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
青萝:疑为地名,查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中有青萝斋,浙江省浦江县内有青萝山,或即所指。
崦(yān):本意为指崦嵫(zī)山,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西,《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也。”此处泛指山,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即有“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句。
初夜:才刚入夜,指黄昏。
世界微尘里:典出《法华经》,载:“譬如有经卷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
宁:何,哪里。
语译
残阳西落,沉入山坳,我前往茅屋探访孤独的僧侣。落叶满径,人在何处呢?寒云遮蔽,不知道路共有几重。黄昏时分,他独自敲起了钟磬,悠闲自得地倚靠着一株古藤。大千世界不过蕴含在一粒微尘之中,我为什么还要去考虑何者为爱,何者为憎呢?
赏析
这是一首禅诗,前三联言入深山而访孤僧,尾联点出心中领悟。
首联先道入山访僧事,此僧“孤”而居于“茅屋”,可见是隐居苦修的僧侣,而非名山大刹之中披着宗教外衣却只知受香客供奉的名利中人,诗人因此而往访,并因此而得悟。颔联又云“落叶”、“寒云”,正合“孤”字,为此僧避尘世而独居也。亦见道路曲折,诗人访僧的过程,似乎也是感悟大自然从而得悟的过程,此过程虽然曲折,被落叶、云雾所遮,几乎不见其人,但他终究还是访到了。
颈联即言见僧,此僧独于夜间敲磬,便出深幽、恬然之意。他闲倚老藤,以示无所欲而无所求。于是诗人乃悟,正如佛经所言,大千世界不过虚幻,更如粒米微尘,以佛之眼看来,真是小到不能再小,而尘世间种种羁绊,也实在无由挂心。现在我们知道,宇宙确实极其宏大,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或说地球,放诸浩瀚宇宙当中,恐怕还不如微尘,诗人因此而慨叹,说我的种种热爱、憎恶,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还有必须去执着吗?
表面上看起来,诗人是放下了爱憎,但实际上正因放不下,才会因一时的感悟,觉得可放下而欣悦。再统观全诗,总出孤清气氛,除尾联若隐若现感悟的欣悦外,实在亦无喜可言。可见诗人之感悟,来自于避世,而其避世,正来自于俗世之浑浊。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已届晚唐,盛世久已终结,末日即将到来,朝政亦日薄西山矣。这是大环境之不堪,再联系到诗人本身坎坷沉沦的遭际,也便能够理解他爱之浓而憎之深,但爱憎却又无从体现和发泄的悲怨,于是只得暂时性地逃避,乃借访僧和悟禅来一吐胸中块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