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桂堂:桂代香木,指用香木构筑的庭堂。
灵犀一点通:灵犀指犀牛角,相传犀角有种种灵异的作用,如镇妖、解毒、分水等等,故有此称。韩偓《八月六日作》即有“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句。而因传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故以此来代表两心相通。
送钩:《汉武故事》载:“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仿效之,成为宴席上的一种酒令,一队暗中传送,藏钩于手,使另队猜在谁手中,不中则饮酒。
分曹射覆:分曹即分组,射覆即将某物覆盖,令人猜所藏何物,也是一种酒令。
应官:犹言前往官衙应卯。
兰台:指秘书省,《旧唐书·职官志》载:“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
语译
昨夜的星辰啊,昨夜的晚风,就在那雕画的楼阁西面,在香木庭堂的东侧。我们虽然身无彩凤一般可以双飞的翅膀,两心却如同灵犀的花纹一般始终相通。隔着座位,送钩行令,春酒如此温暖,分别队伍,猜物罚酒,蜡烛如此鲜红。可叹我听到鼓声,匆忙前去应卯啊,骑马前往秘书省,就如同风中的飘蓬一般。
赏析
将自己的诗作题名为《无题》,实肇始于李商隐,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无题》诗,但那基本上都可以称为失题诗,并非无题,只是题目佚失,故后人特名之为《无题》而已。《全唐诗》收录李商隐的《无题》诗共十六首,风格大多与《锦瑟》类似,皆晦涩不可索解。私以为,李商隐写的不是身边真事,眼前真景,甚至不是很清楚的内心真感,而只是将感触的吉光片羽用艺术性的文辞记录下来而已,极难状之,更难名之。所以他不是不肯给诗下题目,而是无可作题目,非无题也,实难以为题也。
即以这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说,诗人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何种含义,所要体现的是何种况味,所要抒发的是何种情感,并非空洞全无,却总似五里雾中,朦胧恍惚,难以撷取,所以历来异论也多。一种说法,此诗为李商隐偷窥某贵家姬妾而作,但明显与首联情感氛围不合;另一种说法,此诗为李商隐在盛大宴会后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落寞之感,此说后两联若可契合,但前两联却又难以说通。私以为,还是第三种说法,谓此亦与《锦瑟》同,为怀思昔日恋情而作,比较恰当。
首联云“昨夜星辰昨夜风”,诗避重复,但这里却连用两个“昨夜”,非为无因。一方面,特意形成一种反复咏叹的民歌风味,另方面,也特意突出“昨夜”二字,点明此乃过往之事。或将此“昨夜”与后“听鼓”对照来看,谓此一夜一晨,相接之事也,却大不可必如此胶着。就李商隐的诗意和惯常诗趣来看,“昨夜”未必有其实指,而只是指代过往而已。
过往“星辰”如何,“风”又如何,均不直言,任由读者体会。对句“画楼西畔桂堂东”,托出地点,从“画楼”、“桂堂”来看,当指大户人家宅邸,在楼西堂东,又见星辰,能感风吹,则非会于室内,此明言幽会也。男女两情相悦,幽会之际,则不管星辰如何,都会觉得璀璨,不管风大风小,都会觉得清新,故星辰如何风又如何,正不必冗言。
颔联是千古佳对,身无双翼,是言不能同飞,则可见此段恋情不为世俗或礼教所容,难有结果,或谓此指李商隐偷恋某大家姬妾,此说可通。但虽然不能双宿双飞,二人却心意相通,如同灵犀一线,则恋慕之深,情感之浓,便由此比喻而委婉道出。尾联再言自己听闻最后一通暮鼓即被迫归去,前往官衙应卯,由此而与爱人相别,慨叹自身虽在兰台,但宦海沉浮,如同转蓬一般,是表现自己因功名而不得与爱人长聚之无奈和凄怆。
此三联一以贯之,都可勉强说通,历来认为最不可解的是颈联。于幽会与分别之中,突然插入宴会情景,且“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都言酒令,又嫌重复,究竟是何意趣呢?此即“偷窥贵家姬妾”之说的由来,但场景如此清晰,又似厕身其中,而不似偷窥。此联繁盛红火,与“转蓬”恰成对比,也即“抒发自己仕途坎坷的落寞之感”说法的因由,但前两联云幽会,这里又接宦途坎坷,分明有割裂之感。
只能说,李商隐所写的只是自己零星片段的回忆罢了,他注重的是回忆时的感触,故不必将之连缀成为一体。对于此盛大宴会,私以为当与李商隐恋慕、思念之女子的身份、来历,以及两人相遇相会的场景、故事相关,因为对于诗歌背景的资料实在欠缺,故而只能暂且存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