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马邑:地名,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用聂壹计,使五将军伏兵三十万于马邑,诱使匈奴单于亲自来攻,以图歼灭之。此战虽因单于见机先退而无功,但实开启武帝时汉、匈连绵决战之先河。
龙堆:即白龙堆,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和甘肃省古玉门关之间,扬雄《法言·孝至》云:“龙堆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汉家不为也。”这里借指边远的战场。
层城:指京师、王宫。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有“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句。
机中锦字:指前秦窦滔妻苏蕙事,传窦滔本为秦州刺史,后谪流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璇玑图,作诗以寄之,图上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这里是论列的意思。
元戎:指军队的主帅,《诗·小雅·六月》有“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句。
窦车骑:指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曾领兵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在今天蒙古国境内)刻石勒功而还。
旆(pèi):本意为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此处指代军旗。
语译
燕子、黄莺鸣叫着,仿佛在报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不知道从这里到遥远的战场,一共有多少路程。虽然家住在都城之中,紧邻着宫苑,但我的心已经跟随着明月,去往那边远的胡地。织机编织出璇玑图来,列出我内心长恨,楼上的花枝似乎在嘲笑我独自一人睡眠。想要问问那军队的主帅啊,你要到何时才能取得胜利,凯旋还朝呢?
赏析
战争与死亡,亲情与爱情,这本来就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而丈夫远戍万里,妻子独守空闺,也是古代诗歌常见的咏叹方向。这一类的作品,可以统称之为“闺怨”,也即妻子或情人在深闺中的哀怨、凄怆。
诗歌借闺中少妇之口,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国家富强的迫切愿望。首联先出鲜明对比,一方面“莺啼燕语”,新春来到,另方面却是“马邑龙堆”,不知道“路几千”。少妇在新春欢庆之际,面对明媚春光,却更加思念亲人,不知道亲人在边塞的生活究竟如何。颔联再作对比,“家住层城邻汉苑”,可见这户人家的生活是比较富裕的,地位是比较高贵的,否则不可能邻接宫苑而得居,但少妇却完全无法沉浸在新春的喜悦、富贵的享受中去,她的心早就已经跟随明月飞向丈夫征戍的边疆地区去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曾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联或即从中化出。
颈联继续对比,一方面少妇怨愁如织,即借织锦回文而备悉道出,另方面“楼上花枝”似乎是在嘲笑她,竟然无依无伴,只能独眠独宿。少妇之“恨”,与花枝之“笑”,对比非常鲜明、强烈,则其中所蕴含的凄怆意味,也便烘托得更为浓厚。
尾联直抒心曲,询问出征的将领,究竟何时才能领兵返回,从而自己的丈夫可以回到自己身边,结束这般恨悔而独眠的日子呢?需要注意的一点,结句并没有简单地说大军返回,而要以“窦车骑”以指代出征将帅,并云“勒燕然”,则是盼望大军能够得胜凯旋。本来夫妻万里相隔,分别两地,只要能够重逢便可,哪里还会想及其他?诗人却在此寄予一丝盼望得胜的情绪,于是将国家民族之大义与闺中妇人之念想相结合起来,便使得诗歌境界更上一个层次,社会意义也相对比较积极。
扩展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诗为王昌龄被贬后,李白思念其人而作诗遥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即将自己的拳拳思念之情非常艺术化地备悉道出。与之相比,“心随明月到胡天”所要表达的意味是近似的,言辞却更加简化,原因就在于有“家住层城邻汉苑”作为对比和烘托,则自然不必再明言“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