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思-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南陵:即今安徽省南陵县,唐代属宣城郡。
寓使:一说指传递书信的使者,一说指诗人奉命前往南陵,寓居于此。
数(shuò):频繁、多次。
语译
你离去的时候,水波还和栏杆齐平,如今蝉声已歇,露水挂满了枝头。当此秋日,最易怀思远人,我倚栏而立,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你所在的北方,便如同春天一般遥远,我寓居的南陵,信件迟迟不能抵达。相隔天涯,被迫频繁地占卜梦境,梦中指示,说你已经因有新知而忘记了旧友……
赏析
李商隐的前一首诗写伤春,而这首诗则是悲秋,并蕴含着思念故人之意。据考证,此诗或作于大中九年(855年),李商隐担任盐铁推官,离开京城往赴东南地区,或曾受盐铁使崔郸之命前往宣城一带公干。
开篇便言“客去”,点出思人。客去之时,“波平槛”,也即水波与栏杆齐平,是江湖水高涨之时,当为春夏之际,接着说“蝉休露满枝”,蝉鸣已息,露水挂满枝头,这是说秋天已到。虽未如题中般言出“凉”字来,而凉意已显。此言所思之人去之已久,去时尚为春夏,而此时已是秋季。
秋意凄凉,正引动人相思之念,于是乃有“永怀当此节”句,“此节”即指此时、目下的秋季。诗人因相思而凝神,因凝神而“倚立自移时”,一任时光飞纵,却迟迟不肯离开。颈联云“北斗”,北斗星在天之北,拱卫天顶北极,故此当是以北斗借指京都长安,此言客去之所,是在长安。春已远去,客亦远去,因此将北斗与春天相提并论,春之远是时间概念上的远,长安之远是空间概念上的远,将时空并列而论,颇有新意。诗人怅望长安,但身却在南陵,奉公出使,迟迟不得归还,自然不免内心惆怅万千。
尾联写天涯相隔,不得重聚,内心患得患失之际,于是频繁占梦,而占卜的结果,却说“有新知”,朋友已经交上新朋友了,把我这个旧友彻底给遗忘了。“有新知”前加“疑误”二字,可见本是自己的妄自揣测,真实情况未必如此,纯因内心的孤寂、忧虑而胡思乱想,自己亦觉可笑,却又不禁悚然而惊。
此诗借秋凉以抒秋悲,秋悲的根由乃是客居异地,友人远去,不得重聚,相思无已故。可是我们仔细揣测诗味,似乎又有另一重深意。李商隐本人“寓使”于外,所思之人却在长安,思而不得见本亦常态,却要反复占梦,还疑心朋友是有了“新知”而忘旧友,这般心理状态实在不甚正常,似有偏执之意。因此我们便不禁怀疑诗中所谓的“客”其实并不存在,诗人所思念的并非朋友,而仅仅是所谓朋友所往、所居的长安,长安是李唐王朝的都城,是朝廷所在地,则李商隐所思者,正是朝廷也。他羁旅在外,思念中央朝廷,更疑朝廷已淡忘了自己,自己再无重返长安之日,为此而于秋凉之际,吟诗志哀——似乎只有这么解释,才能真正说得通,也才能真正地理解诗人为何悲怆如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