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染

字数:2470

【题解】

开篇以染丝设譬,说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所谓“近朱赤,近墨黑”的道理,以此引出“染不可不慎”,引申之,也就是要慎重地选择周围亲信的人,才能给自己有利的影响、受到好的熏陶。然后,以舜、禹、汤、武王染于各贤士忠臣而国治,桀、纣、幽、厉染于小人奸佞而国亡为例,另有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范吉射、中行寅、夫差、知伯摇、中山尚、宋康等人的例子,说明“国亦有染”。下文又论“士亦有染”,反复论证,极言“必谨所堪”的道理。

全文以正论反论相结合,详细说明慎其所染的益处和不慎所染的害处,结构极为周密,说服力极强。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1],曰:染于苍则苍[2],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3],其色亦变,五入必[4],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译文】

墨子看到染丝的人就感叹说:丝用青色染就成为青色,用黄色染就变成黄色,所用的颜色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五种颜色都放入了,就染成了五色的丝。所以染色不能不谨慎啊!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5]。舜染于许由、伯阳[6],禹染于皋陶、伯益[7],汤染于伊尹、仲虺[8],武王染于太公、周公[9]。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10],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11]。举天下之仁义显人[12],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13],殷纣染于崇侯、恶来[14],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15],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穀[16]。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17]。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译文】

并不只是染丝是这样,国君也会有所染。舜受到许由、伯阳的感染,禹受到皋陶、伯益的感染,汤受到伊尹、仲虺的感染,武王受到太公、周公的感染,这四位君王所受到的感染是恰当的,所以能够称王于天下,被拥立为天子,他们的功业名声盖过天地。要列举天下因为仁义而声名显赫的人,必定会称举这四位帝王。夏桀受到干辛、推哆的感染,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感染,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感染,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榖的感染。这四位君王受到的感染是不恰当的,所以国家残破、自己身亡,被天下人所耻笑。要列举天下不仁义而可耻的人,必然会提到这四位君王。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18],晋文染于舅犯、高偃[19],楚庄染于孙叔、沈尹[20],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21],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22]。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23],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24],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25],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26],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27],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28],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29]。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30],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译文】

齐桓受到管仲、鲍叔的感染,晋文受到舅犯、高偃的感染,楚庄受到孙叔、沈尹的感染,吴阖闾受到伍员、文义的感染,越勾践受到范蠡、大夫种的感染。这五位君王,所受的浸染是恰当的,所以能够称霸于诸侯,功名流传于后世。范吉射受到长柳朔、王胜的感染,中行寅受到籍秦、高强的感染,吴夫差受到王孙雒、太宰嚭的感染,智伯摇受到智国、张武的感染,中山尚受到魏义、偃长的感染,宋康受到唐鞅、佃不礼的感染。这六位君王,所受的感染是不恰当的,所以国家残破灭亡,自身遭受刑戮,宗庙毁坏破灭,后世子孙断绝,君臣分离失散,百姓逃亡流离。凡是要列举天下贪婪暴虐苛刻侵扰人民的人,必定会提到这六位君主。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31]。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32],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33]。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译文】

大凡国君是怎样来保持安定的呢?是因为他做事合乎道理,做事合乎道理就要得到恰当的感染。所以善于做国君的人,辛劳地选拔人才,而轻松地治理政务;不善于做君王的人,即使劳身费神,心中担忧辛苦劳作,然而国家的危难反而更多,自身所受的耻辱也更多。这六位国君,不是不重视自己的国家,也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是不知道治理国家的要领罢了。而不知道要领,正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感染不恰当。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34],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35]。其友皆好矜奋[36],创作比周[37],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38],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39]。《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40],此之谓也。

【译文】

不仅国君会受到感染,士人也会受到感染。如果他的朋友都喜好仁义,淳朴谨慎,敬畏法令,那么他的家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富有、身体就会一天比一天安康、名声就会一天比一天显著,做官合乎道理,就像段干木、禽子、傅说这些人一样。如果他的朋友都喜好骄傲夸耀,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产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身体就会一天比一天危险、名声就会一天比一天受辱,做官不合乎正道,就像子西、易牙、竖刀这些人一样。《诗经》说“必须谨慎地选择染料,必须谨慎地对待浸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老师的尊称。言:疑为衍文。

[2] 苍:青。

[3] 所入者:指染物的染水。

[4] 必:读为“毕”,全部。

[5] 染:这里指受到影响。

[6] 许由:传说为唐尧时的隐士。伯阳:传说是舜的七友之一,贤人。

[7] 皋陶:原为禹的继承人,因早死,未即位。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的继承人。

[8] 仲虺(huǐ):汤时的大臣。

[9] 太公:姓姜,吕氏,名尚,年老遇文王,后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齐。

[10] 王(wànɡ):称王。

[11] 蔽:盖。

[12] 举:推举。

[13] 干辛:桀时的谀臣。推哆(chǐ):也是桀时的大臣。

[14] 崇侯:名虎,纣时的谀臣。恶来:也是纣时的谀臣。

[15] 厉王:周厉王,因其统治暴虐,国人发难,出逃而亡。厉公长父:不详。荣夷终:厉王时卿士。

[16] 幽王:周幽王,西周时的最后一位君王,实行暴政,宠爱褒姒,被杀于骊山下。傅公夷:不详。蔡公穀:不详。

[17] 僇(lù):辱。

[18] 管仲:管敬仲,名夷吾,齐桓公时的贤相,被尊称为“仲父”。鲍叔:鲍叔牙,齐国的贤臣,推举管仲为相。

[19] 舅犯:狐偃,字子犯,晋文公之舅,所以称为舅犯,帮助晋文公回国夺取政权。高偃:就是郭偃,也就是晋大夫卜偃。

[20] 楚庄:春秋时楚国的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孙叔:孙叔敖,官居令尹。沈尹:沈县的大夫,名茎。

[21] 阖闾(hé lǘ):春秋时吴国的国君。伍员:名员,字子胥,吴国的大夫。文义:春秋时吴国的大夫。

[22] 范蠡:字少伯,越国的大夫,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大夫种:姓文,字子禽,越国的大夫。

[23] 霸:称霸。

[24] 范吉射:春秋末年晋卿范献子士鞅之子,在晋卿内讧中为赵简子所败。长柳朔:范吉射的家臣。王胜:也是范吉射的家臣。

[25] 中行寅:就是荀文子,春秋末年晋卿中行穆子之子,在晋卿内讧中为赵简子所败。籍秦:中行寅的家臣。高强:也是中行寅的家臣。

[26] 夫差:春秋末年吴国的国君,曾败越,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自杀而亡。王孙雒:吴王夫差之臣。太宰嚭(pǐ):就是伯嚭。太宰是官名。

[27] 知伯摇:就是智襄子,也叫智伯。春秋末年,晋为六卿专权,其中智伯势力最大。智国:就是智伯国,智伯的家臣。张武:就是长武子,也是智伯的家臣。

[28] 中山尚:中山国君。魏义、偃长:皆不详。

[29] 宋康:就是宋王偃,谥号康。唐鞅:宋康之相。佃不礼:曾为宋臣。

[30] 绝无后类:意为断绝后代。

[31] 性:当作“生”。

[32] 论:择。

[33] 要:要领。

[34] 理:道理。

[35] 段干木:姓段干,名木,魏文侯之师。禽子:就是墨子的弟子禽滑釐。傅说(yuè):传说为殷高宗的贤臣。原为版筑的奴隶,后被举为大臣。

[36] 矜:骄傲。奋:振作。

[37] 创作:这里指滋生事端。比周:结党营私。

[38] 损:减少。

[39] 子西:春秋时楚大夫斗宜申。易牙、竖刀: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40] 必择所堪,必谨所堪:所引不见于今本《诗经》,疑为逸诗。堪,当做“湛”,浸渍。


修身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