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抒怀-杜甫

字数:1159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危樯(qiáng):高耸的桅杆。

沙鸥:水鸟名,又称江鸥,属鸥科,通常居于岸边或内陆水域附近,是港口重要的食腐动物,善飞,能游水。

语译

岸边的微风吹拂着细草,有高耸桅杆的孤舟夜晚泊宿于此。只见星光下射,原野显得如此空阔,月色笼罩,涌出大江向东奔流。我的名声并不是因文章而得来,官位却正因老病而失去。如今漂泊无依,如何作比呢?正如同天地之间孤飞的一只沙鸥啊。

赏析

这是杜甫老年的名作,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此前,严武二度镇蜀,诚邀杜甫入幕,但杜甫终因年老和失望而于本年正月辞职,五月,他携家眷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经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作下此诗。诗写老病之状,忧愁之态,为自己半生漂泊,抱负难伸而感到悲哀。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第一句写岸上景物,总归一个“小”字,草是“细草”,风为“微风”,第二句写自己乘舟而下,总归一个“孤”字,桅杆高耸,乃言“危檣”,夜间泊舟,乃云“独夜舟”。为什么要写“小”和写“孤”呢?正为其后抒情展开铺垫。颔联用字甚奇,星光照耀原野,用一“垂”字,仿佛光芒也是有形之物,从云霄直落于地上,月色映照江流,用一“涌”字,仿佛明月是从江水中浮现出来一般。因而,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此诗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然而这两个单字的使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是全句所要表现出来的意象。历来对此联的揣测、评述都大相径庭,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云“开襟旷远”,已不着调,而更有人能从中看出“喜”来,全诗皆孤清悲哀,独颔联出喜,实在令人费解。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两句和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对比来看,两联结构、遣词都非常相似,甚至可以直接认为杜甫此联是化用李白旧句而成的,但两者所体现出来的氛围,所要表现的意象,却迥乎不同。李白诗句是真的“开襟旷远”,充满蓬勃朝气,而杜甫诗句中却透露出浓厚的孤清和暮气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清晨,是月落之际极目望去,眼前逐渐开阔,直至杳不可测之大荒,似乎预示着诗人的前途将如景色般旷阔无垠。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是黑夜,是月出之际,星光、月色虽然灿烂,其亮度终究有限,诗人极目望去,平野也好,大江也罢,最终都沉浸于黑暗之中。并且此时四野寂寥,唯一叶孤舟漂于江上,宇宙之大,不足壮其形色,反而形成威压。

总之,杜甫此颔联直承首联,也为了描写自己在旷阔天地中的渺小和孤清,在此种哀怨氛围下,才能直接引出后面的抒情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本是反话,杜甫成名正因诗歌文章,而其去官是遭小人陷害,也非因为老病。这分明是自嘲之语:我本欲拼此身躯,为国效力,结果成名却因诗文小道,真非本愿也;更可恨宦途多舛,抱负难伸,直至今日老病,依旧一事无成。黄生在《杜诗说》中言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则言“五属自谦,六乃自解”,皆非妥当。杜甫所怪者,绝对不是自身,而是这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官僚朝廷。

尾联将自己的生涯比拟为水上沙鸥,天地虽广,沙鸥却似并无归处,只能终身漂泊,又承前言“小”,言“孤”。全诗之眼,其实就在“细”、“微”、“危”、“独”、“夜”、“岂”、“应”、“一”这几个字上,将这几个字连缀起来,便可见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愤懑、哀怨与不平。哪里又有丝毫之“喜”可言呢?


105别房太尉墓-杜甫107登岳阳楼-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