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东归-温庭筠

字数:844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释

送人东归:所送之人不详,别本作“送人东游”。

荒戍:别本作“古戍”。

浩然:典出《孟子·公孙丑上》,载孟子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此处即指正大豪迈之貌。

高风:指秋风。

郢(yǐng)门:在今天湖北省荆州市境内。

何当:意即何时才能。

语译

荒凉的戍垒上黄叶飘落,你就此豪迈地离开了古老的城关。汉阳渡口秋风卷起,郢门山上红日初升。长江浩荡,有几人还在啊,你孤身乘船前往天涯海角。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呢?那时候,用一杯酒来告慰离别的伤痛吧。

赏析

据考证,此诗当是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岁左右。诗题或作“东归”,或作“东游”,私以为当以“东归”为是,因其中有“天涯孤棹还”句,明是还乡,故不当为“东游”。

此诗悲凉慷慨,与温庭筠花间词味迥然不同。词刚产生的时候,被称为“诗余”,认为是小道,多吟咏闺中闲情,当时普遍认为这种新的诗歌形式是无法承载比较豪迈、正大的感情、韵味的,所以温词虽委婉,而温诗则未必然。首句言送别之地点、时间,地点是在“荒戍”,时间是黄叶飘零的秋季,悲凉之意于是尽显。但是诗人随即笔锋一转,出“浩荡”二字,则风味陡然超脱于普通的离愁别绪,其中寄托着对所送别之人毫不吝惜的赞美和殷切的期望。

因此我们再来看“高风”、“初日”二词,便可在外在的摹景之中,寻见一层更深的含义。秋风不言秋风,而要说“高风”,这无疑也是影射所送别之人高风亮节,“初日”则更见其如日初升的非凡气概。温庭筠因忤权贵而不得大用,蹉跎半生,终于垂垂老矣,其内心的凄凉、哀伤自不待言,于是他将期望全都寄托在所送别之人身上,此人或为少年俊彦,诗人的晚辈。

颈联再云“江上几人在”,既是实际写景,也暗含诗人已老,交游零落之意,而此送别之晚辈又“天涯孤棹还”,离他而去,则诗人独居楚地,更显孤寂凄凉。尾联期望能够重聚,却又不知重聚是否有日,究在何日,想象重聚之日当对饮以抒此番别后之情,种种哀伤惆怅,或可得到慰藉,情感浓厚,惜别之意溢于言表。但此亦老生常谈而已,尾联之意味,比前三联要差得多了。


153北青萝-李商隐155灞上秋居-马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