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释
谷口:在今天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方,正当泾水出山之处,山之谷口,故名。
杨补阙:杨姓某官,担任补阙之职,具体名字、事迹不详。
茅茨(cí):原指茅草盖的屋顶,《韩非子·五蠹》有“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句,此处代指茅屋。
薜(bì)帷:薜指薜荔,一种常绿灌木,茎蔓生,果实球形。薜帷是指薜荔绕墙而生,有如帷幕。
童:别本作“僮”。
萝径:萝即青萝,萝径是指生满青萝的小路。
语译
泉水、山谷,紧邻着我的茅屋,云雾、朝霞,从薜荔的帷幕上升起。最可爱是新雨后的修竹啊,还有夕阳映照下的山谷。悠闲的鹭鸟经常早早便栖息了,秋天的花朵很迟才会凋落。家中僮仆正在清扫生满青萝的小路啊,因为我昨天已经与你相约定了。
赏析
钱起与杨补阙相邀,请他来自己建在谷口的书斋作客,并在约定的后一日又写诗相催,便是此作。诗的前三联纯是写景,都为向友人夸耀自己谷口书斋是如何清幽、雅致,至尾联才明确其意,就邀约之事再作强调。
三联写景,层次分明,首联是通常远景,写山写水,写云写霞,颔联写一日之时,新雨过后、落日之际,颈联再写一年之时,虽已秋至,山花未落。其中的联系和转折也非常自然,写云霞生,自然是新雨后,写夕阳时,便引出鹭归早。而且三联的句法也颇为精当,言“泉壑带茅茨”,书斋虽然简陋,却有山水环绕,景致清幽;言“云霞生薜帷”,薜荔遮如帷幕,云霞似从中生出,更显得优雅简朴。斋畔有竹,复有山花,夕阳西下的秋景最为喜人。想来此诗亦于秋季写得,诗人独坐书斋,看红日落下,花开烂漫,喜不自胜,更念起昨日之约,于是乃有此诗。
或谓此隐者趣味,因有“茅茨”,而围绕此“茅茨”的山水草木,皆自然之趣。私以为不必如此强解,士大夫政务倥偬之余,乐山乐水,寻觅一份清幽,本在情理之中,钱起正不必因为有谦退避世之心,才于谷口建此书斋。然而大历才子,大多雕镂字句,无大志向,无大眼界,其明于时事不如李杜,谦退避世又不如王维,耽于仕途,又悬望山水,故作此言,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诗以自然为妙,诗中往往有不合乎世俗逻辑的种种夸张、倒装、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言云霞生于薜帷,云霞自在天上,与薜荔何干?只要能够构造出合乎内心观感的意象,又不生涩拗口,便可谓佳句。但倘若修饰过甚,雕镂过重,则难免落于下乘。大历诗风,上承王维,但往往不能如王诗般自然无滓,观钱起此诗,便多不如意处。比如“怜”、“爱”相对,便显重复,因为怜就是爱;再比如“闲鹭栖常早”的“常”字甚妙,但以“更”字为对,就显得无益,秋花与闲鹭相比,本非一事,何有表加重、递进的“更”意在?
总之,前三联写景,就总体而言颇佳,细思之,则颔联、颈联都有值得商榷处。倒是尾联比较自然,僮仆洒扫小路,以待故人前来,感情也颇为真挚,虽简洁质朴,却因无雕镂痕迹而直压二、三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