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

字数:1144

【题解】

本篇名为《三辩》,内容却反映了墨子的“非乐”思想,疑为《非乐》的残文。

文中通过墨子和程繁的对话,论辩音乐究竟对治理政务起到怎样的作用。墨子认为音乐越是繁复,治理天下的功绩就越少,这是一个比较偏颇的观点。但墨子此说是对当时统治者极度地追求声乐享乐而发,因而也具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1]:“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2],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3];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4],息于聆缶之乐[5]。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6],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7]?”

【译文】

程繁问墨子说:“夫子说:‘圣明的君王不创作音乐。’从前诸侯处理政务疲倦了,就听钟鼓一类的音乐来休息;士大夫处理政务疲倦了,就听竽瑟这一类的音乐来休息;农民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就听瓦盆土器这样的音乐来休息。现在夫子说:‘圣明的君王不创作音乐。’这就好比叫马驾车而不许它卸下休息,让弓张开而不许它松弛,这不是有血气的人所不能做到的吗?”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8],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9],环天下自立以为王[10],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11],又自作乐,命曰《护》[12],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13],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译文】

墨子说:“从前尧舜时期有个叫第期的人,既制定礼,也创作音乐;汤把桀放逐到大水去,统一了天下自立为王,事业成功,建立功勋,没有什么大的后患了,于是沿袭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新的音乐,命名为《护》,又重新修订了《九招》;武王打败了殷商,杀了纣王,统一天下自立为王,事业成功,建立功勋,没有什么大的后患了,于是沿袭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新的音乐,命名为《象》;周成王也沿袭先王的音乐,又自己创作音乐,命名为《驺虞》。周成王治理天下,比不上武王;武王治理天下,比不上成汤;成汤治理天下,比不上尧舜。所以创作的音乐越是繁复的人,他们治理天下的功绩就越少。由此看来,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程繁曰:“子曰[14]:‘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15],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16]。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译文】

程繁又说:“夫子说:‘圣明的君王没有音乐。’上面所说的也是音乐,为什么说圣明的君王没有音乐呢?”墨子说:“圣明的君王的教令,对繁杂的礼乐要有所减少。吃饭是有利的,如果认为饿了就知道去吃饭是有智慧的,但这种智慧其实等于无知。现在圣明的君王虽然有音乐但是却很少,这就像没有音乐一样。”


[1] 程繁:一位兼治儒墨的学者。

[2] 倦:疲倦,厌倦。听治:处理政务。

[3] 竽:一种像笙的乐器。瑟: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弦。

[4] 敛:收,聚集。藏:储藏。

[5] 聆:当为“瓴(línɡ)”,容器,形如瓶。缶(fǒu):瓦盆,可以打击作乐。

[6] 税:通“脱”,解脱。

[7] 有血气者:指有生命的人。

[8] 茅茨:当作“第期”,人名,尧舜时代作乐之人。

[9] 大水:地名,即泰泂(王闿运说)。

[10] 环天下:指经营天下。

[11] 因:沿袭。

[12] 护:汤时的乐名。下文《九招》、《象》、《驺虞》,都为古乐名。

[13] 逾:更加。

[14] 据上文,“子”上疑脱“夫”字,当称“夫子”。

[15] 命:命令,这里指制作的教令。

[16] 因:当作“固”(孙诒让说)。


辞过尚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