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宫谿堂讀書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宫谿堂讀書[1]
役名則己勤,殉身則己媮。我誠愚且拙,身名兩無謀。始者學書判[2],近亦知問囚[3]。但知今當爲,敢問向所由。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4]。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脱,暫憩得一潄[5]。我欲走南澗,春禽始嚶呦。鞅掌久不决[6],爾來已徂秋。橋山日月迫[7],府縣煩差抽。王事誰敢愬,民勞吏宜羞。中間罹旱暵[8],欲學唤雨鳩[9]。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渭水涸無泥,菑堰旋插修[10]。對之食不飽,餘事更遑求?近日秋雨足,公餘試新篘[11]。劬勞幸已過,朽鈍不任鎪[12]。秋風欲吹帽[13],西阜可縱游。聊爲一日樂,慰此百日愁[14]。
[1]嘉祐八年(1063)作。太平宫,上清太平宫,道觀名。讀書,指讀道藏,蘇軾另有《讀道藏》詩。
[2]〔始者句〕當時蘇軾在鳳翔府任簽判。
[3]〔近亦句〕蘇軾曾奉命去鳳翔府屬縣減决囚禁。
[4]〔士方四句〕蘇軾與鳳翔知府陳希亮不睦,被彈劾,故有此患得患失之嘆。蘇軾後在《謝館職啓》中説:“一參賓幕,輒蹈危機,已嘗名挂於深文,不自意全於今日。”紀批(卷四)開端一段云:“此一段純是陶詩氣脈,但面目不同耳。世人學陶,乃專以面目求之,所謂形骸之外,去之愈遠。”
[5]〔譬如四句〕紀批云:“一路皆以文句入詩,忽插此喻,甚妙。不然便直樸少致。”
[6]〔鞅掌〕《詩·小雅·北山》“或王事鞅掌”,指公事忙碌。
[7]〔橋山句〕是年三月,仁宗死,十月葬永昭陵。府縣因葬事而有差事。橋山,《史記·五帝本紀》:“黄帝崩,葬橋山。”後因以稱皇帝死葬。
[8]〔旱暵(hàn)〕干旱。
[9]〔唤雨鳩〕晉李石《續博物志》卷二:“暮鳩鳴,即小雨。”
[10]〔菑(zì)〕石菑,攔河堰的一種,以石框填土爲之。
[11]〔新篘(chōu)〕篘,酒篘,漉取酒的器具,竹制。或作蒭,則用草爲之,如白居易《詠家醖十韻》:“撇蒭何假漉陶巾。”《潯陽秋懷贈許明府》:“試問陶家酒,新蒭得幾多?”《嘗酒聽歌招客》:“一甕香醪新插蒭。”新篘,指新漉取的酒,即新酒。
[12]〔鎪(sōu)〕:刻鏤。
[13]〔欲吹帽〕一作“迫吹帽”。此用孟嘉之典,謂重陽節將至,下句即言登高事。
[14]〔百日愁〕一作“百年愁”。
【評箋】 紀批(卷四):“一氣湧出而曲折深至,無一直率之筆。”
饋 歲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