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甲第八十

字数:12473

【题解】

此篇仍是讨论国家如何利用市场流通,在价格变化中获取最大利益的诸多问题。其中尤见精彩者,有如下几点:其一,见于“五战而至于兵”一段。强调“商战”为先,武力征服为后,认识到战争征服之外的经济征服,应是齐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很新奇,也很值得重视。其二为“寡人欲籍于室屋”一段。赋税征收可导致社会生产事业的“毁成”“隐情”等弊端,《管子》作者试图予以避免,这样的认识是一个洞见,是十分珍贵的意识。其三为“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强调市场汇聚财富的作用,是对市场经济有深入认识的表现。近代王国维怀疑包括此篇在内的“轻重”各篇为汉初作品,影响很大,其实证据并不充分。就是说,此篇为先秦文献,还是不可动摇的。

桓公曰:“轻重有数乎?”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1],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2],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3]。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4],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桓公曰:“何谓致天下之民?”管子对曰:“请使州有一掌,里有积五窌[5]。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之长假[6],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7]。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者得振[8],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动言摇辞,万民可得而亲。”桓公曰:“善。”

【注释】

[1]端:端门,宫殿正门。晨:清晨。一说“晨乐”连读,意即通宵达旦的舞乐。衢:大街。

[2]薄:通“亳”。商人的都邑。工:擅长。篡组:丝绸织物。篡,通“纂”。编织。

[3]纯(tún):计量单位。布帛一段为一纯。

[4]饰:致力。

[5]窌(jiào):地窖。用以存粮。

[6]假:借贷。

[7]长度:长久的葬地。度,通“宅”。古代墓地也称宅。

[8]:同“澹”,即“赡”字之借。振:同“赈”。

【译文】

桓公说:“物价调控的轻重之术有固定的方法吗?”管仲回答说:“没有固定招数。货物一动措施就要跟上,听到消息就要及时利用。所以,治理国家而不能吸取天下的财富,招引天下的人民,国家就难以生存。”桓公说:“什么叫吸取天下的财富?”管仲回答说:“从前夏桀在位,女乐有三万人,端门的歌乐,都城各条大路上都能听到,这些女乐都穿着华丽的衣装。伊尹便从亳地那些无事可做的妇女中挑选擅长编织华美织锦的人,令其纺织,一纯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得一百钟粮食。桀的国家是天子之国,可他不肯为天下大事忧劳,只追求女乐钟鼓享乐,所以伊尹便夺取了他的粮食,操纵了他的市场流通。这就叫吸取天下的财富。”桓公说:“何谓招引天下的人民?”管仲回答说:“请在每个州设一个主管官吏,在每个里储备五窖存粮。对那种纳不起税的穷苦人家给予长期借贷,对那种无处埋葬死者的穷苦人家给予安葬之地。如此,饥饿的人有饭吃,挨冻的人有衣穿,死人得到安葬,穷人得到救济,那么,天下人归附就会像流水一样。这就叫招引天下的人民。所以,圣明的君主善于利用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善于役使不属于自己的人民,他只需要发出号召,就能使万民亲附。”桓公说:“好”。

桓公问管子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管子对曰:“桀者冬不为杠[1],夏不束拊[2],以观冻溺。弛牝虎充市,以观其惊骇。至汤而不然。夷疏而积粟[3],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桓公曰:“桀使汤得为是,其故何也?”管子曰:“女华者,桀之所爱也,汤事之以千金。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汤事之以千金。内则有女华之阴,外则有曲逆之阳,阴阳之议合,而得成其天子,此汤之阴谋也。”

【注释】

[1]杠:桥。

[2]束柎:渡河的筏子。拊,同“桴”。

[3]夷疏:广泛种植果蔬。疏,通“蔬”。原文作“夷竞”,据《管子集校》改。

【译文】

桓公问管仲:“商汤仅用七十里的亳地就兼并了桀的天下,原因何在?”管仲回答说:“桀冬天不在河上架桥,夏天不安排渡河的筏子,来观赏人们受冻和被淹的情况。他让母虎在街市上乱跑,来观赏人们惊骇的情景。商汤则不是如此。广泛种植和收贮粮食、蔬菜,饥饿的人给饭吃,挨冻的人给衣穿,贫困的人给予救济。天下百姓归附商汤如流水,这就是夏桀丧失天下的原因。”桓公说:“夏桀做了什么使得商汤达到这种目的呢?”管仲说:“女华,是桀所宠爱的妃子,汤用千金去贿赂她;曲逆,是桀所亲近的大臣,汤也用千金去贿赂他。内有女华的暗中相助,外有曲逆的公开相助,内外相配合,汤就得成为天子。这便是商汤成功的策略。”

桓公曰:“轻重之数,国准之分,吾已得而闻之矣,请问用兵奈何?”管子对曰:“五战而至于兵[1]。”桓公曰:“此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请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2]。此所谓五战而至于兵者也。”桓公曰:“善。”

【注释】

[1]战:此处指商战。

[2]衡:指轻重平衡。准:即“国准”,指国家为保持获取最大利益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流:指市场流通。权:经济方面的变化之策。势:保证经济获利的各种有利情状。

【译文】

齐桓公说:“轻重权变之术和国家平准的政策,我都已经了解了,请问用兵的方法是什么样的?”管子回答道:“五种经济上的商战方式相当于用兵。”齐桓公问:“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管子回答道:“平衡之战,平准之战,流通之战,权变之战,权势之战。这些就是所谓的五种可以运用的商战方法。”齐桓公说:“好。”

桓公欲赏死事之后,曰:“吾国者,衢处之国,馈食之都,虎狼之所捿也[1]。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荼首之孙[2],仰剚戟之宝[3],吾无由予之,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吾国之豪家,迁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则物重[4],不章以物则物轻,守之以物则物重,不守以物则物轻。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5],此吾国之豪也。故君请缟素而就士室[6],朝功臣世家,迁封食邑,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曰:‘城致冲[7],无委致围。天下有虑[8],齐独不与其谋。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9]。釜之数[10],不得为侈弇焉[11]。困穷之民,闻而籴之[12],釜无止,远通不推[13],国粟之贾坐长而四十倍。君出四十倍之粟,以振孤寡,牧贫病[14],视独老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15]。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16],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 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注释】

[1]捿:同“栖”。

[2]荼首:白首。荼花为白色。

[3]仰:恃,依赖。剚(zì)戟:持戟。宝:战俘。

[4]章:通“障”。控制。

[5]跱(zhì)蓄:积贮备用。跱,积,具备。

[6]士室:里尉所居之室。即乡里的办公机构。

[7]:同“脆”。

[8]虑:乱。

[9]券:契。契:用刀刻。齿:契约用刀刻出齿状,以合符为证。

[10](ōu):器皿。此处代指贮藏。

[11]侈弇(yǎn):增多与减少。

[12]籴(dí):买米。

[13]远通不推:不把远道而来的贫民排挤出去。通,当作“道”。推,排挤。

[14]牧:朱本作“收”。黎翔凤曰:“‘牧’本‘收’字,为隶书别体。”

[15]赴于沟浍(kuài)之中:指死于沟壑无人收葬。赴,趋行。浍,小沟。

[16]颜行:即“雁行”。前行,前列。

【译文】

齐桓公想赏赐那些战死沙场之人的后代,说:“我们国家是处于交通要道的国家,是依靠其他地方提供粮食的国家,是虎狼聚集栖息的地方。如今每次打仗,将士死伤留下的孤儿,为国舍弃头颅的人的子孙,依靠持戟打仗生存的战俘,我都无法给予他们什么抚恤,这该怎么办?”管子回答道:“我们国家的豪族,升官、有封地、有食邑生活的人,君主如果对这些人的财物进行控制,那么物价就会上涨,不控制他们的财物,物价就会下跌,君主要是掌控了他们的财物,物价就会上涨,不掌控他们的财物,物价就会下跌。所以升官、有封地、有食邑的人,富有的囤积财物的商人,积蓄余粮收藏余财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我国的富豪。所以请君主穿上丧服去乡里的公署,朝见功臣、世家、为官、有封地和食邑之人、有余粮贮存余财囤积的家族,说:‘城池太过脆弱易受到攻击,没有储备易受到围困。天下诸国都有动乱,唯独齐国不参与其中。诸位大夫有存粮的,希望不要私自处理,还请让国家以官价从你们这儿收购。’和他们签订契约。贮藏的数量,不可以随意增减。贫困的人民听说后就会赶来购买这些粮食,贮藏的粮食源源不断,对远道而来的穷人不排挤,这样国家的粮食价格就会因此而上涨四十倍。请君主拿出这四十倍价格的粮食来救济孤寡,收留贫困病弱之人,看望年老贫穷而无子的人,使他们不用再卖身为奴而得以供养,不用让他们再死于沟壑无人葬埋。这样一来,将士都会争先奔赴战场站在前列,不苟且偷生而能为国效力,愿意为国捐躯的死士超过半数。这是什么原因呢?将士并不是喜欢战争而轻视死亡,是轻重权变的计谋让他们成为这样。”

桓公曰:“皮、干、筋、角之征甚重[1]。重籍于民而贵市之皮、干、筋、角,非为国之数也。”管子对曰:“请以令高杠柴池[2],使东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见。”桓公曰:“诺。”

行事期年,而皮、干、筋、角之征去分,民之籍去分[3]。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杠池平之时,夫妻服单[4],轻至百里。今高杠柴池,东西南北不相睹。天酸然雨[5],十人之力不能上。广泽遇雨,十人之力不可得而恃。夫舍牛马之力所无因[6],牛马绝罢而相继死其所者相望,皮、干、筋、角徒予人而莫之取,牛马之贾必坐长而百倍。天下闻之,必离其牛马而归齐若流。故高杠柴池,所以致天下之牛马,而损民之籍也。《道若秘》云[7]:‘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注释】

[1]皮、干、筋、角:都是军需物资,用于制造弓箭等。干,骨。

[2]杠:桥。柴:通“栅”。编栅栏。池:江边较高的小山丘。

[3]分:一半。

[4]服:驾。单:一辕马为单服。

[5]酸:通“”。小雨。

[6]因:就,抵达。

[7]《道若秘》:古代道术书。

【译文】

齐桓公说:“皮、干、筋、角的征收繁重。因为给百姓施加的赋税过于繁重,市场上皮、干、筋、角的价格就很高,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修建高桥,在小丘上围筑栅栏,让东西南北各不相见。”齐桓公说:“好的。”

按照这样做了一年之后,皮、干、筋、角的征收减少了一半,百姓的赋税重担减少了一半。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因?”管子回答道:“桥和山丘都平坦的时候,夫妻二人拉着单服车,可以很轻松地走上百里路。如今高筑大桥,圈起山丘,东西南北互不相见。天气只要有点小雨,十个人的力量都没法拉车上桥和上山。只要广阔的水泽有积雨,十个人的力量也无法通过。没有牛马的力量不可能抵达目的地,牛马疲累至极而相继死于通往目的地的路上,皮、干、筋、角白送给人也没人要,牛马的价格必定因此上涨百倍。天下人听说后,一定会驱赶他们的牛马潮涌而至齐国来卖。所以修筑高桥、围栏小丘,以此来获得天下诸国的牛马,而人民的赋税就会减少。《道若秘》说道:‘产生财物的地方,不如汇聚的地方财物多。’”

桓公曰:“弓弩多匡者[1],而重籍于民,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者[2],其故何也?”管子对曰:“鹅鹜之舍近,鹍鸡鹄之通远[3]。鹄鹍之所在,君请式璧而聘之[4]。”桓公曰:“诺。”

行事期年,而上无阙者,前无趋人。三月解[5],弓弩无匡者。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鹄鹍之所在,君式璧而聘之。菹泽之民闻之,越乎而射远,非十钧之弩不能中鹍鸡鹄。彼十钧之弩,不得檠不能自正[6]。故三月解,而弓弩无匡者。此何故也? 以其家习其所也。”

【注释】

[1]匡(chí):弯曲至极。

[2]奉:俸禄,这里指供养。缮工:专修君主弓弩箭矢的工匠。

[3]通远:道远。

[4]式:“饰”的假借字,今作“拭”。

[5]:当作“匋”,瓦器,用以矫正弓箭防止其弯曲。

[6]檠(qínɡ):当作“棐檠”,用以修正弓箭形状的木器。

【译文】

齐桓公问:“我们的弓箭大多弯曲至极不可用,而又从百姓那里征收繁重的赋税来奉养那些制造弯曲弓箭的工匠们,这是什么原因?”管子回答道:“鹅鸭的窝离人近,鹍鸡鹄离人远。有射猎鹄鹍的人家,请您擦拭好玉璧以之礼聘。”齐桓公答:“好的。”

按照这样做了一年,国家的弓箭供应充足没有短缺,缮工也不再惶急奔走。使用了三个月的弓箭解开匋,也不会弯曲至极了。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管子回答道:“射猎鹄鹍的人家,您用玉璧礼聘他们。居住在水泽地的百姓听说后,就会翻山越岭去远处射猎,没有十钧的弓弩就无法射中鹍鸡鹄。那些十钧的弓弩,没有棐檠就不可以矫正。所以使用三个月后的弓箭解下匋,而弓弩并没有弯曲。这是什么导致的呢?这是因为这些射鸟的人家已经熟悉修缮弓弩的工作了。”

桓公曰:“寡人欲籍于室屋[1]。”管子对曰:“不可,是毁成也。”“欲籍于万民[2]。”管子曰:“不可,是隐情也。”“欲籍于六畜。”管子对曰:“不可,是杀生也。”“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不可,是伐生也。”“然则寡人安藉而可?”管子对曰:“君请籍于鬼神。”桓公忽然作色曰[3]:“万民室屋、六畜、树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管子对曰:“厌宜乘势[4],事之利得也;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5]。王者乘势,圣人乘幼[6],与物皆宜。”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昔尧之五更、五官无所食[7],君请立五厉之祭[8],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9],原鱼以为脯[10],鲵以为殽[11]。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12],则无屋粟邦布之籍[13]。此之谓设之以祈祥,推之以礼义也。然则自足,何求于民也?”

【注释】

[1]籍于室屋:按照房屋数量抽税。

[2]籍于万民:按照人头来收税。

[3]忽然:应作“忿然”。一说即“怳兮忽兮”之“忽”,迷惘之意。

[4]厌宜:合宜。

[5]囿:侑,促进。

[6]乘幼:谋划精微。幼,幽,幽微。

[7]五更:古代有三老五更,都是得到国家奉养之人。五官:五种官职。实际指各种官员。

[8]五厉:各种有功而得不到后人祭祀的鬼神。

[9]秋敛落:秋天给坟墓封土,加固其藩篱。

[10]原鱼:高原之鱼,比较昂贵。

[11]鲵(ní):俗称娃娃鱼。

[12]伯:百。

[13]邦布:指口钱。人口税的一种。布,古代钱也称布。

【译文】

齐桓公说:“我要按民众房屋的数量来征税。”管子回答说:“不行,这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拆毁自己盖好的房屋。”“那我就按人头数来征税。”管子回答:“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收闭情欲,减少生育。”“那我就按各种牲畜的数量征税。”管子回答:“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杀掉牲畜。”“那我就按各种树木的数量征税。”管子回答:“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砍掉树木。”“那么,我该怎么来征税呢?”管子回答:“请君主向鬼神征税。”桓公勃然变色,说:“百姓的房屋、牲畜、树木尚且征不得税,鬼神怎么可以征它们的税!”管子回答:“做事合宜,因势利导,这样做事就有利;筹划灵活,可以促进事情做得很大。真正的王者顺势而行,真正的圣人谋划精微,处理任何事全都得宜。”桓公问:“那要如何做?”管子回答:“过去尧的五更、五官现在都得不到祭祀。君主就征求意见给这些有功却得不到祭祀的鬼神设立祭奠,祭祀尧的五官,春天献上芳香珍贵的兰花,秋天培封它们坟墓,加固它们的藩篱,用高原产的鱼作为献祭的干肉,用稀罕的娃娃鱼作享神的佳肴。这样一来,水泽中鱼的税金将高出平常百倍,就用不着征收房屋、粮食、口钱等诸多税项了。这就叫设立鬼神的祭祀,推行礼义教化。这样做,国家已经富足,为什么还要求之于百姓呢?”

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1],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君请遏原流[2],大夫立沼池,令以矩游为乐[3],则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隐三川[4],立员都[5],立大舟之都。大身之都有深渊[6],垒十仞,令曰:‘能游者赐千金。’”未能用金千,齐民之游水不避吴、越[7]。桓公终北举事于孤竹、离枝,越人果至,隐曲蔷以水齐[8]。管子有扶身之士五万人[9],以待战于曲蔷,大败越人。此之谓水豫。

【注释】

[1]离枝:即令支,国名。《小匡》写作“泠支”。

[2]原流:原山之流,即淄水之源。

[3]矩游:即跳水游泳。矩,通“距”。

[4]隐:修筑短墙来阻塞。

[5]员:同“圆”。都:同“潴”。池。

[6]大身之都:指水池面积广大。

[7]避:退让。此处指不在越人之下。

[8]隐:通“堰”。堵塞。曲蔷:淄水拐弯处。淄水东流过临淄城南,又折而北过其中。蔷,当为“菑”之误。菑,通“淄”。水齐:水淹齐都。

[9]扶:通“浮”。

【译文】

齐桓公说:“天下的国家之中没有比越国更强大的。如今我想要北伐孤竹、泠支国,又害怕越国的人来袭,有办法对付这种情况吗?”管子回答道:“请您遏止住原山的水流,让大夫修建沼池,命令百姓以跳水游泳为乐,这样越国人哪里还敢来犯?”齐桓公问:“具体该怎么做呢?”管子回答道:“请您命令下属修筑堤坝来阻塞三川,修建圆形池子,修建能行驶大船的池子。这么大面积的池子设有深渊,共十仞深,您命令说:‘预备千金来赏赐可以在其中自由游行的人。’”还没用到千金,齐国百姓的游泳能力就胜于越国了。齐桓公最终还是北伐了孤竹国、令支国,越国人果然来袭,堵塞淄水的拐弯处水淹齐国。管子有善游泳的兵士五万人,在淄水拐弯处待战,最后大败了越国军队。这就是水战的预谋。

齐之北泽烧,火光照堂下。管子入贺桓公曰:“吾田野辟,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是岁租税九月而具,粟又美。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万乘之国,千乘之国,不能无薪而炊。今北泽烧,莫之续,则是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1],一束十倍。则春有以剚耜[2],夏有以决芸。此租税所以九月而具也。”

【注释】

[1]居装:积蓄捆装。薪荛(ráo):都指柴草。大的叫薪,小的叫荛。

[2]剚耜:将耜插入地中。指翻耕土地。剚,刺入,插入。

【译文】

齐国北边的草泽被焚烧,火光照到朝堂。管子入朝堂恭喜齐桓公道:“我们的田野会得到开垦,农民一定会有百倍的获利。”这年果然租税到九月就征收完毕,粮食又丰美。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因?”管子回答道:“无论万乘之国还是千乘之国,做饭都不能没有柴火。如今北方的草泽被烧毁,柴草无法得到接续,于是农民就贮存柴草来卖,一束的价格翻了十倍。这样一来,春天能顺利耕种,夏天就能保证锄草。这就是九月就可以收完租税的原因。”

桓公忧北郭民之贫,召管子而问曰:“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1],以唐园为本利[2],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请以令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3];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若此,则空闲有以相给资[4],则北郭之甿,有所雠其手搔之功[5],唐园之利。故有十倍之利。”

【注释】

[1]屦(jù)缕:编草鞋,织蒲席。屦,草鞋。甿:民。

[2]唐园:即广园,菜地。

[3]鞒:同“”。草鞋。

[4]空闲:指失业者。

[5]搔:通“爪”。古代称织作的技能为“手爪”。

【译文】

齐桓公担忧北边城郭的百姓贫苦,召见管子问道:“北边城郭的百姓们,都是依靠织蒲席、编草鞋为生的人,他们种菜园来获取基本收益,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种情况?”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拥有百钟粮食的家庭不得从事编织草鞋的劳作;拥有千钟粮食的家庭不得种菜园;离集市三百步的家庭不可以种植葵菜。如此,失业的贫民就可以得到资助,那么北边城郭里的百姓就可以从编织的劳作和园地的种植当中获取利益。于是就有十倍于往日的利润。”

管子曰:“阴王之国有三[1],而齐与在焉。”桓公曰:“此若言可得闻乎?”管子对曰:“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2],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且楚之有黄金,中齐有蔷石也[3]。苟有操之不工,用之不善,天下倪而是耳[4]。使夷吾得居楚之黄金[5],吾能令农毋耕而食,女毋织而衣。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6],煮沸火为盐[7],正而积之[8]。”桓公曰:“诺。”

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召管子而问曰:“安用此盐而可?”管子对曰:“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9]。若此,则盐必坐长而十倍。”桓公曰:“善。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馈食之也,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10],用盐独甚。”桓公曰:“诺。”

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万一千余斤。桓公召管子而问曰:“安用金而可?”管子对曰:“请以令使贺献、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长而百倍。运金之重以衡万物,尽归于君。故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若输之给马[11]。此阴王之业。”

【注释】

[1]阴王之国:指齐、楚、燕三国。本书《揆度》:“壤策,阴也。”齐、楚、燕三国各据有他国所无的自然资源,是所谓“得地独厚的国家”,故被称作“阴王”。

[2]渠展:泲水入海口,是可以煮盐的地方。

[3]蔷石:红白色带黑点的美石。蔷,虞蓼,水红花一类,花红白色,间有黑点。一说“蔷”当作“菑”。菑石是齐国临淄所产美石,质地细润,可为璧。

[4]倪而是:斜着眼看。表示轻视看不起。倪,通“睨”。斜眼看。是,当作“视”,看。

[5]居:积。

[6]菹(zū):枯草。

[7]沸火:有声音的火,烈火。沸,当作“鬻”。沸腾的水声。

[8]正:征。

[9]庸:当作“佣”。雇工。

[10]圉:防御。

[11]给马:充裕丰足的筹码。马,同“码”。筹码。

【译文】

管子说:“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有三个,而齐国就在其中。”齐桓公问:“这种说法可以说来听听吗?”管子回答道:“楚国有汝水、汉水的黄金,而齐国有渠展的盐,燕国有辽东的煮盐,这些就是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而楚国有黄金,相当于齐国有蔷石。如果有经营不当,使用不好的情况,天下就会轻视这些物品。如果让我贮藏有楚国的黄金,我可以让农民不再耕地就可以有饭吃,妇女不再纺织就可以有衣服穿。如今齐国有渠展的盐,请您下令采伐枯草和木柴,点燃烈火煮盐,征收这些盐并囤积起来。”齐桓公说:“好。”

十月刚开始征收,到了来年正月,已经征收了三万六千钟盐。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怎么使用这些盐?”管子回答道:“孟春已到,农事都该开始运作了。大夫不能修缮坟墓,整修房屋,建造台榭,修筑墙垣。北海的民众不能召集雇工煮盐。如此,盐的价格必定因而上涨十倍。”齐桓公说:“好。那应该怎么施行呢?”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把盐卖到梁国、赵国、卫国、濮阳。那些地区的盐都需要从外地购入,全国都没有盐那么人民就会浮肿。处于守卫防御状态的国家,更需要用盐。”齐桓公说:“好。”

于是下令把盐卖到这些国家,收获黄金一万一千多斤。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可以用这些黄金做什么呢?”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让朝贺献礼、缴纳赋税的人都使用黄金,金价就会因而上涨百倍。运用黄金的价值来折准万物,那么天下的财物都会归于君主。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财物像从河海舀水一样源源不断,如同增加筹码一样获得利润。这就是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成就的事业。”

管子曰:“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非君之所赖也,君之所与[1]。故为人君而不审其号令,则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桓公曰:“何谓一国而二君二王?”管子对曰:“今君之籍取以正,万物之贾轻去其分,皆入于商贾,此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故贾人乘其弊,以守民之时[2]。贫者失其财,是重贫也。农夫失其五谷,是重竭也。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桓公曰:“此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山林菹泽草莱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籍之[3],因以给之。私爱之于民,若弟之与兄,子之与父也,然后可以通财交殷也[4]。故请取君之游财,而邑里布积之。阳春,蚕桑且至,请以给其口食曲之强[5]。若此,则丝之籍去分而敛矣[6]。且四方之不至,六时制之。春日剚耜,次日获麦,次日薄芓[7],次日树麻,次日绝菹,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六时制之,臣给至于国都[8]。善者乡因其轻重[9],守其委庐,故事至而不妄,然后可以立为天下王。”

【注释】

[1]非君之所赖也,君之所与:意谓大贾不能帮助国家。与,助。

[2]守民之时:指等待民众缴纳赋税低价抛售物品的时机。

[3]籍:赋税。

[4]殷:齐人言“殷”声如“衣”。交殷,即交依,相互支持。

[5]:当作“筒”。以细筒弯曲交织成收丝的器皿。曲:蚕簿。强:通“”。穿好绳的钱贯。此指货币,资金。

[6]则丝之籍去分而敛矣:意谓由于国家发放的贷款,生产的丝必多,价格就会低廉。国家让百姓把丝折合成货币偿还贷款,国家就得到了廉价的蚕丝,人们的赋税也减少了一半。丝,粗丝和细丝的统称。,从废茧中抽出的粗丝。分,半。

[7]薄:“播”的借字。播种。芓:同“耔”。壅土护根。

[8]臣:当作“巨”。

[9]乡:通“向”。一向。

【译文】

管子说:“万乘之国,必定有身家万金的商人。千乘之国,必定有身家千金的商人。百乘之国,必定有身家百金的商人。这些人不是君主所能依赖的人,而是君主需要操控的人。所以作为君主如果不谨慎发布号令,那么一国之中会出现两个君王。”齐桓公问:“什么叫一国之中有两个君王?”管子回答道:“如今君主按照常规征收赋税,万物的价格就会下降一半,这些钱都流入商人囊中,这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所以商人利用这种弊端,等待民众缴纳赋税低价抛售物品的时候。贫穷的人失去财物,会更加贫穷。农民失去粮食,会更加财力枯竭。所以作为君主不能严格控制山林、水泽、草地,就不可以胜任天下的君王。”齐桓公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管子回答道:“山林、水泽、草地,是柴草的来源地,牲畜的放养地。所以让民众从中获取物品,使他们依靠这些来缴纳赋税,依靠这些得到供给。对人民的爱护,要像弟弟对待兄长,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这样就可以互通有无以相互支持。所以请您从您的散钱当中拿出一些来,发放暂存到邑里。阳春,到了养蚕采桑的日子,请您给他们提供口粮和养蚕的器皿等本钱。如此,国家得丝多则蚕丝赋税的征收就可以减少一半。而且如果四方的百姓不来归附,那么就要根据六时来调整。春天翻土反草,接下来收获麦子,接下来播种壅土,接下来种麻,接下来锄杂草,接下来大雨将至,就锄草培土。根据这六时来调整农事,大量财物就会流入国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向会根据轻重权变之术来掌控财产储备,所以假如有事故出现就不会慌乱,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故事再其本,则无卖其子者。事三其本,则衣食足。事四其本,则正籍给。事五其本,则远近通,死得藏。今事不能再其本[1],而上之求焉无止,是使奸涂不可独行[2],遗财不可包止[3]。随之以法,则是下艾民[4]。食三升[5],则乡有正食而盗[6]。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今操不反之事[7],而食四十倍之粟,而求民之毋失,不可得矣。且君朝令而求夕具,有者出其财,无有者卖其衣屦,农夫粜其五谷,三分贾而去。是君朝令一怒[8],布帛流越而之天下。君求焉而无止,民无以待之[9],走亡而栖山阜。持戈之士,顾不见亲,家族失而不分[10]。民走于中而士遁于外,此不待战而内败。”

【注释】

[1]再其本:双倍于本金的收益。本,本金。

[2]奸涂不可独行:此句是说奸盗的种类会很多。奸涂,作奸犯科的路数。独行,单独行为。

[3]包:通“苞”,丛聚。

[4]艾:害。

[5]升:指价格升高。

[6]正:当为“丐”字之误。丐,求。

[7]不反:收获不够成本。一说“反”为“贩”之借,意为贩运。

[8]怒:通“弩”。话过头。

[9]待:供给。

[10]失而不分:谓夫妇失散,不能复相配偶。分,人各有偶。

【译文】

管子说:“一个农民不耕作,有些人民就会因此挨饿;一个妇女不纺织,有些人民就会因此受寒。所以如果收益是本钱的两倍,就不会有卖子女的人。收益是本钱的三倍,就可以衣食充足。收益是本钱的四倍,就可以按规定缴纳税收。收益是本钱的五倍,就可以让财物远近流通,人民死后可以得到安葬。如今得不到本钱两倍的收益,但是君主又不停征收赋税,这就使各种盗贼现象层出不穷,财产的流失不可制止。如果用刑法处置这类事件,就会伤害民众。粮食价格上涨三倍,乡里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粮食价格上涨两倍,里中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粮食价格上涨一倍,家里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如今从事着亏本的事务,却吃四十倍价格的粮食,又要求人口不流失,那是不可能的。况且君主如果早上下令征收赋税,下午就要求万事俱备,有财力的人会贡献出财力,没有的人就只能贩卖他们的衣服鞋子,农民只能出售他们的粮食,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卖掉。这些都是因为君主早上下了过头的命令,致使布帛流失到天下各处。君主不停地征收赋税,人民无法供给,就逃亡到山林栖息。战士们回家看不到亲人,家族失散夫妇不能相会。人民在国内逃亡,将士在国外藏匿,这样的话不用打仗,国家就会从内部开始伤败。”

管子曰:“今为国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今君躬犁垦田,耕发草土,得其谷矣,民人之食,有人若干步亩之数[1],然而有饿馁于衢闾者何也?谷有所藏也。今君铸钱立币,民通移,人有百十之数,然而民有卖子者何也?财有所并也。故为人君不能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君虽强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

【注释】

[1]有人若干步亩之数:根据下文,这里当作“人有若干步亩之数”。

【译文】

管子说:“如今治理国家拥有土地管理人民的人,一定要把握四季农事,控制国库存粮。国家财产多那么就会有人远道而来依附,土地得以开垦那么人民就会留下来居住,粮仓充实那么百姓就会知道礼节,衣服食物充足那么百姓就会懂得荣辱。如今君主亲自耕种开垦田地,翻土锄草,收获粮食,百姓的口粮,有人均一定量耕地的保障,然而街巷里还是有饥民,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囤积粮食。如今君主铸造钱币,民众之间流通交易,人均有几百或几十的钱币,然而还是有人卖儿卖女,这是为什么?因为财物被人兼并。所以作为君主如果不能让囤积的财物得以流通,协调价格高低,分散被兼并的财产,即使君主加强农业督促耕作,不停开垦和制造钱币,人民仍然不会富足。”

桓公问于管子曰:“今欲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不然,则世且并兼而无止,蓄余藏羡而不息,贫贱鳏寡独老不与得焉。散之有道,分之有数乎?”管子对曰:“唯轻重之家为能散之耳,请以令轻重之家。”桓公曰:“诺。”

东车五乘[1],迎癸乙于周下原[2]。桓公问四[3],因与癸乙、管子、甯戚相与四坐,桓公曰:“请问轻重之数。”癸乙曰:“重籍其民者失其下,数欺诸侯者无权与[4]。”管子差肩而问曰[5]:“吾不籍吾民,何以奉车革? 不籍吾民,何以待邻国[6]?”癸乙曰:“唯好心为可耳[7]! 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知万物之可因而不因者,夺于天下。夺于天下者,国之大贼也。”桓公曰:“请问好心万物之可因?”癸乙曰:“有余富无余乘者[8],责之卿诸侯;足其所,不赂其游者[9],责之令大夫。若此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矣。故知三准同策者能为天下[10],不知三准之同策者不能为天下。故申之以号令,抗之以徐疾也[11],民乎其归我若流水。此轻重之数也。”

【注释】

[1]东:动。一说应作“束”。束车即驾车。

[2]周:同“州”。淳于国的都城。故城在今山东高密东北。

[3]问四:即“问驷”。桓公远迎,在赐予癸乙的车上与其谈话。《周礼·夏官·聘礼》:“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

[4]权与:犹盟国。

[5]差肩:肩并肩的样子。此处有“紧接着”的意思。

[6]待:防备。

[7]好心:用心巧妙地谋划方法。

[8]乘:车马。

[9]游:没有官职的人。

[10]三准:一是协调价格高低,二是分散兼并的财产,三是流通囤积的粮食。这是轻重权变的三项计策。

[11]抗:举,实施。

【译文】

齐桓公问管子道:“如今我想要调整物价高低,分散被兼并的钱财,流通囤积的财物。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世间就会不停地发生兼并之事,囤积货物贮藏财力的现象就会不止息,贫贱、鳏寡、孤独的人和老人都无以为生。流通囤积的财物是不是有门道,分散被兼并的货物是不是有一定的方法?”管子回答道:“只有善于轻重权变之术的专家才可以流通货物。请您下令召见他们。”齐桓公说:“好。”

动用五乘车马,从淳于国国都的下原迎来癸乙。齐桓公于一驾马车内进行问询,自己和癸乙、管子、甯戚四人一起就座。齐桓公说:“请谈谈轻重权变之术。”癸乙说:“给百姓施加过重的赋税会使人口流失,多次欺侮诸侯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管子马上就问道:“假如我们不对人民征收赋税,那用什么来供应军需?不对人民征收赋税的话,用什么来防备邻国?”癸乙说:“只有用心巧妙地谋划才可以。用心巧妙地谋划那么货物就得以流通,货物得以流通那么商品市场就得以正常运转,商品市场得以正常运转那么物价就会下跌,物价下跌那么财产就能得以利用。知道财产可以利用却不加以利用,就会被天下掠夺。被天下掠夺,就是国家最大的灾难。”齐桓公问:“请谈谈用心巧妙地利用财物的问题。”癸乙说:“有富余的财力却没有富余的车马,就让卿大夫和诸侯对其加以斥责。自己家里富足,却不把钱财取出接济没有官职的人,就让大夫对其加以斥责。如此,货物就得以流通,货物得以流通那么商品就得以正常运转,商品市场得以正常运转那么物价就会下跌,物价下跌那么财产就能得以利用。所以知道这一轻重权变之术的三个计策的人就可以治理天下,不知道这一轻重权变之术的三个计策的人就无法治理天下。所以要用号令申明政策,根据轻重缓急来实施,百姓就会像流水一样归附于我们。这就是轻重权变之术。”

桓公问于管子曰:“今剚戟十万,薪菜之靡,日虚十里之衍[1]。顿戟一噪,而靡币之用[2],日去千金之积。久之,且何以待之?”管子对曰:“粟贾平四十[3],则金贾四千。粟贾釜四十[4],则钟四百也,十钟四千也,二十钟者为八千也。金贾四千,则二金中八千也。然则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一农之事乃中二金之财耳。故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故善者重粟之贾,釜四百,则是钟四千也,十钟四万,二十钟者八万。金贾四千,则是十金四万也,二十金者为八万。故发号出令曰:一农之事,有二十金之策。然则地非有广狭,国非有贫富也,通于发号出令,审于轻重之数然。”

【注释】

[1]衍:富饶。在此引申为收益。

[2]靡币:同“靡敝”。耗费。

[3]平:平价。

[4]釜:齐国基本测量单位。最小的测量单位是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

【译文】

齐桓公问管子:“如今国家有将士十万,还有柴草和蔬菜的费用,这些都要每天消耗十里肥沃田地的收益。战争一发动,就要每天消耗一千斤黄金的费用。长此以往该如何应对?”管子回答道:“粮食官价每釜四十,黄金官价每斤四千。粮食官价每釜四十,那么一钟就是四百,十钟四千,二十钟就是八千。黄金官价每斤四千,那么两斤就是八千。这样一来,每个农民每年耕作一百亩田地,这一百亩田地的收获,不过二十钟粮食,每个农民的劳作只值两斤黄金的价格罢了。所以粮食价格上涨,黄金价格就下跌,黄金价格上涨,粮食价格就下跌,二者不是平衡存在的。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抬高粮食的价格,一釜四百,那么一钟就是四千,十钟四万,二十钟八万。黄金的官价四千,那么十斤黄金就是四万,二十斤就是八万。所以,君主要发号施令:每个农民的劳作应相当于二十斤黄金的价值。这样一来,无论土地大小,无论国家贫富,只要精通发号施令,运用轻重权变之术就可以了。”

管子曰:“湩然击鼓[1],士愤怒。然击金[2],士帅然[3]。策桐鼓从之[4],舆死扶伤,争进而无止。口满用,手满钱[5],非大父母之仇也[6],重禄重赏之所使也。故轩冕立于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中军行战[7],委予之赏不随,士不死其列陈。然则是大臣执于朝[8],而列陈之士执于赏也[9]。故使父不得子其子,兄不得弟其弟,妻不得有其夫,唯重禄重赏为然耳。故不远道里而能威绝域之民[10],不险山川而能服有恃之固[11],发若雷霆,动若风雨,独出独入,莫之能圉。”

【注释】

[1]湩(dǒnɡ):鼓声。

[2]:今作“镗”,钟声。

[3]帅:通“率”。急速的样子。

[4]策:击。桐:通“通”。以竹木贯通鼓可以背负行走。

[5]口满用,手满钱:有充足的食物可食用,手中有大量的钱财。

[6]大:看重。

[7]中军:合军。

[8]执:制。

[9]列陈之士:将士。

[10]不远道里:此指不远出征战。

[11]有恃之固:此指依仗山川险固的城邑国家。

【译文】

管子说:“咚咚击鼓,士兵情绪高昂。镗镗鸣钟,士兵出击迅速。击鼓指挥战士,虽然死伤众多,但仍前赴后继没有止息。人们这样做是因为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可以手握大量钱财,不是因为看重为父母报仇,而是厚禄重赏的作用。所以君主在朝堂,假如不授予爵位俸禄,大臣就不会忠诚。合军征战时,假如不施以奖赏,将士就不会为国家冲锋陷阵。所以,朝堂上的大臣受制于爵禄,军中的将士受制于赏赐。所以使得父亲不会不舍得儿子,兄长不会不舍得弟弟,妻子不会不舍得丈夫,只有加以厚禄重赏才可以办到。这样君主就可以不征战远方就能威慑偏远地区的人民,不用涉险山野就可以使有地势优势的城邑臣服,发兵像雷霆一般气势凌厉,行动如风雨一般迅猛,独出独入于各个地区,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桓公曰:“四夷不服,恐其逆政游于天下而伤寡人[1]。寡人之行,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吴越不朝,珠象而以为币乎? 发、朝鲜不朝,请文皮服而为币乎[2]? 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 昆仑之虚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3]? 故夫握而不见于手,含而不见于口,而辟千金者珠也[4],然后八千里之吴、越可得而朝也。一豹之皮,容金而金也[5],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怀而不见于抱,挟而不见于掖,而辟千金者,白璧也,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然后八千里之昆仑之虚可得而朝也。故物无主,事无接,远近无以相因,则四夷不得而朝矣。”

【注释】

[1]游:流,流行。

[2](tuò):脱毛。

[3]璆(qiú)琳琅玕:泛指美玉。

[4]辟:比。等于。

[5]容金:衣袖和衣襟。容,饰,衣袖。金,“䘳”的简写,同“襟”。

【译文】

齐桓公问:“四夷不臣服于我,我怕他们会施行悖逆于我的政治而伤害到我。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管子回答道:“吴、越不来朝见,就请用两地盛产的珍珠和象牙作为货币。发国和朝鲜不来朝见,就请用两地盛产的有花纹的兽皮、去掉兽毛的兽皮制成的衣服作为货币。禺氏不来朝见,就请用当地盛产的白璧作为货币。昆仑各国不来朝见,就请用当地盛产的美玉作为货币。握在手中看不见,含在嘴里看不见,但是价值千金的是珍珠,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吴、越就会来朝拜。一张豹皮,可以用来做衣袖和衣襟,价值千金,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发国、朝鲜也会来朝拜。抱在怀里但是又看不见,夹在腋窝也看不见,但是价值千金的是白璧,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禺氏也会来朝拜。作为簪子和耳饰材料、价值千金的是美玉,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昆仑各国就会来朝拜。假如财物没有管理者,事务没有办理者,远近各国没有加以利用,那么四夷就不会臣服朝拜。”


国准第七十九轻重乙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