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由使契丹

字数:607

送子由使契丹[1]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2]。不辭驛騎淩風雪[3],要使天驕識鳳麟[4]。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5]。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6]!

[1]元祐四年(1089)七月,蘇軾抵杭州知州任。八月,蘇轍作爲賀遼國生辰國信使出使契丹。

[2]〔雲海二句〕暗用杜甫《南征》“偷生長避地,適遠更霑襟”句。意謂在杭原已相隔遥遠,自不必爲此次遠别格外傷心。

[3]〔驛〕一作“馹”。《左傳·文公十六年》杜預注:“馹,傳車也。”

[4]〔天驕〕指契丹。漢時,匈奴自稱“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泛指强盛的邊地民族。〔鳳麟〕喻杰出而罕見的人或事物,此指宋朝的人才和文明。

[5]〔沙漠二句〕謂蘇轍在遼地必然想念汴京朝廷和杭州作者。清禁,皇宫,蘇轍時任翰林學士,經常出入皇宫。武林,指杭州。

[6]〔單于二句〕單(chán)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原義“廣大”。此指遼國國主。第一人,見《新唐書·李揆傳》:“揆美風儀,善奏對,帝(肅宗)嘆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絶。”他在德宗時以“入蕃會盟使”至蕃地,“酋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來邪!’”李揆怕覊留而不敢承認真實身分;蘇詩却用以表明中原人才衆多,維護宋朝聲威。按,蘇氏一家,特别是蘇軾在契丹聲名甚盛。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其三有“時時鴃舌問三蘇”句,并自注云:“余與子由入京時,北使已問所在;後余館伴,北使屢誦三蘇文。”蘇轍《神水館寄子瞻兄》:“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王闢之《澠水燕談録》卷七《歌咏》載張舜民(芸叟)使遼,有范陽書肆刊刻《大蘇小集》等。《溪詩話》卷五:“老杜‘卿到朝廷説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又‘朝覲從容問幽仄,忽云江漢有垂綸’。其後(劉)夢得送陳郎中云:‘若問舊人劉子政,而今頭白在商於’……坡‘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皆有所因也。”


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二首文登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爲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