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1]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煙樹裏,落日未落江蒼茫[2]。幽人拊枕坐嘆息[3],我行忽至舜所藏[4]。江邊父老能説子:“白鬚江頰如君長[5]。”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遥相望。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6]。天其以我爲箕子[7],要使此意留要荒[8]。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1]紹聖四年(1097)四月,蘇軾再貶爲瓊州(今海南島海口市)别駕、昌化軍(治所在儋縣)安置;蘇轍也自筠州貶爲化州(今廣東化州市)别駕、雷州(今廣東海康)安置。蘇軾於五月與蘇轍相遇於藤州(今廣西藤縣),同行至雷州,六月相别渡海,七月十三日至貶所。此詩乃蘇軾在梧州所作。七集本《續集》重收此詩,題作《寄子由》;“吾謫海南”云云,乃詩之引。
[2]〔九疑四句〕寫梧州的地理環境。九疑,九疑山,亦作九嶷山,又名蒼梧山,綿亘在湖南南部、廣西北部一帶。《水經注·湘水》:九疑山“蟠基蒼梧之野”,蒼梧郡即梧州。“落日”,一作“落月”。
[3]〔幽人〕有二義,一指隱逸之士,一指幽囚之人,此用後一義,蘇軾自指,言被貶逐不得與聞世事。紀昀不解此義,反譏蘇詩所用不當:“屢稱‘幽人’,其實非謫宦之稱。”(卷四一)參閲詞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幽人”條注。
[4]〔舜所藏〕梧州爲舜所葬之地。《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5]〔江邊二句〕謂江邊父老對蘇軾説起蘇轍的面貌和身材。長,體高。紀批(卷四一):“入得飄忽,凡手定有數行轉折。”
[6]〔平生二句〕《韻語陽秋》卷一一:“白樂天號爲知理者,而於仕宦升沉之際,悲喜輒繫之。……東坡謫瓊州有詩云:‘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要當如是爾。”真實意,佛教用語,指離迷情,絶虚妄。又有四種“真實義”。參見前《琴詩》注。
[7]〔箕子〕商代貴族。商亡後,“武王封箕子於朝鮮,箕子教以禮義田蠶,又制八條之教(八條刑法)”(《後漢書·東夷列傳·濊國》)。此作者自喻,但僅取僻居邊遠之義。
[8]〔要荒〕要服、荒服。古代王都之外,以距離遠近分爲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五等,稱五服。要服、荒服,距離最遠。見《尚書·禹貢》。
【評箋】 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六:“水天景色,離合情懷,一種纏綿悱惻之情,極排解乃極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