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李颀

字数:103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魏万:又名魏颢,唐肃宗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他是李颀的后辈,与李白交谊深厚。

渡河:指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前往长安必须渡河。

树色:别本作“曙色”。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语译

早晨听到你这离乡的游子啊唱起分别之歌,原来是昨夜披着微霜才刚渡过黄河。这一路上离愁满怀,又怎忍心听闻鸿雁鸣叫啊,更何况云山连绵,却因行旅而匆匆经过。城关上的曙光似乎在催促寒意迫近,京城里捣寒衣的砧声在晚间响起最多。不要以为长安是繁华享乐之处,从而白白地任那岁月蹉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魏颢曾隐居王屋山中,此去长安或是应试,查诗意,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往洛阳,此诗可能就正作于洛阳,恰位于黄河之南。他接到魏颢,但随即又要分别,因此写诗相赠。

首联是倒装,理当先“昨夜”而后才今“朝”,因为魏颢昨夜渡过黄河,来到河南地,所以李颀今朝才能听到游子也即魏颢“唱离歌”。句中“微霜”二字,点明季节,乃是初秋,秋季萧瑟,正合抒发离愁别绪。颔联所言,乃诗人悬想魏颢于途所见、所闻和所想,魏颢别家远行,内心正自凄怆,因此闻鸿雁悲鸣则其愁更深,故谓“鸿雁不堪愁里听”。秋季正当鸿雁南飞,而鸿雁向有寄信之喻,有思乡之意象,乃作是语。但这句仍属老生常谈,对句“云山况是客里过”却发前人所未发,的是佳句。魏颢所经处云山万重,适足赏心悦目,然而因是客中经过,而非特意玩赏,所过匆匆,不但没有心绪畅游,反而要怪山重而路险,“况是”二字,便将无奈远行之悲全然托出。

颈联所写仍然是悬想,悬想魏颢前途所见所闻。自洛阳前往长安,要经过潼关等要隘,故有“关城”之语,时既入秋,则他越是西行,天气越显寒冷,因言“树色催寒近”。“树色”是言树叶将逐渐枯黄,而随着颜色的变更,寒冷也逐渐浓厚,别本作“曙色”,则难出这一层意,况以“树色”对“砧声”,要比以“曙色”来对更显工整,故私以为还是以“树色”为佳。对句“御苑”是指代都城长安,也即魏颢的目的地,因天气向寒,故而夜间捣寒衣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是“砧声向晚多”的含义。颔联和颈联虽是空想,却紧扣季节特色,因景而抒情,表现了诗人对魏颢远游的担心,对他前途的牵挂,从中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忘年友谊。

李颀是魏颢的长辈,有这一层关系在,自然方便在赠诗之间加以规劝、教诲,于是便出尾联,说长安虽然是繁华都邑,但你切莫沉迷,不要蹉跎了大好青春啊。颔联“御苑”即指长安,因此很自然地转向尾联,线索分明,结构谨严。尾联言“莫见”、“空令”,规劝之意非常明显,使得全诗的格调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或谓首联言“朝”、“夜”,而颈联言“曙”、“晚”,显得重复,“曙”当作“树”,暂且不论,而首联之“夜”是实指,颈联之“晚”则是虚指,并不为病。全诗情韵缠绵,工整谨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蒋一葵言,称此诗“宛转流亮,愈玩愈工”,确实不是谬赞。


166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16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