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俗

字数:16053

【题解】

对俗,回答世俗人的质疑。对,回答。俗,世俗。这里指世俗人的质疑。本卷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世俗人有关修道成仙的种种质疑予以解释。

对于人们是否能够成仙的疑问,葛洪首先依然是引用史料的记载作为证据,他说:“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就连民间的一般君子尚且不会骗人,更何况那些得道真人。这就是用真人的人格去保证他们所记载的故事不假。其次,葛洪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论证神仙可学。他说:“今试其小者,莫不效焉。余数见人以方诸求水于夕月,阳燧引火于朝日……小既有验,则长生之道,何独不然乎?”既然以方诸求水、用阳燧引火这些小方术是可信的,那么推而广之,修道成仙这一类的大方术的效果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三,使用类比的方法以证明人可以长生不死。葛洪引用《史记·龟策传列》中的“江淮间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的记载,证明龟是长寿动物,既然我们“知龟有不死之法”,那么“为道者效之”,就完全可以“与龟同年”了。除此之外,葛洪还回答了神仙为什么有的升入天庭、有的却留居人间等问题。

葛洪用来证明神仙可学的证据和推理,从整体上看,可以说是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但在本卷中,也有一些颇具正面意义的思想和主张。第一,把积德行善看作修道成仙的前提。葛洪说:“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这就把世俗道德同修道成仙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这种道德教育虽然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但对于提高民众的品德,保持社会安定,无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葛洪还专门谈到孝的问题,认为得仙道者长生不死,能够保证身体的永远完好,这不仅符合传统的孝道思想,而且还能光宗耀祖,同时也能够保证对祖宗的祭祀。这一调和儒、道思想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第二,在少数地方,也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葛洪的神仙信仰应该说是十分坚定的,但他同时也说:“吾今知仙之可得也,吾能休粮不食也,吾保流珠之可飞也、黄白之可求也。若责吾求其本理,则亦实复不知矣。”这实际就是承认自己对于学仙之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动摇作者对神仙的信仰,但相对于那些不懂装懂、强为作解的人,还是显示出些许的实事求是精神。第三,提出了“推理”这一认识方法。当有人质疑“龟鹤长寿,盖世间之空言耳,谁与二物终始相随而得知之也”时,葛洪提出了推理认识的方法,他说:“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俟乎瞻视之所及,然后知之也。……睹一隅则可以悟之矣。”从抽象的原则来看,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与孔子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以及举一反三思想都是相通的,只不过孔子把这一认识方法运用于人事,而葛洪却把它运用于神仙信仰而已。

或人难曰(1):“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稟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2),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3),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4),故效其道引以增年(5)。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6)。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7);人有明哲(8),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9),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10),非生知也(11)。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12),吞刀吐火(13),坐在立亡(14),兴云起雾(15),召致虫蛇,合聚鱼鳖(16),三十六石立化为水(17),消玉为(18),溃金为浆(19),入渊不沾(20),蹴刃不伤(21),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22),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23),与天相毕(24);还精胎息(25),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26);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27),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28)?何所索乎?苟无其命,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

【注释】

(1) 难:责难,质疑。

(2) 陶冶造化:大自然的创造化育。陶,烧制陶器。冶,冶炼金属。比喻创造。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

(3) 上药:最好的长生药物。

(4) 遐寿:长寿。遐,远,长。

(5) 道引:又作“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即通过呼吸俯仰、曲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以促使身体健康的健身运动。

(6) 殊:不同。

(7) 短折:短命夭折。

(8) 明哲:聪明智慧。敦煌本作“明知”。

(9) 施为:行为。本末:始终。这里指经历、经过。

(10) 服食:道教养生法。食用仙药。

(11) 生知:“生而知之”的省略。指极为聪明的人。《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 变易形貌:改换形貌。道教方术的一种。易,改变。

(13) 吞刀吐火:本为杂技的一种,葛洪把它视为一种法术。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14) 坐在立亡:坐在那里,突然消失。立,马上,突然。《神仙传·皇初平传》:“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

(15) 兴云起雾:能够兴起云雾。《西京杂记》卷三:“有东海人黄公……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

(16) 合聚鱼鳖:召集鱼鳖。《神仙传·玉子传》:“临渊投符,召鱼鳖之属,悉来登岸。”

(17) 三十六石立化为水:三十六种矿石药物顷刻间化为液体。《云笈七签》卷一百七记载有《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一书,似乎就是介绍把三十六种矿石药物溶化为液体的方法。

(18) (yí):同“饴”,糖浆。

(19) 溃金为浆:把黄金溶化为液体。溃,烂,溶化。

(20) 沾:打湿。

(21) 蹴:踏上。

(22) 迟:迟缓,慢。

(23) 服丹:服食仙丹。守一:道教内炼方术。又叫存思。道教认为,人体的五官腑脏,都有神灵主之,人要想得道成仙,就要存思这些神灵,专一不离。

(24) 相毕:一同结束。“与天相毕”也即与天同寿。

(25) 还精:道教内丹修炼方术。又叫“还精补脑”。即把肾间的气向上导引,以促进身体健康。胎息:道教内丹修炼方术。以鼻吸气而闭之,以口微微吐出,不让自己听到气息出入的声音。

(26) 愧影:愧对自己的身体。影,身影。代指身体。

(27) 宁当:怎能。

(28) 将来:指未来之人,后人。

【译文】

有人质疑说:“人类之中有老子和彭祖,就好像树木中有松、柏一样,他们秉承了长寿的自然天性,怎么可能通过人为地学习得到呢?”抱朴子回答说:“天地创造化育的万物中,没有什么比人类更具灵性了。因此学到较低层次道术的人,就能够役使万物;学到较高层次道术的人,就能够长生不死。他们知道最好的药物能够延年益寿,所以服用这些药物去追求成仙;他们知道灵龟和仙鹤有长久的寿命,所以仿效它们的导引动作去增加年龄。再说松、柏的枝叶,与其他各种树木有着很大差别;龟、鹤的体形,与其他各类鸟兽则完全不同。至于彭祖和老子,他们还是人,并不是能够独自长寿的非人类之物,只是由于他们掌握了道术,并非自然天性形成的长寿。所有的树木都不能效法松、柏,各类鸟兽也不会学习龟、鹤,因此才短命夭折;而人有聪明才智,只要能够修炼彭祖、老子的道术,就可以同他们一样取得长寿的功效。如果说世间确实没有仙人,可从前的哲人所记载的神仙,就有将近一千人,而且都留下了姓氏名字,以及他们的行为经历,可见这都不是虚构的谎言啊。如果认为他们都是非常特殊地秉承了奇特的精华之气的话,然而相传他们都有老师,并且奉行服用丹药之事,可见他们并非生来就是懂得道术的人。如果说道术无法学到的话,却有人能够改变形体面貌,吞下刀子吐出火焰,坐在那里转眼消失,兴云起雾,招致虫蛇,聚集鱼鳖,以及把三十六种矿石药物顷刻间化为液体,将玉石消融成糖浆,把黄金溶解成水液,潜入深渊而身体不会沾湿,踏上刀刃而身体不会受伤,各种变化之类的事情,就多达九百多种,依照这些法术来施行,没有不奏效的,那又为什么唯独不肯相信神仙是可以学到的呢?学仙成功从时间上说很慢,禁忌也很多。除非具备了超越世人的意志、强大有力的才能,否则是不可能持之以恒的。有的人很容易自我怀疑,半途而废,于是就认为神仙之道、长生不死,确实是学不到的。仙经说:‘服用仙丹,守一存思,可以与天同寿;还精补脑,做到胎息,能够万寿无疆。’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啊!民间有德行的人,尚且还能做到对内不辜负良心,对外不愧对自身;对上不欺骗苍天,对下不改变诺言,更何况古代那些得道的真人,他们难道会凭空捏造假话,拿绝对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去欺骗误导后来的人吗?他们又图的什么呢?如果没有修道成仙的命运,始终是不肯相信神仙的,又怎么能够勉强他们去相信呢?”

或难曰:“龟、鹤长寿,盖世间之空言耳,谁与二物终始相随而得知之也?”抱朴子曰:“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1),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2),俟乎瞻视之所及(3),然后知之也。《玉策记》曰(4):‘千岁之龟,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于莲叶之上,或在丛蓍之下(5),其上时有白云蟠蛇(6)。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载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7)。’如此则见,便可知也。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邃处(8),故人少有见之耳。按《玉策记》及《昌宇经》(9),不但此二物之寿也,云千岁松树,四边披越(10),上杪不长(11),望而视之,有如偃盖(12),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寿万岁。又云:‘蛇有无穷之寿。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猨(13),猨寿五百岁变为玃(14),玃寿千岁。蟾蜍寿三千岁。骐寿二千岁(15)。腾黄之马、吉光之兽(16),皆寿三千岁。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17)。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熊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18),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如此比例(19),不可具载,但博识者触物能名(20),洽闻者理无所惑耳(21)。何必常与龟、鹤周旋(22),乃可知乎?苟不识物,则园中草木、田池禽兽,犹多不知,况乎巨异者哉?《史记·龟策传》云:‘江、淮间居人为儿时(23),以龟枝床(24),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25)。’此亦不减五六十岁也。不饮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与凡物不同亦远矣,亦复何疑于千岁哉?仙经象龟之息(26),岂不有以乎(27)?故太丘长颍川陈仲弓(28),笃论士也(29)。撰《异闻记》云:‘其郡人张广定者,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冢(30),上巅先有穿穴(31),乃以器盛缒之(32),下此女于冢中,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33)。候世平定,其间三年,广定乃得还乡里,欲收冢中所弃女骨,更殡埋之。广定往视,女故坐冢中,见其父母,犹识之,甚喜。而父母犹初恐其鬼也。父下入就之,乃知其不死。问之从何得食,女言粮初尽时,甚饥,见冢角有一物,伸颈吞气,试效之,转不复饥。日月为之,以至于今。父母去时所留衣被,自在冢中,不行往来(34),衣服不败,故不寒冻。广定乃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龟耳。女出食谷,初小腹痛,呕逆(35),久许乃习。’此又足以知龟有不死之法,及为道者效之,可与龟同年之验也。史迁与仲弓(36),皆非妄说者也。天下之虫鸟多矣,而古人独举斯二物者,明其独有异于众故也,睹一隅则可以悟之矣(37)。”

【注释】

(1) 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

(2) 庭宇之左右:自家住宅的旁边。左右,旁边。

(3) 俟:等到。

(4) 《玉策记》:书名。本书《遐览》有著录。

(5) 蓍(shī):草名。多年生。古人常用蓍草茎占卜。

(6) 蟠蛇:当依宝颜堂本作“蟠旋”。盘绕。

(7) 脑尽成丹:头上完全变成红色。丹,红色。

(8) 率:一般。邃处:深邃隐秘之处。

(9) 《昌宇经》:书名。疑即《昌宇内记》。昌宇,传说为黄帝的臣子。

(10) 披越:枝叶披散开去的样子。

(11)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12) 偃盖:偃伏的车盖。

(13) 猨:同“猿”,动物名。猿猴。

(14) 玃(jué):动物名。一种大猴。

(15) 骐:同“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祥瑞的动物。

(16) 腾黄:神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吉光:一种神兽名。与神马相似。

(17) 如其名:像它们名字“千岁之鸟,万岁之禽”中的“千岁”、“万岁”一样。

(18) 凭人而卜:依附于人而为别人占卜。指这些老鼠能够把自己的灵魂托付在人身上去为别人占卜。

(19) 比例:例子。比,与“例”同义。

(20) 触物能名:接触事物时就能够叫出它们的名字。实际是说能够了解这些事物。

(21) 洽闻:见识很广。洽,广博,普遍。

(22) 周旋:打交道,生活在一起。

(23) 江、淮:两条河名。即长江和淮河。

(24) 枝:通“支”,支撑。

(25) 故:依旧,依然。

(26) 象龟之息:效仿龟的呼吸。象,效仿。息,呼吸。

(27) 有以:有原因,有道理。

(28) 太丘:地名。在今河南永城西北一带。长:长官。颍川:地名。在今河南中部地区。陈仲弓:东汉人,名寔,字仲弓。颍川郡许人,曾在太丘任地方长官。

(29) 笃论:言论诚实。

(30) 大冢:大坟墓。

(31) 上巅:坟墓的顶部,坟头。

(32)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放下去。

(33) 许:表示约数。

(34) 不行往来:没有来回走动。

(35) 呕逆:呕吐。

(36) 史迁:即太史公司马迁。

(37) 一隅:一角。这里代指一件事情。《论语·述而》:“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有人质疑说:“灵龟和仙鹤长寿,大概是世人随便编造的谎言吧?哪个人能够与这两种动物自始至终地待在一起,从而确认它们的长寿呢?”抱朴子回答说:“如果能够掌握事理的要领,即使发生在八方之外极远之处的事情,也能够了如指掌;百代以前的遥远之事,也好似发生在同一时代一样;不必一定是发生在自己的家门口,等到自己亲眼看到,然后才能了解。《玉策记》说:‘活了一千岁的灵龟,身上呈现出五种颜色,它们的额头上有双骨突起,好似兽角,能够听懂人的言语,可以飘浮在莲叶上,或者隐藏于丛生的蓍草下,它们的上空时常有白云盘旋。活了一千岁的仙鹤,随着时令而鸣叫,能够栖息在树木上,而那些还没到一千年的,是始终不能聚集在树木之上的,长寿的仙鹤身上颜色纯白,而头上则完全变成红色。看到这样的模样,就知道它们是长寿的。然而长寿的动物富于智慧,一般都隐藏在深邃隐秘的地方,所以人们很少能够看见它们。’按照《玉策记》和《昌宇经》的记载,不仅是龟、鹤这两种动物长寿,还说千年的松树,枝叶会向四边披散开来,上边的树梢很短,远远望过去,就好像偃伏的车盖一样,其中隐藏着一些动物,有的像青牛,有的像青羊,有的像青狗,有的像青人,都能长寿万年。书中还说:‘蛇有无穷的寿命。猕猴寿命满八百岁就能变成猿猴,猿猴寿命满五百岁就能变成玃猴,玃猴可以活到一千年。蟾蜍可以活三千岁,麒麟可以活两千岁。腾黄这种神马、吉光这种神兽,都能活上三千年。“千岁鸟”、“万岁禽”,都长着人的面孔和鸟的身子,寿命也如同它们的姓名“千岁”、“万岁”一样。老虎和鹿、兔子,都能活到一千年,活到五百年的,它们的毛是白色的。熊的寿命能够达到五百年的,就能变化无常了。狐狸和豺狼,都能活到八百岁,活到五百岁时,就善于变作人形。老鼠能活到三百岁,活到一百岁的,就会变成白色,善于依附于人身而预卜吉凶,名字叫做“仲”,能够知道一年之中的吉凶,以及千里之外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例子,无法一一列举,只是只有那些博闻强识的人遇到事物才能够知道它们的名字,见多识广的人才能够明白事理而不会迷惑罢了。何必要与灵龟、仙鹤经常生活在一起,然后才能知道它们是长寿的呢?如果不能认识事物,那么即便是园圃中的草木、田野河池中的鸟兽,都会有很多不认识,更何况那些与众物大不相同的灵物呢?《史记·龟策传》记载:‘长江、淮河一带有一位居民,在他还是小孩时,用一只乌龟支床,后来他衰老死亡了,家里人移开他的床铺,而那只乌龟却仍然活着。’如此算来这只乌龟的寿命也不少于五六十年了。不饮水不进食,能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不会死亡,可见它与一般动物的差异是太大了,又怎么能够去怀疑它可以活到一千岁呢?仙经说要仿效乌龟呼吸,岂不是很有道理吗?从前太丘的长官、颍川人陈仲弓,是位言论诚实的士人,他撰写的《异闻记》说:‘他的同郡人张广定,遭遇动乱经常四处避难。他有个女儿年龄才四岁,不能长途跋涉,又不能挑着或背着她一同逃难。他想到抛弃她以后,她肯定会饿死,又不忍心让她的尸骸暴露在外。在这个村子边有一座大墓,墓顶上有一个挖穿的洞穴,张广定就把女孩装在一个器皿中吊了下去,把她放到了墓底,又拿了几个月的干粮和饮用水给她,然后离开她走了。等到社会安定,其间已经过了三年,张广定才得以返回故乡。他想去古墓收拾女儿的尸骨,重新埋葬。等他到了那里一看,发现女儿仍然安坐在墓穴中,她看到自己的父母,还能认得出来,非常高兴。而父母开始还担心她是鬼魂。父亲下到墓穴走到她身边,才相信她确实没有死。问她从哪儿得到吃的,女孩说刚断粮时,很饿,后来看见坟墓角落里有一个动物,伸长了脖子在吞咽空气,于是就试着仿效它,慢慢变得不再饥饿。后来就整天整月地吞咽空气,一直到今天。父母离去时所留下的衣服被褥,仍在坟墓中,因为不用来往行走,衣服没有破烂,因此没有感到寒冷。张广定就寻找女儿所说的那个动物,原来不过是一只大乌龟而已。女儿出来后食用粮食,开始时小腹有点疼痛,呕吐,很久以后才慢慢习惯。’由此又足以知道乌龟有长生不死的方法,追求道术的人仿效它,就可以取得与龟同样长寿的效果。太史公司马迁和陈仲弓,都不是胡言乱语之人。天下的虫鱼鸟兽很多,而古人之所以只举出这两种动物,是因为明确知道它们与众不同的缘故,明白了这一道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地领悟出其他许多类似的道理了。”

或难曰:“龟能土蛰(1),鹤能天飞,使人为须臾之蛰(2),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答曰:“虫之能蛰者多矣,鸟之能飞者饶矣,而独举龟、鹤有长生之寿者,其所以不死者,不由蛰与飞也。是以真人但令学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绝谷(3),不学其土蛰与天飞也。夫得道者,上能竦身于云霄(4),下能潜泳于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5),琴高乘朱鲤于深渊(6),斯其验也,何但须臾之蛰、顷刻之飞而已乎!龙、蛇、蛟、螭、狙、猬、鼍、蠡(7),皆能竟冬不食(8),不食之时,乃肥于食时也,莫得其法。且夫一致之善者(9),物多胜于人,不独龟、鹤也。故太昊师蜘蛛而结网(10),金天据九以正时(11),帝轩俟凤鸣以调律(12),唐尧观蓂荚以知月(13)。归终知往(14),乾鹊知来(15),鱼伯识水旱之气(16),蜉蝣晓潜泉之地(17),白狼知殷家之兴(18),见周家之盛(19),龟鹤偏解导养,不足怪也。且仙经长生之道,有数百事,但有迟速烦要耳(20),不必皆法龟鹤也。上士用思遐邈(21),自然玄畅(22),难以愚俗之近情,而推神仙之远旨。”

【注释】

(1) 蛰(zhé):动物冬眠,藏匿起来不食不动。

(2) 须臾:片刻。

(3) 绝谷:即辟谷。不吃粮食。

(4) 竦身:立身,站在。竦,立。

(5) 萧史:人名。《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之。……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凌虚:飞上天空。虚,天空。

(6) 琴高:人名。《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果乘赤鲤鱼来,出坐祠中。”朱鲤:红色的鲤鱼。

(7) 螭(chī):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狙(jū):猕猴。猬:刺猬。蠡:通“蠃”,即螺。

(8) 竟:整个。

(9) 一致之善:一技之长。致,获得。

(10) 太昊:传说中的帝王,即伏羲氏。师:效法。《周易·系辞下》说,古代伏羲氏结绳而作网罟,以捕兽打鱼。

(11) 金天:传说中的古帝王。即少昊。九:泛指多。(hù):鸟名。又写作“扈”。一说就是。这里泛指鸟。据说少昊就是根据四季的不同鸟叫声来确定季节。《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孔颖达疏:“诸扈别春夏秋冬四时之名。”

(12) 帝轩:即黄帝轩辕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俟:等待,依据。律:古代音乐中用来正音的一种竹管。这里泛指音律。《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

(13) 唐尧:传说中的古帝王。即尧,因为封于唐,故称唐尧。蓂(míng)荚:草名。又叫历荚、瑞草。一说为树名。《竹书纪年》卷上记载,尧在位时,有草生于台阶旁,每月初一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每日落一荚,至三十日而落尽,如果为小月,则有一荚焦枯而不落。尧依据蓂荚的变化来了解月份。

(14) 归终: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往:有人离开。

(15) 乾鹊:喜鹊。来:有客人到来。《西京杂记》卷三说:“乾鹊噪而行人至。”

(16) 鱼伯:又名青蚨。形状似蝉而稍大。

(17) 蜉蝣:当依敦煌本作“蚍蜉”。大蚂蚁。

(18) 白狼知殷家之兴:白狼知道商朝将要兴起。殷家,即商朝。因商朝后来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所以商又称殷。古代五行家把五行同各个朝代相配,认为商朝配金德,色尚白,因此白狼的出现,预示商朝的兴起。

(19) (yuè zhuó):凤凰之类的瑞鸟。周家:周朝。《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鸣于岐山。”

(20) 烦要:繁琐与简要。

(21) 遐邈:远大。

(22) 玄畅:玄妙通达。

【译文】

有人质疑说:“灵龟能够在土中蛰伏,仙鹤能够在天上飞翔,假如让人仅仅只做片刻的蛰伏,只做短暂的飞翔,尚且不可能,它们的长寿又怎么可能学得到呢?”抱朴子回答说:“昆虫中能够蛰伏的很多,禽鸟中能够飞翔的也很多,而人们唯独举出龟、鹤有长久的寿命,是因为它们不会死亡的原因,并不在于它们能够蛰伏和飞翔。因此得道之人只让人们去学习它们的导引动作来延长寿命,效法它们的汲取精气以不吃粮食,并不是要学习它们在土中蛰伏和在天上飞翔啊。那些掌握道术的人,向上可以立身于云霄之间,向下能够潜游于江海之中。因此萧史能够伴随着翱翔的凤凰畅游于天空,琴高能够乘坐着红色的鲤鱼遨游于深渊,这就是得道者具有神奇本领的明证,难道仅仅只是片刻的蛰伏、短暂的飞翔而已!龙、蛇、蛟、螭、猿猴、刺猬、鳄鱼、螺蛳,都能够做到整个冬天不进食,而且不进食的时候,比进食的时候还要肥壮,但没有人能够学到这些本领。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动物,有很多超过了人类,不仅仅是灵龟和仙鹤。因此太昊效仿蜘蛛而创制了网罟,金天依据各种鸟的叫声去校正季节,轩辕黄帝根据凤凰的鸣叫去调整音律,唐尧观察蓂荚的生长以了解月份。归终知道有人将要离去,喜鹊知道有人将要到来,鱼伯能够预测水旱的气候,蚍蜉能够知晓有泉水的地方,白狼能够知道殷王朝的兴起,能够预见周王室的兴盛,因此灵龟、仙鹤偏长于导引养生之术,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仙经中记录的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道术,有好几百种,只是有迟缓或迅速、繁琐或简要的差别而已,没有必要都去效法灵龟和仙鹤。上等的有道之士用心远大,其思想自然玄妙通达,很难用愚昧世人的浅薄思想,去推测神仙的深远意旨啊。”

或曰:“我等不知今人长生之理,古人何独知之?”“此盖愚暗之局谈(1),非达者之用怀也(2)。夫占天文之玄道(3),步七政之盈缩(4),论凌犯于既往(5),审崇替于将来(6),仰望云物之征祥(7),俯定卦兆之休咎(8),运三棋以定行军之兴亡(9),推九符而得祸福之分野(10)。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错综六情(11),而处无端之善否(12)。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13)。而庸才近器(14),犹不能开学之奥治(15),至于朴素(16),徒锐思于糟粕(17),不能穷测其精微也。夫凿枘之粗伎(18),而轮扁有不传之妙(19);掇蜩之薄术(20),而伛偻有入神之巧(21)。在乎其人,由于至精也。况于神仙之道,旨意深远,求其根茎(22),良未易也(23)。松、乔之徒(24),虽得其效,未必测其所以然也,况凡人哉?其事可学,故古人记而垂之(25),以传识者耳。若心解意得,则可信而修之。其猜疑在胸,皆自其命,不当诘古人何以独晓此,而我何以独不知之意耶。吾今知仙之可得也,吾能休粮不食也,吾保流珠之可飞也、黄白之可求也(26)。若责吾求其本理,则亦实复不知矣。世人若以思所能得谓之有,所不能及则谓之无,则天下之事亦鲜矣(27)。故老子有言:‘以狸头之治鼠漏(28),以啄木之护龋齿(29),此亦可以类求者也,若蟹之化漆、麻之坏酒(30),此不可以理推者也。’万殊纷然(31),何可以意极哉(32)?设令抱危笃之疾(33),须良药之救,而不肯即服,须知神农、歧伯所以用此草治此病本意之所由(34),则未免于愚也。”

【注释】

(1) 局谈:受拘束的见解,偏见。

(2) 用怀:用心,思想。

(3) 玄道:玄妙的天道、天象。

(4) 步:推算,测算。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盈缩:有余与不足,多与少。这里比喻变化。

(5) 凌犯:冲犯。一种古代星象学。比如,古人认为,代表灾难的彗星如果出现在某一星区,就预示与这一星区相应的地方会发生动乱。

(6) 审:明白,知道。崇替:兴亡。崇,兴旺。替,灭亡。

(7) 云物:云彩形成的模样。征祥:吉祥的征兆。古人用云气的样子附会人事,预言吉凶,又称“云占”。

(8) 卦兆:卦象。即占卦的结果。休咎:吉凶。休,美好。咎,灾难。

(9) 运三棋: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用木头制棋十二枚,每四枚一组,分为“上”、“中”、“下”三组。占卜时选择吉日,祝咒之后,一齐掷地,以所得上、中、下情形成卦,查看卦词,以定吉凶。因为分为三组,故称“三棋”。

(10) 九符:各种天象征兆。九,泛指多。符,征兆。分野:古人把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以天象的变异来预测州国的吉凶。就天文说,叫做分星;就地上说,叫做分野。这句话应理解为“推九符而得分野之祸福”。

(11) 错综:综合分析。六情:人的六种感情,一般指喜、怒、哀、乐、爱、恶。

(12) 处:安排妥当。无端:没有头绪。善否(pǐ):善恶。

(13) 根元:根源。

(14) 器:才能。

(15) 开:开悟,明白。奥治:奥妙的治学方法。

(16) 至于朴素: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17) 徒:白白地。锐思:绞尽脑汁。

(18) 凿枘(ruì):指木工开凿出孔洞,放入榫头。枘,榫头。伎:通“技”,技艺。

(19) 轮扁:古代砍制车轮的名匠,名字叫扁。《庄子·天道》:“轮扁曰:‘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20) 掇蜩:捉蝉。

(21) 伛偻有入神之巧:驼背的老人尚且有着出神入化的技巧。伛偻,弯腰驼背。《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22) 根茎:根部与主干。比喻根源。

(23) 良:确实。

(24) 松、乔:两位神仙名。即赤松子、王子乔。

(25) 垂:留下,留给后人。

(26) 流珠:炼丹的药物名。即汞。道教又称为流珠、姹女。黄白:黄金、白银。

(27) 鲜:很少。

(28) 狸:动物名。又叫野猫、山猫。鼠漏:疾病名。淋巴腺结核之症。用狸猫的头去治疗鼠瘘,是古人的一种不合理的比附,因为鼠怕猫。以下所引不见于今本《老子》。

(29) 啄木:鸟名。即啄木鸟。龋(qǔ)齿:疾病名。因口腔不洁净而破坏了牙齿,使牙齿形成空洞。用啄木鸟治疗龋齿,也是一种比附,因为古人认为啄木鸟能够抓出深藏的蛀虫。

(30) 蟹之化漆:螃蟹能够使漆坏掉。化,改变。这里指使变坏。《淮南子·览冥训》:“蟹之败漆。”麻之坏酒:麻会使酒变坏。

(31) 万殊:千万种不同的事物。

(32) 极:完全考察清楚。

(33) 笃:病重。

(34) 神农:传说中的帝王。据说神农氏曾经尝百草,发明了中药。歧伯:又称“岐伯”,相传为黄帝大臣,是一位名医。据说《黄帝内经》就是黄帝和他对话的记录。

【译文】

有人说:“我们这些现代人都无法知道如何长生不老的道理,为什么唯独古人能够知道呢?”抱朴子回答说:“这大概就是愚昧人的颇有局限的言论吧,而不是通达者所具有的明智胸怀。占卜天象所表现出来的玄妙道理,推算日月五星的无常变化,评论从前星象的冲犯情况,预测将来的人事兴亡,仰望云气的吉祥征兆,俯看卦象的吉凶与否,运筹三棋以确定行军的成败,推导各种天象以预见地方的祸福。加减乘除一旦运算,就能够尽知鬼魅神仙的情况;综合分析各种情感,就能够妥善处理看似没有头绪的善恶事件。这些事物的根源起始是可以考察的,形迹和道理也是能够探索的。然而那些才能平庸、本领浅薄的人,尚且不能使他们明白治学的奥妙方法,从而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他们只是白白地在糟粕之中刻苦研求,不能透彻地理解精深微妙的学问。就是凿孔、装榫这类粗笨的技能,轮扁还有着不可言传的技艺;捕蝉、捉蜩之类浅薄的事情,驼背老人尚且有着出神入化的技巧。可见一切都取决于人,关键在于他们极度的精诚专一。更何况求仙的道术,志趣思想深邃高远,要想弄清楚其根源,实在是不容易啊。赤松子、王子乔的那些弟子,虽然得到求仙的效用,却也未必能够明白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效用的原因,更何况那些平庸之辈呢?神仙可以学成,因此古人予以记载并把这些事情留传下来,以传授给那些见识高远的人。如果在心里理解、掌握了,就可以相信并修炼仙道。那些心中有疑问的人,都是自身命运引起的,他们不应该质问古人凭什么独自懂得仙道,而我自己为什么偏偏不懂得这些仙道的原因。我现在明知仙道是可以学到的,我能够断掉粮食而不食用,我能够确保流珠在炼丹炉中飞动,我能认定黄金、白银是可以炼制出来。但是如果要我说出其中的根本道理,那么我也确实不太明白。世俗之人如果认为自己思想所能明白的道理才算是有,所不能考虑清楚的道理就算是无,那么天下的事理也就太少了!因此老子说过这样的话:‘用野猫的头去治疗鼠窭病,用啄木鸟去保护龋齿,如果说这些方法还可以依据事理来推求的话,那么螃蟹能够败坏生漆,麻类能够毁坏酒浆,这类情况就无法用事理来推究了。’万物各不相同、杂乱无章,怎么能够把它们全部一一考察清楚呢?假如有人患了危重的疾病,急需良药的抢救,却又不肯马上服用,一定还要先考察清楚神农、歧伯之所以要用这种草药治疗这种疾病的本来用意是怎样回事,那就未免太愚蠢了!”

或曰:“生死有命,修短素定(1),非彼药物,所能损益。夫指既斩而连之,不可续也;血既洒而吞之,无所益也。岂况服彼异类之松柏,以延短促之年命,甚不然也。”抱朴子曰:“若夫此论,必须同类,乃能为益,然则既斩之指,已洒之血,本自一体,非为殊族,何以既斩之而不可续,已洒之而不中服乎(2)?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断之指(3),桑豆易鸡鸭之足(4),异物之益,不可诬也(5)。若子言不恃他物,则宜捣肉冶骨,以为金疮之药(6);煎皮熬发,以治秃鬓之疾耶(7)。夫水土不与百卉同体,而百卉仰之以植焉(8);五谷非生人之类(9),而生人须之以为命焉。脂非火种(10),水非鱼属,然脂竭则火灭,水竭则鱼死。伐木而寄生枯(11),芟草而兔丝萎(12),川蟹不归而蛣败(13),桑树见断而蠹殄(14),触类而长之(15),斯可悟矣。金玉在九窍(16),则死人为之不朽;盐卤沾于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17),况于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于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

【注释】

(1) 修短:长短。修,长。素:平素,以前。

(2) 中:适合,适用。

(3) 蛇衔膏:药物名。蛇衔,草药名。南朝刘敬叔《异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4) 桑豆:药物名。一说应作“桑虫”,指桑蠹虫。《本草纲目》卷四十一说桑蠹虫主治“心暴痛,金疮肉生不足”等。易:治疗。

(5) 污:诬陷,不承认。

(6) 金疮:刀剑等武器所造成的创伤。

(7) 秃鬓:秃发。

(8) 植:生长。

(9) 生人:生民,人类。

(10) 脂:油脂。

(11) 寄生:依附于其他事物而生存的生物。这里指寄生于树木上的植物或动物。

(12) 芟(shān):割草。兔丝:即菟丝。又叫女萝。一种寄生植物。

(13) 蛣(jié):一种寄生于蟹的小虫。

(14) 见断:被砍断。见,被。蠹(dù):蛀蚀树木、器物的虫子。殄:死去。

(15) 触类而长之:触类旁通。长之,引申开去。

(16) 九窍:人体的九个孔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加上二阴窍(大、小便处)。

(17) 脯腊(fū xī):干肉。

【译文】

有人说:“人的生死都有一定的命运,寿命的长短也是早就注定好的,并不是那些药物,就能够增减人的寿命。手指头断了以后即使再接在一起,也不可能使它再继续存活了;鲜血流出来以后即使再把它吃进去,也没有什么补益了。更何况服食那些与人类不同的松柏,想以此去延长短暂的生命,太不合情理了!”抱朴子回答说:“照这样说来,就必须是同类的事物,才能够带来益处啦,那么已经断掉的手指,已经流出的鲜血,本来属于同一躯体,并非不同的种类,为什么断了以后就不可能再接上继续存活,流出来以后就不适合再去服用了呢?我多次看到过人们用蛇衔膏去接连已经断离的手指,用桑豆去治疗鸡鸭的脚,可见不同的事物带来的益处,是不能不承认的。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人们不能依恃其他事物,那么就应该捣碎、炼制自己的肌肉和骨头,把它们作成治疗刀伤的药物;煎煮、熬制自己的皮肤和头发,去治疗秃头的疾病了。水土并不与百花属于同一物类,但百花却依赖它们而得以生长;五谷并不属于人类的同一物种,但人类却必须依靠它们来维持生命。油并不属于火一类,水并不属于鱼一类,然而油枯竭了,火就会熄灭;水干涸了,鱼就会死去。砍断树木而寄生物就会死亡,割断青草而兔丝就会枯萎,川蟹不归来而蛣虫就会死掉,桑树被砍断而蛀虫就会灭亡,如果能够触类旁通,就可以领悟其中的大道理了。把黄金白玉放在死者的九窍里,那么死者的尸体就会因此而不腐败;把盐巴咸卤浸透到骨肉中,那么干肉就会由此而不溃烂,何况把那些适宜养生、增益年寿的药物,服食进自己的体内,又何必奇怪它们能够令人长生不老呢?”

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1),未必出黄、老之手(2),经松、乔之目也。”抱朴子曰:“若如雅论,宜不验也。今试其小者,莫不效焉。余数见人以方诸求水于夕月(3),阳燧引火于朝日(4),隐形以沦于无象(5),易貌以成于异物(6),结巾投地而兔走(7),针缀丹带而蛇行(8),瓜、果结实于须臾(9),龙、鱼瀺灂于盘盂(10),皆如说焉。按《汉书》栾太初见武帝,试令斗棋,棋自相触(11)。而《后汉书》又载魏尚能坐在立亡(12),张楷能兴云起雾(13),皆良史所记(14),信而有征。而此术事,皆在神仙之部(15),其非妄作可知矣。小既有验,则长生之道,何独不然乎?”

【注释】

(1) 将必:肯定。

(2) 黄、老:黄帝和老子。战国时期,稷下道家学派推崇黄老学说,从此就慢慢形成了“黄老学”。

(3) 方诸:古代于月下承露取水的器物。远古时代用蛤壳,后来用铜铸。《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4) 阳燧:凹面铜镜。用它聚集日光可以取火。《淮南子·览冥训》:“阳燧取火于日。”

(5) 沦:沉匿,处于。无象:没有形象,看不到形象。

(6) 易貌:改变面貌。

(7) 结巾投地而兔走:将佩巾打结后投在地上,便化作兔子奔跑起来。当属古代的一种幻术。

(8) 针缀丹带而蛇行:用针线连缀红带子,它就变成一条蛇爬行。当属古代的一种幻术。

(9) 瓜、果结实于须臾:瓜、果顷刻之间就能结出了果实。须臾,顷刻之间。《神仙传》说,仙人介象种植瓜菜百果,都能够立刻结出果实。

(10) 龙、鱼瀺灂(chán zhuó)于盘盂:龙、鱼在盆子里游来游去。瀺灂,出没游动的样子。《后汉书·方术列传下》注引《异苑》说:“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

(11) 棋自相触:棋子自动地相互碰撞。《史记·封禅书》:“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

(12) 魏尚:应为东汉人。但《后汉书》中未见此人的记载。西汉文帝时有叫魏尚的人,曾任云中郡守,但史书未记载其懂得法术。

(13) 张楷:东汉人。《后汉书·张霸列传》记载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14) 良史:德才兼备的史官。

(15) 神仙之部:神仙的类别中。一些史书,如《后汉书》,专门列有“方术列传”,以记载一些神奇人物。

【译文】

有人责难说:“神仙方术之书,似是而非,一定是那些爱生事的人胡乱编造出来的,未必是出自于黄帝、老子的手笔,也未必经过赤松子、王子乔的审阅。”抱朴子回答说:“如果按照您的这种高论,那么这些书籍记载的方法应该是没有效验的。然而现在即使试验一下那些小方术,也是无不奏效的啊!我曾多次看见人们用方诸在夜晚向月亮取水,用阳燧在白天向太阳求火,这些人能够让自己隐藏于无形,改变自己的容貌而变为其他物种,将佩巾打结后扔在地上就化作奔跑的兔子,把针线缝制的红带子变成爬行的蛇,让瓜菜、水果在片刻之间结出果实,让龙、鱼在盘子中游动,这一切都完全像书中所说的一样。依照《汉书》的记载,栾太最初谒见汉武帝时,武帝曾试着让他使棋子相斗,结果棋子就自己互相撞击起来。而且《后汉书》还记载魏尚能端坐时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张楷能够兴起云雾,这些都是德才兼备的史官所记载的历史,可靠而且有证据。这类有关方术的事情,都收录在神仙的类别之中,由此可见这些都不是胡编乱造的。小方术既然一一都得到了验证,那么长生不老的道术,为什么偏偏就不是真实可信的呢?”

或曰:“审其神仙可以学,政翻然凌霄(1),背俗弃世,烝尝之礼(2),莫之修奉(3),先鬼有知(4),其不饿乎(5)?”抱朴子曰:“盖闻身体不伤,谓之终孝(6),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过于受全归完(7),不亦远乎?果能登虚蹑景(8),云轝霓盖(9);餐朝霞之沆瀣(10),吸玄黄之醇精(11);饮则玉醴金浆(12),食则翠芝朱英(13);居则瑶堂瑰室(14),行则逍遥太清(15)。先鬼有知,将蒙我荣:或可以翼亮五帝(16),或可以监御百灵(17);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华璚(18);势可以总摄罗丰(19),威可以叱咤梁成(20);诚如其道,罔识其妙(21),亦无饿之者。得道之高,莫如伯阳(22)。伯阳有子名宗,仕魏为将军(23),有功封于段干。然则今之学仙者,自可皆有子弟以承祭祀,祭祀之事,何缘便绝?”

【注释】

(1) 政:通“正”,只不过。翻然:飞升的样子。

(2) 烝尝:祭祀名。冬祭叫做烝,秋祭叫做尝。这里泛指祭祀。

(3) 莫之修奉:即“莫修奉之”。没有人去修习奉行了。

(4) 先鬼:祖先的灵魂。

(5) 饿:饥饿。古人认为,如果没有后人祭祀,祖先的灵魂就会挨饿。

(6) 终孝:最高的孝敬。终,终究,彻底。这里指最高的。

(7) 受全归完: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完整身体,还要完整地还给自己的父母。即保持身体的完好。这是古代的一种孝道思想。《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8) 登虚蹑景:升天成仙。虚,天空。蹑,踏上。景,日光。

(9) 轝(yú):通“舆”,车。盖:车盖。

(10) 沆瀣(hàng xiè):原指夜间之气。这里泛指精华之气。

(11) 玄黄:天地。《易经·坤卦》:“天玄而地黄。”醇精:醇厚的精华之气。

(12) 玉醴金浆:琼浆玉液。醴,甜美的酒。

(13) 翠芝朱英:绿色的灵芝,红色的仙葩。英,花。

(14) 瑶堂瑰室:美玉建成的宫殿。瑶,美玉。瑰,美石。

(15) 太清:天空。也是道教所向往的最高神仙世界之一。

(16) 翼亮:辅佐光大。五帝:指天上的五方之帝: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方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另外,古人也以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天帝。

(17) 监御:监察。百灵:众多神灵。

(18) 茹:吃。华璚(qióng):指华贵的盛宴。璚,同“琼”,美玉。形容美好。

(19) 总摄:统管。罗丰:神话中的地名。据说是鬼王都城的所在地。处于北方,那里有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下有洞天,周回一万五千里。山上洞中各有穴宫,为六天鬼神的宫室。宋代以后,道士把它附会到四川丰都。

(20) 梁成:生平事迹不详,死后为鬼中英杰。《太平御览》八百八十三引王隐《晋书》:“鬼之圣者梁成,贤者吴季子。”

(21) 罔识:无法认识。

(22) 伯阳:即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正义”引《朱韬玉札》及《神仙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

(23) 段干:地名。春秋时魏国的城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译文】

有人说:“我知道了神仙可以学成,只是飞升成仙到了天上,离开了人世,那么各种祭祀的活动,就没有人去修习奉行了,祖先的鬼魂难道不会饥饿吗?”抱朴子回答说:“我听说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就是最高的孝道,更何况学到了神仙之道,就能够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这要超过那种保持身体完好的孝道,不是很远很远了吗?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升上天空,脚踏日光,以云彩作车,以霓虹为车盖;咀嚼朝霞的精气,汲取天地的精华;饮用琼浆玉液,食用绿芝红花;居住在玉砌的宫殿里,行走在太清的天空中。祖先的鬼魂如果有知,必将因为我们而获得荣耀:他们有的可以辅佐五方天帝,有的可以监察各种神灵;高贵的地位可以不求而自来,用膳时可以品尝到华美的盛宴;论权势则可以统管鬼都,讲威风则可以呵斥梁成;如果真的学到了仙道,其间的事情奥妙得无法认识,自然也不会使祖宗挨饿的。最高的得道之人,没有谁能够超过老子。老子有个儿子名字叫宗,在魏国出仕当了将军,立了大功后被封在段干。由此可知如今学习仙道的人,自然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子孙来承继祭祀,祭祀的事情,怎么就会断绝呢?”

或曰:“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1);掩耳而闻千里,闭目而见将来;或委华驷而辔蛟龙(2),或弃神州而宅蓬瀛(3);或迟回于流俗(4),逍遥于人间,不便绝迹以造玄虚(5);其所尚则同(6),其逝止或异(7),何也?”抱朴子答曰:“闻之先师云:‘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于俱长生,去留各从其所好耳。’又服还丹金液之法(8),若且欲留在世间者,但服半剂而录其半(9)。若后求升天,便尽服之。不死之事已定,无复奄忽之虑(10),正复且游地上,或入名山,亦何所复忧乎?彭祖言:‘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劳苦,故不足役役于登天(11),而止人间八百余年也。’又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12),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13),通阴阳(14),处官秩(15),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16),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17),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18),块然与木石为邻(19),不足多也(20)。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21),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笃而论之(22),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23),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若得仙无复住理者(24),复一事耳(25)。彭祖之言,为附人情者也(26)。”

【注释】

(1) 该:具备,完备。

(2) 委:抛弃。华驷:华美的车辆。驷,由四匹马驾的车。辔:缰绳。这里用作动词,驾驭。

(3) 神州:中国。这里主要指人间。蓬瀛:即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4) 迟回:徘徊。流俗:人世间。

(5) 便:马上。玄虚:玄妙的天上。虚,天空。

(6) 所尚:所崇尚的,所追求的。即修道成仙。

(7) 逝止:离开和停留。

(8) 还丹:金丹。道教徒炼丹时,九转丹再炼,即化为还丹。金液:仙药名。先用黄金炼制成药金,再进一步炼制成金液,金液色黄赤,如水,道教认为服之可以成仙。

(9) 录:保存。

(10) 奄忽:迅疾。这里为死亡的委婉语。

(11) 役役:劳作不息、辛辛苦苦的样子。

(12) 雉之为蜃:野鸡化为蛤蜊。蜃,动物名。大蛤蜊。

(13) 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

(14) 阴阳:这里指男女交媾之道。

(15) 官秩:官职。

(16) 出处:出仕与隐居。出,出仕,当官。处,隐居。

(17) 五兵:五种兵器。说法不一,一说指矛、戟、钺、盾、弓矢。这里泛指兵器。百毒:泛指各种毒。

(18) 邈然:遥远的样子。人理:人类的生活。

(19) 块然:孤独的样子。

(20) 多:称赞。

(21) 安期先生:先秦琅琊人。受学于河上丈人,后卖药海边,得道成仙。龙眉:山名。宁公:人名。后修道成仙。《列仙传》:“王遣吏将上龙眉山颠,见宁先生,毛身广耳,被发鼓琴。”修羊公:人名。后成仙。《列仙传》:“修羊公者,魏人也。在华阴山上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略不食。”阴长生:人名。后成仙。《神仙传》说他是新野人,汉皇后之亲属,少生富贵之门而不好荣华,专务道术,后成仙而去。

(22) 笃:真实,实事求是。

(23) 惜:爱,留恋。

(24) 无复:不能。住:指住在人间。

(25) 复一事耳: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意思是说,如果成仙后不能留在人间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种做法了。

(26) 附:符合。

【译文】

有人说:“学得仙道的人,呼吸吐纳的法术已经学完,服食丹药的要诀也全部知道;捂着耳朵就能听到千里之外,闭上眼睛也能看见将来之事;他们有的抛弃华美的车辆而去驾驭着蛟龙,有的离开神州大地而去居住在蓬莱、瀛洲仙岛;有的徘徊于尘世,逍遥自在地生活于人间,不马上离开人世而飞升到天空;他们所崇尚的成仙目标都是相同的,但他们有的离开人间、有的留在尘世,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抱朴子回答说:“我从老师那儿听说:‘仙人有的升入天庭,有的住在地上,主要共同点就是都能够长生不死,至于离开或留下则各自顺应着各自的爱好罢了。’另外,按照服食还丹金液的方法,如果想暂时留在人间,就只服用一半剂量而留下另外一半。如果以后想升上天庭,就全部服下。长生不死的事情已经确定,不会再有死亡的后顾之忧,只是暂时在地上游历,或者进入名山,又有什么值得忧愁的呢?彭祖说:‘天上有很多尊贵的官员和势大的神仙,而新得道的仙人地位卑下,所要供奉服役的事也不止一件两件,由于升天只是更加劳累辛劳,所以不值得辛辛苦苦地去上升天界,因而自己在人间又生活了八百多年。’又说:‘古代的那些得道成仙的人,有的身上长出羽毛翅膀,能够变化飞行,从而失去了人的本身,变换成与人不同的其他事物,就好像鸟雀变成大蚌、野鸡化为蛤蜊一样,完全不是人的生活方式了。’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应该吃甜美的食物,穿又轻又暖的衣服,男女正常地婚配,身处高官厚爵,耳聪目明,筋骨强健,容颜喜悦,年迈却不衰朽,能够延年益寿,出仕或退隐都能随意而行,寒冷、炎热、暴风、潮湿都不能伤害他,鬼怪、神灵,各种妖精都不能侵犯他,各种兵器、万般毒药都不能侵害他,忧愁、喜悦、诋毁、称誉都不能连累他,这才是可贵的啊!如果遗弃妻子儿女,独自隐居在深山大泽,远远地与人们的生活隔绝开来,孤独地与树木、顽石作邻居,这种日子并不值得称道啊!从前的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等人,都是些服食还丹金液一半剂量的人啊。他们留在人间,有的将近一千年,然后才离去。实事求是地说,追求长生不死的人,正是留恋我们现在所想要的一切而已,本来就不会急急忙忙地去追求升入天庭、不会认为飞升天庭会比在地上生活更好啊。如果有幸可以留在家中而能够长生不死,那又何必要急切地追求升入天庭呢?如果学到仙道以后就没有留在人间的可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彭祖所说的话,是符合人之常情的话啊!”

或问曰:“为道者当先立功德,审然否(1)?”抱朴子答曰:“有之。按《玉钤经中篇》云(2):‘立功为上,除过次之(3)。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4),小过夺算(5),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6),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7)。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8),及责求布施之报(9),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10),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11)。’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

【注释】

(1) 审:确实。然,这样。

(2) 《玉钤经中篇》:书名。道教著作。

(3) 除过:免除过错,不犯错误。

(4) 纪:时间单位。三百天。本书《微旨》篇:“纪者,三百日也。”

(5) 算:时间单位。三天。本书《微旨》篇:“算者,三日也。”

(6) 地仙:成仙后活动于人间的,称地仙。

(7) 更起:重新算起。

(8) 口及:口中谈起。这里指夸耀。

(9) 责:求。布施:以财物施舍于人。这里泛指干好事。

(10) 并行:多行。

(11) 卒(cù):通“猝”,突然。

【译文】

有人问道:“追求仙道的人应当首先建立功德,确实是这样吗?”抱朴子回答说:“有这种说法。《玉钤经中篇》说:‘建立功德为最好,免除过错的就次一等了。修炼道术的人认为救人于危难,使人避免灾祸,医治人们的疾病,使他们不白白地死去,这是最好的功德。追求仙道的人,首先应当把忠孝、和顺、仁信作为根本。如果不去修养品德行为,只是一味地去学习方术,那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做了重大的邪恶之事,司命神就会扣除他一纪的寿命,干了小点的坏事,就会扣除他一算的寿命,根据所犯过错的轻重,所扣除的寿命也就有多有少。世俗之人接受命运、获得寿命,本来有一定的数量。数量本来就多的,纪算就较难扣完,要很晚才会死亡,如果所禀受的数量本来就很少,而所犯的过错又多,那么纪算就会迅速扣尽而很早就会死掉。’还说:‘人如果想当地仙,就应该做三百件好事;想做天仙,就应该做一千二百件好事。如果做了一千一百九十九件好事,却突然在其间干了一件坏事,那么就会完全丧失从前所有的好事,又应该重新开始计算做好事的数量。因此做好事不在于其大,做坏事不在于其小。虽然不干坏事,却夸耀自己所干的好事,以及索要干好事的回报,就会丧失这一次好事的善果,只是不会完全丧失而已。’还说:‘积累善事没有达到标准,即使是服食仙药,也没有用处。如果不服食仙药,只是不断地干好事,虽然不会马上成仙,但也可以免去突然死亡的灾难。’我甚至怀疑彭祖这些人,就是由于善良的功德还没有达到标准,所以才不能升入天庭的吧。”


论仙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