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香积寺:佛寺名,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原,肇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是净土宗门徒为安葬和祭拜其第二祖师善导和尚而修建的。寺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语。
咽:呜咽,指泉水击石,声如呜咽,孔稚珪《北山移文》有“石泉咽而下怆”句。
毒龙:佛家比喻妄念,语出《涅槃经》,载:“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语译
也不知道这香积寺啊,是在进入云雾缭绕的山峰以后多少里的所在。我踏入古木参天的无人小径,渐入深山,不知何处传来了钟声。泉水击打着高峻的山石,声如呜咽,日光照耀着青翠的松树,色调清冷。淡淡的暮色照耀在那空寂的潭水之幽深处,我身心俱静,驱除了内心种种妄念。
赏析
这是一首真正的禅诗,以之比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所见为有,而王维所见为无。以佛家旨趣而论,世界非有非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见有本是空,见其无而能悟道,无之上再见其有,则要更上一层境界,但以常建、王维都非彻底的宗教家,恐怕都难以达成这第二重有的境界,则以凡俗而论,见无在见有之上。王维此诗禅意,胜于常建,殆无可疑。
为什么说王维所见为无呢?题为《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但全诗并未见寺,仍在寻觅当中。开篇即点不知香积寺究在何方,山林多深,行走多远才得见寺,但诗人强往访之,这是第一层见“无”。颔联言入山之途,小径无人,古木相拱,远远地传来钟声,有钟当有寺,有寺却又未见,这是第二层见“无”。
颈联为佳对,描摹景物非常精到。先言泉水曲折,处处击打山石,其声宛若呜咽,对比常诗,恰如“曲径通幽处”,但常诗中曲径最终通向禅房,王诗中却只见其曲,未见其终,这是第三层见“无”。下联“日色冷青松”,时已过午,日色本薄,再经古木青松之遮蔽,由繁绿所掩映,林中之人,无论在身体的感受上,还是在心灵的感受上,都不觉其暖,但觉其冷,“冷”之一字,比上联的“咽”字更为精妙。如此则日色都显虚妄,是第四层见“无”。
种种见“无”之后,诗人也并未明言是否访见其寺,则在读者眼中,连寺也都是“无”,也都是空。最终诗人循泉而至一潭,时已黄昏薄暮,潭畔并无一人,潭水清澈,更觉其“空”。“潭曲”,是指潭水的曲折隐僻、幽深难测之处,诗人来到此处,一路眼中所见无不自然清冷,心中所想,无不成空,于是便思佛经中所云潭中有毒龙,以大功德驱除之事,但觉面对如此清澈之潭水,内心一片澄净,虚妄之念也都消散,正合佛家旨趣。于是乃有“安禅”二字,是指安静禅想,使内心空澈洞明也。