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初别子由二首(選一)

字数:430

潁州初别子由二首[1](選一)

近别不改容,遠别涕霑胸。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别,誰知恩愛重[2]。始我來宛丘[3],牽衣舞兒童[4]。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秋風亦已過,别恨終無窮[5]。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6]。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語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多憂髮早白,不見六一翁[7]。

[1]原共二首,選第二首。熙寧四年(1071),蘇轍因反對新法貶爲河南推官。陳州知州張方平辟爲州學教授。蘇軾赴杭州通判任,會于陳州。蘇轍送至潁州,同謁歐陽修,同年十月相别,蘇軾作此詩。

[2]〔人生二句〕託名蘇武《别詩》:“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曹植《贈白馬王彪》:“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情分)日親。”此句即引申其意。

[3]〔宛丘〕陳州的别稱。

[4]〔牽衣句〕指蘇轍子女。“舞兒童”即“兒童舞”。

[5]〔便知四句〕紀批(卷六):“曲折之至,而爽朗如話。蓋情真而筆又足以達之,遂成絶調。”

[6]〔歲在東〕歲星在東方,指甲寅年。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冬到杭州任,宋制,文官一般三年一升遷,故約以熙寧七年(1074)甲寅爲歸期。

[7]〔多憂二句〕謂憂多髮便早白,豈不見歐陽修即如此。這裏是寬慰之辭。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他鬚髮早白,蘇軾同時所作《陪歐陽公燕西湖》云:“謂公(歐陽修)方壯鬚似雪。”

【評箋】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一:“本是直抒胸臆,讀之乃覺中心菀結之至者,此漢魏人絶調也。”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