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二勝

字数:1048

廬山二勝[1]

開先漱玉亭[2]

高巖下赤日,深谷來悲風[3]。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4]。亂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5],餘流滑無聲,快瀉雙石谼[6]。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沈沈水精宫[7]。願隨琴高生,脚踏赤鯶公[8],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9]。

[1]元豐七年(1084)蘇軾赴汝州,途經廬山作此詩。兩詩前有自序云:“余游廬山,南北得十五六(所游之處達十分之五六),奇勝殆不可勝紀,而懶不作詩,獨擇其尤佳者作二首。”

[2]開先,南唐中主李璟所建佛寺,見黄庭堅《南康軍開先禪院修造記》:“廬山開先華藏禪院,江南李氏中主所作也。”一本作開元寺,誤。漱玉亭,因亭前有瀑布噴濺如玉石,故名。

[3]〔高巖二句〕點出時爲傍晚:紅日降落,風生深谷。

[4]〔兩白龍〕喻兩道瀑布。《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九:“大率東坡每題詠景物,於長篇中只篇首四句,便能寫盡,語仍快健。如《廬山開元漱玉亭》首句云。”

[5]〔古潭句〕古潭因瀑布汹湧流入,恍然如摇,益顯清空。

[6]〔谼(hóng)〕大山溝。一作“硔”。

[7]〔蕩蕩二句〕指天上月宫和水中水晶宫。

[8]〔願隨二句〕劉向《列仙傳》卷上:“琴高者,趙人”,後成仙,“入涿水中取龍子”,後“乘赤鯉”來享用弟子們的奉祠。赤鯶(huàn)公,鯉魚的尊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七:“國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鯶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爲李也(與皇帝李姓同音)。”

[9]〔手持二句〕芙蕖(qú),芙蓉,即荷花。李白《廬山謡寄盧侍御虚舟》:“遥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亦寫游仙事。清泠(líng),《莊子·讓王》:“舜以天下讓其友人北人無擇”,無擇以爲羞,“因自投清泠之淵”。此用其字面,謂意欲隨仙入水遨遊,極寫瀑布溪流之美。

【評箋】 紀批(卷二三):“不必定有深意,直是氣象不同。”“寫瀑布奇勢迭出,曲盡其妙。此巨靈開山手,徐凝惡詩誠不足道。”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二三:“此詩前亦易辦。後四句陡然便住,有非神工鬼斧所及,他人縱來得,亦了不得也。”

棲賢三峽橋[10]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綫溜[11]。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鬭。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石。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12]。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狖。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13]。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14]。彎彎飛橋出,半月彀[15]。玉淵神龍近[16],雨雹亂晴晝。垂缾得清甘,可嚥不可漱[17]。

[10]蘇轍《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記元豐三年(1080)蘇轍過廬山,“入棲賢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嶮不過也,故其橋曰三峽。”三峽橋,一名棲賢橋。

[11]〔吾聞二句〕漢枚乘《上書諫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統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霤,即溜,流水。兩句謂泰山之石,年久亦爲水流所穿。

[12]〔長輸二句〕寫水勢之盛,似欲灌滿無盡之溪和無底之淵。紀批(卷二三):“此種皆韓句。”

[13]〔清寒二句〕紀批:“十字絶唱。”王文誥評下句:“五字瘦勁,確是三峽橋草木。”

[14]〔澒洞(hòng tóng)〕形容水勢汹湧無際,其聲洪亮。

[15]〔彀(gòu)〕張滿弓弩。這裏以弓形比喻橋影。

[16]〔玉淵〕潭名,棲賢谷水即注入此潭。

[17]〔可嚥句〕谷水清甜,若僅用以漱口,殊爲可惜。

【評箋】 紀批(卷二三):“《開先漱玉亭》詩,與《三峽橋》詩俱奇警。此(《漱玉亭》)近太白,彼(《三峽橋》)近昌黎。初白謂《三峽橋》詩似杜,未然。”又評《三峽橋》詩:“奇景以精理通之,發爲高談,結爲香艷,絡繹間起,使人應接不暇。”


别黄州題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