或者是礼物太轻,于是自己的那颗虔诚之心,变得更加恭敬,用奇异的玩物去贿赂老师,为老师干些奴仆般的苦活儿,甘愿背着重物而长途跋涉,不畏途中的艰难险阻,想用这种长期的劳苦来自我表现,苦苦地哀求老师,希望能够学到一些奇妙的仙术。然而最终却是虚度了岁月,白白地放弃了对于父母双亲的供养,抛弃了对于妻子儿女的抚育,头顶寒霜而脚踏坚冰,年年追随着老师,结果却是耗费了资产,白费了力气,到头来一无所成。那些老师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想骗人,到后来有的也许会感到惭愧,但自己心里尚且是糊糊涂涂的,实实在在没有一点仙术,根本就没有能力去传授仙术,他们又有什么方法使人成仙呢?
“余目见此辈不少,可以有十余人。或自号高名,久居于世,世或谓之已三四百岁,但易名字(1),诈称圣人,托于人间,而多有承事之者(2)。余但不喜书其人之姓名耳。颇游俗间,凡夫不识妍蚩(3),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歙习遂广(4),莫能甄别,故或令高人偶不留意澄察(5),而但任两耳者。误于学者,常由此辈,莫不使人叹息也!每见此曹,欺诳天下,以规势利者(6),迟速皆受殃罚,天网虽疏,终不漏也,但误有志者可念耳(7)。世人多逐空声,鲜能校实(8)。闻甲乙多弟子,至以百许,必当有异,便载驰竞逐(9),赴为相聚守之徒,妨工夫以崇重彼愚陋之人也,而不复寻精(10)。彼得门人之力,或以致富。辨逐之虽久(11),犹无成人之道,愚夫故不知此人不足可事,何能都不与悟?自可悲哉!夫搜寻仞之垄(12),求干天之木;漉牛迹之中(13),索吞舟之鳞,用日虽久,安能得乎?嗟乎!将来之学者,虽当以求师为务,亦不可以不详择为急也。陋狭之夫,行浅德薄,功微缘少,不足成人之道,亦无功课以塞人重恩也(14)。深思其趣(15),勿令徒劳也。”
【注释】
(1) 易:改变。
(2) 承事:奉承,侍奉。也即拜他们为师。
(3) 妍蚩:美丑,真假。
(4) 歙习:又作“翕习”。习惯,习以为常。
(5) 澄察:澄清,考察。
(6) 规:追求,图谋。
(7) 念:顾念,同情。
(8) 鲜:很少。
(9) 载驰:驾车奔驰。形容急切的样子。
(10) 寻精:寻找精通大道的人。
(11) 辨逐:侍奉追随。辨,通“办”,做事。
(12) 寻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垄:田埂,高地。
(13) 漉:淘干。牛迹:牛踩出的小坑。
(14) 功课:功德。塞:抵偿,回报。
(15) 趣:意趣,道理。
【译文】
“我亲眼见过的这种人就不少,大约有十几个。他们中有的人自称自己有很高的名声,说自己在世上活了很久,于是社会上也就有人说他们已经三四百岁了,实际上这些人只是改名换姓,假称自己是古代的某位圣人,现在来到了人间,于是就有很多世人去侍奉追随他们。我只是在这里不愿意写出这些人的姓名而已。他们在社会上到处游荡,凡夫俗子没有能力识别好坏真假,都来为他们吹嘘传扬,助长了他们的妖孽虚妄,为那些狡猾虚假的人,凭空增添了许多美誉,对此人们越来越习以为常了,于是就没有人能够再去仔细甄别了,因此有时就使一些高明之人也偶尔不再去留意考察,而相信了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传闻。耽误了那些真正希望学道者,通常就是这种人了,这不能不令人叹息啊!每次看到这些人,他们欺骗了天下人,以此来谋取权势财物,他们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惩罚,天网恢恢,最终是疏而不漏啊,只是耽误了有志之人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啊。很多世人喜欢去追逐空名,很少能够考察真实情况。世人听说某某有很多弟子,以至于上百人了,就认为此人肯定有不同寻常之处,于是就驾着马车争相追随,赶过来聚集在一起成为他的弟子,世人耽搁自己功夫而去崇拜那个愚笨浅薄的人,而不再去寻找精通大道的老师了。而那人得到弟子们的帮助,竟然以此致富。世人侍奉追随他已经很久了,却依然没有能够得到使人成仙的道术,愚笨的人本来就没有能力明白此人不值得师从,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明白呢?这真是太可悲了!搜索几尺高的田埂,想要找到冲天的大树;淘干牛蹄印中的积水,想要找到吞舟的大鱼,即使花费很久很久的时日,又怎么能够找得到呢?哎!未来那些学道的人,虽然应当努力地寻找老师,但也不能不把仔细地鉴别老师作为当务之急啊!那些浅陋的人,行为低贱而道德浅薄,功德很小而仙缘很少,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得道成仙,也没有功德去报答别人的大恩。一定要深入地想想我讲的这些道理,千万不要使自己徒劳无益啊!”
抱朴子曰:“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1),终不肯行求请问于胜己者,蠢尔守穷(2),面墙而立(3);又不但拱默而已(4),乃复憎忌于实有道者而谤毁之,恐彼声名之过己也。此等岂有意于长生之法哉?为欲以合致弟子(5),图其财力,以快其情欲而已耳。而不知天高听卑(6),其后必受斯殃也。夫贫者不可妄云我富也,贱者不可虚云我贵也,况道德之事实无(7),而空养门生弟子乎?凡俗之人,犹不宜怀妒善之心,况于道士,尤应以忠信快意为生者也,云何当以此之徶然函胸臆间乎(8)?人自不能闻见神明,而神明之闻见己之甚易也。此何异乎在纱幌之外(9),不能察轩房之内(10),而肆其倨慢,谓人之不见己?此亦如窃钟枨物(11),铿然有声,恶他人闻之,因自掩其耳者之类也。而聋瞽之存乎精神者(12),唯欲专擅华名,独聚徒众,外求声价,内规财力,患疾胜己,乃剧于俗人之争权势也(13)。遂以唇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阳敦同志之言(14),阴挟蜂虿之毒(15),此乃天人所共恶,招祸之符檄也(16)。
【注释】
(1) 阳:假装。
(2) 蠢尔:愚蠢的样子。尔,用同“然”,形容词词尾。穷:困窘。
(3) 面墙而立:面对着墙壁站立。比喻不学习,所知甚少。
(4) 拱默:拱着手默默无言。拱,拱手。比喻无所行动。
(5) 合致:招集。
(6) 听卑:监察着人间。听,指监察、观察。卑,低。指人间。
(7) 道德:大道与美德。“道”指客观的规律、真理,而被人所掌握的“道”就叫做“德”。这里的“道德”具体指求仙的道术。
(8) 徶(bié)然:飘动的样子。这里指在胸中翻动的样子。函:装在。胸臆:胸中。
(9) 幌:帏幔。
(10) 轩房:房屋。轩,窗户或门。
(11) 窃钟枨(chéng)物:盗钟时钟碰到了东西。枨,碰撞。
(12) 精神:这里指智慧。
(13) 剧:激烈,严重。
(14) 阳:表面。敦:推崇。
(15) 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6) 符檄:文书。符,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的凭证。檄,古代官方用于征召、声讨的文书。
【译文】
抱朴子说:“那些伪装的假道士们,既善于编造谎言,用来欺骗弟子,又经常遮盖自己的短处,隐藏自己的愚蠢,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耻,却又假装着博学多才、知识圆满,始终也不肯前去向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他们愚蠢地坚守着自己的无知,犹如面壁而立;而又不肯拱手缄默闭上嘴巴,还去憎恨、嫉妒那些真正懂得道术的人并诋毁他们,担心别人的名声超过自己。这些人难道还会用心思于长生不死的道术吗?他们不过是想以此招集弟子,贪图弟子们的钱财和劳力,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获取快乐而已。然而他们不知道天神虽然高高在上,却能监察人间的一切,他们以后一定会因此而遭受祸殃的。贫穷的人不能吹嘘自己富有,低贱的人不能胡说自己显贵,更何况求仙道术确实不存在于他们的心中,却白白地受着弟子们的供养呢?一般的世俗人,尚且不应该怀有妒嫉善人之心,何况是求道之士,更应该凭着忠信和愉悦的心态来修炼长生之道,为什么还要让这种做假、嫉妒等思想在自己的胸中翻腾呢?人本来不能听到和看见神仙,但神仙却能够很容易地听到和看见人。假道士的行为与站在纱幕之外、不能看到室内、于是就倨傲轻慢异常、还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也好像偷钟时撞上东西、钟发出铿锵之声、怕别人听到了、于是就捂着自己的耳朵之类的事情一样。智慧上的聋子、瞎子,只想占尽天下美好的名声,招集天下所有的弟子,外面他们追求名气身价,内心里一心图谋财物利益,担心并嫉恨超过自己的人,他们比世俗人争权夺利还要厉害。于是他们就用嘴唇作为刀锋攻击别人,根据诋毁和赞美的情况结成私党,他们口中亲热而心中疏远,外表团结而行为分裂,表面上推崇志同道合者的言论,暗中却怀着毒蜂蛇蝎一样的害人之心,这些行为是天神和人们所共同厌恶的,是招致灾祸的‘文书’啊。
“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1)。至于射御之粗伎,书数之浅功,农桑之露事,规、矩之小术(2),尚须师授以尽其理,况营长生之法,欲以延年度世,斯与救恤死事无异也,何可务惜请受之名(3),而永守无知之困?至老不改,临死不悔,此亦天民之笃暗者也(4)。令人代之惭悚(5),为之者独不顾形影也(6)。为儒生尚当兀然守朴(7),外托质素,知而如否,有而如无,令庸儿不得尽其称(8),称而不问不对,对必辞让而后言。何其道士之人,强以不知为知,以无有为有,虚自炫耀,以图奸利者乎!迷而不知返者,愈以遂往。若有以行此者(9),想不耻改也。吾非苟为此言,诚有为而兴,所谓疾之而不能默然也。徒悯念愚人,不忍见婴儿之投井耳。若览之而悟者,亦仙药之一草也,吾何为哉?不御苦口(10),其危至矣,不俟脉诊而可知者也。”
【注释】
(1) 缉熙:光明。这里引申为进步、成绩。
(2) 规、矩:两种木工工具。用来画圆的工具叫“规”,用来画方的工具叫“矩”。这里代指木工技术。
(3) 请受:请求传授。即当弟子。
(4) 笃暗:迟钝愚暗。
(5) 悚:恐惧。
(6) 独:竟然。顾:看,反省。形影:代指自己。
(7) 兀然:茫然无知的样子。这里指大智若愚。
(8) 尽其称:称赞他们完美。尽,完美。
(9) 以:通“已”,已经。
(10) 御:用,听从。苦口:逆耳的忠告。
【译文】
“阅读五经时,尚且应该不耻下问,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习自己的学业,以便每天都有所进步。至于射箭、驾车之类的粗笨技艺,书法、计数之类的浅薄学问,种地、养蚕之类的浅显事情,木匠规矩之类的小小技术,尚且需要老师的传授才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的道理,何况是学习长生不老的道术,想以此延年益寿以脱离人间,这与拯救死亡的大事没有区别,怎么能够一味地不愿意具有向人求教的弟子之名,而永远地守着无知的困境呢?到老也不改正,至死也不悔悟,这就是天下百姓中最为愚昧的人了。真令人为他们惭愧不安啊,然而这样做的人竟然不肯好好地反省自己。作为儒生,尚且应该一无所知似地持守着淳朴,外表看起来十分朴素,懂得了而好像不懂得,拥有了却好像没拥有,使那些平庸的人们无法去称赞他们完美,即使称赞,如果不来求教也就不去主动回答,回答时也一定要先谦让而后开口。为什么那些修道的人,却要勉强地不懂装懂,没有道术却装作有道术,虚假地自我炫耀,以奸诈的手段去图谋财利呢?那些走上迷途而不知返回的人,将会越走越远。如果有一些已经做过这种事情的人,想来也应该不以改正为羞耻吧。我并非是随便地编造了这些话,的确是有感而发,这正是人们所谓的因为厌恶这些事情而无法保持沉默啊。我只是怜悯这些愚蠢的人,就像不忍心看见婴儿掉进水井里一样而已。如果有人看了这些话而有所醒悟,这也算是仙药中的一棵治病小草了,我别有何求呢?如果还不接受我的逆耳忠告,那么灾难就会降临,这种结果不用预测就完全可以知道。”
抱朴子曰:“设有死罪,而人能救之者,必不为之吝劳辱而惮卑辞也,必获生生之功也。今杂猥道士之辈,不得金丹大法,必不得长生可知也。虽治病有起死之效,绝谷则积年不饥,役使鬼神,坐在立亡,瞻视千里,知人盛衰,发沉祟于幽翳(1),知祸福于未萌,犹无益于年命也。尚羞行请求,耻事先达(2),是惜一日之屈,而甘罔极之痛(3),是不见事类者也(4)。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术易焉。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夫治国而国平,治身而身生,非自至也,皆有以致之也(5)。惜短乏之虚名(6),耻师授之暂劳,虽曰不愚,吾不信也。今使人免必死而就戮刑者(7),犹欣然喜于去重而即轻,脱炙烂而保视息(8),甘其苦痛,过于更生矣。人但莫知当死之日,故不暂忧耳。若诚知之,则刖、劓之事(9),可得延期者,必将为之,况但躬亲洒扫,执巾竭力于胜己者,可以见教之不死之道(10),亦何足为苦?而蔽者惮焉。假令有人,耻迅走而待野火之烧爇(11),羞逃风而致沉溺于重渊者,世必呼之为不晓事也,而咸知笑其不避灾危,而莫怪其不畏实祸,何哉?”
【注释】
(1) 发:发现。沉祟:重大的灾祸。祟,鬼神作祸。幽翳:隐蔽。
(2) 先达:先知,先懂得大道的人。
(3) 罔极:无边无际。
(4) 事类:类推事理。
(5) 有以:有方法。
(6) 短乏:缺乏知识,没有道术。
(7) 就:接近,接受。戮:羞辱,惩罚。
(8) 视息:观看和呼吸。这里代指活着。
(9) 刖(yuè)、劓(yì):两种刑罚。砍掉脚叫“刖”,割去鼻子叫“劓”。
(10) 见教:被教育。见,被。
(11) 爇(ruò):燃烧。
【译文】
抱朴子说:“假如有人被判了死罪,而别人又能够拯救他的话,那么这个被判死罪的人一定不会为了活命而吝惜劳苦屈辱、不愿使用卑下的言辞,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去获得再次生存下去的机会。而今那些杂乱平庸的道士之流,没有掌握金丹大法,他们肯定无法长生不死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使他们在治病时能够起死回生,能够不吃粮食而长年不饿,能够驱使鬼神,能够坐在那里突然消失,能够看清千里之外的事情,能够预知人们的兴盛与衰败,能够在幽暗隐蔽处发现重大的灾难,能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时候就知道祸福,然而这些对寿命的延长却没有任何益处。可他们还是羞于去请教学习,耻于师从那些先获得大道的人,这是舍不得受一天的委屈,却甘愿忍受无边的痛苦,属于不懂得类推事理的人。古人有句话说:‘生命对于自己,好处太大了。’从贵贱的角度看,即使具有帝王这样高的地位,也不足以与长生法术相提并论;从轻重的角度看,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也不足以拿来与长生法术相交换。因此有‘死去的国王也甘愿当一个活着的老鼠’的比喻。治理国家而国家太平安定,修养自身而自身长生不死,这些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才能召致的。有的人顾惜落下没有知识的名声,把拜人为师的短暂辛劳看作屈辱,即使有人说他们不愚蠢,那我也不会相信。假如让一个人免去必死之刑而去接受其他刑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因为能够逃脱死刑而接受轻罚、避免了火烧肉绽的死罪而保住生命感到欣喜异常,他将甘心情愿地接受轻罚的痛苦,感到胜过重生了。人们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日期,所以暂时还没有太多忧患而已。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确实死期,那么即使承受砍脚、割鼻子的刑罚,只要可以延缓死期,他们也一定愿意接受,更何况只需要动手洒洒水扫扫地,拿着手巾去尽力服侍比自己强的人,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长生不死的道术,这哪里又算得上是什么痛苦呢?然而那些愚昧的人却害怕这样做。假如有一个人,因为羞于快速逃跑而等待着野火的烧灼,因为耻于逃避狂风而招致葬身于深渊,世人一定会认为他不懂事,然而都知道去嘲笑此人不去避开灾祸,却没有人怪罪此人不害怕实际的祸害,这又是为什么呢?”
抱朴子曰:“昔者之著道书多矣,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1),如吾之勤勤者也。实欲令迷者知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坠井引绠(3),愈于遂没。但惜美疢而距恶石者(4),不可如何耳!人谁无过,过而能改,日月之蚀(5),睎颜氏之子也(6)。又欲使将来之好生道者,审于所托,故竭其忠,告之良谋,而不饰淫丽之言,言发则指切(7),笔下则辞痛,惜在于长生而折抑邪耳,何所索哉?”
【注释】
(1) 箴砭:即“针砭”。发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箴,同“针”。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虽有失误,而最终获得成功。东隅,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指早晨。桑榆,指太阳落在树梢,代指日落处,指傍晚。
(3) 引绠:用绳子把他拉出来。引,拉。绠,绳。
(4) 美疢(chèn):以病为美。疢,热病。距:通“拒”,拒绝。恶石:不好看的针石。恶,丑陋。
(5) 日月之蚀:光明的日月也会有蚀损的时候。比喻君子也会犯错误。《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 睎(xī):希望,寄希望于。颜氏之子:颜家的年轻人。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这里代指未来有志于学习仙道的人。
(7) 指:通“旨”,思想,用意。
【译文】
抱朴子说:“从前写作仙道书籍的人很多,他们无不尽力地使用一些浮华机巧的言辞,以鼓吹那些玄妙虚无的思想,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入研究长生不死的方法途径,去批评纠正追求道术时的一些错误,像我这样勤勤恳恳的了。我实在是想让那些迷途中的人知道返回正道,使他们开始虽有失误,但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用井绳把他们从井中拉上来,总比让他们沉入井水中要强。只可惜那些以病为美而拒绝针灸的人,我拿他们是无可奈何了!哪个人能够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好,因为就连天上的日月也有蚀损的时候,我寄希望于像颜回那样勤奋好学的人。我还想让未来那些喜好长生之道的人,明白自己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因此我竭尽自己的忠诚,把最好的方法告诉给他们,而没有使用过分华丽的言辞,我的言辞中包含着深切的旨意,我写作时使用的语言十分痛切,我所痛惜的是那些追求长生之人却受到坏人邪说的损害而已,除此我又追求什么呢?”
抱朴子曰:“深念学道艺养生者(1),随师不得其人,竟无所成,而使后之有志者,见彼之不得长生,因云天下之果无仙法也。凡自度生(2),必不能苦身约己以修玄妙者,亦徒进失干禄之业(3),退无难老之功,内误其身,外沮将来也(4)。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5)。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
【注释】
(1) 道艺:道术。艺,术。
(2) 凡自度生:所有独自生活的人。指那些没有老师管教约束的人。
(3) 干禄之业:做官的事情。干,求。禄,做官的俸禄。
(4) 沮:阻碍,损害。将来:指未来有志学道的人。
(5) 炳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译文】
抱朴子说:“我深深地顾念那些学习道术养生的人,由于追随老师而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最终一无所成,反而使得后来有志学道的人,看见他们没有能够长生,便认为天下根本就没有求仙之术。所有那些独自生活而没有老师管教的人,肯定不能艰苦勤奋、约束自我而去学习高深的学问,因此他们进入社会则白白地失去了做官拿俸禄的机遇;退隐山林也没有能够获取长生不死的功业。对己他们耽误了自身,对外他们损害了未来有志学道者的信心。仙术可以学到,就如同黍、稷可以靠播种而收获一样,这是显然易见的。然而没有不用耕作就能够获得庄稼丰收的,也没有不勤奋修炼就能够做到长生不老、脱离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