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

字数:1780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蜀相:指三国时代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他执蜀政十一年,曾多次领兵北伐。

丞相祠堂:指诸葛武侯祠(诸葛亮曾受封武乡县侯,俗称“武侯”),在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内,为西晋末李雄所肇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三顾:《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前往寻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作《出师表》,也称:“先帝(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此即“三顾”之由来。

频烦:即频繁,指多次。

两朝:指诸葛亮先后辅佐蜀汉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开济:开即开创,济即辅佐。

出师未捷:指诸葛亮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228年)开始领兵北伐,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于前线病殁,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语译

去哪里寻找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呢?原来就在成都城外,那柏树浓密之处啊。碧草映照台阶,徒然地展现着春色,黄鹂隔着树叶,空自发出婉转的叫声。想起诸葛亮受三顾之恩,被刘备咨询以天下大事,他辅佐先主、后主两朝,表现出老臣的耿耿丹心。可惜出战未胜而先便去世啊,使得后世英雄人物不禁涕泪沾湿衣襟。

赏析

此诗,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断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在此前一年的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于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之地,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为“武侯祠”,于是翌年春天,他来武侯祠前凭吊,就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开篇以设问引起,点明主旨,“柏森森”既是武侯祠前实景,也突出营构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松柏长青,故古人坟冢、祠堂前常植松柏,而同时松柏又有凌霜傲雪,志节不屈的意象。诗人写祠前之柏,同时也是暗寓诸葛亮志节高远,不肯向残酷现实低头的顽强意志。

所谓残酷现实,就是指公元222年,刘备在猇亭为吴将陆逊所败,蜀中劲卒良将丧亡殆尽,翌年(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忧愤而卒,便将国事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执蜀政之初,蜀汉政权号称三分天下有其一,实际上无论控制疆域,还是国家实力,都不足东吴之半、曹魏的三分之一,而且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南中叛反,局面岌岌可危。当时曹魏重臣们陆续写信给诸葛亮,晓以大势,喻其或反正或归降,但诸葛亮却丝毫不为所动,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外和孙吴,北拒曹魏,不但很快平定了南中之乱,而且能够积聚力量多次出兵,北伐中原。虽然最终因为小大之势难以扭转,他在军事上并没有赢得大胜,复兴汉室的理想未能达成,但这份顽强不屈的意志,实属难能可贵,值得后人敬仰,杜甫因此才以经冬不凋的柏树喻之。

颔联写景,因是春季,故有碧草青青、黄鹂鸣叫,本来是很赏心悦目的春色,但诗人却偏着一“自”字和一“空”字,即将盎然春意打破,反归之于萧瑟凄冷。对于这种写法,历来有两解,一是说青草自春、黄鹂自鸣,诗人本为凭吊先贤而来,不是踏青玩赏,故此完全不加理会。另一种说法则是往事已矣,先贤已逝,武侯祠堂前春意再如何美妙,也难以抵消其壮志未酬之痛,以此来突出历史的沉重感。私以为后一说为确,此诗吊古而伤今,吊古为虚却须实写,伤今为实却须隐含,这是作此类诗的正道,所以全诗除最后的抒情外,都应当围绕着诸葛亮和武侯祠来写,而不应过于突出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况且徒云无心赏玩春景,对于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显得太平淡了一些。

颈联总结诸葛亮平生事业。诸葛亮在政治、军事甚至科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诗歌简短,自然不能一一罗列,诗人乃概而言之。出句写诸葛亮之能,刘备凡三顾才得相见,便咨以天下大事,随即延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对句写诸葛亮之才德,“两朝开济”,自刘备寄寓荆州,无尺寸之地,得诸葛亮后遂先后得荆并蜀,自刘备崩后国势衰退,到诸葛亮执政后能够有力量北伐中原,以“开济”二字统言之,而“老臣心”则谓其耿耿丹心,日月可鉴,一心想要完成刘备所嘱托的复汉之大业。

可惜,诸葛亮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乃有尾联“出师未捷”语,于是自“柏森森”直到“自春色”、“空好音”一以贯之的悲凉沉郁色彩,便就此而显得愈加浓烈。诗人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英雄”并非自指,但他的意思在于,英雄尚且会受诸葛亮才、德的感染,而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此结句便出伤今意,我们知道其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曾经繁盛一时的唐帝国支离破碎,满目疮痍,正如同后汉三国时代,汉室倾覆、天下分裂,因此诗人期待会有诸葛亮一般顽强不屈的英雄人物出现,来拯救这个残破的国家。因为诸葛亮的失败,更因为蜀汉政权很快灭亡,所以晋代士大夫大多评价诸葛亮其人不能度德量力,来与中原争胜,自然其事不成,直到五胡乱华,晋室南迁以后,诸葛亮的形象在士人间才逐渐高大起来。所以国家丧乱之际,最思忠臣义士,杜甫于安史之乱中凭吊武侯祠、感怀诸葛亮,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也就使得这首吊古诗因其文辞沉郁顿挫,因其情感深厚真实,更因其富有时代性特征,从而千古传诵,如黄钟大吕般震撼后世。


17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176客至-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