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西山

字数:931

武昌西山[1]

春江渌漲蒲萄醅[2],武昌官柳知誰栽[3]?憶從樊口載春酒[4],步上西山尋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同游困臥九曲嶺[5],褰衣獨到吴王臺[6]。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黄埃。歸來解劍亭前路[7],蒼崖半入雲濤堆。浪翁醉處今尚在[8],石臼抔飲無樽罍[9]。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燒蒼苔。當時相望不可見[10],玉堂正對金鑾開[11]。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江邊曉夢勿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山人帳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請公作詩寄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

[1]詩前有自序云:“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聖求爲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軾謫居黄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聖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聖求嘗作《元次山窪尊銘》刻之巖石,因爲此詩,請聖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武昌,今湖北鄂城縣。西山,一名樊山。鄧潤甫,字温伯,建昌人。後以字爲名,改字聖求。屬王安石變法派,哲宗親政時亦主張“紹述”熙寧變法。玉堂,翰林學士院的正廳。邑人,指王齊愈,字文甫。此詩有三十餘人唱和,蘇軾又作《西山詩和者三十餘人,再用前韻爲謝》。

[2]〔春江句〕《梁谿漫志》卷七《二州酒名》條:“東坡在齊安,有‘春江緑漲蒲萄醅’之句,靖康初元,韓子蒼舍人駒作守,有旨添賜郡釀,因名其庫曰‘蒲萄醅’。”蘇詩以酒色形容江水,此又轉爲酒庫專名。

[3]〔武昌官柳〕《晉書·陶侃傳》,陶侃鎮武昌時,“嘗課諸營種柳,都尉夏施盜官柳植於己門。侃後見,駐車問曰:‘此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施惶怖謝罪。”蘇軾《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無復陶公柳。”

[4]〔憶從句〕蘇軾友人潘彦明在樊口開酒店,蘇軾常渡江往訪。

[5]〔九曲嶺〕在西山南嶺,山路九折,故名。其上有九曲亭,蘇轍有《武昌九曲亭記》。

[6]〔吴王臺〕又稱吴王峴。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六《樊山》下云:“在縣(武昌縣)西三里。……南有九曲嶺,九曲嶺下爲吴造峴,亦曰吴王峴。昔孫權於樊口,被風破船,鑿樊嶺而歸。”

[7]〔解劍亭〕王十朋注本卷一七引子仁(林敏功)曰:“解劍亭在武昌。先生嘗云:子胥渡江處也。”

[8]〔浪翁〕指元結。其《自釋》云:“天下兵興,逃亂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後家瀼濱,乃自稱浪士。”

[9]〔石臼句〕元結退居武昌樊水邊之郎亭山下時,作《抔樽銘》,其序云:“郎亭西乳有藂石,石臨樊水,漫叟(即元結)構石顛以爲亭,石有窊顛者,因修之以藏酒。士源(孟彦深)愛之,命爲抔樽。乃爲士源作《抔尊銘》。”銘文云:“時俗澆狡,日益僞薄。誰能抔飲,其守淳檏?”

[10]〔當時句〕以上回憶昔日之游,此句以下敍寫今日會宿翰林院情景。

[11]〔玉堂句〕因翰林院與金鑾殿相對,故云。

【評箋】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四:“述舊游,則中原迷於落日;敍會宿,則曉夢驚於江邊,互相鈎貫,情文相生,健筆圓機,開出劍南一派。”


西太一見王荆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虢國夫人夜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