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

字数:299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1]

龕燈明滅欲三更,欹枕無人夢自驚。深谷留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牀明。故人漸遠無消息[2],古寺空來看姓名。欲向磻溪問姜叟,僕夫屢報斗杓傾[3]。

[1]嘉祐八年(1063)作。磻(pán)溪,在今陝西寶鷄市東南。相傳吕尚(姜太公)垂釣於此,遇周文王,因得重用。

[2]〔故人〕指趙薦。

[3]〔欲向二句〕禱神必在黎明,僧舍無更漏,因以斗杓(北斗星的柄)的位置作爲時間標志。(天將曉時,斗柄漸斜。)紀批(卷四):“後四句自不相貫,問姜叟雖切磻溪,却與禱雨無涉。東坡詩往往有疏於律處,不得一概效之。”按,據蘇軾《禱雨磻溪文》,磻溪神即“周文武之師太公”吕尚,故與禱雨相切,并非疏漏。

【評箋】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一:“夜色蒼涼,撫景懷人,想見竟夕裵回之致。”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宫谿堂讀書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