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志上

字数:4253

【题解】

《天志》分为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墨子提出一个存在于天子之上的“天”,正是为了以天的意志来表明自己的主张。他强调天是比天子更尊贵和有智慧的,因此天的意志是天子和天下所有人必须遵循的。并指出,顺应天的意志就会得到天的奖赏,违背天的意志就会遭受天的惩罚,天下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不能隐瞒于天,所谓“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所以必须按天的意志行事。

天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墨子在文章中有具体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下人都是天之百姓,天兼爱他们,所以希望百姓“交相利”,因此统治者只有爱民利民,才能如古代圣王一样得到天的奖赏和百姓的赞誉,否则就会因为残害百姓而像古代暴虐的君王一样得到天的惩罚。

墨子提出天有意志的说法,无疑是唯心的,但他所提倡的内容,却有值得肯定的成分。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1]。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2],共相儆戒[3],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4],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5]:“焉而晏日[6],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7],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译文】

墨子说:天下的士人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他们处身于家的情况知道。如果在家里得罪了家长,还有邻居家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以及相识的人,一起相互告诫,都说:“不可以不警戒!不可以不慎重!怎么有处于家里而得罪了家长,这种事能做吗!”并非独独处于家里是这样的,即使是处于国家中也是这样。处于国家里却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以及相识的人,一起相互告诫,都说:“不可以不警戒!不可以不慎重!怎么有处于国中而得罪了国君,这种事能做吗!”这是有可以逃避的地方,尚且像这样慎重地相互告诫,何况没有可以逃避的,相互告诫难道不会更加郑重,然后才可以吗?并且有古语说:“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有所得罪,将要逃到哪里去呢?”回答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对于上天,没有深山深谷没有人的地方,什么地方都可以明晰地看到。然而天下的士人君子对于上天,却疏忽不知道相互告诫,这就是我知道天下的士人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8]。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上天所希望和所厌恶的是什么呢?上天希望仁义而厌恶不仁义。那么率领天下的百姓来从事于仁义的事业,那么我做的是上天所希望的事情。我做上天所希望的事情,上天也会做我所希望的事情。那么我所希望和所厌恶的是什么呢?我所希望的是福禄,所厌恶的是祸害。如果我不做上天所希望的,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那么我就是率领天下的百姓来从事会招致灾害的事情。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希望仁义而厌恶不仁义呢?回答是:天下有仁义就能生存,没有仁义就会死亡;有仁义就会富贵,没有仁义就会贫穷;有仁义就会得到治理,没有仁义就会混乱。那么上天想要生存而厌恶死亡,想要富贵而厌恶贫穷,想要治理而厌恶混乱,这就是我知道上天想要仁义而厌恶不仁义的原因。

曰:且夫义者,政也[9]。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10],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11],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

【译文】

说:况且,所谓义,就是正道。没有由下面来领导上面的道理,一定要由上面来领导下面。所以平民尽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放纵自己而自以为是,有士人在上面管理他;士人也尽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放纵自己而自以为是,有将军、大夫在上面管理他;将军、大夫尽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放纵自己而自以为是,有三公、诸侯在上面管理他;三公、诸侯竭尽全力处理政务,不应该放纵自己而自以为是,有天子在上面管理他;天子不应该放纵自己而自以为是,有天在上面管理他。天子管理三公、诸侯、士人、平民,天下的士人、君子本来是明白知道这一道理的,但对于上天管理天子,天下的百姓却不能明确地知道了。

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12],故莫不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13]。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14],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15],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16];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17],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18],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19],传称其善,方施天下[20],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贱人者[21],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22],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译文】

因此以前三代的圣明君王,大禹汤文王武王,想要把上天管理天子的道理明确地告诉天下的百姓,所以没有人不饲养牛羊、猪狗,干净地准备酒食祭品,来祭祀上天鬼神,而向上天祈求赐福。我没有听说过天下人向天子祈求赐福的事情,这就是我知道上天管理天子的原因。所以天子是天下最尊贵的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所以想要变得尊贵而富有的人,不能不顺从上天的意愿。顺从天意的人,无差别地爱人,相互地给予利益,必定得到赏赐;违背天意的人,互相厌恶,互相残害,必定会得到惩罚。既然这样,那么谁是顺从天意而得到赏赐的人?谁是违背天意而得到惩罚的人?墨子说:从前三代圣明的君王,大禹汤文王武王,这就是顺从天意而得到赏赐的人;从前三代残暴的君王,桀纣幽王厉王,这就是违背天意而得到惩罚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大禹汤文王武王为什么会得到上天的赏赐呢?墨子说:他们做事,对上尊敬上天,对中间侍奉鬼神,对下爱人。所以天意说:“这是对于我所爱的,他们同样全部都爱;我所要给予利益的,他们全部都给予利益。爱人的人,这是最广博的;给人利益的,这是最厚重的。”所以让他们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后代万世的子孙,传诵称赞他们的善行,广泛地施行于天下,直到现在仍称赞他,称他们为圣明的君王。既然这样,那么桀纣幽王厉王得到惩罚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他们做事,对上辱骂上天,对中间辱骂鬼神,对下残害人民。所以天意说:“这是对于我所爱的,他们却反而厌恶;我所要给予利益的,却相互贼害。厌恶人的人,这是最广泛的;贼害人的,这是最严重的。”所以让他们不能终其天年,不能终身,直到现在还被人唾骂,被称为暴虐的君王。

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23]。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曰:四海之内,粒食之民[24],莫不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人[25],何用弗爱也[26]?且吾言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则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知道上天是爱天下的百姓的呢?因为上天不加区别地让百姓成长。根据什么知道上天不加区别地让百姓成长的呢?因为上天拥有天下一切人。根据什么知道上天拥有天下一切人呢?因为上天供给天下所有人食物。怎么知道上天供给天下所有人食物呢?四海之内,凡是吃五谷的人民,没有不饲养牛羊和猪狗,干净地准备酒食祭品,来祭祀上天鬼神的。上天拥有下民百姓,怎么会不爱他们呢?并且我说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必定会有一种不祥。杀无辜的人是谁呢?是人。给予他不祥的人是谁呢?那就是上天。如果认为上天不爱天下的百姓,那么怎么会因为人与人相互残杀,而上天就给予不祥呢?这就是我知道上天爱天下百姓的原因。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谓之圣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倖驰也[27]。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

【译文】

顺从上天的意愿,就是用道义来治理政务;违背天意的,就是用暴力来治理政务。那么用道义来治理政务将是怎么样的呢?墨子说:处于大国的地位不去攻打小国,处于大家的地位不去篡夺小家,强大的人不抢劫弱小的,富贵的人不轻视贫贱的,人多的不伤害人少的,有智谋的不欺负蠢笨的。这样一定会对上有利于天,对中有利于鬼神,对下有利于人,对三者都有利,就会无所不利了,所以把全天下的美名都加给他,称他为圣明的君王。用暴力来治理政治的就和这不一样,言论与此相反,行为与此相反,这就好像背道而驰。处于大国的地位攻打小国,处于大家的地位篡夺小家,强大的人抢劫弱小的,富贵的人轻视贫贱的,人多的伤害人少的,有智谋的欺负蠢笨的。这一定会对上不利于天,对中不利于鬼神,对下不利于人,对三者都不利,就会对什么都不利了,所以把全天下的恶名都加给他,称他为残暴的君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28],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29],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30],上说诸侯,下说列士[31],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32]。

【译文】

墨子说:我有天的意志,就好像制造车轮的人有圆规,好像木匠有矩尺。制造车轮的人和木匠,拿着他们的圆规和矩尺,来测量天下的方圆,说:“符合的是对的,不符合的是不对的。”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的书,不能够都记载,言论之多,也不能完全记载,对上游说诸侯,对下游说有名望的人,他们对于仁义却是相差很远了。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回答是:我得到了天下圣明的法则来衡量士人君子的言论。


[1] 所:犹“可”(王念孙说)。

[2] 所知识:指所认识的人。

[3] 儆(jǐnɡ):告戒,警告。

[4] 厚:重,深。

[5] 语:此“语”字当为衍文。

[6] 焉而:犹言“于是”(刘昶说)。晏:《说文·日部》:“晏,天清也。”《小尔雅·广言》:“晏,明也。”

[7] 门:当作“涧”(毕沅说)。

[8] 祟:鬼神作怪。

[9] 政:通“正”(王念孙说)。

[10] 次:“恣”之省文(毕沅说),放纵,任凭。政:这里指领导。

[11] “知”:此字下当有“之”字(孙诒让说)。

[12] 说:告诉。

[13] 祈:当为“祺”之误,吉。

[14] 穷:极。

[15] 于:旧本作“欲”。

[16] 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据文例“赏”下当有“者”字(毕沅说)。

[17] 其事:他们所做的事。

[18] 之:于(王闿运说)。

[19] 业:此“业”字当为衍文。

[20] 方施:指施溥遍于天下(孙诒让说)。

[21] 贱:疑为“贼”之误(孙诒让说)。

[22] 殁:通“没”。没世,指终身。

[23] 明:成。

[24] 粒食之民:指吃五谷的人。

[25] 邑人:天下大小国皆天邑,故邑人指天下所有的人民。

[26] 用:因为,由于。

[27] 倖:一本作“偝”,与“背”同(孙诒让说)。

[28] 轮人:制造车轮的工人。

[29] 圜:同“圆”。

[30] 计:同“记”(李笠说)。

[31] 列士:这里指有名望的人。

[32] 天下之明法:“下”字疑衍(姚永概说)。天之明法,即上之“天志”。


节葬下天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