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称第三十三
【题解】
此为《管子》第三十三篇,题为《四称》,意即列举好坏君臣四方面内容使齐桓公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本篇采用君臣问答的形式,由管仲向齐桓公分别阐述有道之君、无道之君、有道之臣、无道之臣的具体表现,言有道之君忠于职守,励精图治;无道之君骄奢淫逸,昏聩无度;有道之臣忠于国事,为君分忧;无道之臣结党营私,祸乱朝政。管仲详述四者表现,希望齐桓公可以引以为鉴。
桓公问于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1],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 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之所能与所不能,尽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2]?”桓公又问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四邻诸侯之义,仲父不当尽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 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庙、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3],收聚以忠[4],而大富之。固其武臣[5],宣用其力[6]。圣人在前,贞廉在侧,竞称于义[7],上下皆饰[8]。形正明察[9],四时不贷[10],民亦不忧,五谷蕃殖。外内均和,诸侯臣伏[11],国家安宁,不用兵革。受其币帛,以怀其德;昭受其令,以为法式[12]。此亦可谓昔者有道之君也。”桓公曰:“善哉!”
【注释】
[1]惛:即“昏”,不明智。
[2]有:吴汝纶云:“有”读又。“胡又辱令?”意即“何必又命令我呢?”
[3]先故:先朝故旧大臣。
[4]忠:指曾忠诚国事。
[5]固:团结稳固。
[6]宣:发挥。
[7]竞:竞争。称:举,努力向上。
[8]饰:通“饬”。整顿,修正。
[9]形正:古本“形正”作“刑政”。指刑法、政事而言。
[10]贷:差错。猪饲彦博云:贷、忒同。忒,差错,失误。
[11]臣伏:古本“伏”作“服”,即臣服。
[12]“受其币帛”四句:指对四邻诸侯而言。两“受”字均应读为“授”,前两句谓授予邻国币帛之礼,使其感怀德惠。上文谓“国家安宁,不用兵革”,故以币帛通好。后两句谓授予邻国政令,以为邻国遵守的法式。上文谓“诸侯臣服”,故可昭授其令。
【译文】
桓公问管子说:“我生性懦弱昏庸,不懂得与四邻诸侯如何交往的道理,仲父不应当把从前有道之君的经验全部告诉我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所能做到的与不能做到的,您都全部了解,您又何必再叫我发表意见呢?”桓公又问管子说:“仲父啊,我生性懦弱昏庸,不能通晓与四邻诸侯交往的道理,您不应该给我讲讲古代有道之君是如何做的么?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从徐伯那里听说过,从前的有道之君,都是敬奉山川、宗庙和社稷的,对于先朝的故旧大臣,因其忠诚国事而加以收罗,优加赏赐,使其富有。巩固武将的权力官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有智慧的人在前面引导,贞廉之士在左右支撑,争相提倡行义,上下都注重品性修养。刑法公开宣布、政务明察一切,一年四季的行役举事安排没有失误,民众生活没有忧虑,五谷都能顺利繁茂生长。外交内政均衡和睦,各国诸侯如臣民般乐于服从,国家安定宁和,长年不用兵革相见。把币帛施赠予邻国,使其感怀恩德惠泽;把政令昭示于邻国,用以作为他们的法度规范。这样也就可以称作从前的有道之君了。”桓公说:“这些话太好了!”
桓公曰:“仲父既已语我昔者有道之君矣,不当尽语我昔者无道之君乎? 吾亦鉴焉。”管子对曰:“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1],既官职美道[2],又何以闻恶为?”桓公曰:“是何言邪? 以缁缘缁,吾何以知其美也[3]? 以素缘素,吾何以知其善也? 仲父已语我其善,而不语我其恶,吾岂知善之为善也?”管子对曰:“夷吾闻之徐伯曰,昔者无道之君,大其宫室,高其台榭,良臣不使,谗贼是舍[4]。有家不治,借人为图[5],政令不善,墨墨若夜[6],辟若野兽[7],无所朝处[8]。不修天道[9],不鉴四方,有家不治,辟若生狂[10],众所怨诅[11],希不灭亡[12]。进其谀优[13],繁其钟鼓,流于博塞[14],戏其工瞽[15],诛其良臣,敖其妇女[16],獠猎毕弋[17],暴遇诸父[18],驰骋无度,戏乐笑语。式政既,刑罚则烈[19],内削其民,以为攻伐[20],辟犹漏釜[21],岂能无竭。此亦可谓昔者无道之君矣。”桓公曰:“善哉!”
【注释】
[1]宣通:意犹贤明通达。宣,指宣明,言其美好。《国语·晋语》:“武子宣法以定晋国。”韦昭注:“宣,明也。”
[2]官职:明察。许维遹说:“官职”犹明识,《古微书》引《春秋元命苞》云:“官之言宣也。”宣,明也。职、识古字通。依此,“官职美道”,意犹明察美好的道理。
[3]以缁缘缁,吾何以知其美:意即用黑色给黑衣服沿边,怎么能够看出美?言无比较则无法鉴别。两“缁”字,原作“”,据王念孙说改。缁,黑色。缘,缘饰,衣服沿边。
[4]舍:与,给与,赏赐。引申为亲近。孙诒让曰:“予”字古文作“舍”,予、与义亦同。
[5]图:谋划,治理。
[6]墨墨:形容政治黑暗。
[7]辟:通“譬”。比方。下“辟若生狂”“辟犹漏釜”的“辟”同。
[8]朝处:昭处,处在光明之中。此句是说人民生活在黑暗中。
[9]修:王念孙云:“修”当为“循”,形近而误。遵循之意。下文“不循先故”同。
[9]生:通“性”。生狂即“性狂”,指迷失发狂不辨善恶。
[11]诅:诅咒。
[12]希:即稀少、稀疏,很少之意。
[13]谀优:谗言之辈与倡优之人。
[14]流于博塞:犹言沉溺于赌博游戏。博塞,局戏。塞,本作“簺”,今名骰子。此指古代的赌博游戏。
[15]工瞽:指乐工和乐师,这里代指欣赏音乐的娱乐活动。工,古代特指乐人。瞽,古代以瞽者为乐官,因以为乐官的代称。
[16]敖:调戏。《广雅·释诂》:“敖,戏也。”
[17]獠(liáo):夜间打猎。“獠猎毕弋”,意即昼夜田猎,以打尽猎物,亦即无休止地进行田猎。
[18]诸父: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的长辈皆尊称为“父”,多数则称为“诸父”。
[19]式政既,刑罚则烈:言施政既有偏差错误,刑罚就必然酷烈。式,意即用,“式政”,即用政、行政的意思。,弯曲,引申为歪曲、偏差。
[20]以为攻伐:自以为功。攻,通“功”。
[21]漏釜:有漏洞的锅。
【译文】
桓公说:“仲父既然已经给我讲了古代有道之君的所作所为,不应该再给我讲讲古代无道之君的所作所为吗?这样我也好引以为戒。”管子回答说:“像您这样本质美好而又明智通达的君主,既然已经明识了良政善治的道理,又何必再听那些丑行恶事呢?”桓公说:“您这是什么话呢?用黑色布给黑色的衣服沿边修饰,我又怎么知道它的美丽呢?用白色布给白色的衣服沿边修饰,我又怎么看出它的好看呢?您已经对我讲了德政善道的修治标准,却不给我讲败政恶道的治理情形,我又怎样识别 ‘善道’之所以称之为善的因由呢?”管子回答说:“我曾从徐伯那里听说过,从前的无道之君,都是大建宫室楼宇,高筑亭台楼榭,不用良臣,只亲近谗贼。拥有家族却不懂得治理,总是要依靠别人来谋划;政令恶劣,世道混乱黑暗如同在漆黑的夜里;譬如野兽恣意横行,人民找不到光明之地。不遵循天道,不借鉴四方,有家族却不好好治理,就好像发狂迷失本性,众人都在怨恨和诅咒,这样的国君很少有不遭到灭亡的。他们还招纳巧言如簧者和戏子艺人,广置钟鼓乐器,沉溺于赌博游戏,玩赏音乐演奏,诛杀良臣,戏弄女子,昼夜不停地进行田猎捕狩,凶暴地对待同姓长辈诸侯,整天驰骋,戏乐笑语,荒淫无度。其施政既有偏差,刑罚就更加酷烈,对内侵削民众,还自以为有功,就好像有漏洞的锅一样,怎能没有枯竭之时呢?这样也就可以称作是古代的无道之君了。”桓公说:“讲得真好啊!”
桓公曰:“仲父既已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与昔者无道之君矣,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臣乎? 吾以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之臣,委质为臣[1],不宾事左右[2];君知则仕,不知则已。若有事,必图国家,遍其发挥[3]。循其祖德,辩其顺逆[4],推育贤人[5],谗慝不作。事君有义,使下有礼,贵贱相亲,若兄若弟,忠于国家,上下得体。居处则思义,语言则谋谟[6],动作则事[7],居国则富,处军则克,临难据事[8],虽死不悔。近君为拂[9],远君为辅,义以与交,廉以与处[10]。临官则治,酒食则慈[11],不谤其君,不讳其辞[12]。君若有过,进谏不疑[13];君若有忧,则臣服之[14]。此亦可谓昔者有道之臣矣。”桓公曰:“善哉!”
【注释】
[1]委质:交纳信物,确定为君臣关系。为古代习语。
[2]宾事:侍奉,敬事。“宾事左右”,指敬奉讨好君主左右的宠臣。宾,敬也。
[3]遍其发挥:竭尽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辩其顺逆:犹言分辨其顺逆。辩,通“辨”。
[5]推育:举荐,扶植,培养。
[6]谟:谋划。
[7]事:通“倳(zì)”。《释名·释言语》:“倳,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故“动作则事”犹言“动作则立”,即指行动有所建树的意思。
[8]据:位,处。事:事变。
[9]拂:安井衡云:拂,弼也。矫过曰拂。辅弼君主,矫正君主过失。
[10]处:共处,处事。“义以与交,廉以与处”,犹言以“义”为原则与人交往,以“廉”为原则为国处事。
[11]慈:惠。俞樾云:“酒食则慈”,谓有酒食必分以予人,以见慈惠之意也。
[12]讳:避也。此指隐瞒。辞:意见,主张。
[13]疑:迟疑,犹豫不前。
[14]服:服事,服役。意指君有忧患之事,则臣子承担起来。
【译文】
桓公说:“您既然已经给我讲了古代有道之君和无道之君的言行举止,您难道不应该给我讲讲古代有道之臣的做法么?这样我也好有所借鉴。”管子回答说:“我曾从徐伯那里听说过,古代的有道之臣,一旦与君主订立君臣关系,就从不逢迎讨好君主左右的宠臣;君主能理解他就出来做官,不能理解他就辞官归隐。如果国家有事,一定先为国家利益着想,而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遵循祖德,明辨顺逆,推荐贤人,使谗慝之徒不敢兴风作浪。以道义来侍奉国君,以礼让来善待属下,使贵与贱互相亲近,相处有如兄弟,忠于国家利益,使上下各得其所。平日静居则思言行是否合宜,发语出言必定经过深思熟虑,行动起来则会有所建树,治国则使其富强,治军则使其克敌,遇到危难或面临突变,虽死不悔。在国君近旁就矫其过失,远离国君也能尽心辅佐,以道义为原则来与人相交,以廉洁为原则来为国处事。当官行政则办事妥帖,酒食饮晏则能与人共享,从不诽谤自己的国君,也从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国君若有过失,则进谏而不迟疑;若国君有忧虑难办之事,则自己竭力承担为君排难解忧。这样也就可以称作是古代的有道之臣了。”桓公说:“讲得真好啊!”
桓公曰:“仲父既以语我昔者有道之臣矣,不当尽语我昔者无道之臣乎? 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闻之于徐伯曰,昔者无道之臣,委质为臣,宾事左右;执说以进[1],不蕲亡己[2];遂进不退[3],假宠鬻贵[4]。尊其货贿[5],卑其爵位;进曰辅之,退曰不可[6],以败其君[7],皆曰非我。不仁群处[8],以攻贤者,见贤若货[9],见贱若过[10]。贪于货贿,竞于酒食,不与善人[11],唯其所事[12]。倨敖不恭,不友善士,谗贼与斗[13],不弥人争[14],唯趣人诏[15]。湛湎于酒[16],行义不从[17]。不修先故,变易国常,擅创为令,迷或其君[18],生夺之政[19],保贵宠矜[20]。迁损善士[21],捕援货人[22],入则乘等[23],出则党骈[24],货贿相入,酒食相亲,俱乱其君。君若有过,各奉其身[25]。此亦谓昔者无道之臣。”桓公曰:“善哉!”
【注释】
[1]执说以进:持邪说以求取晋升。说,佞说,邪说。
[2]不蕲亡己:念念不忘自己。蕲,求,祈求。亡,通“忘”。
[3]遂:只是。
[4]假宠鬻(yù)贵:依靠君主的信宠贩买其高贵的身份。鬻,卖。
[5]货贿:珍宝财富。
[6]进曰辅之,退曰不可:有升进的机会,就辅助君主,稍不遂意就抱怨君主不可辅。进退,指地位升降。
[7]败:败坏,即败坏君主名声。
[8]不仁群处:与不讲仁义的人结合在一起。
[9]见贤若货:意指见贵者积极逢迎,有如追逐财货。贤,《说文》:“多财也。”
[10]见贱若过:见贱者尽量回避,有如路人相过。
[11]与:交往,结交。
[12]唯其所事:只结交那些侍奉、亲近自己的人。
[13]斗:当作“通”。
[14]不弥人争:不调停人们的纠纷。弥,通“弭”。停止,停息。
[15]唯趣人诏:王念孙云:“趣”读为“促”,“诏”当为“讼”,字之误也。“唯趣人讼”,意指专促成人们诉讼。趣,催促。
[16]湛湎:沉湎,耽溺。湛,同“耽”。沉溺,多指饮酒无度。
[17]行义不从:行为举止不合仪度。于省吾云:“义、仪”字通。盖醉酒则行不检而仪不饬,故云“行仪不顺”。从,意为“顺”,合乎礼法为顺,“不从”即不合礼法。
[18]或:通“惑”。迷或,即迷惑。
[19]生夺:君主在世就夺其位。
[20]保贵宠矜:指保住其高贵地位和宠养其矜贵身份。矜,矜贵。
[21]迁损:戴望云:“损”当为“捐”字之误,“迁”犹去也。捐,捐弃。“迁捐”,即换掉和捐弃的意思。
[22]捕:郭沫若云:“捕”乃“辅”字之误耳。“辅援”,意即辅助与支持。
[23]乘等:陵越等次。乘,陵越的意思。
[24]党骈:私党甚多。骈,凡物二者相并称“骈”。
[25]奉:犹保全。
【译文】
桓公说:“您既然已经给我讲了古代有道之臣的行为处事,难道不应该给我讲讲古代的无道之臣是怎么做的吗?这样我也好引以为戒。”管子回答说:“我曾从徐伯那里听说过,古代的无道之臣,自确定为臣之后,就只是逢迎敬事君主左右的宠臣;运用邪见佞说以求升进,从不忘掉自己的荣华;只知进取而不知退让,进而又利用君主的宠信来兜售自己的高贵权位。只重视金银财宝,而看轻爵位身份;有进身的机会就辅佐国君,稍不如意即非议君主,以此等行径败坏国君的名誉,还推脱责任说‘非我所为’。纠集一群不仁之辈,攻击贤士能人,对待有钱有势的贵人就像追逐财宝钱货一般,对待贫苦低贱的弱小就尽量回避形同陌路。贪图金银财宝,追逐美酒佳肴,不结交忠诚贤善的人才,只亲近曲事自己的爪牙。为人傲慢不恭,不愿结交善士,却与谗贼相互勾结,不去排解人们的纠纷争斗,却只催促人们相互争讼。沉溺于饮酒作乐,仪容举动不合礼法。不遵循先朝的旧法,又经常改动国家固有的法规,擅自设立政令,蒙蔽迷惑国君视听,篡夺国政大权,用来保全尊贵的地位,放纵其矜夸习气。罢黜捐弃善士好人,提携援引市侩之类,在朝廷内部陵越等次,在朝廷外面结党营私,互相贿赂,吃喝成风,使满朝文武都来迷乱国君。而国君一旦有过失或祸患,又都只管各自保全自身。这样也就可以叫作古代的无道之臣了。”桓公说:“讲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