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王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别业:即别墅。
中岁:中年时代。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语译
我中年时代颇为喜好佛学,所以晚年后就在终南山麓安了家。兴致一到,往往独自来往,赏心乐事,也徒然地只有自己知道。走啊走啊,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坐下看那云雾飘起。偶然在林中遇见老人,与他放声谈笑啊,没有回去的准确日期。
赏析
王维被后世尊称为“诗佛”,为其好佛,而其诗中亦每有佛家旨趣。当然,我们要明白所谓佛学,分支众多,其典籍、思想亦浩如烟海,有合于诗者,也有不合于诗的,比如某些苦修法和过于形而上的思辨,不仅无法在诗歌中体现其韵味,甚至其兴味就根本与艺术相抵触。王维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佛家意,大抵皆为禅意,禅是一种中国式的宗教哲学,上承黄老和魏晋玄学,所以很容易为中国士大夫所接受,中唐以后遂成显学。王维此诗开篇就说“中岁颇好道”,他所用的这个“道”字,就是纯粹的中国兴味的字眼,以之称释,也正说明他所好的偏于禅的一脉。所以与其说这首诗说的是佛理,倒不如说它表现的是禅理,甚至可以说所表现的乃是上承黄老的自然之理。
因为中年开始好佛,所以晚年隐居,隐于“南山陲”,也即宋之问盖在终南山麓,后为王维所得的辋川别墅。这里“中岁”、“晚家”二词颇值思量,好佛既久,为何晚年才摆脱俗尘羁绊而隐居呢?这当然不为无因,其中肯定蕴含着饱受挫折后的无奈苦笑和自嘲。所以颔联云“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其中的“空”字,往往为读诗人忽略,我们则可以将其和《酬张少府》中“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中的“空”字相类比。空即徒然、无益,王维终于得以归隐山林,其中或有乐事,但只“空自知”而已,是无可与旁人论道的,诗中因此也蕴含着抱负难伸的无力感,以及终于摆脱羁绊的轻松感。
颈联即描写这种轻松感,这一联为全诗之眼,无论文学性还是思想性,向来都为人们所称道。王维说自己随心而行,直至“水穷处”,然后得以“坐看云起”,所表现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这种自由既体现在生活行为上,更体现在思想境界上。云“水穷处”,所谓“智者乐水”,因其有所感悟,所以才循水而行,直至行无可行方止;云“云起时”,陶潜在《归去来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句,恰以云之自由而无心灵羁绊来自况,所以才观云为乐。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道:“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言其思想性。《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这是言其艺术性,正王维“诗中有画”的完美写照。
尾联亦云“无心”,偶遇“林叟”,便与谈笑,且“无还期”。其实岂止遇“林叟”为偶然,其行亦偶然,其坐亦偶然,一切都率性而为,得自然之生趣,无俗务之羁绊,形不劳而心自舒。既然如此,遇本无期,别又何尝有期?人生便只在“笑谈”中得其真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