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1]
殷勤去年月[2],灧古城東。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徘徊巧相覓[3],窈窕穿房櫳。月豈知我病?但見歌樓空。撫枕三嘆息,扶杖起相從。天風不相哀,吹我落瓊宫[4]。白露入肺肝,夜吟如秋蟲,坐令太白豪,化爲東野窮。餘年知幾何?佳月豈屢逢?寒魚亦不睡,竟夕相噞喁[5]。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别[6],歌君别時曲[7],滿座爲凄咽。留都信繁麗[8],此會豈輕擲。鎔銀百頃湖,挂鏡千尋闕[9]。三更歌吹罷,人影亂清樾[10]。歸來北堂下,寒光翻露葉。唤酒與婦飲,念我向兒説。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但見古河東,荍麥花鋪雪[11]。欲和去年曲[12],復恐心斷絶。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13];鄭子向河朔,孤舟連夜行[14];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15];趙子寄書來,水調有餘聲[16]。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17]。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并。回頭坐上人,聚散如流萍。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18]。天公自著意,此會那可輕。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1]元豐元年(1078)作。
[2]〔去年月〕去年(熙寧十年)中秋,作者與蘇轍宿於徐州逍遥堂,兄弟有詩詞唱和。
[3]〔徘徊〕用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字面。
[4]〔天風二句〕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於瓊宫。”此反用其意,謂被風從月宫吹落。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謂欲乘風去月宫,亦與此設想相反。
[5]〔噞喁(yǎn yóng)〕水中之魚羣出吸氣貌。
[6]〔六年二句〕蘇軾自注:“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歲與子由會於此。”
[7]〔别時曲〕指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作》詞,今誤入《東坡樂府》卷上。
[8]〔留都〕指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設有留守司,故名。蘇轍時在南京任簽判。
[9]〔鎔銀二句〕紀批(卷十七):“只‘鎔銀’二句用體物語,餘皆純以神思鎔鑄,情景相融,妙絶言説。”
[10]〔樾〕樹蔭。
[11]〔荍麥〕即蕎麥。荍,同‘蕎’。
[12]〔去年曲〕即前“别時曲”,蘇轍所作《水調歌頭》。紀批(卷一七):“仍繳到子由,首尾一綫。”
[13]〔舒子二句〕蘇軾自注:“舒焕試舉人鄆州。”
[14]〔鄭子二句〕蘇軾自注:“鄭僅赴北京户曹。”
[15]〔頓子二句〕蘇軾自注:“頓起來徐試舉人。”
[16]〔趙子二句〕蘇軾自注:“今日得趙杲卿書,猶記余在東武中秋所作《水調歌頭》也。”
[17]〔共此句〕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意。紀批(卷一七):“一語合併,筆力千鈞。”
[18]〔嘗聞二句〕蘇軾自注:“故人史生爲余言,嘗見海賈云:中秋有月,則是歲珠多而圓。賈人常以此候之。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六引《漫齋詩話》云:“南唐僧謙明中秋得句云:‘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先得上句,次年秋方得下句。嘗見《使燕録》云:‘惟中秋天色陰晴,與夷狄同。’”苕溪漁隱曰:蘇軾此詩所説,“與《使燕録》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