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選一)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1](選一)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2]。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3]。
[1]原共三首,選第三首。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蘇軾赴汝州途中至泗州度歲,後再次上表請求回常州居住,不再前往汝州。次年二月轉至南都候旨,不久獲准。四月離南都。五月一日經揚州作此詩。竹西寺,一名山光寺,在揚州。
[2]〔此生二句〕王維《奉和聖製重陽節宰臣及羣臣上壽應制》:“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此用其語。大有年,豐收之年。
[3]〔山寺二句〕王維《既蒙宥罪,旋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花迎喜氣皆知笑,鳥識歡心亦解歌。”王維作詩背景和心情,與蘇軾十分相類。此二句曾爲蘇軾政敵作羅織中傷之資,《續資治通鑑》卷八二,記元祐六年八月,侍御史賈易指控蘇軾此詩“以奉先帝遺詔爲‘聞好語’”,“誹怨先帝,無人臣禮”。歷盡波折,蘇軾請求外任(原任翰林學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出知潁州。蘇軾《辯謗劄子》:“是歲(元豐八年)三月六日,在南京聞先帝遺詔,舉哀掛服了當,迤邐往常州。……至五月間,因往揚州竹西寺,見百姓父老十數人,相與道傍語笑,其間一人以兩手加額云:‘見説好箇少年官家(指剛即位的哲宗)’,其言雖鄙俗不典,然臣實喜聞百姓謳歌吾君之子,出於至誠。又是時臣得請歸耕常州,蓋將老焉。而淮浙間所在豐熟,因作詩云。”但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蘇軾“南至揚州,常人爲公買田書至,公喜,作詩有‘聞好語’之句”。兩者解釋不同。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上評述二蘇異説時説:“子瞻山光寺詩‘野花啼鳥亦欣然’之句,其辨説甚明,蓋爲哲宗初即位,聞父老頌美之言;而云神宗奉諱在南京,而詩作於揚州。余嘗至其寺,親見當時詩刻,後書作詩日月,今猶有其本,蓋自南京回陽羨時也。始過揚州則未聞諱,既歸自揚州,則奉諱在南京,事不相及,尚何疑乎?近見子由作子瞻墓誌載此事,乃云:公至揚州,常州人爲公買田書至,公喜而作詩,有‘聞好語’之句,乃與辨辭異。且聞買田而喜可矣,‘野花啼鳥’何與而亦‘欣然’?尤與本意不類,豈爲《誌》時未嘗深考而誤耶?然此言出於子由,不可有二,以啓後世之疑。余在許昌時,《誌》猶未出,不及見,不然,當以告迨與過也(蘇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