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1]
江上愁心千疊山[2],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但見兩崖蒼蒼暗絶谷,中有百道飛來泉,縈林絡石隱復見,下赴谷口爲奔川。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使君何從得此本[3]?點綴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4]。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絶處[5],東坡先生留五年[6]。春風摇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丹楓翻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醉眠[7]。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8]。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9]。
[1]題下蘇軾自注:“王晉卿畫。”王詵,字晉卿,英宗女蜀國長公主之夫。曾任利州防禦使。能詩善畫,所畫山水學五代宋初李成皴法,着金緑之色。王定國,即王鞏,見前《百步洪》詩注。此詩王詵有和詩云:“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幾年漂泊漢江上”,“四時爲我供畫本”,是所畫爲漢江景色。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卷三〇:“墨蹟後有‘元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子瞻書’十三字”,當爲作年。
[2]〔江上句〕“江上”以下十二句爲第一段,寫畫中景色。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二:“起段以寫爲敍,寫得入妙,而筆勢又高,氣又遒,神又王。”紀批(卷三〇):“奇情幻景,筆足達之。”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三〇:“《孟子》長篇多兩扇法。……如此詩,即用兩扇法。以上自首句憑空突起,至此爲一扇,道圖中之景也。”
[3]〔使君句〕“使君”以下十句爲第二段,寫觀畫人(作者)的情况和感慨。
[4]〔二頃田〕語出《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曰:‘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5]〔樊口〕見前《次韻前篇》詩注。
[6]〔五年〕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七年四月改遷汝州,共四年另兩個月。“五年”,舉成數而言。
[7]〔春風四句〕分爲黄州春、夏、秋、冬的景色。伴水宿,指人,不指鴉。翁方綱《蘇詩補注》卷五:“此句自指人言也。”
[8]〔桃花四句〕典出陶潛《桃花源記》。武陵句,《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東坡云:‘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鷄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説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餘家,飲其水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道極嶮遠,生不識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桃源蓋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則已化爲争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壤之間,若此者甚衆,不獨桃源。’苕溪漁隱曰:東坡此論,蓋辨證唐人以桃源爲神仙,如王摩詰、劉夢得、韓退之作《桃源行》是也。惟王介甫作《桃源行》,與東坡之論暗合。”按,王維《桃源行》提出神仙之説:“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亦以仙境目之,惟韓愈《桃花圖》反對神仙之説:“神仙有無何眇芒,桃源之説誠荒唐。”“世俗寧知僞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胡仔説韓愈與王維、劉禹錫之見相同,誤。去路尋無緣,見《桃花源記》:武陵人既出桃花源,“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王文誥云:“自‘使君’句起,至此爲一扇,道觀圖之人也。後僅以二句作結。”
[9]〔還君二句〕上句承圖;下句承觀圖之人。歸來篇,《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陶潛亦有《歸去來兮辭》。
【評箋】 許顗《彦周詩話》:“畫山水詩,少陵數首,後無人可繼者,荆公《觀燕公山水》詩前六句差近之,東坡《煙江疊嶂圖》一詩亦差近之。”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四:“竟是爲畫作記。然摹寫之神妙,恐作記反不能如韻語之曲盡而有情也。‘君不見’以下,煙雲卷舒,與前相稱,無非以自然爲祖,以元氣爲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