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牛渚:山名,在今天安徽省当涂县西北,突出江中,水流湍急,地势险要。
西江:古称从今江西到今南京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也在此范围内。
谢将军:指谢尚,字仁祖,东晋人,官至镇西将军。《续晋阳秋》载,他在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咏己所作《咏史》诗,“声既清朗,辞又藻拔”,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名誉日茂”,官至东阳太守。
挂帆席:即扬帆,别本作“挂帆去”。
语译
西江之上,牛渚岸边,这一夜晚啊,湛蓝的高天没有一片云彩。我走到船头,仰望秋天的明月,空自回想着晋时的镇西将军谢尚。我也能像袁宏一般高声吟咏佳篇啊,然而知音的谢尚却已不再有。等明朝我扬帆而去,只见枫树上的红叶纷纷飘落。
赏析
《续晋阳秋》是南朝宋时檀道鸾所撰之书,记述东晋一代史事,其中载有谢尚鉴识袁宏的故事:“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袁宏小字为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答曰:‘乃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兴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这是一则文人佳话,谢尚出于名门,身居高位,而袁宏彼时尚沉沦下僚,江上闻诗要迎,一番对答,不论贵贱,都由诗词文章把两人聚合到了一起。数百年后,李白乘船途经牛渚,忆起此事,不禁喟然而叹,于是作了这首诗。
诗题“怀古”,并非简单地对古事加以陈述,而是为了讽今,为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当然,以李白豪阔之气,内心虽有怨怼,诗中却并不加以明确表露,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只是一种深深的艳羡而已。“空忆谢将军”之“空”字,便见惆怅端倪,其后大声呼道“余亦能高咏”,然而今天还有谁像谢尚那样,是落魄诗人的知音呢?可惜可叹啊,“斯人不可闻”,我亦未尝听闻,更未尝得遇这种人物了。
李白所作五律,大多直言所处环境,然后再引入主题,此诗亦不能外。开篇即点出“夜”字,然后说“青天无片云”,自然月色清朗,于是他“登舟望秋月”。当此寂静无人之夜,清辉遍洒,诗人所处环境之孤清便不言而自见,为此才会引发下面的感慨。结句再言“明朝挂帆席”,自己将要离开牛渚,则这片系以诗坛佳话的土地,将就此离我而去,于是落叶纷纷,更感秋之悲凉。前三句见月,末两句言叶落,所烘托的便是一种虽惆怅而并不深,虽哀伤却并不怨的氛围,以此氛围包夹诗人之艳羡、遗憾,正是情景相得益彰,并无一字闲笔。
李白作诗,浑出自然,即以此五律言之,颔联、颈联都为散句,并无工对,但自然契合,读来无生涩之感。所以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禛甚至要将此诗与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并论,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扩展阅读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指诗中不必着一情语,而其情自在景物之间毕现;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就是说诗歌纯出自然,无丝毫人工斧凿痕迹。王士禛将此诗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并列,正是为了说明以上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